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神秘的北京之行

第一次神秘的北京之行(1)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00:00 新浪讀書 一幕「乒乓外交」一下子把中美雙方的戰略意圖從幕後推到了台前。周恩來抓住時機,再次向尼克松打出了一個漂亮而明確的「政治抽球」。1971年4月21日,周恩來通過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向尼克松發出了一個重要口信?要從根本上恢復中美兩國關係,必須從中國的台灣和台灣海峽地區撤走美國一切武裝力量。而解決這一關鍵問題,只有通過兩國高級負責人直接商談,才能找到辦法。因此,中國政府重申願意公開接待美國總統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國國務卿甚至美國總統本人來北京直接商談。周恩來的這個口信是繼「乒乓外交」之後在中美關係問題上所採取的又一重大步驟。它的新意在於:中國通過正式外交途徑向美國總統發出了邀請。尼克松接到這個口信後很是高興。他和基辛格都意識到:中美關係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必須冒一點風險提出一個主要的建議,否則就有可能退回到另一輪長期的試探和摸索階段。「邁出更大的步子和提議進行總統訪問的時候已經到來」,尼克松作出了這樣的決斷。為此,尼克松於4月29日、5月17日和5月22日通過巴基斯坦駐美大使連續向中國發出了3次口信,答覆說:為了解決兩國之間那些分歧問題,並由於對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重視,他準備在北京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諸位領導進行認真交談。並提議:由基辛格博士同周恩來總理或另一位適當的中國高級官員進行一次秘密的預備會談。基辛格在6月15日以後來中國。尼克松、基辛格在焦急地等待中國方面的答覆。他們擔心雙方前一時期的努力會不會因為中國內部有人反對中美接觸而前功盡棄。尼克松、基辛格的擔心並非多餘。當時的中國國內,的確存在著反對中美接觸的勢力。當時中國的「二號人物」*就暗中說:周恩來與美國人打交道,是要倒霉的。黨內高層也還有其他人提出這樣那樣的疑慮,如中美會談會不會影響中國人民的鬥志?會不會影響印度*人民的抗美鬥爭?尼克松、基辛格這一手是不是有詐?他們是不是表面談和,實質不變,以渙散我備戰士氣?等等。5月26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全面討論了中美關係和即將在北京舉行的中美預備性會談。周恩來認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可一世,什麼地方有事它都要過問,而現在卻不同了。越戰不得人心,迫使它不得不把軍隊往回撤。美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下降了,政治地位更加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它要考慮,是繼續在各面出擊呢,還是收縮一下?綜觀全局,它首先要解決印支問題,就不能不同中國接觸,就要同中國打開關係,而我國利用這一時機打開中美關係,將有利於反對擴張主義和霸權主義的鬥爭,有利於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有利於我國的安全和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鬥爭。會後,周恩來起草《中央政治局關於中美會談的報告》,報毛澤東批准。《報告》回顧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中美關係演變的歷程,對同基辛格的預備性會談和尼克松的訪問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作了充分估計,並擬出了各種相應的對策。《報告》的核心內容是提出關於中美會談的基本方針,即:美國一切武裝力量和專用軍事設施,應規定期限從中國台灣省和台灣海峽撤走;台灣是中國的領土,解放台灣是中國的內政,外人不容干涉;中國人民力爭和平解放台灣;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反對進行「*」或「*」的活動;美國如欲同中國建交,必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報告》還對黨內部分同志對中美會談抱有的種種疑慮和擔心作了認真的分析和冷靜的回答。5月29日,毛澤東批准了《報告》。同一天,周恩來通過巴基斯坦給尼克松發出口信。口信說:周恩來總理認真研究了尼克松總統1971年4月29日、5月17日和5月22日的口信,並向毛澤東主席報告尼克松準備接受他的建議訪問北京,同中國領導人直接會談。毛澤東主席表示,他歡迎尼克松總統來訪。周恩來總理歡迎基辛格博士來華作一次秘密的預備性會談,為尼克松訪華作準備工作,並進行必要的安排。時間可定在6月15日到20日之間。第一次神秘的北京之行(2)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00:00 新浪讀書 6月2日,當巴基斯坦駐美大使希里拉把周恩來的口信轉交給基辛格後,基辛格如釋重負,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拿著用打字機列印了的口信興沖沖地一路小跑去找尼克松。尼克松也眉開眼笑。「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總統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說著,尼克松打破晚飯後不喝酒的慣例,斟了兩杯白蘭地,和基辛格興沖沖地乾杯以示慶賀。基辛格意味深長地說:「我想起了幾百年前從西方去中國的馬可·波羅。」尼克松靈機一動:「我們就給你的中國之行起個代號,就叫『波羅行動』。」就在尼克松和基辛格緊張準備基辛格的「波羅行動」時,周恩來親自掌握的一個工作小組住進了釣魚台4號樓。這個工作小組的成員由周恩來親自選定,報毛澤東批准。主要成員包括葉劍英、姬鵬飛、黃華、熊向暉、章文晉等。為了準備即將來臨的中美會談,周恩來多次主持會議,反覆討論會談方案,並對尼克松、基辛格的政治觀點、個人歷史、家庭生活,乃至愛好習慣都作了研究。周恩來還特地閱讀了尼克松所寫的《六次危機》,觀看了尼克松所喜歡的電影《巴頓將軍》。7月9日,北京時間中午12點25分,一架巴航波音707飛機平穩地降落在北京郊區的南苑機場。經過一番精心安排,基辛格及他的隨行人員洛德等,躲過了記者們的視線,終於神秘地踏上了中國的國土。周恩來派*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即將出使加拿大的黃華、外交部禮賓司代司長韓敘和翻譯冀朝鑄到機場迎候基辛格一行。中美雙方官員的表情是嚴肅的、拘謹的,氣氛也是冷峻的,握手也是例行公事式的。跟隨基辛格左右的美國特工更是如臨大敵。基辛格憂慮重重,玳瑁寬邊眼鏡後的臉上肌肉緊張得沒有一絲笑容。想到即將與周恩來舉行會談,基辛格更是覺得心裡空洞洞沒有底。儘管事前對中國人作了諸多研究,但還是感到那是紙上的材料,對他還是不知深淺,讓他感到莫測高深。周恩來是個怎樣的人?他會不會因為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杜勒斯拒絕與他握手而報復?也許開始就是一頓拍桌子的痛罵!基辛格感到肩負重任,又覺得吉凶難卜。他機械地鑽進了大紅旗轎車。基辛格的特別助理洛德在一旁悄悄地提醒說:「頭兒,你太緊張了。」大紅旗轎車風馳電掣般地駛向釣魚台國賓館。一路無阻。基辛格被當作貴賓,安排住在5號樓。下午4點半,周恩來來到了基辛格下榻處。這是極不尋常的禮遇。一般情況下,政府首腦是不會登門拜訪來客的,尤其是一位不是政府首腦的客人。基辛格連忙招呼他的隨員到客廳門口迎候。基辛格等人在屏風前排成一行,對中國的神秘感使他們在即將見到中國領袖人物之前顯得緊張和拘束。轎車悄然駛到了5號樓門口,周恩來走下車來。基辛格後來在他的*里對他第一眼看到的周恩來作了這樣的描繪:「他臉容瘦削,頗帶憔悴,但神采奕奕,雙目炯炯。他的目光既堅毅又安詳,既謹慎又滿懷信心。他身穿一套剪裁精製的灰色毛式制服,顯得簡單樸素,卻甚為優美。他舉止嫻雅莊重,他使舉座注目的不是魁偉的身軀(像毛澤東或戴高樂那樣),而是他那外弛內張的神情,鋼鐵般的自制力,就像是一根絞緊了的彈簧一樣。」基辛格還未等周恩來走到跟前,就把手伸了出去,動作有點誇張。周恩來會意地微笑了。他伸出右手和基辛格友好地握手,眼睛注視著基辛格,說:「這是中美兩國高級官員二十年多來第一次握手。」基辛格也笑了笑:「遺憾的是這還是一次不能馬上公開報道的握手。要不全世界都要震驚。」鑒於基辛格只能在北京呆48個小時,雙方都想到要抓緊時間,見面後,立即進入會議室開始會談。第一次神秘的北京之行(3)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00:00 新浪讀書 隔著一張鋪著深綠檯布的長桌,周恩來和基辛格相對而坐。在周恩來兩旁的是葉劍英、黃華、章文晉、熊向暉、王海容、唐聞生、冀朝鑄。在基辛格兩旁的是霍爾德里奇、斯邁澤和洛德。洛德將一本花了許多心血準備的材料彙編擺在了基辛格的面前。周恩來只掏出一張紙放在茶杯邊。基辛格用餘光掃一眼,只見紙上只寫著幾行字,猜想大約是討論的提要。為了減緩自己的緊張情緒,基辛格首先對中國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並說:「我也希望以同樣的熱情在美國招待周總理。」「我沒有去過美國,也沒有到過西半球,但是我們是在同一時候工作,你們在白天,我則在晚上。」周恩來回答得自然大方,既未說去,也未說不去。他接著又說:「按中國的習慣,請客人先講。」基辛格打開面前那本厚厚的材料彙編,十分謹慎而機械地念了起來。周恩來等靜靜地耐心聽著。在哈佛大學磨鍊過口才的基辛格自己也感覺到這樣照本宣科太枯燥。他硬著頭皮把開場白念完,然後,索性丟開講稿,要在周恩來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口才。他說:「今天全球的趨勢使我們相遇在這裡。現實把我們帶到一起,現實也會決定我們的未來。我們正是本著這種精神來到你們這個美麗而神秘的國家。」周恩來擺了擺手,「不,不,並不神秘,熟悉了就不神秘了。」接著,基辛格說,尼克松總統給了他兩個任務:一是商談尼克松訪華日期及準備工作;二是為尼克松進行預備性會談。然後,基辛格談了七個問題。在談到台灣問題時,他從撤軍問題談起,著重強調:(一)美國政府擬在印支戰爭結束後撤走三分之二的駐台美軍,並準備隨著中美關係的改善減少在台灣余留的軍事力量;(二)不支持「*」或「*」,但希望台灣問題能和平解決;(三)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支持*;(四)美國不再指責和孤立中國,美國將在聯合國支持恢復中國的席位,但不支持驅逐台灣代表。在談到印支問題時,基辛格說,保證通過談判結束越南戰爭。他們準備制定一個從越南和印支撤走武裝力量的時間表,但希望得到一個維護他們體面和自尊的解決辦法。基辛格發言告一段落後,已到了晚餐的時間。周恩來提議先吃飯。飯後繼續會談。周恩來針對基辛格提到的問題,用簡短的時間,坦率地表明了中國的立場和態度。然後話鋒一轉,談到了尼克松在堪薩斯城的演說。周恩來說:「我是大致贊成尼克松總統7月6日在堪薩斯城演講的觀點的。總統講到當今世界存在『五極』。」「堪薩斯城?五極?」基辛格愕然。他只知道尼克松過去多次與他商量過中、美、蘇三極即「大三角」的說法。他並不知道,7月6日,當他在印度新德里時,尼克松在堪薩斯城發表了一番關於「五極世界」的重要講話。而且,基辛格怎麼也沒想到,在7月7日、8日兩天還給他打來過電訊的尼克松竟忘了把這樣一番重要講話告知他。故此,基辛格對尼克松7月6日演說一事及其內容,一無所知。倒是周恩來先提了出來,這下子使基辛格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基辛格的助手們也面面相覷。他們都在暗暗為基辛格著急。周恩來敏銳地感覺到了基辛格對尼克松的堪薩斯城演說一無所知。他巧妙地替基辛格掩飾說;「你們可能在路上沒看到總統的講話。」基辛格只得尷尬地點了點頭。周恩來熱情地為基辛格介紹尼克松的演說觀點。他說:「尼克松總統聲明,本屆政府『務必首先採取步驟,結束大陸中國與世界社會隔絕的狀態』。他預見到世界上將出現『五個超級經濟大國』美國、西歐、日本、蘇聯和中國,它們之間的關係將決定當代和平的結構。我們贊同你們總統的觀點,卻不贊同給中國戴上『超級大國』的帽子,也不參與大國的這場比賽。」第一次神秘的北京之行(4)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00:00 新浪讀書 周恩來無意利用對方不利境地的真誠態度使基辛格及他的助手們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第二天早餐時,周恩來以他特有的風度,派人將尼克松在堪薩斯城演講的英文稿連同早餐一起送到了基辛格的面前。英文稿上還留有周恩來的親筆註明:「閱後送還,僅此一份。」基辛格非常感動。他對他的助手們說:「我看換了赫魯曉夫,早就藉此搞小動作了。」基辛格對周恩來的信任與敬佩,就在這一些細節中開始形成。在第一次會談中,周恩來側重於把時間花在那些能增進相互了解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務虛問題上。那種談笑風生的氣氛,那些深入透徹的言談,使會談不像一場嚴肅的政治會談,而更像兩位朋友在進行一場關於政治、哲學的坦誠對話。基辛格後來回憶說:「我們各自陳述對世界事務的觀點,態度之坦率,即使在盟友之間也是很少能做到的,而內容之深刻,只有在一位偉人面前才會經歷得到。」第一次會談結束後,周恩來立即去向毛澤東彙報。7月10日下午4點,在基辛格一行遊覽了故宮後,周恩來和基辛格的會談繼續進行。這次會談的地點輪換至人民大會堂。在這次會談中,雙方擺出自己的觀點。由於分歧十分嚴重,氣氛變得緊張起來。在台灣問題、越南問題、亞洲問題等一系列問題上,雙方的觀點尖銳對立。在這節骨眼上,周恩來說:「我們如不先去吃飯,烤鴨就要涼了。」宴席上,周恩來把話題轉到了中國當時正在進行的「*」。我們今天也不便去猜測周恩來為什麼在這種場合下對基辛格談論「*」。但是,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周恩來對基辛格談「*」並不是無目的的。也許,周恩來是在向基辛格暗示,對中國外交上有時表現的一些極左言論要給予理解。不要去斤斤計較一些字面上的「罵」,要去抓住行動上的實質。接著,周恩來和藹地建議,尼克松總統可於1972年夏天來訪。基辛格說,1972年夏天離總統大選的日子太近,可能引起誤會。周恩來充分體諒尼克松的難處,建議改在1972年春天。基辛格贊同這個日子。不過他說總統訪問必須經過周密的準備,包括會談議程、新聞和電視報道以及安全保衛工作。周恩來表示這些可以討論。雙方確定晚間10點以後再會晤,討論關於這次基辛格訪華的聯合公告問題。在討論公告時,雙方對公告稿有爭議,主要有三處:一是尼克松來華訪問是誰主動提出的;二是會談要討論哪些問題;三是來訪的適當時間。原稿中對第一點說是尼克松要求來訪,我們邀請。基辛格不同意,說這樣寫讓人看了像個旅遊者。周恩來考慮,如果說尼克松要求來訪,我們才邀請,他們的面子難看,於是建議改成「獲悉」尼克松要來訪,我們邀請,這樣,就避免了誰是主動的問題。對會談要討論的問題,在「謀求兩國關係正常化」之後加上「並就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不只是討論台灣問題。關於來訪的時間,改為5月之前,不說具體日期,以便靈活安排。修改後的公告稿,基辛格看了很滿意,認為中方設身處地考慮了美國方面的意見,同他們的要求非常接近。他馬上表示同意,並在「接受邀請」前加上了「愉快地」一詞。周恩來說:這個公告的發表,將會震動世界。之後,周恩來又與基辛格討論了今後中美雙方聯繫的地點。雙方都贊成定在法國巴黎,由尼克松信任的美國駐法使館武官沃爾特斯將軍和中國駐法國大使黃鎮接頭。周恩來還說:有時,我們不妨繼續利用巴基斯坦這個渠道。中國有句古語,不能過河拆橋。基辛格再次被周恩來的這種真誠人格所打動。基辛格在北京只呆了48個小時,先後同周恩來會談了17個小時。第一次神秘的北京之行(5)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00:00 新浪讀書 7月11日午飯後,基辛格一行乘巴航離開北京再繞道巴基斯坦回美國。在*堡機場,前來迎接基辛格的巴基斯坦外長舒爾坦說:「基辛格去的時候憂心忡忡,回來時喜氣洋洋,前後相比簡直像兩個人。」的確是這樣。基辛格對他這次密訪中國非常滿意。他自己說,這次他是「帶著希望而來帶著友誼而去」,訪問成果「超過了他原來的期望,圓滿地完成了他們的秘密使命」。基辛格自己在*中對周恩來也作了長篇評述。的確,周恩來給基辛格留下的深刻印象不光是政治家的大度、機敏與難得的真誠,而且還有普通人的細膩的情懷。1971年7月15日,一個世界矚目的日子,它將以一個歷史的轉折點而載入世界外交史。幾乎在同一時刻,中美各自宣布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公告。公告全文如下?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於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進行了會談。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於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邀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是為了謀求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並就雙方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稍有不同的是,在美國,是由尼克松親自在廣播公司的播音室向全國聽眾宣讀公告,並作了闡釋。而在中國,是通過新華社全文播發,《人民日報》也在頭版刊登了這一公告,但沒任何闡述。這個不足兩百字的公告一播發,對於整個世界來說,猶如在一個平靜的湖面上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全世界都震驚了!幾乎所有的電波都在載送這個消息,幾乎所有的語言都在談論這個消息。
推薦閱讀:

犯「太歲」真的就不好嗎?揭開「太歲」的神秘面紗
揭開命運的神秘面紗
怎麼看待世界上的神秘現象?
揭開命運的神秘面紗,誰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TAG:北京 | 神秘 | 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