「中醫科不科學?」是個偽問題
論文
「中醫科不科學?」是個偽問題
陳一列 2012年6月3日
關於「中醫科學不科學?」的問題爭論曠日持久,似乎問題很重大,卻又解決不了問題,還產生了不少新的問題和副作用,這是什麼原因呢?筆者試從方法論上尋找答案,從「中醫科學不科學的問題不是一個好問題」推出「中醫科學不科學是個偽問題」。不值得再投入人力物力去研究了。
哲人說:「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就等於把問題解決了一半。」從科學方法論來說,這是研究選題、切入角度的問題,關係到問題能不能夠解決。搞科學不是玩概念遊戲,什麼都可以拿來研究的,因為要投入精力、關係到可行性、研究價值、研究能力水平等等;又把問題區分為解難題、工作應用問題、一般生活問題等等。特別是解基礎理論的世界難題,將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新方法和推動科學發展,成為推動科學研究的動力機制。如解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的過程,我國數學家華羅庚就提出了「篩法理論」,使問題研究進展連進幾級,到陳景潤時即達到1+2的成果,距離問題的最終解決1+1僅差一步之遙。
「中醫科學不科學的問題不是一個好問題」首先在於「科學」概念的研究在學術界也未能取得統一。就純科學來說:經典的還原論、試驗方法得到科學技術革命成果的支持,理論體系比較成熟。如果提出「中醫科學問題」,就必然要經得起科學方法的檢驗。但是在找不到五臟六腑、奇經八脈、十二經脈解剖學結構的時候,中醫也不肯放棄其學說。實際上是「假說」,卻說得象真的一樣,以引經據典為研究方法,並且提出「泛科學的概念」來超越現代知識積累成果。要引經據典,首先得證明經典肯定正確嗎?二千多年前的古人是怎麼樣來認識研究問題的?
近代科學對複雜問題的研究提出了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突變論、混沌理論、數形理論,這都被中醫的「天人合一」、「整體思維」、「辯證論治」等「高級」理論給概括了;把原來的「辨證」改成「辯證」就成了辯證法了嗎?;還有為解釋經絡、氣功學說提出「場理論」的,打通任督脈可以治病也是個典型。
「泛科學」跟「反科學」、「泛科學主義」容易混淆,泛科學研究是將純科學概念推廣,涉及到人文社會,人類學,思維、心理、行為、經濟、道德、信仰等廣泛的方面;反科學不用解釋,就是跟科學對著干;「泛科學主義」即「唯科學主義」,20世紀初中國爆發的那場觸及思想靈魂的「科玄論戰」,影響了中國哲學尤其是文化哲學的走向。
「泛思維」不能拿來做傳統文化的護身符,擋箭牌。天真的想像不是科學思維,辯證法的「否定之否定」、「量變到質變」、「對立統一」、「螺旋式上升發展」規律指明:光「泛」不「收」、光「虛」不「實」是不行的,中醫「整體論」不可以「跨越還原論」這一道門檻而直奔「泛」去升級!這是方法論研究的成果。
更有甚者把巫醫、八卦風水、民間秘方、氣功、養生也搬進中醫來,那就難怪人家說你不科學了。其實我們通常研究的中醫學是指:有中醫基礎理論指導的經典學說和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中醫學方法體系。民族醫學的、民間經驗的、文化歷史遺產諸如巫道的東西,要經過批判地整理吸收,融入中醫理論體系才能進行學術探討的;況且中醫學能否成為理論體系還存在異議,還需要超越和提升才行。那種挖掘式的研究方向不能不說是一種迷失,因為中醫的根本問題不是什麼「繼承」的問題,而基礎理論思維方法的問題,好的東西你怕沒人繼承的嗎?
科學概念是分層次的,人文社會、科學哲學;基礎理論、應用學科要界定清楚,有共同的參照系和使用共同體語言,否則不可以討論的。其實從實用性標準來衡量,中醫更接近人文科學的技藝層次範疇,基礎理論研究遠未達到成熟。那麼去爭那個科學不科學有什麼用呢?象文學技藝就不行了么?作家不是科學家有什麼不光彩嗎?只不過是規範其研究範疇罷了。潛在的問題還是經濟利益驅使,為爭取政策支持和科研投入,甚或商業廣告造勢和中成藥復方開發,都被「假錢」蒙住了「真眼」,這就偏離了科研目標和醫學目標。搞科研放在目標第一位的是要誠實、求真,搞醫學首先要「命」而不是要錢。
因此提出當前中醫研究的兩個方向:要就不提中醫科學不科學的問題,技藝就技藝吧。索性連學士、碩士、博士那些西方文化的東西都不要,就要孔子禮樂,做個誠實的應用學派。職稱遵經典取個上工、中工、下工足以;要就下大力氣重點搞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突破,用中醫現代化研究向科學方法靠攏。
從研究方法來說,舉(風2012年6月2日《為什麼夏天容易長痱子?》)為例,挖掘到治療痱子的外洗民間秘方:
主葯:黑墨草又稱旱蓮草
助葯:大飛揚、小飛揚、一點紅、刺莧菜又稱野莧菜、鬼針草。
單味主葯或配一兩種助葯均可。
取葯適量,煮水洗澡,1~3次即可見效,沒有任何副作用。
分析:經驗上這條秘方是有效的,但並沒有做過統計學檢驗和藥理研究,這種對應關係是點對點的關係,你非要整個什麼理論指導關係出來那隻能是假說:
1、中醫方法在觀察的基礎上使用人文比喻:因為病在大熱暑天,是降暑配方,又已知痱子與細菌感染的炎症反應相關,就會聯想到旱蓮草具有降暑消炎的功效。這只是個假說,要做葯敏試驗來證實的。而且「降暑」這個概念貼近人文表述,容易泛解;比喻具有降暑功效的中藥多了,為什麼不用荷葉、蓮藕呢?你是指溫度的降暑?還是指暑天食物的適宜?科學語言表達就沒有這些問題,數學物理公式,代數方程定義是很清楚的,不會發生泛解。
查中醫藥典《新修本草》:旱蓮草屬補陰葯,性味歸經甘、酸、寒。歸腎、肝經。功效養陰益腎,涼血止血。主要用於肝腎陰虛、頭昏目眩、牙齒鬆動、鬚髮早白等證;血熱妄行等各種出血證,可內服、外用。
問題:前人對這藥性的判斷是怎麼得來的呢?準確性、可靠性如何?比喻是證明嗎?這樣的表達描述準確嗎?(其實這是中醫思維方法規定屬性的遊戲,即對應規則,如棋盤規則一樣。)
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外用防治水田皮炎,效果良好。
問題:這點可以旁證上述治療痱子的功效了。但用的是還原論試驗方法,中醫承不承認呢?既然承認了,那麼如果遇到還原論試驗方法否定的時候,如解剖找不到經絡系統為什麼又不承認了?科學是不能使用雙重標準的。
2、對應關係的研究值得重視,我寫過論文《精確性和對應性選擇》(陳一列《精確性和對應性選擇——從「陰陽平衡論」的困惑談中醫觀念更新》1990年全國第二屆青年醫學科學方法學術討論會論文,主辦單位: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醫學與哲學》雜誌社)
如股票的點對點交易,技術分析就可以畫出陰陽K線圖來,還可以有技術指標、形態結構來分析。證券分析要受到社會投資群體心理行為及消息面的影響,類似於人文理論,轉化為技術分析可以引進定量化研究。中醫《黃帝內經》的氣血津液、五臟學說、經絡學說,《傷寒論》的六經辨證,《溫病》的衛氣營血,其實就是各種虛擬的對應關係模型,與不同的棋盤規則相似,所以解剖是找不到實體的。那麼在討論或證明了它們的局限性之後,重新構建一個新的棋盤和對應規則出來,或成為「國際象棋」不是沒有可能的。這就是按系統分級思維的方法。
對醫學革命的展望:成熟的醫學應當象成熟的科學一樣,不分國界的,正如數、理、化、天、地、生這些較成熟的科學理論一樣,象數學中分高等數學、初等數學,代數幾何一樣,只有不同方法之分,沒有中西醫之別了。如此再爭中醫民族特色就失去了意義,應該把研究重點放在基礎理論的突破上來。
科普僅對應於日常生活和一般工作級別,報刊、網路大眾討論的場所不是科研平台,而是科普平台。一般科普是對普及比較成熟的科學概念而言的,而對中醫問題,科學不科學概念搞不清,就不宜於科普,否則容易混亂泛解、誤解,反而起到反作用,越描越黑。如「養生」概念的提出,對健康概念尚未弄清楚,何以養生?本來介紹一些民間驗方無可厚非,如果非要裝個「科學理論」出來就會鬧笑話的,如:
《夏季多飲「三豆湯」》:「三豆」是指綠豆、赤豆和黑大豆。中醫認為,它們既是食品,又是食療中藥。綠豆性味甘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赤豆性味甘酸,功效為清熱利水、散血腫,可輔治腹部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等,對夏天皮膚常發的瘡瘍腫癤等有較好的排毒消腫作用。而黑大豆性味甘寒、微苦,有解毒、散熱、除煩的作用,也是夏令消暑清熱的佳品。另外,黑大豆可治傷風感冒、發熱惡寒、夏季頭痛、鼻塞不通等症。(趙真明「夏季多飲『三豆湯』」《南寧晚報》健康綜合45主編/何恆清 編輯/黃翠巧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狗毛蟲點評:
1、觀察夠仔細的,只是遺漏了最重要的功效:三豆都可以醫肚餓,這個絕對是養生的重要功效,因為肚子餓體力弱,抵抗力下降,百病入侵,何養生之有?《黃帝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此正氣尤存,先得吃飽;這碗飯就請你當葯吃了吧!
2、莫非如「上善若水」,只取對自己有用的來說?如此便屬於臆造,而非求真了。
一個科學理論或假說退出歷史舞台,靠的是新的概念和理論更替,其內部機制還是科學革命和生產技術革命,而不是搞群眾運動可以解決的;傳統文化的概念的更替則不同了,還牽涉到思想信仰、價值觀念、倫理道德、經濟水平、文化素質、社會機制等複雜問題,這有待於科學知識的普及、經濟發展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社會文明的進步。以上分析結論:「中醫科不科學?」是個偽問題,幾十年過去了,纏進去就說不清,應當下力氣更具體地去批判和發展中醫。
推薦閱讀:
※【實用老中醫望診常識大全】
※腰痛未必是腰椎間盤突出 名中醫提醒:有可能是強脊炎
※糖尿病足的治療(二):中醫名家診治經驗介紹
※[轉載]關於中醫五行探秘
※老中醫坐堂 婦科病診治絕招47 異位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