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策略、步驟、訓練和技巧大全

演講策略、步驟、訓練和技巧大全文/網路 編輯製作/荷花小女子

常用的四種類比演講方式演講中能適當運用類比,能形象生動,說理有力,也就是說選擇和運用好類比,無疑對拓展演講藝術的空間有重要意義。觀察許多演講實例,可以看到類比物的選擇與運用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一、選已得到廣泛認同的類比物作常規類比常規類比是指所選的類比物已經得到人們廣泛認同的一種類比。例:在一次地方「春蕾工程」獎金籌措的動員會上,一個演講者這樣說:我們大家都來看看擺在講台上的這一盆鮮花,它顏色鮮艷、形態美麗,還發出誘人的香味,它的美麗和芳香是品種優良、土壤肥沃、陽光雨露滋潤、花匠辛勤勞動共同造就的。雖然它們是優良品種,但如果一旦失去土壤、陽光雨露和人們的精心呵護,它們會有怎樣的命運呢?它們將沒有機會綻放,它們將過早地枯萎,它們將無以給這個世界美麗與芬芳。現在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區,有一些學齡女童,她們聰明、美麗、渴望讀書,她們就像這盆花一樣可愛,但是貧困使她們失學。她們就像失去肥沃土壤、陽光雨露的花兒一樣,不能正常地生長,她們聰慧的大腦不能用於學習,她們不能學到謀生的技能和建設國家的知識……讓我們敞開愛心,為她們作一點捐贈吧!我們的捐贈將使她們獲得受教育的機會,獲得正常生長的環境!以上這段演講是選擇在某些方面已經得到廣泛認可的類比物來進行類比推理的。選擇和運用這種類比物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且類比物和演講內容、主題十分協調,聽眾也很容易接受。這種類比方式是演講中使用頻率較高,運用較為廣泛,演講者易於學習的類比方式。但是,選擇和運用這種類型的類比物,往往難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難以讓人深思,難以產生較為持久的影響力,有時甚至會使聽眾產生老生常談的感覺。二、選不具有廣泛意義的類比物作特定而神似的類比特定而神似的類比是演講者用自己長期使用並對之產生感情的事物作類比物的一種類比。由於這種類比物不具有廣泛意義,所以它是臨時的選擇和運用。這種類比物雖然不具有廣泛意義和形似意義,但它是演講者深切感懷的、具有特定意義和神似意義的類比。例:一個單位的領導,在新年初進行了一次演講,向在本單位兢兢業業工作多年的同志表示誠摯的敬意。他選擇了自己使用多年的一支鋼筆做類比物。他說:我多年使用的這支筆是世界著名品牌的筆。它造型優美、性能良好、堅固耐用、品質超群。它書寫著我人生和事業的答卷。它是我人生和事業的助手,它的價值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用數據來統計的。各位同仁們,多年來我和你們共事,和你們朝夕相處,和你們共患難共歡樂。我深深體會到你們和我的這支筆一樣,你們品質超群、你們寫下了中國建築史上充滿艱辛和輝煌的篇章,你們也是世界的著名品牌。多年來你們表現出的職業道德水平無與倫比,你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創建了團結和奮進的風氣,你們過硬的技術創造出一個個建築史上的奇蹟。是你們多年來出色的工作,使我們公司譽滿全球,居同行業前茅。你們貢獻的最大價值是你們樹立的榜樣。你們以實實在在的為人風範告訴世人:什麼是正確的人生態度和敬業精神,什麼是精湛的技術。在你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價值是無論怎樣頌揚都難以窮盡的……我為你們感到榮耀,我向你們表示深深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以上這段演講的類比物顯然不具有廣泛的意義,鋼筆和員工顯然也不具有明顯的形似。但這個類比物是演講者十分熟悉的,所以信手拈來,親切、自然,這個類比物又是演講者深切感懷的,演講者比較成功地挖掘了鋼筆和他的員工內在品質上的相似點,作出了神似的類比。這種類比的臨時性和非廣泛性,使之具有廣泛意義的類比所沒有的個性化色彩和新奇性效果,不失為一種上佳的類比方式。三、選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類比物作奇妙的類比所謂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類比物,是指演講者所選的類比物與他所要講的本體事物似乎毫不相干。以這種類比物所做的推理,似乎不符合一般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思維習慣,似乎與演講的情景格格不入。總之,看上去這個類比物和本體事物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例:美國的威廉·穆尼在《演講其實很容易》一書中,寫到這樣一個演講實例:傑克遜地區是全州基礎教育水平最高的學區之一,喬·伯倫特一家因此才搬到傑克遜地區來。但是該區新上任的教育官員,想在該地區推行特色教育,辭退了一些多年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喬·伯倫特於是打電話給地方教育委員會,要求重新聘用這些教師。委員會告訴他,明天晚上要召開一次會議,他可以作為社區的代表在會上發言。於是喬·伯倫特精心準備了一篇演講稿。演講時,他以自己的鞋作類比物說:我的鞋對我有極大的作用。買它是一次明智的投資。它保護我的腳,穿著很舒服,它是專為走路而製作的……這鞋幫助我明白為什麼必須重新聘用這些教師。首先,像這鞋一樣,重新聘用這些教師也是一種明智的投資。因為這些教師都是經驗豐富的高素質人才,高素質的教師就意味著對我們的孩子進行高素質的教育。第二,正像這鞋保護我的腳一樣,這些教師保護孩子們脫離無知,使他們不在求職上受歧視,不失業,擺脫低下的社會地位。第三,這鞋給我舒適感。那麼這些教師是如何給我們大家舒適安逸的呢?孩子們感到這些教師十分親切,每當學生們有問題時可以找到教師。另外,這些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係也是很好的……最後一點,正像這鞋是為走路而製作的一樣,在教育的全過程中,教師每日每時都在把我們的孩子轉化為有知識、愛學習的人。而如何去學習,正是孩子們從基礎教育中得到的最好的腦力鍛煉。它將讓我們的孩子走好人生道路……最後,還有一句話,今晚當諸位脫自己的鞋的時候,請記住這些教師……鞋子和教師屬於不同的範疇。鞋的特點和作用與教師工作的特點和作用,看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鞋子與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在上的不相及,內在上的許多道理、原理和活動規律是相及的、相似的。喬·伯倫特正是明白了這一點,才會以鞋的作用來類比推出教師的作用。運用這種似乎與本體事物風馬牛不相及的類比物形成的奇妙類比能使聽眾有新奇的感覺,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使聽眾從中得到不同尋常的啟迪。這種類比方式的運用給演講藝術和類比方法開闢了空間,就看我們善於不善於發現運用這無窮無盡、奇妙無比的類比物了。四、選一個核心類比物作系列類比演講者在演講時可以使用幾個類比物作系列化的類比。有時幾個類比物是不同的事物,分別作出各自的推理,用以說明不同的問題。有時幾個類比物雖然是不同的事物,但構成的是一個系列推理,用以說明一個中心問題。這時演講者就要選一個核心類比物,引發出其他類比物,圍繞一個中心進行系列的類比推理。例:一個高年級同學在迎新會上作演講。她說:我們94級同學進校時,人文學院剛剛成立,我們是第一屆本科生,我們在學校的位置只是小小的一個點,這個點在理工大學那麼不起眼。95級的同學進校時,他們又是一個點,這個點和我們那個點連成了一條線,成為理工大學一道獨特的人文風景線。96級同學進校時,他們的那個點和94級的點、95級的點組成了一個穩固的三角形,從此人文學院在理工大學有了一定的地位。現在你們97級的同學進校了,你們這個點和前面的三個點可以形成一個圓了,我們就是一個完滿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俱全的大家庭了,人文學院新的一頁開始了!演講者一邊講還一邊在黑板上畫了一幅圖:演講者選擇了「點」作為核心類比物,引發出「線」、「三角形」、「圓」等系列類比物圍繞人文學院的發展壯大進行了系列類比和推理,自然、貼切,給人直觀的感受和豐富的聯想。以上是幾種常見的類比形式。在演講實踐中,雖然類比物的選擇和運用有一定的規律,但作為一種認識活動,類比的空間是無比廣闊的,所以類比物的選擇與運用也是可以不斷豐富和開拓的。結束演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一種適合於任何特殊情況的通用方法。演講者可根據自己演講的具體時間、地點、主題、聽者及自己個性等因素,選擇適合於自己結束演講的方法,使之有效地為自己演講的思想和目的服務。常見的正確方法有:①在演講結束時簡潔、扼要地對自己已闡述的思想進行總結,幫助聽者加深印象。②利用讚頌的話結束演講。人一般都喜歡聽讚頌成了人們交往的最好手段。通過這些讚頌的話,會場的活躍氣氛可達到一個新高潮,講者和聽者的關係就更融洽了,給聽者留下一個滿意的印象。但要注意,講者在說讚頌的話時,不能有過分的誇張和庸俗的捧場,否則聽者就會有溢美或嘩眾取寵的感覺。同時,講者說話的表情要自然,態度要嚴肅,口氣要誠懇。③利用名人的話或軼事結束演講。權威崇拜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恰當地運用權威和名人的話或者軼事結束演講,可以把演講推向一個新高潮,給講者的思想提供最有力的證明。講者可藉助象「最後,我想引用×××的話(或者關於×××的一個軼事)來結束我的演講……」。但要注意,講者引用名人的話或軼事要有針對性,要能豐富和深化自己演講的主題。④利用詩結束演講。用詩結束演講可使演講顯得典雅而富有魅力,聽者聽了也會產生清新和優美的感覺。引用詩句同用名人的話或軼事一樣,要有目的,要為演講的主題服務。同時,講者引用的詩一定要短,最好四句,最多八句,而且講者一定要諳熟地背誦所引用的詩句,否則弄巧成拙,反而影響演講效果。⑤利用幽默結束演講。除了某些較為莊重的演講場合外,利用幽默結束演講可為演講添加歡聲笑語,使演講更富有趣味,並給聽者留下一個愉快的印象。講者利用幽默結束演講時,要做到自然、真實,使幽默的動作或語言符合演講的內容和自己的個性,絕不要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否則只會引起聽者反感。⑥利用呼籲結束演講。這方法對一些「使人信」(相信)和「使人動」(行動)的演講來說,效果尤為顯著。講者通過對與聽者有共同思想、共同願望、共同利益和共同語言的某問題的闡述,使演講達到一定高潮。然後,講者利用一些感情激昂、動人心弦的講演詞對聽者的理智和情感進行呼籲,並藉助象「為實現我們預定的目的而奮鬥」等語言,向聽者指明行動的具體步驟,這樣,講者實現了激勵和感召聽者的目的,聽者馬上就會明了講者的意圖和自己行動的具體方案。⑦利用動作結束演講。在演講中,講者的動作(無聲語言)是與聽者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利用動作結束演講,是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方法。例如,有位演講者在結束自己的演講時,他穿上外套,戴好帽子,拿起手套,爾後詼諧地對聽者說:「我已結束了自己的演講,你們呢?」他的出人意料之外的絕技立刻博得了全場聽者的掌聲。非常有效的口才訓練的八種方法美國前總統林肯為了練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論辯,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一邊模仿。他聽到那些雲遊八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佈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他曾對著樹、樹樁、成行的玉米練習口才。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少年時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難所嚇倒。為了克服口吃,練就口才,他常常朗誦、慢讀課文,為了準確發音,他對著鏡子糾正嘴和舌根的部位,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我國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演講家肖楚女,更是靠平時的艱苦訓練,練就了非凡的口才。肖楚女在重慶國立第二女子師範教書時,除了認真備課外,他每天天剛亮就跑到學校後面的山上,找一處僻靜的地方,把一面鏡子掛在樹枝上,對著鏡子開始練演講,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表情和動作,經過這樣的刻苦訓練,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講藝術,他的教學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年方30,就在毛澤東同志主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工作,他的演講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不僅有超群的數學才華,而且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辯才」。他從小就注意培養自己的口才,學習普通話,他還背了唐詩四五百首,以此來鍛煉自己的「口舌」。這些名人與偉人為我們訓練口才樹立了光榮的榜樣,我們要想練就一副過硬的口才,就必須像他們那樣,一絲不苟,刻苦訓練,正如華羅庚先生在總結練「口才」的體會時說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練口才不僅要刻苦,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學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你口才的形成。當然,根據每個人的學識、環境、年齡等等的不同,練口才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但只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恆的刻苦訓練,那麼你就會在通向「口才家」的大道上迅速成長起來。我們在此介紹幾種符合同學們特點,簡單、易行、見效的口才訓練方法。(1)速讀法這裡的「讀」指的是朗讀,是用嘴去讀,而不是用眼去看,顧名思義,「速讀」也就是快速的朗讀。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是在於鍛煉人口齒伶俐,語音準確,吐字清晰。方法:找來一篇演講辭或一篇文辭優美的散文。先拿來字典、詞典把文章中不認識或弄不懂的字、詞查出來,搞清楚,弄明白,然後開始朗讀。一般開始朗讀的時候速度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讀得快,最後達到你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要求:讀的過程中不要有停頓,發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要盡量達到發聲完整。因為如果你不把每個字音都完整的發出來,那麼,如果速度加快以後,就會讓人聽不清楚你在說些什麼,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義。我們的快必須建立在吐字清楚、發音乾淨利落的基礎上。我們都聽過體育節目的解說專家宋世雄的解說,他的解說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說的「快」,是快而不亂,每個字,每個音都發得十分清楚、準確,沒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們希望達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種快,吐字清晰,發音準確,而不是為了快而快。速讀法的優點是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手頭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練習。而且還不受人員的限制,不需要別人的配合,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當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學聽聽你的速讀練習,讓他幫助挑你速讀中出現的毛病。比如哪個字發音不夠準確,那個地方吐字還不清晰,等等,這樣就更有利於你有目的地進行糾正、學習。你還可以用錄音機把你的速讀錄下來,然後自己聽一聽,從中找出不足,進行改進。如果有老師指導就更好了。(2)背誦法我們都背誦過課文。有詩歌、有散文、有小說。背誦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為老師要求必須背誦,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也有的是為了記憶下某個名詩、名句,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而我們提倡的背誦,主要的目的是在於鍛煉我們的口才。我們要求的背誦,並不僅僅要求你把某篇演講辭、散文背下來就算完成了任務,我們要求的背誦,一是要「背」,二還要求「誦」。這種訓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記憶能力,二是培養口頭表達能力。記憶是練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沒有好的記憶力,要想培養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腦中充分地積累了知識,你才可能張口即出,滔滔不絕。如果你大腦中是一片空白,那麼你再伶牙俐齒,也無濟無事。記憶與口才一樣,它並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後天的鍛煉對它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對這種能力的培養。「誦」是對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這裡的「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朗誦」。它要求在準確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聲情並茂的表達。背誦法,不同於我們前面講的速讀法。速讀法的著眼點在「快」上,而背誦法的著眼點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講辭或文章一定要準確,不能有遺漏或錯誤的地方,而且在吐字、發音上也一定要準確無誤。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選一篇自己喜歡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第二步,對選定的材料進行分析、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要花點工夫的,需要我們逐句逐段地進行分析,推敲每一個詞句,從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激發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對所選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進行一些藝術處理,比如找出重音、劃分停頓等,這些都有利於準確表達內容;第四步,在以上幾步工作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也可分步進行。首先,進行「背」的訓練。也就是先將文章背下來。在這個階段不要求聲情並茂。只要能達到熟練記憶就行。並在背的過程中,自己進一步領會作品的格調、節奏,為準確把握作品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礎上進行大聲朗誦。將你背熟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大聲地背誦出來,並隨時注意發聲的正確與否,而且要帶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這個訓練的最後一步,用飽滿的情感,準確的語言、語調進行背誦。這裡的要求是準確無誤地記憶文章,準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們要背誦高爾基的《海燕》,我們首先就應明白,這是篇散文詩。它是在預報革命的風暴即將來臨,謳歌的是海燕——無產階級戰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詩都是熱烈激亢的,表達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愛分明。那麼我們在朗誦《海燕》時就要抓住這個基調。當然僅僅抓住作品的基調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對作品進行一些技巧上的處理,比如劃分段落、確定重音、停頓等等。平平淡淡,沒有波瀾,沒有起伏,一調到底的朗誦是不會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誦《海燕》時把握了它激昂奮進的基調,卻沒有注意朗誦技巧,開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結果到了表達感情的最高點時,就只能是聲嘶竭力。我們說這也是把握欠準確的緣故。如果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有了準確的把握,那麼就不會犯類似的錯誤了。這個訓練最好能有指導,特別是在朗誦技巧上給些指導。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也可以找人幫助,請人聽自己背誦,然後指出不足,使我們在改進時有所依據,這對練口才很有好處。(3)練聲法練聲也就是練聲音,練嗓子。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聽那些飽滿圓潤、悅耳動聽的聲音,而不願聽乾癟無力、沙啞乾澀的聲音。所以鍛鍊出一副好嗓子,練就一腔悅耳動聽的聲音,是我們必做的工作。練聲的方法是:第一步,練氣。俗話說練聲先練氣,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就像汽車上的發動機一樣,它是發聲的基礎。氣息的大小對發聲有著直接的關係。氣不足,聲音無力,用力過猛,又有損聲帶。所以我們練聲,首先要學會用氣。吸氣:吸氣要深,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盡量把更多的氣吸進去。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你聞到一股香味時的吸氣法。注意吸氣時不要提肩。呼氣:呼氣時要慢慢地進行。要讓氣慢慢地呼出。因為我們在演講、朗誦、論辯時,有時需要較長的氣息,那麼只有呼氣慢而長,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呼氣時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一條小縫讓氣息慢慢地通過。學習吸氣與呼氣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園去做這種練習,做深呼吸,天長日久定會見效。第二步,練聲。我們知道人類語言的聲源是在聲帶上,也就是我們的聲音是通過氣流振動聲帶而發出來的。在練發聲以前先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先放鬆聲帶,用一些輕緩的氣流振動它,讓聲帶有點準備,發一些輕慢的聲音,千萬不要張口就大喊大叫,那隻能對聲帶起破壞作用。這就像我們在做激烈運動之前,要做些準備動作一樣,否則就容易使肌肉拉傷。聲帶活動開了,我們還要在口腔上做一些準備活動。我們知道口腔是人的一個重要的共鳴器,聲音的洪亮、圓潤與否與口腔有著直接的聯繫,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口腔活動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第一,進行張閉口的練習,活動嚼肌,也就是麵皮。這樣等到練聲時嚼肌運動起來就輕鬆自如了。第二,挺軟齶。這個方法可以用學鴨子叫「gāgā」聲來體會。人體還有一個重要的共鳴器,就是鼻腔。有人在發音時,只會在喉嚨上使勁,根本就沒有上胸腔、鼻腔這兩個共鳴器、所以聲音單薄,音色較差。練慣用鼻腔的共鳴方法是,學習牛叫。但我們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說話時,如果只用鼻腔共鳴,那麼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結果。我們還要注意,練聲時,千萬不要在早晨剛睡醒時就到室外去練習,那樣會使聲帶受到損害。特別是室外與室內溫差較大時,更不要張口就喊,那樣,冷空氣進入口腔後,會刺激聲帶。第三,練習吐字。吐字似乎離發聲遠了些,其實二者是息息相關的。只有發音準確無誤,清晰、圓潤,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圓」。我們在小學時,都學習過拼音,都知道每個字都是由一個音節組成的,而一個音節我們又可以把它分成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這三部分從語音結構來分,大體上可以說是,字頭就是我們說的聲母,字腹就是我們說的韻母,字尾就是韻尾。吐字發聲時一定要咬住字頭。有一句話叫「咬字千斤重,聽者自動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在發音時,一定要緊緊咬住字頭,這時嘴唇一定要有力,把發音的力量放在字頭上,利用字頭帶響字腹與字尾。字腹的發音一定要飽滿、充實,口形要正確。發出的聲音應該是立著的;而不是橫著的,應該是圓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處理的不好,就容易使發出的聲音扁、塌、不圓潤。字尾,主要是歸音。歸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發完整。當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過長。如果我們能按照以上的練習要求去做,那麼你的吐字一定圓潤、響亮,你的聲音也就會變得悅耳動聽了。這裡應多做一些這樣的練習:①深吸一口氣。數數,看能數多少。②跑20米左右,然後朗讀一段課文,盡量避免喘氣聲。③按字正腔圓的要求讀下列成語:英雄好漢 兵強馬壯 爭先恐後 光明磊落 深謀遠慮果實累累 五彩繽紛 心明眼亮 海市蜃樓 優柔寡斷源遠流長 山清水秀④讀練口令A.八面標兵奔北坡,炮兵並排北坡炮;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B.哥挎瓜筐過寬溝,趕快過溝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滾筐空怪看狗。C.洪小波和白小果,拿著籮筐收蘿蔔。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蘿蔔,白小果收了一筐紅蘿蔔。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蘿蔔多,還是白小果收的紅蘿蔔多。(4)複述法複述法簡單地說,就是把別人的話重複地敘述一遍。這種方法在課堂上使用的較多。如老師讓同學們看一段幻燈片,然後請同學複述幻燈片的情節或人物的對話。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在於鍛煉人的記憶力、反應力和語言的連貫性。其方法是:選一段長短合適、有一定情節的文章。最好是小說或演講辭中敘述性強的一段,然後請朗誦較好的同學進行朗讀,最好能用錄音機把它錄下來,然後聽一遍複述一遍,反覆多次地進行。直到能完全把這個作品複述出來。複述的時候,你可把第一次複述的內容錄下來,然後對比原文,看你能複述下多少,重複進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內容複述下來。這種練習絕不單單在於背誦,而在於鍛煉語言的連貫性。如果能面對眾人複述就更好了,它還可以鍛煉你的膽量,克服緊張心理。這要求我們在開始時,只要能把基本情節複述出來就可以,在記住原話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話把意思複述出來;第二次複述時就要求不僅僅是複述情節,而且要求能複述一定的人物語言或描寫語言;第三次複述時,就應基本準確地複述出人物的語言和基本的描寫語言,逐次提高要求。在進行這種練習之前,最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所選文章的情況,制定一個具體的要求。比如選了一段共有10句話的文章,那麼第一次複述時就要把基本情節複述出來,並能把幾個關鍵的句子複述出來;第二次就應該能複述出5~7個句子;第三次就應能複述8~10個句子。當然,速度進展得越快,也就說明你的語言連貫性和記憶力越強。開始練習時,最好選擇句子較短、內容活潑的材料進行,這樣便於你把握、記憶、複述。隨著訓練的深入,你可以逐漸選一些句子較長,情節少的材料,進行練習。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效果會更好。這種練習一定要有耐心與毅力。有的同學一開始就選用那些長句子、情節少的文章作為訓練材料,結果常常是欲速則不達。這就像我們學走路一樣,沒學會走,就要學跑是一定要摔跤的。而且這個訓練有時顯得很繁瑣、麻煩,甚至是枯燥乏味,這就需要我們要有耐心與毅力,要知難而進,勇於吃苦,不怕麻煩。沒有耐心與毅力,那麼你將註定是一事無成的。(5)模仿法我們每個人從小就會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說話。其實模仿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小時候學說話是向爸爸、媽媽及周圍的人學習,向周圍的人模仿。那麼我們練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這方面有專長的人模仿。這樣天長日久,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其方法是:①模仿專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語表達能力強的人,請他講幾段最精彩的話,錄下來,供你進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歡的、又適合你模仿的播音員、演員的聲音錄下來,然後進行模仿。②專題模仿。幾個好友在一起,請一個人先講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後大家輪流模仿,看誰模仿的最像。為了刺激積極性,也可以採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來評分,表揚模仿最成功的一位。這個方法簡單易行,且有娛樂性。課上、課間、課後都可進行。只要有三四個人就能進行。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講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鮮有趣,大家愛聽愛學。而且在講以前一定要進行一些準備,一定要講準確、生動、形象,千萬不要把一些錯誤的東西帶去,否則模仿的人了跟著錯了,害人害己。③隨時模仿。我們每天都聽廣播,看電視、電影,那麼你就可以隨時跟著播音員、演播員、演員進行模仿,注意他的聲音、語調,他的神態、動作,邊聽邊模仿,邊看邊模仿,天長日久,你的口語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且會增加你的辭彙,增長你的文學知識。這裡要求要盡量模仿得像,要從模仿對象的語氣、語速、表情、動作等多方面進行模仿,並在模仿中有創造,力爭在模仿中超過對方。在進行這種練習時,一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對象進行模仿。要選擇那些對自己身心有好處的語言動作進行模仿,我們有些同學模仿力很強,可是在模仿時都不夠嚴肅認真,專揀一些髒話進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低級的趣味,我們反對這種模仿方法。模仿法是一種簡單易學、娛樂性強、見效快的方法,尤其適合我們這個年齡的同學們練習,希望大家能勤學苦練,早日見效。(6)描述法小的時候我們都學過看圖說話,描述法就類似於這種看圖說話,只是我們要看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圖,還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圖說話高一些。簡單地說,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語言表達出來。描述法可以說是比以上的幾種訓練法更進了一步。這裡沒有現成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做你的練習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組織語言進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訓練的主要目的就在於訓練同學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的條理性。無論是演講、說話、論辯都需要有較強的組織語言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張懸河之口,組織語言的能力是口語表達能力的一項基本功。其方法是一幅畫或一個景物作為描述的對象。第一步,對要描述的對象進行觀察。比如,我們所要描述的對象是「秋天的小湖邊」,那麼我們就要觀察一下這個湖的周圍都有些什麼,有樹?有假山?有涼亭?還有遊人?並且樹是什麼樣子,山是什麼樣子?涼亭在這湖光山色、樹影的襯托下又是個什麼樣子,這秋天裡的遊人此時又該是一種什麼心情呢?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你的心去體驗。只有有了這種觀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礎。第二步,描述。描述時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點,要有順序地進行描述。其要求是,抓住特點進行描述。語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的千萬不要成流水賬,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語言,盡量生動些,活潑些。要講點順序,不要東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的東西,讓人聽了以後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個什麼景物。描述的時候允許有聯想與想像。比如,你觀察到秋天的湖邊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孤獨地坐在斑駁陸離的樹蔭下,你就可能有一種聯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爺爺,也可能想到這個老人的生活晚景,還可能想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個詩句……那麼在描述的時候,你就可以把這一切都加進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實、生動。(7)角色扮演法角色一詞,我們也是從戲劇、電影中借用來的。是指演員扮演的戲劇或電影中的人物。我們這裡的角色,與戲劇、電影中講的角色,有著相同的意義。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我們學演員那樣去演戲,去扮演作品中出現的不同的人物,當然這個扮演主要是在語言上的扮演。其方法是:①選一篇有情節、有人物的小說、戲劇為材料。②對選定的材料進行分析,特別要分析人物的語言特點。③根據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比比看,誰最能準確地扮演自己的角色。④也可一個人扮演多種角色,以此培養自己的語言適應力。這種訓練的目的,在於培養人的語言的適應性、個性,以及適當的表情、動作。這種訓練法要求「演」的成分很重,它有別於對朗誦的要求。它不僅要求聲音洪亮,充滿感情,停頓得當;還要求能繪聲繪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來,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動作和表情。從這個角度看,這個訓練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只要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那麼我們就會成功。(8)講故事法同學們或許都聽過故事,但是不是都講過故事呢?講故事看起來很容易,要真講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常言說:「看花容易,繡花難」呀!聽別人講故事繪聲繪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聽起故事來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飯、睡覺,可是自己一講起來,彷彿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乾乾巴巴,毫無吸引力。因此,講故事也是一種才能,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講好的。學習講故事是練口才的一種好方法。講故事,可以訓練人的多種能力。因為故事裡面既有獨白,又有人物對話,還有描述性的語言、敘述性的語言,所以講故事可以訓練人的多種口語能力。這裡的方法是:①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情節性是十分強的,而且故事的主題大都是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出來的,所以我們在講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徵,以及人物之間的關係。比如,我們要講《皇帝的新衣》這個童話故事,那麼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幾個人物,以及他們的性格,然後把國王的愚蠢無知,騙子的狡詐陰險,大臣的阿諛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無邪都用語言表現出來,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②掌握故事的語言特點。故事的語言不同於其他文學形式的語言,其最大的特點是口語性強、個性化強。所以當我們拿到一個材料的時候,不要馬上就開始練習講,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適合我們講的故事。 ③反覆練講。對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後,我們就可以開始練講。通過反覆練講達到對內容的熟悉。最後能使自己的感情與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隔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現人物性格,語言生動形象。另外,邊練講,還要邊注意設計自己的表情、動作。看看你講故事時的表情、動作是不是與你講的內容相一致。其要求是:①發音要準確、清楚。平舌音、翹舌音、四聲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話講。②不要照本宣讀。講故事是不允許手裡拿著故事書照著念的,那樣就成了……文學大師演講的結尾技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應該說稱其為文學大師當之無愧,每一位獲獎者在當年的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前後都會前往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大廳舉行的莊嚴的授獎儀式,領取由瑞典國王頒發的獲獎證書,並同時發表受獎演說。文學大師們的受獎演說雖內容各異,但精彩紛呈,特別是一些文學大師演講的經典結尾,令人讚歎,更值得借鑒。1.點題式1989 年,西班牙的卡米洛·何塞·塞拉·特魯洛克獲諾貝爾文學獎,塞拉在授獎儀式上發表了題為《虛構頌》的演講,他這樣結尾:「通過努力和想像,人最終可以成其為人,在這種很大一部分尚未完成的事業中,虛構在任何時侯、任何情況下都是一個決定性的工具:在通向自由的無盡的征途上,它能夠給人們指引方向」。結尾直接回歸演講的主題《虛構頌》,強化了他自己所倡導的「虛構」的重要性,將他的文學主張重重地烙在了人們的心裡。點題式結尾便於突出演講的中心論點。2.告誡式奈及利亞的渥雷·索因卡是第一個接受諾貝爾獎的非洲人,他在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作了《這一段過去必須訴諸現在》的講演。他的講演回溯非洲歷史,特別是南非的歷史,正是為了糾正過去的記錄。這段歷史不僅控訴種族歧視政策,也控拆那些心照不宣默許種族歧視在南非繼續存在的政府,演講既表達了這位非洲作家對自己任務強烈的、有時是使人筋疲力盡的獻身精神,又間接地回答了別人關於他對藝術家責任的特殊的批評,索因卡在結束他的演講時告誡他的白人聽眾說,雖然由於「黑色人種的寬恕能力」(那是「根植於他們的世界觀和真正的宗教的道德訓誡所熏陶出來的」),迄今為止還能使爭端趨向和解,這一事實「並不能用來證明黑人的忍耐是無限的、是毫無批判能力的」。結尾振聾發聵,引人思考。告誡式結尾便於引起人們對某類問題的關注和思考。3.讚美式哥倫比亞作家加布里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在198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用這樣一段話結束他的演講:「相信一個美好的未來還為時不晚,那是一個新的、真正的理想王國,在那裡沒有人能決定他人的生活或死亡方式,愛情將變為現實,幸福將成為可能;在那裡,那些註定要忍受百年孤獨的民族,將最終也是永遠得到再次在世界上生存的機會。」這是直接讚美進步與世界上人類生命的增長。美國作家尤金·奧尼爾在193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自豪而自信地承認受惠於斯特林堡之後,他這樣結束了演講:見到他的弟子獲得瑞典文學院的承認,斯特林堡的在天之靈也許會滿意地笑起來.這種委婉的讚美表達了奧尼爾的感激與滿足。讚美式結尾能給人以心靈的溫暖。4.謙虛式1981 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英國作家艾利亞斯·卡內蒂在受獎演說中對深深地影響過他創作和思想的四個人表示敬意,最後,卡內蒂以他一貫的謙虛和機智說:「如果那四個人還活著,他們中肯定有一人會是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接受者。」結尾誠摯、謙虛,吃水不忘挖井人,令人敬仰。1955年,冰島作家哈爾多爾·拉克斯內斯獲諾貝爾文學獎。在受獎演說中,拉克斯內斯強調指出民族文學遺產對他的影響以及他的感恩心情,他用「儘管我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但這一獎勵同樣是屬於我的許多良師益友的,他們就是代表冰島文學傳統的先輩們」結束演講,拉克斯內斯獲得了至高榮譽而將榮譽追根求源地歸於民族文學遺產,謙虛里洋溢著神聖。謙虛式結尾可以突出個人美德。5.警句式1971年,智利作家巴勃羅·聶魯達在題為《通向光輝之城》的諾貝爾文學獎受獎演說中提出,文學公開的推動力量在於提高詩人與公眾聯繫的責任感,並承擔社會進步變革的責任。這位智利獲獎者用一個警句「詩是不會徒然吟唱的」結束了他的演講。結尾既充滿哲理,又給人鼓舞。警句式結尾能畫龍點睛,成為哲理的名言。6.引用作品式1966 年端典的奈麗·薩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在十分簡短的演說中,薩克斯以自己幾年前寫出並收入詩集《逃亡與蛻變》(1959)的一首詩結束她的演說,「逃亡/何其盛大的接待/即將來臨……我掌握著全世界/而不僅是故國的蛻變。」該詩的開頭和結尾就是她自己苦難一生的寫照,用自己的作品結束演講,在眾多的諾貝爾文學獎演說中別具一格。引用作品式結尾可賦予演講別具的魅力。7.反思式1954 年,美國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以《老人與海》獲諾貝爾文學獎。由於健康狀況,海明威沒有出席授獎儀式,便應約寫了一篇演說辭,他用一種酸溜溜的語氣結束他的受獎辭,「作家應當把自己要說的話寫下來,而不是講出來」。用這句話煞住這篇簡短、發人深思的演說甚為恰當,要在早年,他不會說這樣反思式的甚至沉思的話,但是閱歷豐富之後,說話的分量也就不尋常了。反思式結尾能給人以成熟的感受。8.評價式英國的T·S·艾略特是194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受獎演說簡短而富有個人特徵,艾略特以對諾貝爾文學獎象徵意義的評價結束他的演說,他形容這次獎勵「主發是對詩歌的國際價值的肯定」。有了這樣一個相信詩歌具有超越和聯繫不同民族的作用和前提,就必須要指出,一個詩人站在世界的面前,並不是憑自己的成就,而是「作為一個時期的象徵,象徵著詩歌的偉大意義」。評價熱情洋溢,具有極強的鼓動性。評價式結尾在令人思索的同時,也能給人力量。在演講中,精美的結尾就恰如一串珍珠中最燦爛的那一顆,重要而光芒四射,只要精心構思,反覆錘鍊,使之別具韻味,就一定會使演講獲得理想的成功(作文亦同此理)。克服演講緊張心理的七個方法建立自信、充分準備和適應變化是消除緊張心理的主要途徑,但在演講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運用以下具體方法來消除緊張心理。自信暗示法演講者不應在上台演講前多想可能導致演講失敗的因素,如「不要緊張不要害怕」、「我忘了演講詞怎麼辦?」、「聽眾嘲笑我怎麼辦?」等等。這種負面的自我暗示往往會導致失敗的結局。在現實生活中大家也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小寶寶手裡端著一個玻璃杯子,媽媽在一旁就特別擔心小寶寶把杯子給打碎了,所以就對小寶寶說:「不要打碎、不要打碎、千萬千萬不要打碎!」結果還是打碎了。更有趣的是到了晚上,媽媽就囑咐小寶寶不要尿床、不要尿床、千萬千萬不要尿床!結果怎麼樣?又尿床了。為什麼是這樣呢?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的潛意識分不清楚是非對錯,正確與否,它只接受肯定的信息。什麼不要打碎、不要尿床、不要緊張、不要害怕等否定信息一概排斥,潛意識只接受打碎、尿床、緊張和害怕的肯定信息。所以演講者對自己的演講題材和演講效果要充滿自信,更要在精神上鼓勵自己去爭取成功。演講者可以用以下積極正面的文字反覆暗示、刺激自己:「我的演講內容對聽眾具有極大的價值,聽眾一聽一定會喜歡」;「我非常熟悉這類演講題材,我一定會成功」;「我已準備得非常充分了」,等等。每次在演講前暗示自己:我會講得很好,會講得很成功,聽眾會非常喜歡聽我的演講。想像演講結束,聽眾掌聲雷動的情形,熱血沸騰的動人場面。這個方法我屢試不爽。提綱記憶法初學演講者常常把能夠背誦演講稿作為準備充分的標誌。背誦記憶,對於初學演講者可能是一種必要的準備方式。但是,背誦依賴的是機械記憶,逐字逐句的記憶不僅耗費演講者大量的時間,而且容易造成演講者心理麻痹。實際的演講過程中,一旦因怯場、聽眾騷動,設備等突然出現故障而打斷了演講者的思路,機械記憶的鏈條往往就被截斷,演講者腦海中會一片空白,導致演講停頓。此外,單純的背誦記憶,還極易形成機械單調的「背書」節奏,喪失了演講應該具備的激情和人情。著名政治家、演講家丘吉爾,年輕時也常常背誦演講稿而後發表演講。在一次國會會議的演講中,丘吉爾突然忘記了下面的一句話,他不斷重複最後一句話仍然無濟於事,最後只得面紅耳赤地回到座位上。從此,丘吉爾放棄了背誦演講稿的準備方式。對於大多數的演講來說,我們提倡用提綱要點記憶法。提綱要點記憶的一般程序是:首先,就有關演講的主題、論點、事例和數據等做好演講筆記,最後整理成翻閱方便的卡片。然後,對筆記或卡片上的材料深思、比較並補充,整理出一份粗略的演講提綱,提綱註明各段的小標題。最後,在各段小標題下面按序補充那些重要的概念、定義、數據、人名、地名和關鍵性詞句。至此,一份演講提綱基本完成。在整理演講材料和編排綱目的過程中,演講者應反覆思考和熟悉了解自己的演講內容,而在演講時僅僅將演講提綱作為提示記憶的依據。目光訓練法初學演講者往往害怕與聽眾進行眼神的交流,於是出現了低頭、抬頭、側身等影響演講效果的不正確的姿勢。演講者正視演講對象,這不僅是出於演講者的禮貌,更重要的是演講者與聽眾全方位互動交流的需要。初學演講者不妨按以下方法來訓練:找人與自己對視,並且在此過程中不要講話。或者也可以像我在初學演講時一樣,我經常在早上散步的時候,故意從那些參加晨練扭秧歌的大媽面前走過,我用眼神與她們對視交流,想像在對她們進行演講。每次在坐地鐵的時候,人群往上走我就看著他們的眼睛往下走,想像如果在對他們發表演講,我應該用一種什麼樣的眼神與他們交流。在「中國公眾演說特訓營」的培訓班上我也都要求學員做目光對視訓練。平時在底下養成習慣了,上台看聽眾也就非常自然了。呼吸調節法適度的深呼吸有助於緩解緊張、焦躁、煩悶的情緒。演講者在臨場發生怯場時,可以運用深呼吸法進行心理和生理調節:演講者全身呈放鬆狀態,目光轉移到遠方景物,做緩慢的腹式深呼吸,根據情況做五到十次,甚至更多次。很多運動員、歌星、主持人,他們在上場時也做深呼吸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其實,這在心理學上叫注意力轉移法。原來把注意力放在擔心上,現在不過是把注意力轉移到深呼吸上,以此來讓自己放鬆平靜下來。調節動作法你在台上緊張的時候,會發現你的渾身肌肉緊縮著,綳得緊緊的,這個時候你換個動作,換個姿勢,會直接減輕你的緊張程度。或者是握緊雙拳,握得不能再緊之後放鬆,這樣反覆練習,多做幾下身體就會慢慢放鬆下來。還有一種土辦法,有些主持人參加我的培訓時告訴我,剛開始也沒有人教他們怎麼克服緊張,每當緊張的時候就用力地掐自己,就能馬上分散或轉移注意力。朋友們的這些方法很簡單也很實用,不妨嘗試一下。專註所說法專註自己的說話,就是把注意力全部專註在你要演講的內容上,而不是放在聽眾怎麼評價我,對我形成什麼樣的印象上。其實演講的最高境界就是忘了自己,面向聽眾,專註所說。專註自己的說話,其實也是注意力轉移的一種方法。我們常常是面對聽眾會緊張,但自己說話不會緊張,所以將注意力全部放在講話本身上,而無暇顧及聽眾的反應,無暇關注聽眾,自然就會減輕緊張程度。預講練習法與前面的幾種方法相比,更重要的是多講多練,積累成功的經驗。講一次不行,講十次,三十次,五十次,肯定會越來越能夠把握自己。預講練習有兩種方式:第一種,為了糾正語音,鍛煉遣詞造句能力,訓練形體語言,演講者可以自撰一個演講題,或模仿名家的演講,在僻靜處獨自演練。著名演講家,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青年時代就經常模仿律師、傳教士的演講,獨自一個人對著森林和玉米地反覆練習。第二種,為了參加正式的演講比賽或在規格較高的會議上發表演講,有必要進行試講。這種試講最好邀請一些親朋好友充當聽眾,一則可以模擬現場氣氛,二則可以聽取親朋好友的意見和建議。我本人也經常在早晚散步的時候練習演講,更多的時候在正式演講之前,我會在辦公室里對著一面大鏡子練習。這樣能夠更好地調整面部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大量的預講練習可以幫助演講者建立充分的自信,而且還便於自己更好地去發揮,避免因準備不充分或不適應演講環境而引起的驚慌失措。中國有句古語叫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訓練:為控制恐懼制訂你自己的個人行動計劃。例如:如果預講時你的嗓音會發顫,告訴自己下一次開口講話前,你應該練習深呼吸。把行動計劃寫在索引卡上,每次預講前都拿出來研究一番。應付尷尬的十大秘訣1.可以臉紅,但是不能心慌。鎮定,再鎮定。當尷尬突然出現的時候,瞬間的臉紅雖然在所難免,但絕對不能心裡慌亂.那樣既無補於事,又容易讓別人覺得懦弱。2.不要輕易辯解,越早承認過失也就越容易被人諒解。3.勇於自我解嘲。既然尷尬的局面已經不可避免,就應當拿出足夠的勇氣來面對現實,甚至直接向尷尬挑戰。4.隨機應變。將尷尬時刻轉化為自我宣傳的機會。善於隨機應變地處理情況不僅可以使尷尬不再那麼難堪,而且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我表現的機會。李君一直是公司里默默無聞的一員、在一次向新人介紹公司領導時,他誤將公司總經理的名字讀錯,當時現場安靜異常,總經理面露不悅.他覺察後立即轉而介紹自己,說完後又補充道:"我們公司的領導從來沒有架子,但在這個公司,除了領導的名字什麼都不許錯,"緊張的場面一下鬆弛下來。5.裝傻充楞,置有形的窘境於無形的無知之中。這是厚臉皮的萬用靈方,它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尷尬施加的影響摒棄出去誰都知道傻子總被人們嘲笑,但從未有尷尬時刻,因為傻子做傻事沒什麼新鮮的,他自己也不在乎,雖然我們不是真的要當傻子,可是在特殊時到採用一些特殊方法來脫危解困又有什麼不好呢?6.迅速撤離現場。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如果你的確沒有勇氣和能力應付尷尬出現時你的最佳選擇就是迅速撤離現場,越快越好.對那些天生膽小怕事但是異常敏感的人來說,提前預見尷尬發生的可能性或是當尷尬的事態銷有苗頭時就趕快離開,實在是妙不可言的高招,再大的掌力如果沒有受力的臉也不過就是一陣風罷了。7.將計就計,化不利為有利。利與不利從來就是相對而言,只要找到關鍵點,化不利為有利並非沒能,對一個剛剛工作的女秘書來說,還有什麼比上班後的第一批信件中就有兩封寄錯了地址更令人尷尬呢?然而,24歲的劉小姐在知悉情況後馬上打電話向客戶致歉,並且在客戶拒絕後連續打了一天的電話,最後終於感動了對方.這兩位客戶也通過此事了解了她認真的工作態度,以後與該公司的業務也總是通過她來接觸。8.轉移尷尬。醫學上有所謂的移痛法,當一種難以征服的痛苦被另一種較易征服的痛苦替代時、前一種痛苦往往在後一種痛苦的作用下逐步失去原來的痛感,這種方法同樣運用於尷尬時刻的自我調節,當然,轉移尷尬還有另一種形式,就是將尷尬轉移到旁觀者的身上,不過必須注意一點,你所轉移的尷尬應該是善意的製造玩笑的契機。9.故作心理脆弱。人們普遍同情弱者,在尷尬出現的時刻你應當立即做出過激的反應,可以是懊悔不已,可以是痛苦萬狀。總之,你一定要讓別人看起來心理異常脆弱,彷彿剛才的事情已經過度地傷害到了你的自尊心。一般情況下,人們在看到你的「慘狀」後肯定不會再對你窮追猛打、尷尬也就不了了之。10.予以強烈反擊。這是應付尷尬時最應謹慎的方法。他首先要考慮對象的身分,其次是環境,再次是反擊的力度把握,因為尷尬本身並不是大得驚人的問題,充其量是一個過失,所以在決定予以反擊之前一定要搞明白自己反擊的目的何在.假如反擊的結果是解脫了自己而傷害了別人,那最好放棄;假如反擊的結果是皆大歡喜那麼不妨一試,這類結果直接體現著當事人對另一方人的了解和反擊的力度的精確把握,宗旨只有一條:利己也不損人。演講時怯場的心理因素和防治有過公眾演講經歷的人都知道,很少有人能心情平靜信心十足地登上演講台.即使如鯁在喉,即使深感榮幸,或毛遂自薦,隨著演講日期的臨近,絕大部分演講人都會心中忐忑不安:我是否已準備充分?聽眾會喜歡聽嗎?我會不會一上台便會把演講的內容忘得一乾二淨?造成怯場心理的原因多種多樣,往往也因人而異。但下面幾點原因卻帶有極大的普遍性:1、評價憂慮這是造成怯場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現代心理學認為,在任何存在評價的場合,人們一般很難發揮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數人對自己在初次約會中的表現不十分滿意.在演講中,由於評價是單向的,也就是說聽眾在「裁判」演講人,所以演講者的憂慮更多,心理負擔更重。2、聽眾的地位如果我們面對的聽眾比我們的地位高,或者我們認為比我們重要,我們講話時便感到特別緊張.求職者在評估小組面前的表現往往很不自然,這一方面是因為評價憂慮,另一方面也無疑是因為評估小組「大權在握」。3、聽眾人數一般人都願意在「小範圍」內講話,如果聽眾人數很多,演講者便會倍加謹慎.因為他們覺得一旦出錯或表現不佳,「那麼多人」一下子都知道了.過分的小心謹慎加大了怯場的可能性和程度。4、對聽眾的熟悉程度大多數人在「熟人」面前講話比較自然。面對陌生的聽眾我們之所以緊張是因為我們對他們幾乎一無所知,而他們在幾十分鐘甚至十幾分鐘內便會對我們作出評價。5、聽眾的觀點如果你知道聽眾或大多數聽眾所持觀點和你的觀點一致,那你便會信心十足,反之,你便會有很多擔心。6、準備是否充分若演講者自己心裡覺得自己對演講準備得不充分,覺得有「出醜」的可能,那他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可能出賣他。上面我們分析了造成怯場心理的主要原因,下面是幾種「藥劑」。1、充分準備對付怯場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誠心實意地告訴自己你對本次演講準備得十分充分:你的選題不僅對自己而且對聽眾很有吸引力;你對該題目已深思熟慮,而且收集到了所有所需資料;你的演講稿緊扣主題,安排有序;經過反覆演練,你已能恰到好處地把握演講時間;你對自己的儀錶和臨場表現有充分信心;你有能力很好地對付講演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2、適應變化如果你原計劃給二三十人作演講,到場後發現聽眾有二三百人,你會怎麼辦?你準備了一份非常正式的演講稿,走上演講台你卻發現大家都穿著牛仔服和T恤衫之類的衣服,你將如何想?你準備了長達兩個小時的內容,可上場前主持人告訴你你只有十五分鐘的演講時間,你又該怎麼辦?諸如此類的情況在演講中絕非偶然事情.所以,如果你被邀去演講,不要忘了事先收集如下信息:①有無固定論題?論題範圍?②聽眾成分(包括人數、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工作性質以及參加演講的原因等);③演講地點(包括其地理位置、場地大小、有無話筒等內部設施),如果有可能,最好親自去演講地點看一看,作到心中有數;4演講時間;5有無聽眾提問.3、練習放鬆演講前,如果你仍感到緊張,下面幾種方法有助於你放鬆:(1)深呼吸作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給你充分的氧氣,幫助你在演講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聲音.這裡所講的「呼吸」當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員們都知道腹呼吸在控制聲音方面的重要性。(2)肌力均衡運動肌力均衡運動是指有意識地讓身體某一部分肌肉有規律地緊張和放鬆.比如你可以先握緊拳頭,然後鬆開;你也可以固定腳掌,作壓腿,然後放鬆.作肌力均衡運動的目的在於讓你某部分肌肉緊張一段時間,然後你便不僅能更好地放鬆那部分肌肉,而且能更好地放鬆整個身心。(3)轉移注意力演講前要積極聽取主辦人和聽眾意見,這樣你便可以暫時轉移注意力,更好地放鬆身體和思想。4、帶點幽默感幽默是演講中的食鹽,優秀的演講人和有吸引力的演講內容只有加上恰到好處的幽默才能創造出成功的演講,所以當你遇到怯場心理的襲擊時,不妨將之「幽默」而去,在聽眾輕鬆的笑聲中解脫自己。演講是冒險.冒險家的事業中總是存在著恐懼,但成功的冒險家都有對付恐懼的辦法.作演講應時刻銘記這一點。演講中的六種照應技巧初學演講者很容易犯這樣一種毛病,那就是在演講時內容漫無邊際、結構鬆散凌亂、語言拖沓累贅。然而,如果演講者能根據演講的目的、主題、題材等因素,恰當地運用照應技巧。則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下面結合實例談談照應技巧在演講中的運用。一、扣題照應 畫龍點睛演講的標題是其內容的高度概括,演講中應在適當的時候照應標題,這在演講中往往能成為畫龍點睛之筆。扣題照應可以使演講的內容向標題聚攏,指向更加明確集中,也可以使演講的主題思想得以突出和升華。例如,1901年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在紐約勃克萊博物館公共教育協會的演講《我也是義和團》,標題設置懸念,引起聽眾的好奇心理。演講中,馬克·吐溫猛烈抨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對中國人民的苦難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如果他們都能回到老家去,中國這個國家將是中國人多麼美好的地方啊!……外國人不需要中國人,中國人也不需要外國人。在這一點上,我任何時候都是和義和團站在一起的。義和團是愛國者,他們愛他們自己的國家勝過愛別的民族的國家。我祝願他們成功。義和團主張要把我們趕出他們的國家。我也是義和團,因為我也主張把他們趕出我們的國家。在這裡,演講者照應標題,畫龍點睛,使聽眾解開疑竇,在頓悟後的釋然中理解了演講者的深意。二、首尾照應 大開大合在演講中,開頭埋下伏筆,結尾再來照應,可以使演講的結構曲折跌宕、大開大合,而且能使布局巧妙、眉目清楚、重點突出、主題深化,給聽眾以深刻的印象,產生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例如,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白岩松的演講《人格是最高的學位》,開頭講了一個故事: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學大提琴的年輕人去向本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討教: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面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意味深長地回答:先成為優秀而大寫的人,然後成為一名優秀和大寫的音樂人,再然後就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講到這裡,演講者盪開一筆,講自己過去對這個故事蘊含的人生哲理理解甚少,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季羨林、冰心等世紀老人的動人事迹,感受到老前輩人格的高尚,最後再照應開頭的故事:於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薩爾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個聲音在回答: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然後成為一個優秀的新聞人,再然後是自然地成為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我知道,這條路很長,但我將執著地前行。由於演講者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技巧,前呼後應,大開大合,使整個演講內容高度集中,結構嚴謹縝密,渾然一體,使聽眾對演講主題的認識不斷深化,引起了聽眾心中強烈的共鳴。三、層層照應 一線貫穿在演講中,也可以先提出中心問題,然後緊扣中心問題層層進行照應。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使演講的主旨逐層深化,演講的結構一線貫穿,演講的氣勢在層層排比中逐步推向高潮,還可以使聽眾在反覆照應、多次強調中加深印象,對演講主題認識更明確、更深入,從而使演講更具有鼓動性和藝術感染力。例如,在王海濱的演講《中國人來養活中國》中,為了駁斥外國人的「21世紀中國將喪失自己養活自己的能力」的觀點和回答「誰來養活中國」這一問題,演講者推出以下排比段:「誰來養活中國」,聽著這轟鳴的鐘聲,我把目光投向了東方升起的太陽,我想站在長城上高聲呼喚:中國自己能養活中國……「誰來養活中國」,聽著這轟鳴的鐘聲,我想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山巔,面對黃河長江傳出我心中的呼喚:中國農民能養活中國……「誰來養活中國」,聽著這轟鳴的鐘聲,我想在大水法的殘骸前跪倒,抓把泥土,寫下我們共同的宣言——我們就能養活中國……由於以上排比段的層層照應,演講才得以主題更突出、內容更集中、脈絡更清晰、氣勢更強烈,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四、隨機照應 前後勾連在演講過程中還可以隨機照應,即前面談到的問題,後面隨時給以照應,使前後勾連,結構縝密,這有利於喚起聽眾的回味和聯想,使演講顯得更自然隨意,更容易貼近聽眾,打動人心。例如,許曉蕾的演講《最後一片葉子》開頭講道:讀過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小說《最後一片葉子》的人,想必還記得這句話:「當最後一片葉子落下時,生命就都結束了,我也得離開這個世界而去了。」接下來,演講者談到人類破壞「綠色」造成的嚴重後果,大聲疾呼要緊急行動起來,保護「綠色」,並以「那時,我們都會明白,最後一片落葉將帶走人類的命運,也決不是危言聳聽」「你可能問我,這一切還保不住你那最後一片葉子嗎」「聰明的作家歐·亨利……那最後一片不凋的葉子,帶來的是一個危亡病人的新生」隨機照應「最後一片葉子」發表議論,這就使演講前後勾連,渾然一體,也使演講所揭示的生態環境危機問題更尖銳突出。那寓意深刻的箴言,如警鐘長鳴,時時敲擊著聽眾的心靈。於是,整個演講就因有了一股內在的靈動血脈,而顯得新鮮活潑。五、細節照應 以小見大細節往往可以以小見大反映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質。在演講中也可以抓住某些典型性的生活細節,在演講中反覆照應,多處強調,從而揭示生活的真諦,給聽眾以有益的啟迪。例如,黃顯達的演講《難忘的深圳快餐》,開頭講自己初到深圳打工,吃的是廉價的盒飯。後來,條件好了,仍吃盒飯。他講道:打工者們吃得最多的是盒飯,深圳因此又是一個高效率的快餐城。一批又一批……路漫漫其修遠兮,今後的日子我還願長期地吃盒飯,因為我自己的經歷已明白無誤地告訴我成材的路上需要這種吃快餐的勁頭和精神!朋友們,讓我們在成材的路上共同擁有這種勤儉節約、分秒必爭的勁頭和精神。在這裡,演講者抓住了日常生活中「吃盒飯」的細節,在演講中反覆照應,最後提煉為「盒飯精神」,以小見大,以平見奇,於細微處見精神,從一個新穎獨特的視角,突出地表現了演講的主題思想。六、對比照應 比中見旨在演講中還有一種對比照應的手法,即列出兩類既有關聯又有本質區別的人或事物,在演講過程中用對比的方式不斷進行前後照應,使各自的特點在對比照應中更加鮮明,也使演講的主題更突出,演講者得出的結論也更讓人信服。例如,陽光的演講《豐碑與糞土》講道:95年神州大地,有兩個名字傳播最廣,一個是孔繁森,一個是王寶森。他倆同為領導幹部,卻以不同的胸懷震撼著千千萬萬個心靈:孔繁森為了黨的事業兩度進藏曆時十載,他淡泊名利,求真務實,踏險履艱,恪盡職守。他愛民勝父,心系藏胞,扶危濟困,情暖高原。孔繁森以他的黨性修養和人格力量在人們心目中構築起一座豐碑。而王寶森呢?他身為京官,卻為私利和享樂濫用職權,大肆侵吞、揮霍、挪用巨額公款。他道德敗壞,不知廉恥,聲色犬馬,生活糜爛。他那腐朽的思想,墮落的行為,只能被人們視如糞土,並添上一口綠痰。整個演講中演講者對二者的思想、行為、影響進行了對比照應,使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最後揭示演講的主旨,水到渠成地得出「我們即使豎不起一座豐碑,但也決不能成為一堆糞土」的結論。總之,運用照應技巧,能體現出演講的結構布局之妙,使演講靈活,全篇渾然,大開大合,時起時伏,前呼後應,形散神聚,能極大地增強演講的藝術表現力。如何運用事例為你的演講增效力在演講過程中,我們經常需要運用事例來闡述主張,抒發情意。這樣做,不僅可以充實演講內容,豐富主題思想的深刻內涵,而且能夠增強表達效果,激發聽眾情感的強烈共鳴。怎樣運用事例才更有效力呢?一、運用事例親近聽眾演講是演講者面對聽眾進行的一種信息交流活動,倘若聽眾與演講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太大,就會削弱演講的現場效果。因此,有經驗的演講者往往善於巧用事例來親近聽眾。這樣的具體事例,會讓聽眾真切地感受到一種語言親和力和心理認同感,這無疑有助於演講的順利進行並取得實效。例如:我認識溫州人,就是從一個在巴黎長大的溫州女子開始的。若干年前,她自己來找我,因為讀了我寫的《妞妞》,很喜歡,想跟我聊聊。我見了她,有三個驚奇,第一驚奇她的漂亮,真是美女,第二驚奇她的見識,跟我談《妞妞》,談別的事,都非常到位,第三驚奇她的富有,當然沒有你們富有,但比我富有得多,一個年輕女子,都是自己掙的。現在她是我們一家人的好朋友,我太太把她封為我的「干老婆」,我說你真狡猾,一開始就定性為「干」,沒有發展前途了。不過,雖然是「干」,好歹是「老婆」,所以我和你們溫州人還有點親戚關係呢。這是著名學者周國平在上海溫州商會發表題為《哲學的世界與企業家的世界》的演講開場白中的一段話。演講者並未一開講就進入正題,而是從對溫州人的感受說起,在稱讚了溫州人的兩大特點之後,他特意談起了自己認識一個溫州女子的過程和對該女子的印象,從而說明了自己與溫州人之間的「親戚關係」,十分幽默而又風趣。運用這樣一個生動感人的事例,看似不關正題,實則並非多餘。因為它一下子就親近了聽眾,這就為接下去演講者「言歸正傳」的講座,做好了心理準備和情感鋪墊。二、運用事例引出觀點不少演講者喜歡在演講的開頭講述一個事例,然後針對這個事例的思想內容進行闡發,從而導出自己的觀點,為接下來的議論和說理奠定基礎。例如,一位演講者在題為《誠信無價》的演講開頭,這樣說道:今年1月,電視台在國際新聞中介紹了一位112歲的法國女人瑞的故事。當她90歲時,有律師想要她的房產,許諾每月付給她2500法郎的生活費。不料這一付就是30年。直到這位繼承人去年去世,老太太還健在,而律師付出的90萬法郎,足夠買三四套那樣的住房。於是,不少法國人把這個故事當作笑話講,以諷刺律師「貪小便宜吃大虧」的賠本交易。然而,我倒不覺得有何可笑之處。一個人在已經知道判斷失誤的情況下,能繼續信守諾言,把契約堅持到死,保持個人的信譽,並把它看得比金錢更重要,這不正好說明了誠信無價的道理嗎?顯然,演講者講述的這個法國老太太與律師之間發生的事情,只不過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個例,人們把它當成笑話,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正是這個令人發笑的事例,卻引起了演講者冷靜的反思和精闢的議論,從而引出了「誠信無價」的觀點。這樣以真實而又生動的事例開頭,無疑增強了演講的吸引力,激發了聽眾的興趣。同時,典型事例引出的獨特觀點,作為接下來演講者深入論證的中心,自然就引起了聽眾強烈的關注和深刻的思考。三、運用事例表達情意經驗表明,運用生動感人的事例,是演講者表情達意的重要途徑。在演講的情感高潮處,演講者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講述起某件難忘的事情,以表達自己的真切感受,從而產生感動人心的現場效應。例如:我那麼清楚地記得,我7歲的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牽著他的手走到學校,然後看著他,背著花花綠綠布滿恐龍的書包,消失在教室門口。他不停地回頭看我,我也萬分不舍地痴痴看著他。我也記得16歲那年他到美國做交換學生,我送他到機場,看他背著年輕人的背包,消失在入關口,我站在後面,一直在等他回頭看我一眼,但是他頭也不回,一次都沒有。於是我逐漸認識到,原來父母子女一場的緣分,就是註定了你此生要不斷地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今天,是你們的孩子、孫子的「獨立日」,其實,你們自己新的一課也從今天開始:學習放手,讓他跌倒而不去伸手扶他,我從自己的經驗知道,那是多麼、多麼難受的一堂課。這是台灣作家龍應台在台灣成功大學醫學院畢業典禮上講的一番話。演講者在闡述了制度性教育該教而沒有教的兩件事之後,具體地講述了自己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兩次送別兒子的動人情景。這兩件事情留給她的印象和感受太深了,因為她逐漸認識到,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緣分,就是「註定了你此生要不斷地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她結合特定的時境,告訴現場所有的家長,要「學習放手」。顯而易見,演講者運用親身經歷的事例,不僅傾訴了內心的感受,真切地感動了聽眾,而且表達了人生的體悟,強烈地感召了聽眾。四、運用事例闡發哲理在演講過程中,演講者常常運用事例闡發哲理,也就是先講述一些典型的事例,再闡發其中蘊含的哲理。這樣情理交融的表述,往往會讓聽眾獲得深刻的人生感悟。例如,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朱蘇力在一次法學院畢業歡送會上的致辭中,這樣說道:我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我們的陳興良老師就曾是千島湖畔的一位民警,白天走家串戶,深夜還抱著郭小川或浩然,而牟平姜格庄的大地也一定記得那本夢想署名「衛方」的《春苗》類劇本,甚至十多年前,我們的「老鶴」還曾勇敢下海,儘管幾個月後又撲騰著水淋淋的翅膀上了岸。還有我們的姜明安老師、王世洲老師、龔刃韌老師和孫曉寧老師,三十年前都當過或當著軍人,也許早早預知了賀老師的批評?復轉軍人沒進法院,都進了法學院,而且是北大法學院。在一個三十年前不曾想到更談不上熱愛的職業中,如今,他們都創造了自己,也正塑造著你們和你們的未來。聽起來很有點傳奇,但卻是我們這代人的經歷。不希望你們重複,也不可能重複,前方拐角等著的有你們的傳奇。但它還是給你我一些啟示:生活和職業,過去不是,今後也不會是個人愛好的光影投射。它是子彈划出的那條拋物線,無論是否連接了擊發者和他心中的目標。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命運:規劃人生,卻無法完成設計;嚮往未來,卻只能始於現在。朱院長首先以同學們熟悉的一些老師的獨特人生為例,講述了「我們這代人的經歷」,接著以擊發子彈為喻,生動地闡明了「生活和職業」與「個人愛好」之間的關係,最後才從「所有人的命運」的哲理層面上,啟發同學們正確認識和對待人生和未來。毫無疑問,這樣運用聽眾熟悉的人物和陌生的經歷的事例,來闡發人生的哲理,會讓在場的每一個畢業生都感到既真切又深刻,因為他們在即將步入社會的前夕,聆聽導師如此語重心長的叮囑和言簡意賅的告誡,一定會受到思想的啟示,從而更加理性地去開創美好的人生和未來。即席演講有策略在許多人的說話經驗中,都對即席演講或即席發言存在一種恐懼感,因為恐懼感就成為即席演講或即席發言必須設法克服的一種壓力。首先,要指出的是,即席演講應該不是你所想像的那麼困難或可怕。很多人對這件事似乎習慣地或莫名所以地過度反應了.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如臨大敵」面對它。廣義而言,日常生活中與人會話便是一種即席發言的基本形式別人說一句,你跟著響應一句,雙方你來我往,進行未及事先準備的對話,這件事一般人都認為很輕鬆平常,為什麼一碰到「即席演講」就認為很困難很恐懼呢?一般聊天會話屬於非正式的「即席發言」,而所謂「即席演講」則大都是面對眾人,場合較為正式的談話.這是兩者的基本差別所在,但兩者具有「即席為之」的共通之處。有了這點認識,再以平日「即席說話」的豐富經驗作為基礎,相信我們就能夠漸漸降低以往對「即席演講」所抱的那種已被誇張的恐懼或焦慮了。事實上,臨時被要求發言,或多或少感到緊張是很正常的。只要不會緊張到「語無倫次」或膛目結舌愣在那兒總還算是無傷大雅。適度的緊張有時反而有益,因為這樣往往更能流露出演講者的坦誠與熱誠,因而更容易贏得聽眾的共鳴和讚許,畢竟,聽眾對即席演講者期望是比較不那麼苛刻的。即席演講應做到十六字箴言,就是「從容上台」、「鎮靜構思」、「熱誠發言」及「大方表演」,當你在毫無預期的心態下突然被邀請上台時,千萬不要任令「緊張」這個「搗蛋鬼」把你整個人給控制住,你必須設法很大方很從容地接受那「突如其來」的「任務」,這是最要緊的第一步!如果你一時控制不了緊張的情緒,使得心臟驟然間怦怦然亂跳一通,那麼你很可能在一霎那間渾身冷汗直冒,手腳發軟,牙齒打顫,緊接著腦子裡一片空白。如此一來,如欲順利完成此項任務恐怕就少有可能了,因此,「從容上台」(或不必上台,只要起立或端坐即可)是極為關鍵的第一步.這四個字代表著鎮定迎接任何「挑戰」的素養——你得告訴自己:「不要怕,不必怕,臨時說幾句話沒有什麼大不了!」一旦完成了這種最根本的心理建設後,你就能面帶微笑,氣定神閑地抬頭挺胸,以健康優雅、充滿自信的步伐走上講台了。在邁出這極重要的第一步的同時,當然要做好「鎮靜構思」的工作.嚴格說來,這兩件事必須同步展開並且幾乎同時完成。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即席發言場合中, 「鎮靜構思」的成果好壞直接決定該次講話質量的高低.一般人往往誤以為「即席演講」是連一點準備時間都沒有的。實際上,從被點名上台的一霎那算起,到走上講台或從座位上起立站妥為止,通常都能「偷到」三十秒左右的寶貴時間。有經驗的即席演講者通常都能好好利用這段難得的一丁點時間,很鎮靜而又迅速地展開「構思」的任務。即席演講最讓人著迷的妙處也許就在這裡。即席演講最困難的地方,說穿了就在於能否緊急動腦筋想清楚要說什麼和怎麼說,因此,如何做好「臨場構思」便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課題。第一,要馬上確定你針對講題想要採取什麼樣的立場並依據你對聽眾背景和需求的了解,想要為著何種發言目的而表達什麼主旨。你可以從信息性、說服性、鼓舞性、娛樂性和社交性等選項中擇定你的發言目的,同時據此急速敲定你打算呈現的基本立場和核心題旨,通常這種演講都僅有幾分鐘長,所以你必須在這很短的時間內把焦點集中在一兩點,或頂多兩三點與講題有關的論點上,即使你一時有很多話可說,你也不宜貪多,必須加以取捨剪裁,只挑具有實質意義的重點來說。第二,要看現場需要,在時間許可範圍內處理演講內容的布局事宜,亦即依照開場白、主體和結語三段組織來把所欲表達的內容有系統地架構起來。第三,要善於利用現場各種可用的資源,包括描述現場某些布置所帶給你的某些聯想,或評述其他剛講完話的演講者的某些與你講題發生巧合關聯性的話語,這樣做,很容易激發聽眾的高度興趣和認同,而且你的機智表現也能有效增強你的感召力和說服力。第四,要養成「站著思考」的習慣,增進邊說邊想的才能,倘若來得及的話,可以將上台前緊急腦力激蕩所獲得的主要論點,用幾個關鍵詞寫在小紙條上,如果時間不允許這麼做也沒關係,只要心中記牢重點並依序妥為申述就行了,在邊想邊說的過程中,可以盡量運用聯想法、發問法、歸納法、演繹法、對照法、引述法、比喻法和舉例法等思維方法,以便擴展「站著思考」的空間,並靈活打通有助於連結講題的思路.只要講題不致太過於生澀艱難,大概就能侃侃而談,乃至出口成章了。第五,要在平時依照經常強調的「多讀書、多思考、多練習、多觀摩、多演練」的演講方法,儘力多下功夫,假以時日,應該就能培養足夠的信心和能力,來迎接即席演講的挑戰了,這方面的信心與能力確實要靠長期積累的學養、膽識、眼光和經驗才能逐步培育成功.因此,我們可以說,即席演講是可以而且需要事先準備——有賴一輩子持續不斷準備的一門才藝。成功演講的首要條件乃至於內容既新鮮又豐富同時表達既生動又自然,所以通過上述「臨場構思」的步驟之後,尚須實踐「熱誠發言、大方表演」法則,將一流的內容透過一流的技巧發揮出來。即席發言構思方法(運用培訓發散思維的方法):A、表達強烈願望——願為事業獻身——指出必勝的光明前途——表達感激之情。B、歡迎眾人到來——表達高興心情——表明自己觀點(聯繫實際)——表達祝福。C、(答謝詞)表示感謝——回顧過往生活——兩者間相互促進——升華思想、感情。D、引出話題——介紹關係——雙方情況說明——表達希望與祝福。E、(頒獎)受獎人的貢獻——具體介紹其貢獻所產生的影響——讚揚其巨大貢獻。F、說感受——分析原因——言問題——道艱難——呼籲大家。如何升華您的演講主題演講應有正確鮮明的主題,演講的主題最能體現演講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品位,使演講具有深刻感人的藝術魅力。然而,表現演講主題又不能流於空洞的說教、現象的羅列和人云亦云的老生常談。正確的做法是在運用典型充分的材料表達演講主題時,及時對材料的本質內涵加以分析、概括、提煉、延伸,並通過富於理性色彩的語言點撥、渲染,激起聽眾的心理共鳴,將聽眾的思維引向一個更深邃、更崇高的境界,使演講的主題得以升華。在演講實踐中,一般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技巧來升華演講的主題:一、由點及面的擴展演講中的事實材料是靈活多樣的,諸如一次親身經歷、一個小故事、一段人物描寫,甚至人物的片言隻語等等,這些雖是個別的卻是很典型的材料,往往就能成為升華演講主題的「點」。由對「這一個」事實的敘述推及包含「這一類」的全部或部分事實內涵的概括,就是由點及面的擴展演講主題的技巧。例如,傅纓的演講《銘記國恥,把握今天》中的一段話:吉鴻昌高掛寫有「我是中國人」標語的木牌,走在一片藍眼睛、黃頭髮的洋人群中。正是這千百萬個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在自己的「今天」,用滿腔的熱血,冒著敵人的炮火,譜寫了無愧於時代的《義勇軍進行曲》,才使得我們今天的共和國國歌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正是他們,才使得我們今天的炎黃子孫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世界最高領獎台,並使那音量越來越大,那旋律越來越強!演講者以吉鴻昌的愛國行為做基點,然後高屋建瓴,聯想到千千萬萬個愛國者的精神,用「正是這千百萬個赤子」「正是他們」的提示語,通過三層鋪排推進,概括出一代代愛國者的崇高情懷,使單一的事例所體現的思想意義得到擴展、升華。演講時就能燃起聽眾愛國的情感之火,產生一定的感召力。二、由表及裡的深化有些蘊含著深層意義的事實材料,不經點破,聽眾也許理解不透演講者所要表達的主旨,而一旦經過演講者的揭示與深化提煉,就如同在沙礫中發掘出閃亮的金子,在貝殼裡發現晶瑩的珍珠,催人感悟,發人深思。這種由外錶行動或客觀存在事實的敘述,升華為內在思想或深層含義的表達方法,就是由表及裡深化升華主題的技巧。例如,孫中山先生在一次演講中講道:南洋爪哇有一個財產超過千萬的華僑富翁。一次他外出訪友,因未帶夜間通行證怕被荷蘭巡捕查獲,只得花錢請一個日本妓女送自己回家。日本妓女雖然很窮,但是她的祖國很強盛,所以她的地位高,行動也自由。這個中國人雖然很富,但他的祖國卻不強盛,所以他的地位還不如日本的一個妓女。「如果國家滅亡了,我們到處都要受氣,不但自己受氣,子子孫孫都要受氣啊!」孫中山先生在這裡對一個典型材料進行了由表及裡的剖析,揭示出國家貧弱,人民必受欺凌,「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升華了演講的主題,喚起了聽眾強烈的愛國之心。三、由此及彼的引申在演講中,有時也可以以某一典型事件或自然現象作觸發點和媒介來加以引申,聯繫到另一類相關事物和事理,以此來升華演講的主題。這種由此及彼引申的升華主題的技巧,通過形象化的渲染,不僅可以啟迪聽眾的智慧和洞察力,還可以創設充滿哲理美的境界和氛圍。例如,一位在中國某醫學院任職的美籍教師對學生演講時,他先講了一則小故事:在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在海邊散步,沙灘上有許多被昨夜暴風雨卷上岸的小魚被困在淺水窪里。忽然,他看到一個小男孩正在撿起水窪里的小魚,並且用力把它們扔回大海。這個男人問道:「孩子,這水窪里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我知道。」小孩頭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小男孩邊扔小魚邊回答:「這條小魚在乎!這條,還有這條……」教師講完了這則小故事,滿懷深情地說道:今天,你們在這裡開始大學生活。你們每一個人都將在這裡學會如何去拯救生命。雖然你們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國的人,甚至救不了一個省一個市的人,但是,你還是可以救一些人,你們可以減輕他們的痛苦。因為你們的存在,他們的生活從此有所不同——你們可以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是你們能夠並且一定會做得到的。這位美籍教師在演講中對一個富有哲理意味的小故事進行了由此及彼的引申,形象地闡發了醫學院學生應樹立的高尚的職業道德,升華了演講的主題,使演講具有一種雋永的感召力。四、由陳及新的點化在演講中,套用仿擬一些過去的材料,並且進行由陳及新的點化,挖掘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深刻內涵,也是一種較好的升華主題的技巧。例如,在弘揚愛國主義的主題演講比賽上,一位演講者講述了盼望台灣回歸、祖國統一的內容,最後他是這樣升華主題的:……有一位老知識分子病重期間叮囑自己的子女:「祖國完成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這句話比陸遊的名句又有了新的內涵。它代表著多少老知識分子的心愿,代表著多少中國人的心愿啊!同志們,朋友們,我們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這一天一定能到來!在這裡,演講者對這則典型材料中改過的陸遊名句進行了由陳及新的點化,賦予其更深刻的現實意義,把演講所體現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五、由境及情的交融在演講中,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典型事件進行渲染,創設出一種緊扣題旨的境況,並由此觸景生情,情景交融,達到升華演講主題的效果。例如,胡云龍的演講《我們的後代喝什麼》中的一段話:德國的亨格爾小姐與同伴來到神往已久的長江三峽遊覽。一路上,她倆飽覽了長江兩岸醉人的風光,也深深領略了「中國人」肆意破壞環境的無情。在中國遊客眼中,長江竟然無異於一個天然的廢物場,滾滾東流的長江「毫無怨言」地包攬了中國遊客拋棄的一切:果皮、廢紙、飯盒、塑料……作為外國遊客,她倆怎麼也不忍心這樣做,在無法找到垃圾桶的情況下,她倆只好將旅程中的廢棄物用塑料袋一一裝好,下船前彬彬有禮地請乘務員代為處理。不料,乘務員竟嗤之以鼻,毫不猶豫地把垃圾袋投入長江的懷抱。看到這裡,我不由地要問一句:《長江之歌》中描述的「用純潔的清流澆灌花的國土」和「用巨大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的長江,能夠挽起它所養育的人們對它一次次無情摧殘的重壓嗎?……水對我們人類有恩有情,我們決不能做出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蠢事,也不能將我們自己釀成的苦酒逼著我們的後代喝下去,更不能做出殺雞取卵,貽害子孫的傻事。這是責任!在這裡演講者通過外國遊客在長江三峽的見聞和遭遇,形象地渲染出國人環保意識差的生活圖景,由此抒發感慨,引發議論,做到了由境及情,情景交融,情理相生,很好地升華了演講的主題。六、由抑及揚的反襯演講中的高潮常常是升華主題的關鍵之處,而恰當地運用由抑及揚的反襯技巧,能使集中於高潮的情與理的表現更有效果,從而使演講的主題得到升華。例如,盧國華的演講《願君敢為天下先》的高潮部分:也許有人說,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改革的潮是那麼好弄的嗎?弄得好,該你走運,福星高照;弄得不好,該你倒霉,身敗名裂……我們如果徘徊觀望,如果急流勇退,如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如果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果害怕槍打出頭鳥,信奉「人言可畏」的法則,那麼,就會被歷史所淘汰,被時代所拋棄,被生活所嘲弄。我們只有去無畏拼搏,去大膽開拓,去承擔風險,去頑強競爭!在這裡,演講者逆水推舟,以退為進,先設立一個與結論相反的前提,極力地「抑」,再用否定性結論,為結論的「揚」蓄勢,最後才水到渠成地「揚」起來,這樣由抑及揚的反襯,把演講推向了高潮,使主題得到了升華。總之,如何升華主題是演講藝術的一種重要技巧。用好這種技巧,不僅可以使演講掀起一次次波瀾跌宕的高潮,而且使演講者與聽眾之間形成時起時伏的和諧呼應、感情共振,增強演講的感召力、鼓動性和藝術魅力。演講稿的結構分析與寫作步驟演講稿也叫演說辭,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所發表的講話文稿。演講稿是人們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它可以用來交流思想、感情,表達 主張、見解;也可以用來介紹自己的學習、工作情況和經驗……等等;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並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一、演講稿的寫作要求1.了解對象,有的放矢演講稿是講給人聽的,因此,寫演講稿首先要了解聽眾對象: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文化程度、職業狀況如何;了解他們所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等等。否則,不看對象,演講稿寫得再花功夫,說得再天花亂墜,聽眾也會感到索然無味,無動於衷,也就達不到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的目的。2.觀點鮮明,感情真摯演講稿觀點鮮明,顯示著演講者對一種理性認識的肯定,顯示著演講者對客觀事物見解的透闢程度,能給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講稿觀點不鮮明,就缺乏說服力,就失去了演講的作用。演講稿還要有真摯的感情,才能打動人、感染人,有鼓動性。因此,它要求在表達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說理和抒情結合起來。既有冷靜的分析,又有熱情的鼓動;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愛。當然這種深厚動人的感情不應是「擠」出來的,而要發自肺腑,就像泉水噴涌而出。3.行文變化,富有波瀾構成演講稿波瀾的要素很多,有內容,有安排,也有聽眾的心理特徵和認識事物的規律。如果能掌握聽眾的心理特徵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恰當地選擇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講在聽眾心裡激起波瀾。換句話說,演講稿要寫得有波瀾,要靠內容的有起有伏,有張有弛,有強調,有反覆,有比較,有照應。二、演講稿的結構及寫作方法從內部結構來說,演講需要形成或創造現場的情緒氛圍,所講的內容應該較為集中,通常一篇演講稿「最多只能講兩三個問題,而且這兩三個問題還得很緊密地在邏輯上串連起來,以層層推演的方式,一環扣一環地展開。演講稿的結構分開頭、主體、結尾三個部分,其結構原則與一般文章的結構原則大致一樣。但是,由於演講是具有時間性和空間性的活動,因而演講稿的結構還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尤其是它的開頭和結尾有特殊的要求。標題(多為主題句)稱謂(各位同學、同志們)開場白(類型:開門見山,提出問題;採用設問式;還有借題發揮,或者表示感情等。)↗→ 為什麼(原因)正文→ 怎麼樣(措施)↘結束語(a強調主題、或抒發感情、或展望未來;b表示態度,競爭上不上的態度c表示感謝)1.開場白——抓住聽眾,引人入勝演講稿的開頭,也叫開場白。它在演講稿的結構中處於顯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瑞士作家溫克勒說:「開場白有二項任務:一是建立說者與聽者的同感;二是如字義所釋,打開場面,引入正題。」好的演講稿,一開頭就應該用最簡潔的語言、最經濟的時間,把聽眾的注意力和興奮點吸引過來,這樣,才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開場白的技術主要有:(1)楔子。用幾句誠懇的話同聽眾建立個人間的關係,獲得聽眾的好感和信任;(2)銜接。直接地反映出一種形勢,或是將要論及的問題,常用某一件小事,一個比喻,個人經歷,軼事傳聞,出人意外的提問,將主要演講內容銜接起來;(3)激發。可以提出一些激發聽眾思維的問題,把聽眾的注意力集中到演講中來;(4)觸題。一開始就告訴聽眾自己將要講些什麼。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和國家領導人的演講都是這樣的。演講稿的開頭有多種方法,通常用的主要有:⑴開門見山,提示主題。這種開頭是一開講,就進入正題,直接提示演講的中心。例如宋慶齡《在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儀式上的講話》的開頭:「我為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感到榮幸。」運用這種方法,必須先明晰地把握演講的中心,把要向聽眾提示的論點擺出來,使聽眾一聽就知道講的中心是什麼,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⑵介紹情況,說明根由。這種開頭可以迅速縮短與聽眾的距離,使聽眾急於了解下文。 例如恩格斯在1881年12月5日發表的《在燕妮?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開頭:「我們現在安葬的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於薩爾茨維德爾。她的父親馮?威斯特華倫男爵在特利爾城時和馬克思一家很親近;兩家人的孩子在一塊長大。當馬克思進大學的時候,他和自己未來的妻子已經知道他們的生命將永遠地連接在一起了。」這個開頭對發生的事情、人物對象作出必要的介紹和說明,為進一步向聽眾提示論題作了鋪墊。⑶提出問題,引起關注。這種方法是根據聽眾的特點和演講的內容,提出一些激發聽眾思考的問題,以引起聽眾的注意。例如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1854年7月4日在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市舉行的國慶大會上發表的《譴責奴隸制的演說》,一開講就能引發聽眾的積極思考,把人們帶到一個憤怒而深沉的情境中去:「公民們,請恕我問一問,今天為什麼邀我在這兒發言?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奴隸們,同你們的國慶節有什麼相干?《獨立宣言》中闡明的政治自由和生來平等的原則難道也普降到我們的頭上?因而要我來向國家的祭壇奉獻上我們卑微的貢品,承認我們得到並為你們的獨立帶給我們的恩典而表達虔誠的謝意么?」2.主體——環環相扣,層層深入這是演講稿的主要部分。在行文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層次、節奏和銜接等幾個問題。(1)層次層次是演講稿思想內容的表現次序,它體現著演講者思路展開的步驟,也反映了演講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怎樣才能使演講稿結構的層次清晰明了呢?根據聽眾以聽覺把握層次的特點,顯示演講稿結構層次的基本方法就是演講者在演講中反覆設問,並根據設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就能在結構上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此外,演講稿用過渡句,或用「首先」、「其次」、「然後」等語詞來區別層次,也是使層次清晰的有效方法。(2)節奏節奏,是指演講內容在結構安排上表現出的張弛起伏。演講稿結構的節奏,主要是通過演講內容的變換來實現的。演講內容的變換,是在一個主題思想所統領的內容中,適當地插入幽默、詩文、軼事等內容,以便聽眾的注意力既保持高度集中而又不因為高度集中而產生興奮性抑制。優秀的演說家幾乎沒有一個不長於使用這種方法。演講稿結構的節奏既要鮮明,又要適度。平鋪直敘,呆板沉滯,固然會使聽眾緊張疲勞,而內容變換過於頻繁,也會造成聽眾注意力渙散。所以,插入的內容應該為實現演講意圖服務,而節奏的頻率也應該根據聽眾的心理特徵來確定。(3)銜接銜接是指把演講中的各個內容層次聯結起來,使之具有渾然一體的整體感。由於演講的節奏需要適時地變換演講內容,因而也就容易使演講稿的結構顯得零散。銜接是對結構鬆緊、疏密的一種彌補,它使各個內容層次的變換更為巧妙和自然,使演講稿富於整體感,有助於演講主題的深入人心。演講稿結構銜接的方法主要是運用同兩段內容、兩個層次有聯繫的過渡段或過渡句。3.結束語——簡潔有力,餘音繞梁。結束語是演講內容的自然收束。言簡意賅、餘音繞梁的結尾能夠使聽眾精神振奮,並促使聽眾不斷地思考和回味;而鬆散疲沓、枯燥無味的結尾則只能使聽眾感到厭倦,並隨著事過境遷而被遺忘。怎樣才能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美國作家約翰?沃爾夫說:「演講最好在聽眾興趣到高潮時果斷收束,未盡時嘎然而止。」演講稿的結尾沒有固定的格式,或對演講全文要點進行簡明扼要的小結,或以號召性、鼓動性的話收束,或以詩文名言以及幽默俏皮的話結尾。但一般原則是要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提高演講的心理素質A.求真的心理素質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一篇演講的真正的感動力並不在於演講當前所針對的那個目的(個別具體事例),而在個別事例可以納入的法律、規則、原則之類普遍規範。這些規範作為國家的規行法,或是作為倫理的、法律的或宗教的箴規、情操、教義等等,原已採取普遍的形式而獨立存在。」黑格爾所說的「真正的感動」,並不是演講當前針對的那個目的(個別具體事例),而是可以納人、導致、引出「普遍規範」的一種「普遍的形式而獨立存在」,這就是普遍規律的東西,亦就是真理。追求真理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演講者演講中所追求的目的,而也只有追求真理、弘揚真理的演講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演講,才會是名垂青史的演講。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如此,林肯的《葛提斯堡演講》如此,聞一多的《最後一次演講》也是如此。這一切都是演講者追求真理的結果,如果沒有他們對真理追求的內在思想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那麼要想產生這些名垂青史的演講傳世之作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在演講前必須要做好為追求真理而演講的心理準備。不要去面對聽眾無病呻吟,也不要為了某種目的去嘩眾取寵,否則你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演講家。B.創作上的心理素質在演講創作中需要哪些心理素質呢?大體說來有兩大方面,一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一是聯想與想像。在演講創作中邏輯思維佔主導地位,演講創作者要通過自己的創作說明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昭示給人們的也不是形象而是一個抽象的道理,因此,演講辭在文體上更像是論說文或議論文。所以形象思維在演講創作中只是暫時的、階段性,佔主導地位的是邏輯思維。但是形象思維在演講創作中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在演講創作中也起著邏輯思維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事例的陳述、形象的描繪等等,離開了形象思維同樣完不成任務。那麼,聯想和想像在演講創作中又起著什麼作用呢?黑格爾說過:「想像是創造性的」,想像可以為我們的思想插上一雙展翅高飛的翅膀,沒有了想像,我們的思想就飛不高、飛不遠,我們的心靈就不會豐富,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多彩;而聯想又幫我們在錯綜複雜的事件之間找到聯繫,讓我們在千頭萬緒中找出頭緒,在千變萬化中找到根本。另外,想像和聯想也讓我們的演講創作得到升華,讓我們的演講主題更深刻,讓我們的思維材料更豐富,讓我的演講構思更靈活。c.表達的心理素質有了演講的動機,進行了良好的演講創作,接下來需要的就是演講的表達,也就是把演講推入到最後的實施階段。這一時期對演講者心理素質的考驗更為嚴峻。「演講是需要勇氣」的,這種勇氣到了演講的表達階段顯現得更為突出。這時演講者一般要做好下面幾種心理準備。a.鼓起勇氣克服怯場怯場是人人都有過的經歷,許多著名的演講家在初登講台時也是心口發慌,兩腿發抖。古羅馬的雄辯家西塞羅曾在一次講演後說:「演講一開始,我就感到自己面色蒼白,四肢和整個心靈都在頗抖。」後來他成為著名的演講家,我們也一定會從不能到能,而且我們要知道演講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鼓起勇氣,勇敢登台,相信你已向成功邁出了第一步,勝利已離你不遠了。b.情緒飽滿登台演講演講者一定要想方設法在登台演講前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以飽滿的情緒登台演講。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一個充滿了感情的演說者,常常使聽眾和他一起感動,哪怕他所說的什麼內容都沒有。」而且,飽滿的情緒也能吸引聽眾、感染聽眾、打動聽眾,因此我們在登台以前,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給聽眾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讓聽眾對你的演講充滿信心。c.學會與聽眾溝通演講是一種雙向交流,因此,演講者在登上講台之後,就要學會與聽眾交流,隨時注意聽眾的反饋信息,並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演講內容,只有如此,你的演講才會是適時的、得體的,也才會是成功的。演講者千萬不要自恃自己高於聽眾,不論你知識多麼豐富,閱歷如何廣博,準備怎樣周詳,但是千萬不要忘了「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聽眾中並不乏真知灼見,在演講中,演講者與聽眾往往也是可以「講、聽相長」的。演講心理素質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在演講前,有針對性、目的性地作一些準備工作也是必要的。我們每一個有志於演講的朋友不妨在心理素質的培養上多下點功夫,相信這些功夫是不會白下的。演講動聽的聲音需要一些技巧一、「聲音美」的基本標準(1)正確清晰所謂正確,是指發音正確。一方面,不可讀別字,另一方面,不能用「直譯」方式將方言變成蹩腳的普通話。所謂清晰,是指吐字要清楚明晰,不含含糊糊,有正確的停頓和適當的節奏,不要前言不對後語,或者結結巴巴,使人聽不明或弄不懂。(2)明快清脆這既是指說話要開門見山,口到心到,心口一致,不故弄玄虛,快言快語,有什麼說什麼,又是指聲音要乾脆利索,爽利痛快,不拖泥帶水。(3)圓渾清亮如果說「正確清晰」是要求聲音表達科學化的話,那麼,「圓渾清亮」則是要求聲音表達藝術化.其內涵主要指:聲音流暢自然,圓渾雄厚,悅耳動聽,有滋有味。(4)富麗清新這是指聲音既要富於變化,豐富多彩,又要清爽新鮮,生動活潑。(5)堅韌清越堅韌,是指聲音堅實、耐久、有力、有始有終.清越,是指聲音宛轉悠揚,給人留下深刻的甚至是難以磨滅的印象。二、達到「聲音美」的主要技巧1.規範語音的技巧。(1)音節讀准簡單來說,就是按照普通話的標準和規範來吐字發音,使發音正確、聲調準確,字正腔圓。也就是說,按普通話的構成要求把漢字音節的聲母、韻母、聲調念准,進而讀准每個常用的音節,常用的漢字不過4000個左右,它們都離不開418個音節和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個聲調,因此,只要下苦功夫,讀准聲母,韻母和聲調,從而讀准全部音節都是不難做到的事情。當然,讀准每一個音節後,不等於語音就規範了,還要進一步訓練既保持自然由於因的讀法,又在咬字上進行適當的加工,以便聽眾對你講出的每一個字詞都能聽的真切。(2)音節協調適當多用一些雙音節詞,四音節詞講話或練習朗誦,可以增強語言的響度和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比較優美悅耳。運用擬聲詞、象聲詞也是使音節協調的一種辦法.它既可以使被表述的事物形象生動,又可使聲音和諧,達到聲與形的有機統一,增添語言的表現力。(3)韻調和諧這裡所說的「調」,是指聲調,漢字一字一個音節,每字又有四聲即平仄之分,如果聲調搭配的好,就可出現高低抑揚,急緩起伏之情勢。平聲字和仄聲字交錯使用,可以形成聲音的抑揚相應,高低相配,急緩相間,起伏相連,從而使聲音剛柔相濟,協調和諧。2.選擇語氣技巧語氣,即說話的口氣.它既存在於書面語言之中,更存在於口頭語言之中。在書面語言里,作者語氣要通過讀者的視覺引起思維才能感受,認識,體會.而口語表達中的語氣,將句式、語調、理性、詞采、音色、立場、態度、個性、情感等融為一體,由朗誦者直接訴諸於聽眾的聽覺,聽眾當即就可直觀的感受到,因而,它對口語表達的效果產生直接的、立竿見影的影響,語氣之強弱、長短、清濁、粗細、寬窄、卑亢等變化,均能產生不同的聲音效果。語氣的內涵是多方面的,它具有多姿多彩的複雜形態。語氣的多樣性是語言本身豐富性的反映,也是語言能力強的一個表現。語氣不同,表情達意也就有不同,其中尤其以聲音和氣息狀態至為重要,朗誦者必須通過聲音和氣息將思想感情表達出來,而不同的聲音和氣息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請看下錶:氣息 聲音 給聽眾的感覺 表達的思想感情氣徐 聲柔 溫和的感覺  愛的感情氣促 聲硬 擠壓的感覺  憎的感情氣沉 聲緩 遲滯的感覺  悲的感情氣滿 聲高 跳躍的感覺  喜的感情氣提 聲凝 緊縮的感覺  懼的感情氣短 聲促 緊迫的感覺  急的感情氣粗 聲重 震動的感覺  怒的感情氣細 聲粘 躊躇的感覺  疑的感情氣少 聲平 沉著的感覺  穩的感情氣多 聲撇 煩躁的感覺  焦的感情可以主義說,有了恰當的語氣,才能使朗誦者具有形象色彩、感情色彩、理性色彩、語體色彩、風格色彩;有了恰當的語氣,才能增強語言的魅力,才能恰當的表達思想感情.才能調動聽眾的情緒,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語氣是多種多樣的,無論從表達主體和聽眾的關係來看,還是從表達主體的心境和思想感情來看,或者從表述內容和方式來看,它都是豐富多彩的,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不同,變化多端,氣象萬千。在朗誦過程中,語氣永遠不會是單一的,常常出現幾種語氣交替出現或結伴而行的現象。不過,在綜合運用多種語氣的過程中,還是有主次之分的,主要的感情色彩造成主要的語氣色彩,即語氣的基調。所以,無論是朗誦詩歌,散文,小說等等,都掌握這個基調。與此同時,又要適時根據內容、感情、對象等的變化,選擇調控自己的語氣,使之恰如其分。總之,語氣要服從內容,語氣要看對象,語氣要質樸自然,貼近生活。3.調控速度的技巧。朗誦的速度,是指朗誦中音節的發音時間長短,或者說單位時間裡吐字的數量,大體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種情形。快速:一般用用於表示緊張、激動、驚奇、恐懼、憤怒、急切、歡暢、興奮的心情,或者用於敘述急劇變化的事物與驚險的場景,或者用於刻畫人物的機警、活潑、熱情的性格等中速:一般用於感情與清潔變化起伏不大的場合,或用於平常的敘事、議論、說明、陳述等。慢速:大多用於表示沉重、悲傷、憂鬱、哀悼的心情,或用於敘述莊重的情景。不論快速、中速、慢速,都有一個:「度」。比如,快速,也不能像放鞭炮似的,使人耳不暇接;慢速,也不能慢慢騰騰,半天一句,使人聽起來十分吃力,等的不耐煩,一句話,就是快慢要得體。朗誦的速度,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一是取決於內容和情節.從結構上來說,朗誦中一般既有快速,又有中速、慢速,有張有弛,起伏跌宕;從內容和情節來看,陳訴速度慢於抒情速度,抒情速度慢於議論速度;情調低沉的敘述、人物對話應該慢些;急切的呼籲、憤怒的譴責、熱烈的爭辯、激昂的陳述、緊張的場景描述應該快些.內容和情節本身的客觀要求,是決定表達速度的最主要依據。二是取決於表達者的年齡。顯然,朗誦同樣的內容,少年兒童快於年青人,青年人快於中年人,中年人快於老年人。三是取決於聽眾的年齡和接受能力。一般來說,對於老年人和少年兒童或接受能力相對較低的聽眾,或聽眾普遍對某些內容感興趣,不少人都想將其記錄下來的時候,應該把表達的速度放慢些。快於慢都是相對的。無論是快還是慢,都須以表述得清晰明了,聽眾聽的真切明白為基本出發點,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相間。4.變換節奏的技巧。節奏與速度有密切的聯繫,但又不是等同的。節奏不單是一個速度問題.節奏是一種有秩序的、有規律的、協調的變化進程。在朗誦過程中,節奏包括哪些要素呢?大體有以下這些:結構的疏與密,內容的詳與略,情節的起與伏,情感的激與緩,聲調的抑與揚,陰涼的大與小,態勢的動與靜,速度的快與慢,語流的行與止,過程的長與短等等。這些要素的綜合運用,便會形成節奏,形成有聲語言的樂章,激蕩聽眾的情感,啟迪聽眾的思維,引發聽眾的共鳴,鼓舞聽眾,感召聽眾。這些要素有的前面已經講過了,這裡著重介紹一下語流的行止技巧,亦即通常所說的朗誦中的停頓與連續的技巧。最基本的行止知識,是標點知識.根據標點符號、段落等區分停頓間隙的長與短.但語流的行止,遠不止這些。停頓,既可以用來換氣,又可以用來表示意義的區分、轉折、呼應,還可以傳達引起聽眾注意的信息,相反,當表述某種連貫是情節、景況,或當表達者感情奔放,如行雲流水,不可遏制之時,則需要一氣呵成,需要語句的連續不斷,以下著重介紹一下有停頓的知識。停頓,就是指句子當中,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間歇。常見、常用的停頓有以下幾種:(1)換氣停頓。前面已經講到,人的正常呼吸大約是4-5秒鐘一次,由於換氣的需要,在表達過程中必然要有停頓,這種停頓即換氣停頓,特別是有些長句,中間沒有也不應有標點符號,而一口氣卻無法說完,必須酌情進行換氣停頓。比如這樣的長句:演講時怎樣才能做到發音吐字清晰我國著名播音員夏青的聲音渾厚、質樸、別具一格;與之齊名的葛蘭的聲音則親切、悅耳、獨樹一幟,幾十年來,他們倆的聲音通過先進的傳播手段,已經是家喻戶曉、響徹四方.當然,播音是一門語言藝術,播音員是生活中說話的佼佼者,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就有理由說話含糊不清。我認為,聲音悅耳、吐字清晰應該永遠是口語交際的客觀要求。據國外資料統計,人每天用於說話的時間平均是一小時,這樣人一生中用於說話的時間累計可達兩年半左右,甚至更長,如果把這些話記錄下來,便是1000部(每部400頁)的巨著.我們知道,說話是人的本能之一,更是一種極為重要的人類活動.一般說,通常的對話環境下,說話人的音色、音量和音域,關係不是很大,發音吐字卻是交際中至關重要的問題,對於這一點,您可能是深有體會。其實,跟您有同感的大有人在。怎樣才能做到發音準確、吐字清晰呢?我個人認為:熟悉言語產生的過程是很有必要的,言語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通過頻繁使用而發展成為一種極為有效的表情達意的手段。實際上,它的形成過程很複雜,決不是動動嘴唇和舌頭的問題,因此,熟悉發音器官的構造、活動和作用,對於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做到吐字清晰是必不可少的。人類沒有單獨用作發音的器官,而是使用呼吸器官、消化器官作為自己的發音器官,而這些器官原本不能產生言語,只完成維持生命的動作,只是到後來才用於說話。發音器官有肺、氣管、喉(包括聲帶)、咽、鼻和口.這些器官形成一條形狀複雜的從肺部一直延伸到唇的「管道」,由於舌、唇和咽、口、鼻的形狀可以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從而使我們能夠發出不同的語音來,大多數的言語聲波就是通過這樣的機制產生出來的。了解和熟悉了言語產生的過程以後,接著要做的就是矯正發音和吐字的不良習慣。在口語交際中,只有發准每一個字、詞的讀音,交際活動才能正常的進行下去,否則就會造成歧義和誤解。例如:有位青年農民進城辦事,需要住旅館.他問路人:「同志,雷館有沒有?」路人一聽,立即射出警惕的目光,厲聲問道:「雷管是國家禁止私人買賣的爆炸品,你要它幹什麼?」經過再三解釋,方知是青年農民發音不準,將「旅館」說成「雷管」,像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時有發生,一般情況下,當面說話,有手勢、表情等輔助手段,聽者還能估摸出點意思來,可是,遠距離通信聯絡,如果發音不準,吐字不清,就很容易產生誤差,影響表達效果。蘇聯藝術語言大師符.阿克肖諾夫說:"吐字不好,不清楚,就象是鍵子壞了的破鋼琴似的,簡直叫人討厭",所以,我們應該注意克服發音吐字方面的不良習慣,如鼻音(音色暗淡,枯澀,聽起來像感冒聲,從鼻中發出的堵塞的聲音)、喉音(聲音悶在喉嚨里,生硬,沉重,彈性差)、捏擠(單薄,發扁,聲音似從口腔擠出)、虛聲(小聲小氣的聲音,有時在換氣時帶有一種明顯的呼氣聲)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發音圓潤動聽,吐字清晰悅耳。其實,做到正確發音吐字的途徑是多方面的,一是學習一點語言學的常識,二是養成勤查字典,隨時正音的良好習慣,三是廣泛的從社會信息中尋求幫助,利用看電視、電影、聽廣播等有意識的聽辨,矯正自己在發音吐字方面的毛病。當然,進行發音吐字的訓練不能忽視。1、發音器官訓練.如口腔開合練習、唇的圓展練習、舌的前伸後縮練習、舌尖練習等,學會靈活控制發音器官的各種活動,能使發出的聲音準確、清楚。2、聲母、韻母練習.聲母訓練時要嚴格掌握正確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找准著力點,使發出的音有彈力;韻母訓練時要嚴格控制口腔的開合、唇形的圓展和舌位的前後。3、正音練習。指按照普通話的語音標準,矯正自己的方音、難點音.如平翹舌練習(z-zh,c-ch,s-sh)鼻音、邊音練習(n-l)前後鼻韻母(n-ng)及聲調練習等。應該說,在聲母、韻母、聲調都能正確掌握的基礎上,還應進一步講求聲音的優美動聽,這就需要進行共鳴訓練,學會控制胸、口、鼻這三個共鳴器官的方法,使發出的聲音圓潤悅耳,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使人聽後心曠神怡。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如果您能堅持一段時間的練習和實踐,「如何吐字清晰」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的。演講時站立未知的選擇在演講中使用多媒體來輔助已經是很常用的情況了。在使用這些視覺輔助材料時,作為演講者,你是站在哪兒呢?看看下面的小小分析吧:自己的座位你對自己的演講內容與表達能力缺乏足夠的信心。事實上,你根本不想進行研究。你留在自己的位置上,這樣是為了逃避觀眾對你的關注。因為你害怕在別人的注視下,漏洞百出。你選擇了留在人群中,大隱隱於世。筆記本電腦旁你有做演講的動機,但仍沒有足夠的自信。你站在電腦旁希望觀眾盡量不要把視線集中在你的身上。你看著電腦屏幕或投影熒幕,而盡量避免與觀眾的視覺接觸。講桌後面你對演講的內容是有自信的,但對自己的表達能力與個人風格沒有什麼自信。站在講座後面,雙手攤開抓著講桌兩側,就像躲避別人的進攻。偶爾你也會用鐳射筆指指熒幕,讓你覺得自己挺正式和有權威。其實你的內心仍然是挺焦慮的。你依舊擔心觀眾有可能穿透你的防衛,看出你是一個無趣的人。但你也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只能抓住那張講桌不放,偶爾揮一揮鐳射筆。投影熒幕旁你對自己的演講內容、表達能力與個人風格都很有自信。多半的時間,你的眼睛看著聽眾,而不是電腦或熒幕。你是真心想要和觀眾分享你的想法,你要看到他們的表情,才知道他們聽懂了沒有。你熟悉自己的投影內容,並不需要經常看著熒幕。你不會躲到觀眾視線以外的地方,你會讓觀眾不需要轉頭就可以同時看到你和熒幕上的視覺輔助材料。因為你知道,再炫的幻燈片都只是輔助性的。因為你知道,你才是這場演講的主角。所以,做演講時你應該站在哪兒呢?這裡的基本原則便是,站在觀眾可以同時看到你和視覺輔助材料,同時你也可以清楚看到所有觀眾的位置。這個位置並不固定,通常就是熒幕旁。你應該在演講前提早到達會場,觀察下場地的布置,找出一個合適的位置。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原則而非公式。你要靈活應用,而不是照搬。例如有些場地是有舞台的,離聽眾很遠。這時,你就應該站得離觀眾近一些,這樣讓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同時看到你和你的幻燈片。精彩演講的十條秘訣據統計,面對公眾發表演講是人們最害怕的一件事。不過好消息來了,如果你能遵循以下十點提示,你便能夠克服對演講的恐懼心理,開始一場精彩的、讓觀眾投入的演講。濃縮你的演講主題你最好能將你演講的主題精簡到只有30秒的一段話。為此你要怎麼做呢?這就必須從你的演講目的著手。它是用來傳達知識嗎?如何是,那麼它的重點是什麼?或許你的演講目的是呼籲聽眾行動起來,那麼你希望他們要採取什麼行動呢?或許你就是為了讓聽眾們有所感悟。這些最重要的內容才是你需要在演講中強調的。首先,寫出首稿,不必理會字數是多少。一旦初稿完成,就要濃縮它。在演講時,在任何適當的時機重複你的演講主題三遍以上,但是,你一定要在演講的開始,中段,尤其要在末尾提及到演講主題。演講的三個要點這適用於長短不同的演說。即使你必須表達很多不同的想法,你也要儘力將它們歸納成圍繞主題的三個要點。在演講開始時讓你的聽眾知道你會談論這三要點。這會有助於他們緊跟你的思路,特別是讓你在沒有使用其他視覺輔助工具的時候,仍然保持聽眾的注意力。列舉最有力的資料和事實如同準備你的演講主題,將所有可能包含到演講中的資料都收集起來。然後詳細地分析它們,選取最能充分表現演講主題和三個要點的資料。緊記:寧缺毋濫。如果那些資料不能強有力地支持主題,就不要用它們。藉助視覺輔助工具儘可能將幻燈片製作得簡明扼要。盡量使用圖畫和圖表以代替文字。使用演講卡片如果你在演講的時候一定需要提示,那麼就使用一些只寫有要點和事例的提綱小卡片。讀稿式的演講聽上去只會像是讀稿,而且很可能留不住聽眾的注意力。勤加練習想想,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演講會選擇即興發揮?很好,你不是唯一一個。現在再想想,你們當中有多少人,當踏上演講台時會想:「噢,我應該事先練習一下。」好了,那你現在明白我是什麼意思了吧。練習的目標不是能夠將每個字準確讀出來,而是要能夠記住演講的大概內容,讓演講時語氣聽上去自然一點,讓自己演講時放輕鬆。練習演講至少五次,而且至少有一次有錄音。這會有助於修正你的演講風格。釋放焦慮情緒在發表講話前,通過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為自己的打氣,釋放一部分緊張情緒。比如說跳躍運動,揮舞手臂,在走廊邊慢跑邊聽音樂。在演講開始前5分鐘停下來,對筆記做最後一次簡單的回顧。運用自我激勵的話語在你登台演講之前,對自己說一些自我激勵的話,比方說:「今天我的演講一定會很成功!」;「聽眾一定會領會我的意思,並受到鼓舞立刻行動的!」;「我一定會演講得很開心!我已經等不及要開始了!」來鼓勵自己。保持微笑,輕鬆,自在愉快地享受演講的過程吧。什麼最壞的情況會出現?你可能會摔倒,打噴嚏,嘴巴乾渴,喘氣等等。不過誰介意呢?就算真的發生了,只需保持微笑,適當的 話讓它變成令你的聽眾輕鬆一笑的題材。然後繼續你的演講。就像比賽中的滑冰選手,就算跌倒了,也保持微笑立刻爬起來並繼續下去。當你不能笑的時候例外的情況是,讓你要發表一場嚴肅、莊重的演講時,你不能面帶微笑。在這種情況下,演講前的幾分鐘,閉上眼睛,想一下應該用什麼適當的神態和語調來演講。想像也是一種十分有用的演講練習。社交口才學習的基本要求社交口才是一種技能、一種藝術。他是一個人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口語表達能力的表現。大凡具有社交口才的人,說話時能閃爍出真知灼見,並由此能給人以精明、睿智、風趣之感。社交中受人歡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現在適時、適量、適度三個方面。一要適時。說在該說時,止在該止處,這才叫適時。可有的人在社交場上該說時不說,他們見面時不及時問候;分手時不及時告別;失禮時不及時道歉;對請教不及時解答;對求助不及時答覆……反之,有的人該止時不止。他們在熱鬧喜慶的氣氛中嘮嘮叨叨訴說自己的不幸;在別人悲傷憂愁時嘻嘻哈哈開玩笑;在主人心緒不安時仍滔滔不絕發表宏論;在長輩家裡樂不可支地詳談「馬路新聞」。請設想一下,假如你在社交中遇見了上面這種人,你會對他產生什麼樣的印象呢?二要適量。捷克諷刺作家哈謝克的名著《好兵帥克》里有一個克勞斯上校。此人以說話羅嗦聞名。他有一段對軍官的「精彩」講話:「諸位,我剛才提到那裡有一個窗戶。你們知道窗戶是個什麼東西,對嗎?一條夾在兩道溝之間的路叫公路。對了,諸位,那麼你們知道什麼叫溝嗎?溝就是一批工人所挖的一種凹而長的坑,對,那就叫溝。溝就是用鐵杴挖成的。你知道鐵杴是什麼嗎?鐵作的工具,諸位,不錯吧,你們都知道嗎?」克勞斯上校的這番話,雖然是作家加工過的,但生活中、社交場上說話羅嗦也不乏其人。因此說話適量也是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之一。適量既指說話的多少適當,也包括說話的音量適宜。應該指出的是,適量並不是都是少說為佳,更不是指那種語量沒有變化的老和尚念經,適量與否應以是否達到了說話目的為衡量的標準。請看下面幾段話:1.您看,這麼晚了還來打攪您,真過意不去。您要休息了吧?真對不起,對不起……2.我不同意這個意見!我明確表示不同意。不管你們怎麼看,我就是不同意。3.那不是我說的,我怎麼會那麼說呢?您想,我能說那種話嗎?那確實不是我說的。我怎麼會那麼說呢?您想,我能說那種話嗎?那確實不是我說的。上面的幾段話,初聽起來似乎有些「廢話」,但都是為了增強表達效果不得不說的「廢話」,是必要保留的語言的「冗餘度」。第一段是表示道歉的話,重複幾句顯示了態度的誠懇;第二段話中的重複是為了表示說話人態度堅決和不容置疑;第三段則是說話人急於表白自己心情而採取的必要的重複。這種語言現象在社交場合經常出現。由此看來,社交口才的多少適量,並不排除為達到說話目的的必要重複,而是指根據對象、環境、時間的不同,該多說時不少說,該少說時不多說。有的人自我介紹羅羅嗦嗦,祝酒時說上半個鐘頭還不停,批評起來沒完沒了……這樣既影響說話效果,又影響自己的社交形象。適量的社交口才還包括聲音大小適量。大庭廣眾之中說話音量宜大一點,私人拜訪交談音量宜適中,如果是密友、情人間交談,小聲則可以表現親密無間、情意綿綿的特殊關係,給人一種親切感。這些都是在社交場合與人交談應該掌握好的。三要適度。1988年美國總統競選,民主黨在選民中造成了布希是毫無獨立主張的這一印象,他們甚至稱「布希是里根的影子」。在交談時,民主黨人總愛用挖苦的口氣問:「布希在哪裡?」這個問題該如何回答才恰到好處呢?布希的競選顧問、老資格政治公關專家艾爾斯,為布希設計了一個回答:「布希在家裡,同夫人巴巴拉在一起,這有錯嗎?」這一回答,體現了強烈的針對性和恰如其分的分寸感的結合,有很高的藝術性。試想,如果你在社交場上遭到別人挖苦時,就馬上抓住對方弱點,給以迎頭痛擊,那將產生什麼效果呢?也許你自認為是勝利者,可在別人眼裡,你卻是一個心胸狹窄不善言辭的人。而艾爾斯為布希設計的回答,卻為布希的政治家風度增添了不少光彩。社交口才的適度,主要是指根據不同對象把握言談的深淺度,根據不同場合把握言談的得體度,根據自己的身分把握言談的分寸度。其次,體態語也要恰到好處。有步驟的訓練你的聲音練聲也就是練聲音,練嗓子。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聽那些飽滿圓潤、悅耳動聽的聲音,而不願聽乾癟無力、沙啞乾澀的聲音。所以鍛鍊出一副好嗓子,練就一腔悅耳動聽的聲音,是我們必做的工作。練聲的方法是:第一步,練氣。俗話說練聲先練氣,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就像汽車上的發動機一樣,它是發聲的基礎。氣息的大小對發聲有著直接的關係。氣不足,聲音無力,用力過猛,又有損聲帶。所以我們練聲,首先要學會用氣。吸氣:吸氣要深,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盡量把更多的氣吸進去。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你聞到一股香味時的吸氣法。注意吸氣時不要提肩。呼氣:呼氣時要慢慢地進行。要讓氣慢慢地呼出。因為我們在演講、朗誦、論辯時,有時需要較長的氣息,那麼只有呼氣慢而長,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呼氣時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一條小縫讓氣息慢慢地通過。學習吸氣與呼氣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園去做這種練習,做深呼吸,天長日久定會見效。第二步,練聲。我們知道人類語言的聲源是在聲帶上,也就是我們的聲音是通過氣流振動聲帶而發出來的。在練發聲以前先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先放鬆聲帶,用一些輕緩的氣流振動它,讓聲帶有點準備,發一些輕慢的聲音,千萬不要張口就大喊大叫,那隻能對聲帶起破壞作用。這就像我們在做激烈運動之前,要做些準備動作一樣,否則就容易使肌肉拉傷。聲帶活動開了,我們還要在口腔上做一些準備活動。我們知道口腔是人的一個重要的共鳴器,聲音的洪亮、圓潤與否與口腔有著直接的聯繫,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口腔活動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第一,進行張閉口的練習,活動嚼肌,也就是麵皮。這樣等到練聲時嚼肌運動起來就輕鬆自如了。第二,挺軟齶。這個方法可以用學鴨子叫「gāgā」聲來體會。人體還有一個重要的共鳴器,就是鼻腔。有人在發音時,只會在喉嚨上使勁,根本就沒有上胸腔、鼻腔這兩個共鳴器、所以聲音單薄,音色較差。練慣用鼻腔的共鳴方法是,學習牛叫。但我們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說話時,如果只用鼻腔共鳴,那麼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結果。我們還要注意,練聲時,千萬不要在早晨剛睡醒時就到室外去練習,那樣會使聲帶受到損害。特別是室外與室內溫差較大時,更不要張口就喊,那樣,冷空氣進入口腔後,會刺激聲帶。第三,練習吐字。吐字似乎離發聲遠了些,其實二者是息息相關的。只有發音準確無誤,清晰、圓潤,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圓」。我們在小學時,都學習過拼音,都知道每個字都是由一個音節組成的,而一個音節我們又可以把它分成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這三部分從語音結構來分,大體上可以說是,字頭就是我們說的聲母,字腹就是我們說的韻母,字尾就是韻尾。吐字發聲時一定要咬住字頭。有一句話叫「咬字千斤重,聽者自動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在發音時,一定要緊緊咬住字頭,這時嘴唇一定要有力,把發音的力量放在字頭上,利用字頭帶響字腹與字尾。字腹的發音一定要飽滿、充實,口形要正確。發出的聲音應該是立著的;而不是橫著的,應該是圓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處理的不好,就容易使發出的聲音扁、塌、不圓潤。字尾,主要是歸音。歸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發完整。當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過長。如果我們能按照以上的練習要求去做,那麼你的吐字一定圓潤、響亮,你的聲音也就會變得悅耳動聽了。這裡應多做一些這樣的練習:①深吸一口氣。數數,看能數多少。②跑20米左右,然後朗讀一段課文,盡量避免喘氣聲。③按字正腔圓的要求讀下列成語:英雄好漢 兵強馬壯 爭先恐後 光明磊落 深謀遠慮果實累累 五彩繽紛 心明眼亮 海市蜃樓 優柔寡斷源遠流長 山清水秀④讀練口令A.八面標兵奔北坡,炮兵並排北坡炮;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B.哥挎瓜筐過寬溝,趕快過溝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滾筐空怪看狗。C.洪小波和白小果,拿著籮筐收蘿蔔。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蘿蔔,白小果收了一筐紅蘿蔔。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蘿蔔多,還是白小果收的紅蘿蔔多。說話藝術12 條「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近來,一篇12句話的小文章———「說話的藝術」,受到很多人的推崇,有的人把它發到自己的博客上,有的物業公司把它作為溫馨提示貼在電梯里,這已經成為不少人講話時的藝術指南。●急事,慢慢地說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後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說清楚,會給聽者留下穩重、不衝動的印象,從而增加他人對你的信任度。●小事,幽默地說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話講出來,就不會讓聽者感覺生硬,他們不但會欣然接受你的提醒,還會增強彼此的親密感。●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對那些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說,別人會覺得你虛偽;如果你能措辭嚴謹地說出來,會讓人感到你是個值得信任的人。●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人們最討厭無事生非的人,如果你從來不隨便臆測或胡說沒有的事,會讓人覺得你為人成熟、有修養,是個做事認真、有責任感的人。●做不到的事,別亂說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不輕易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會讓聽者覺得你是一個「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願意相信你。●傷害人的事,不能說不輕易用言語傷害別人,尤其在較為親近的人之間,不說傷害人的話。這會讓他們覺得你是個善良的人,有助於維繫和增進感情。●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人在傷心時,都有傾訴的慾望,但如果見人就說,很容易使聽者心理壓力過大,對你產生懷疑和疏遠。同時,你還會給人留下不為他人著想,想把痛苦轉嫁給他人的印象。●別人的事,小心地說人與人之間都需要安全距離,不輕易評論和傳播別人的事,會給人交往的安全感。●自己的事,聽別人怎麼說自己的事情要多聽聽局外人的看法,一則可以給人以謙虛的印象;二則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明事理的人。●尊長的事,多聽少說年長的人往往不喜歡年輕人對自己的事發表太多的評論,如果年輕人說得過多,他們就覺得你不是一個尊敬長輩、謙虛好學的人。●夫妻的事,商量著說夫妻之間,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責,而相互商量會產生「共情」的效果,能增強夫妻感情。●孩子們的事,開導著說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採用溫和又堅定的態度進行開導,可以既讓孩子對你有好感,願意和你成為朋友,又能起到說服的作用。讓道理說服雙方我們知道,論辯賽的論辯並不需要說服對方,而只需要說服評委與聽眾;只要評委與聽眾被說服,論辯也就勝利了。以軟化對立為目的的日常論辯則不一樣,它不僅要求說服對方而且要求自己做好被說服的準備(這一點正是論辯賽的大忌),可以這樣說,在日常論辯中,不是一方被另一方說服,而是雙方都被道理說服.在論辯中,只有雙方都講道理,對「能夠找到真正的對立,才能夠真正地軟化對立。因此,日常論辯的要求是:力求讓道理去說服雙方.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講清自己的立場,聽清對方的立場,將雙方的立場辨析清楚,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巧妙地改變自己的立場。一、自己的立場要講清楚講清自己的立場,包括講清自己的論點、論據和論證(尤其是論點),講清自己的立場,不致使對方誤解自己,引發不必要的新對立。例如:四川的小劉和浙江的小楊是好朋友,零花錢經常一塊兒花。一次,兩人買榨萊,小劉買了一袋四川榨菜,小楊很不樂意:「你怎麼不買浙江榨萊?」小劉:「浙江榨菜的味道哪能有四川榨菜純正呢?」小楊:「你真不會吃,浙江榨菜的味道才叫純正呢!」小劉:「我不會吃?我是吃榨菜長大的,吃了幾十年,恐怕是你不會吃吧。」……雙方都沒有把自己的立場講清楚。什麼叫「純正」?這是一個含義模糊的詞,也許雙方真正的對立是:小劉是四川人,喜歡吃麻辣味的榨菜;小楊是浙江人,習慣吃甜味的榨菜,由於沒有講清立場,反倒引發了新的對立:誰更會吃榨菜?二、對方的立場要聽清對於對方的立場,重在一個「聽」字,做一個良好的傾聽者,聽清對方的立場,有助於正確理解對方,不致發生誤會。1.對方已說的話,要注意他是在什麼意義上說的。聽話聽音,一方面指要聽出對方有意義的弦外之音(如雙關語),這一點做到不難,難的是在另一方面,要聽出說話者本人也不一定意識到的含義,例如:奧運會亞洲九強賽中國對巴林一役中,李金羽射入兩球讓中國以2:1獲勝.但他又有兩個單刀球沒進,讓中國隊的凈勝球難以超過韓國隊。經常看足球的甲與經常踢足球的乙展開論辯,甲:「李金羽不行,中國前鋒不行。」乙:「李金羽不行?你上去試試看,沒踢過球就不要亂講。」甲:「沒踢過球,難道我就沒看過球嗎?」……球迷甲說李金羽不行,也許是在跟世界級前鋒作比較;球員乙說李金羽行,顯然是在跟自己作比較,在這個意義上,雙方並無真正意義上的對立。問題糟糕在:由於互相沒有弄清楚對方的話是在什麼意義上說的,反而因虛假的對立而引發新的對立:誰有資格評球----經常看球的還是經常踢球的。2.對方沒有說出來的,不要貿然替對方下判斷。首先,與對方肯定的話相對的判斷,對方不一定否定它;與對方否定的話相對的判斷,對方不一定肯定它。因為相對判斷不是相反判斷,舉個例子,老師斥責小明:「作文里該用句號的地方你怎麼不用句號呢?」日常論辯里人們往往認為老師的話包括這個意思:小明在作文里該用句號的地方沒用句號,其實不一定,老師說這句話也許是因為小明的作文里沒有句號,或者是僅僅在某一處該用句號的地方用了別的標點,在日常論辯里這類錯誤也很常見。例如:主人請客,丁一直沒來,主人等得不耐煩:「該來的怎麼還不來。」甲想主人是想說「不該來的卻來了」,於是扭頭就走,主人見狀,說道:「不該走的走了。」乙一聽不樂意了,這不明擺著說:「該走的沒走嗎?」於是起身就走,主人急了,追了出去:「我沒說你。」丙一聽,心想是在說我吧,也回家去了。人們一般從這則流傳甚廣的笑話(其中論辯並未持續,而且語言形式不完整)中引出說話要小心謹慎的教訓;但從另一方面看,又何嘗引不出聽話要小心謹慎的教訓呢?甲乙丙若不替主人下判斷,對立也就不會不可收拾了。其次,不要任意擴大對方的話,任意擴大對方的結論,使之變得荒謬可笑,這是論辯賽的常用技巧。日常論辯要求用道理說服雙方,而非一方戰勝另一方,這樣做就不妥了。例如:甲乙二人買完體育彩票後,甲說:「發行體育彩票好,可以為體育事業籌集大量資金。」乙說:「我看不好,這是在助長群眾的賭博心理。」甲:「畢竟目的不同嘛,買彩票是為體育事業做貢獻,哪能等同於賭博?」乙:「既然發行彩票可以集資,是不是要發行航空母艦彩票,登月彩票?是不是我家修房子缺錢,也來發行彩票呢?」……在這場論辯里,乙擴大了甲的論點,甲贊成發行體育彩票,但他不一定贊成凡是缺錢就發行彩票,乙的這種作法是在給軟化對立找麻煩。三、雙方的立場要辯析清楚通過講清自己的立場,聽清對方的立場,從而對雙方觀點的優劣得失有個清楚的了解,明白真正對立之所在,這是從道理上軟化對立的關鍵。例如1999年高校擴招,輿論褒貶不一。在某電台的直播訪談節目里,一個高中畢業的外企總經理與一個大學青年講師為此事展開論辨,總經理認為:擴招無甚意義,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上大學的必要,因為他們同樣可以生活得好好的;少數人也沒必要上大學,因為通過努力他們一樣可以有汽車,有洋房。大學講師則持相反的觀點:高等教育應該向更多的人敞開大門,因為人們應該學習更多的知識。在節目的最後,大學講師總結道:「我與總經理的根本分歧其實並不在於是否贊成高校擴招,而在於:到底是知識還是物質生活應該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講師與總經理的根本對立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可貴的是講師在表面的對立之下找到了真正的對立,只有軟化了真正的對立,才算是真正軟化了對立,辨析雙方立場,找出真正的對立,這是軟化對立的前提。四、巧妙地改變自己的立場日常論辯要軟化對立,所以不講究論辯賽的「守住底線」。打個比方,論辯賽雙方是兩塊拒絕融化的冰(誰融化誰輸);而日常論辯的雙方則是兩團燃燒的火(真理之火),湊在一起火焰才旺。為了軟化對立,日常論辯要求適時變化自己的觀點,以與對方取得一致。以下是兩種較好的作法。1.把自己的觀點歸結到對方的觀點中去,讓雙方的立場都得到改造。例如:某公司市場部經理與開發部經理為一種新產品的開發論辨起來,市場部經理認為:在開發一種新產品之前,應先作詳細的市場調查,看看消費者有無這種需求.開發部經理則認為:新產品的開發必須保密,讓顧客和同業競爭對手都感到神秘才好,兩人論辯了一會兒,都感到自己的立場有問題,市場部經理主動提出:開發部經理的主張是正確的,但開發之前最好進行一次一般性的市場調研。市場部經理把自己的立場從詳細的市場調查調整為一般性的市場調研,以此來符合對方的觀點(要保密),從而軟化了對立。2.把對方的觀點歸結到自己的觀點中來,以引導對方,例如:目前在校生近視眼發病率很高,醫生 A認為主要是個衛生問題,是用眼不衛生引起的.醫生 B則認為主要是個教育問題。 A:「近視眼大多是由看書時間過長.看書姿勢不正確等用眼不衛生引起的,自然是個衛生問題.」 B:「你想過沒有,如果學生壓力不重,學生會長時間看書嗎?」A:「也會呀,他們也許會長時間看課外書.」 B:「既然這樣,學校又為什麼不加強用眼衛生教育呢?」A:「可能教育了沒起作用嘛.」B:「教育居然不起作用,這難道還不是一個教育問題嗎?」在這場論辯里,醫生B巧妙地把A的觀點引入自己的觀點之中:即便是個衛生問題,也首先是一個衛生教育問題,從而還是一個教育問題。演講語言的風格美繁豐的美繁豐,就是潑墨縱筆,不惜反覆,話說得痛快盡致,意思表達得酣暢淋漓,其特點是句義複合意義綴合,即在一個語義段落中,圍繞一個命題或中心思想,反覆描述或說明,加重語氣,深化主題.如孫泱的演講辭《理解萬歲》:乘著創世紀的諾亞方舟,理解是那隻窺探到大自然,銜回了橄欖枝的鴿子;沿著千迴百折的汨羅江,理解是屈原感嘆社會而傳唱於今的騷體長詩;撥出高山流水的琴聲,理解是蔡鍔、小鳳仙人生難得一知已的知音一曲。反覆的同義迴環,渲染氣氛,造就氣勢,強化節奏,加深情感,使理解之歌響遏行雲、蕩氣迴腸。樸實的美樸實的語言特點是質樸無華,平白如水,清新自然,不加雕飾,少用比喻而多用白描,使語境語義純凈、真誠、厚重,形象親切、生動、感人.語言的自然天成,是一種美的極致,「理不直指,情不顯出.」作者的感慨情致和見識,自然熨貼地表露出來。也許,平庸會對你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哪條大路平穩走哪條,保你一生快樂。如果這樣,你在平地上走了一輩子,臨終時你依然在平地上;而別人在高峰上儘管只攀援半步,但他已經站在你的平地之上了。《路,在你腳下》的演講,格調厚朴,境界大方,氣勢磅礴,語言流暢,以高瞻遠矚的境界開拓攀登之路,鼓勵聽眾「邁開無所畏懼的堅實腳步,走向憧憬,走向希望!」而這些美好哲理的表達,卻是通過樸素簡明的語言來點撥的。綺麗的美綺麗,是與樸實對應的語言風格.它多用形容詞語和比喻、比擬等修辭方式,以及句子的整齊組合和雙聲疊韻詞語的運用,力求達到綺美絢麗,情感濃郁,演講者要把事物的形狀和事件的背景繪聲繪色、栩栩如生地呈現給聽眾,必須恰如其分地把握語言色彩的明暗、感觸的硬軟以及聲調的響亮與沉鬱,使演講情景交融,絲絲入扣,出神入化,燦爛可觀.如馮藝的演講辭《我們正年輕》:索取不屬於我們,我們只有付出,我們的心聲呀,就是我們開始自由呼吸的時候流出的,流出積蓄已久的真摯的愛,流出綠綠的幼稚,流出皎皎的天真,流出殷殷的血絲,我們一定能養育出那森林、那牛羊那鮮花;當五彩的世界還在夢中,我們就毫不猶豫地仰起那紅潤的迷人的嘴唇……演講以綺麗的語言,深厚的情感,形成跌宕起伏的音律和景外有景的畫面,並且通過每段落內部的意思銜接,蟬聯而下,一氣呵成,表示了事物之間的連鎖、因果關係。莊嚴的美莊嚴就是莊重肅穆、沉穩典雅的語言格調,它給人以高雅嚴謹、雄渾壯麗的感覺,莊嚴風格的形成因素,多因古詞語的大量運用,以全稱來稱謂事物或運用正式交際場合的詞語等。它常用於政論演講及氣氛莊重的場合。如:我經常到天安門廣場散步,那規模浩大、氣勢宏偉的廣場使人心曠神怡.廣場中央屹立著用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的巍峨紀念碑,高高的碑心石上,用鎦金板鑲嵌著八個閃閃發光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每當我瞻仰碑的雄姿,心中就激起無際的波瀾:這座人民英雄紀念碑是近百年來風雲激蕩的歲月中,革命先輩和廣大愛國人民、青年用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血肉之軀鑄成的.它是我們民族的靈魂。魏久明《用青春建造新時代的豐碑》的演講辭,讀來莊重典雅,慷慨激昂,氣脈貫通,邏輯嚴密,演講者用壯美多姿的語言於神聖拜謁的莊嚴場合,因而使人感受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高遠博大,雄偉永恆。美景美圖精品美文音樂空間職場技巧音畫圖文感悟哲理星座運清生活百科史海鉤沉健康常識書畫古玩網頁特效電腦技巧在線書架精美相冊

您已閱覽

秒感謝光臨背景音樂:


推薦閱讀:

國旗下演講稿(共50篇)(4)
「國王的演講」背後
很多人說,這是他們今年看過最好的視頻(英語乾貨滿滿)
希拉里退出總統選舉演講(中英文)
清華學霸楊奇函的演講:《詩詞之美》

TAG:策略 | 演講 | 技巧 | 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