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問題能不能用法律來解決

道德問題能不能用法律來解決
日期:2013-07-08 14:32:00   作者: 來源:北京日報
  

——從「常回家看看」入法說起
喬新生
2013年07月08日10:12來源:北京日報

近來,「常回家看看」入法一事引起熱議。對此,部分學者認為,這是我國將道德規範引入法律文件的一個表現;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倡導性法律規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道德規範;還有一些學者認為,這樣的法律規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如果家庭成員沒有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老年人就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因此,這不是一個所謂的倡導性法律規範,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道德規範。

道德問題能用法律來解決嗎?筆者認為,這項法律規定雖然具有一定的彈性,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自由裁量的空間,但是,這項規定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道德規範。傳統意義上的道德規範通常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商業道德規範,道德規範往往缺乏強制性,需要依靠自律(包括行業自律)付諸實施,而法律規範具有明顯的強制性,如果行為人違反法律規範,必須受到法律制裁。

道德入法,不是法律規範的無奈,恰恰是法律規範的完美體現

道德規範通常表現為公眾普遍的價值判斷,但是,道德規範不能藉助於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如果違反了道德規範,只能通過社會輿論的譴責或者行業的聯合抵制解決問題,國家的司法機關不能介入直接依據道德規範對當事人的行為作處罰。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道德規範不能直接進入國家的法律體系之中,並且被司法機關引用,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決。在我國現行法律規範中,多次出現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職業道德這樣的概念,說明這些帶有群體性的道德概念,已經變成我國法律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們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規範,儘管在字面上表現為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職業道德。比如,在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公民必須遵守社會公德,在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明確規定經營者必須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在我國註冊醫師法中明確規定註冊醫師必須遵守職業道德。所有這些規範與其說是道德規範,不如說是包含道德價值判斷標準的法律規範。

從詞義學的角度來看,道德規範通常是指那些被人們普遍認可的價值判斷標準。道德規範既有倡導性質,也有約束性質,只不過道德規範的約束性在不同的群體身上產生不同的效果,在不同的個體身上也會出現不同的後果。某些人對於公眾的普遍價值判斷缺乏免疫力,因而他們無法感受來自公眾的道德譴責;但是,也有一些人對公眾的普遍價值判斷標準極為敏感,他們對公眾的道德譴責缺乏承受力,在公眾輿論的壓力之下走上極端。討論道德規範的時候,既要考慮到道德規範本身的特徵,同時也要考慮到道德規範作用於不同群體和個體之後的反應,道德是一種自我約束,道德也是一種社會公眾的約束。這種約束不以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因而不可能變成法律規範。

法律規範是由國家立法機關通過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充分體現國家意志的行為規範。法律規範中引入道德規範,不是法律規範的無奈,而是法律規範的完美體現。在現實生活中,制定法律規範必須充分考慮到各方面的意見,在集思廣益、廣納善言的過程中,立法機關可以把那些充分體現社會普遍價值判斷標準的道德規範直接引入法律文件之中,從而變成國家法律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立法模式既可以強化法律規範的道德基礎,同時又可以使道德規範促進法律規範的實施和完善。

法律的制定、實施和完善都離不開道德規範

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道德規範對於法律的制定具有指導性作用。在一個多元化社會,制定法律規範必須首先徵求民意,而普遍遵守的道德最大程度地體現了社會民意。過去人們通常認為,法律是一個社會的底線,而道德則是一個社會普遍價值的天花板。現在看來這樣的觀點失之偏頗。在現實生活中,道德規範體現了某些群體或者某些階層的普遍價值觀念,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規範的時候,必須小心翼翼地尋找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念,並且將這些價值觀念轉化為國家的法律規範。這本身就是一個尋求共識、凝聚共識的過程,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立法過程,還是一個道德重建的過程。

近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並不僅僅是把道德規範寫入國家的法律文件,而是在徵求多數人意見的基礎上通過法律程序將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價值判斷變成國家的法律規範。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爭議,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觀點,但是從整體而言,這項法律規範的頒布實施的確提醒了社會各界人士,必須關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充分滿足老年人物質需求的同時,通過探視等方式給他們精神上的慰藉。這是充分體現法律價值的重要法律規範。

其次,道德規範對於法律規範具有充實的作用。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將道德規範或者道德判斷納入法律規範之中,成為法律規範的有機組成部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立法機關充分意識到,社會關係錯綜複雜,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人士在交往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價值判斷標準,將大家共同的價值判斷標準直接納入法律規範之中,不僅可以使法律規範更加精鍊,而且更主要的是,可以使法律規範更加充實。

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文件的時候,直接將那些具有特定內涵的職業道德、商業道德、社會公德納入其中,不僅可以減少法律規範自身可能出現的歧義,而且可以強化法律規範的社會認同感。譬如,執業醫師長期遵循共同的職業道德準則,將職業道德準則直接寫入執業醫師法,不僅可以提醒執業醫師遵守行業的職業道德,而且可以在法律糾紛發生時直接援引職業道德標準對執業醫師行為合法性作出判斷。法律規範這種巧妙的「借用」,不僅讓傳統的職業道德、商業道德、社會公德這些概念具有時代的氣息,而且可以藉助於這些長期存在的社會價值判斷標準,進一步充實法律規範的內涵。

最後,道德規範對於法律規範的實施具有促進作用。「法無外乎人情」。所謂人情世故實際上就是豐富的社會道德規範。公眾之所以自覺遵守法律規範,是因為法律規範包含了他們的道德訴求,是他們道德規範具體化的表現。正因為如此,當他們面對國家法律規範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深處就會喚起對法律規範的信仰。而這種信仰來自於他們內心道德價值判斷的共鳴。可以這樣說,體現公眾普遍道德價值判斷標準的法律規範,不僅可以拉近國家與公民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公民對國家產生普遍的認同感,而且可以拉近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距離,從而使法律的實施變得更加容易。

可以設想,如果國家的法律充分體現公眾普遍的道德價值需求,那麼,法律規範的實施就會成為社會共同自覺的行動。所以,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規範的時候,應當儘可能地從社會普遍的道德價值判斷中尋找靈感,將那些充分體現不同階層、不同群體普遍願望的道德行為規範變成具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規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法律規範實施的成本,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法律規範變成整個社會公民自願遵守的行為指南。

(作者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教授)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
品行端正 道德高尚者 能夠長壽
套牌車是怎麼套的牌,難道沒有辦法杜絕嗎?
判斷一個社會是法治社會還是禮治社會的標準是什麼,法治與禮治各自的本質含義是什麼?
1-道德真經集注雜說卷上

TAG:道德 | 法律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