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詩經>讀<孝經>
透過詩經讀孝經
《透過<詩經>讀<孝經>》,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更深入的理解了《孝經》這部經典。大家想不想聽
主講人-深圳張圓圓(賴孚) (05:05:09)尊敬的大家長、朋友們:早上好!
在恭讀《孝經》的過程中,我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樣,總在想:為什麼,在《孝經》里,引用了那麼多《詩經》里的句子呢?所以,我一直在尋找答案......我參考了一些資料,加上自己的體會,匯總起來,跟大家一起學習,不妥之處,敬請指正!我們先來看看《詩經》和《孝經》的起源吧。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共五百多年的詩歌,共收集了311篇詩歌,其中6篇為笙詩,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現存305篇(既有標題又有文辭的)(取其整數,成為詩三百),故又稱《詩三百》。先秦稱之為《詩》。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孝經》出自孔子故居牆壁藏書中。據傳孔壁藏書為孔子裔孫孔鮒於秦末時所藏,漢武帝時魯恭王擴建宮舍,推倒孔子故居牆壁始被發現。《孝經》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從西漢開始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它成為人們修養的必讀書目之一。 關於《孝經》的標題,班固在《孝經藝文志》中說:「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這是說,《孝經》之「經」,不是經典之「經」,而是源自《孝經》中「夫孝,天之經也」之「經」,意為「孝是天下的大經大法」。
我們來看《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這部分,講述了五個方面的內容: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2,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3,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孝之終也。4,孝:事親,事君,根本在於修身。5,飲水思源,念祖恩,修身立德。
引用部分:《大雅·文王》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直譯: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嗎?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來繼承他的德行!《詩經》中有多篇歌頌文王的詩。《文王》是《大雅》的首篇,歌頌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因為它的作者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代表人物、被頌揚為「聖人」的周公,文王是周人崇敬的祖先,偉大的民族英雄,周王國的締造者。
姬昌積五十年的艱苦奮鬥,奠定了新王朝的基礎;他聯合被侵略被壓迫的各民族,成為反抗殷商王朝暴虐統治的政治聯盟的領袖;完成了滅商的決戰準備;他採取比較開明的政策,以代天行道、反對暴政實行「仁德」為旗幟,因而得到各族人民的擁護。他死後三年,武王繼承他的遺志,伐商成功,推翻了殷商奴隸主政權,建立了比較開明的周王朝。
文王是當之無愧的周王國國父,是天之子,具有非凡的人格和智慧,是道德的楷模,天意的化身,賜予人民光明和幸福的恩主。
《文王》全詩七章,每章八句。第一章:文王得天命興國,建立新王朝是天帝意旨;第二章:文王興國福澤子孫宗親,子孫百代得享福祿榮耀;第三章:王朝人才眾多得以世代繼承傳統;
第四章:因德行而承天命興周代殷,天命所系,殷人臣服;第五章:天命無常,曾擁有天下的殷商貴族已成為服役者;第六章:以殷為鑒,敬天修德,才能天命不變,永保多福;第七章:效法文王的德行和勤勉,就可以得天福佑,長治久安。 我們一起來欣賞下被引用的《文王》中的章節:侯服於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裸將於京。厥作裸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於殷,駿命不易。直譯:商的子孫臣服周朝,可見天命無常會改變。歸順的殷貴族服役勤敏,在京師祭饗作陪伴。他們在裸禮(裸:古代一種祭禮,在神主前面鋪白茅,把酒澆茅上,像神在飲酒)上服役,身穿祭服頭戴殷冕。為王獻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養自身的德行。長久地順應天命,才能求得多種福分。商沒有失去民心時,也能與天意相稱。應該以殷為戒鑒,天命不是不會變更。周王朝推翻殷商的統治,也借用天命,作為自己建立統治的理論根據,而吸取殷商亡國的經驗教訓,提出「天命無常」、「唯德是從」,上天只選擇有德的人來統治天下,統治者失德,便會被革去天命,而另以有德者來代替,文王就是以德而代殷興周的。以殷商的亡國為鑒戒,殷商人口比原來的周國多得多,卻因喪失民心而失敗,貴族淪為周朝的服役者這一事實,引起警戒。懇切叮嚀,諄諄教導,有勸勉,有鼓勵,有啟發,有引導,理正情深,對後生晚輩的苦口婆心,所以文王的子孫要以殷為鑒,敬畏上帝,效法文王的德行,才能永保天命。這是本詩的中心思想。也鑒於此,《孝經》第一章結尾,用「無念爾祖,聿修厥德」,這是此處引用的含義所在。
想想我們每一個人、每一種文化都是一種歷史的存在。我們是誰?這首先取決於我們經由的那一部分歷史,其次取決於我們所處的生活境域。前者賜予我們本質,後者給予我們存在的條件和道路。要有明確的自我意識,責任和使命,才能有自覺的存在和更好的生活。所以孔子在一個迅速忘掉自己由來的時代承述歷史,並教導我們祭祀祖先,使我們無論識字與否,都能從中獲得一種存在的歷史感,和生活的方向感。可是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自己的祖先呢?在外漂泊的您,多久沒有祭奠過自己的祖先了呢?
我們熟讀了《易經》、《老子》《金剛經》,品過《莊子》......它們都向我們指示了高遠的宇宙境界,把我們引向一種崇高的生活。這種歷史意識與宇宙意識,經由儒釋道一代代地承傳下來,一起構成了我們民族生存意識和文化精神的深層內容。曾經的這些對於我們來說,這總是不很清晰、不很明白,但確實是一直存在著的,但今天,我們通過這麼久的恭讀一根六經,八典九要十四蒙的學習,在大家長的諄諄教誨下,我們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明白了?清晰了?以後也再也不會忘記了,不是嗎?!當我們理清自己的由來,就明白了自己的本質而來到實際的生活境界。無論前面的情況怎樣複雜,守住一份自我,就不會丟掉基本感覺而迷失方向。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直面實際生活,承擔起屬於自己的使命。教導我們:終於立身。沒有對自己人生負責任的擔當,靠祖宗的基業或向他人討些價值來混日子,則枉活世上一遭。同時,結緣育心這兩年多來,我也明白了自己的由來,知道了自己為什麼而活,怎樣才活的有價值、有意義。不管遇到什麼,不管人在哪裡,「育心沒有傳遍世界,我們決不停下腳步!」這是我們的誓言。面對世界風雲,如何理智愛國?真的愛國,就從我做起,找回自己的根,學好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文化強大了,經濟自然強盛,自然是強國!跟隨大家長,為傳播我們寶貴的中華傳統文化而不懈努力!這是我的初心,這也是我後半生為之而努力的理想!您和我有一樣的心么?感恩天地!感恩聖賢!感恩參考的資料作者!感恩家人們!感恩一切因緣!我的分享完畢,謝謝親人們的聆聽!!!點評人-育心經典客服-深圳楊子梅 ( 05:19:17)
推薦閱讀:
※如詩美名!來自《詩經》《楚辭》的如詩美名
※詩經簡談——詩經的來源與分類
※詩經註解(236)大明
※《詩經》註解(19)殷其雷
※淺析《詩經.關雎》 也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一 作者:石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