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20080406《康熙大帝》10 治理黃河 – 閻崇年
今天講康熙治河這個問題,我分三個小題目,就是三個重,第一重視治河,第二,重用靳輔,第三,重要經驗。我今天就圍繞著三個」重」字,講康熙治河。
先講第一個問題,一,重視治河。京杭大運河從北京到杭州3500里,我親自考察過,1966年,我從北京騎著自行車,一個飛鴿牌的破自行車,經過河西務,楊柳青,沿著運河,經過微山湖,經過揚州,蘇州,一直騎到杭州,3500里,整個京杭大運河我考察了一遍,其中就騎到清口,就是現在江蘇的淮陰,就是運河、黃河、淮河這三條河在這兒交匯,一出了問題,這運河就停運了。運河對清朝來說相當於人的一條大動脈。所以這個京杭大運河,對國家運輸,對國計民生,至關重要。所以淮河、黃河、運河的治理重點,是黃河,因為黃河經常泛濫。
黃河為什麼會是水患呢?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了歷代的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但是黃河既有利一面,也有有害一面,水害一面。黃河水害怎麼形成的,兩個原因,一,自然原因,二,社會原因,自然原因大家都清楚,就是黃河上游往下流水的時候夾帶大量泥沙,到下游的時候,逐漸逐漸泥沙沉澱,河床高起,水大之後就潰決。不僅如此,還有社會原因,社會原因,特別是戰爭,我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金朝,金朝攻打宋朝,黃河決了,豫北的黃河決了,一片汪洋,沿河的民眾,陷入水深澤國之中。第二次是蒙古滅金,又是拿黃河說事,決寸金淀,黃河泛濫,數以萬計的生靈漂沒在洪水當中。更嚴重的是明末,黃河在開封決口,人為的,數以十萬計的百姓,葬身於魚腹,開封城在黃河下面,被淤了,整個城被淤了,我們今天見到開封城,已經不是明朝那個時候的開封城,是後來建的,整個開封城,在黃河底下了,在淤泥底下了。
那麼到了清朝怎麼樣?清朝順治十八年,康熙統一台灣之前22年,18加22合起來40年,這40年,清朝執政者,他心目當中,最注重什麼?就是中原地區的一統,主要的精力、物力、財力、人力,都用在中原的一統,鞏固清朝這個政權。沒能夠把主要的財力、物力、精力、人力放在治理黃河上,所以,黃河問題就更加嚴重了,嚴重到什麼程度啊?河決而塞,」塞而複決,決無寧日,遂止弗塞」,不走了,」聽其崩潰,河患極矣」,到頭了,明末是這樣子,清朝初期也是這樣子。到康熙親政之後,所以治河問題,漕運問題,甚至於比三藩問題就更加嚴重。這麼一個嚴重的問題,擺在康熙面前怎麼辦?所以康熙他要從打天下到坐天下,從亂世到盛世,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就是河患,他必須解決問題,解決了,就可以往盛世的道路上前進一步,解決不了,這個政權,存在不存在,還另說呢。老百姓沒有飯吃,他不能餓死啊,還要重演李自成起義,推翻你這個清朝政權,所以黃河和漕運這個時候,不僅僅是黃河問題,是擺在康熙面前一個政治問題,治國問題。面對如此棘手,但又事關大清王朝危亡的難題,康熙皇帝究竟如何可以完成幾代皇帝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敬請關注《康熙大帝》之《治理黃河》!
推薦閱讀:
※董平:百家講壇推廣王陽明
※【百家講壇】 大故宮(第一部)(一)永樂遷都
※百家講壇《兩宋風雲》H
※【視頻】百家講壇-永樂大帝朱棣(共31集)
※百家講壇之《萬曆興亡錄》(方誌遠主講)筆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