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中國古漢語活化石

客家方言屬於漢語的八大方言(北方、吳、湘、贛、客家、閩南、閩北、粵)之一,是客家民系共同使用的語言,又稱「唐音」、「客方言」、「客話」或「客家話」。一般認為它是魏晉時代流傳下來的,經過南北朝的發展,最終在唐代定型。相對於其他語言體系,客家方言保留了更多唐宋以前的語音、語法結構和辭彙內容,有著更多的「古風遺韻」。

客家人為避戰亂南遷至山區,與外界交流相對較少,客家方言也因此得以較為完整地保存。客家方言對研究中國古漢語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是保存完好且一直使用至今的語言「活化石」。

客家方言保留了完整的的古漢語的聲調,保留了古漢語「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面貌,僅將入聲分化出「中入」,保存了完整的發音特點。如普通話讀「爾」為「er」音,「乳」為「ru」音,而客家方言則讀「爾」如「泥」(上聲),讀「乳」為「能」(去聲)。襪——mah 陽入。而普通話讀wà。你看這字的音符是「末」,明顯的與「wa」不合,而「抹」讀「mā 」,這倒與客家方言的發音相吻合。

正是因為保留了六個古入聲的韻尾,一些唐代詩句用普通話讀起來顯得很不押韻,但用客家話讀起來就順暢得多。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這句古詩,斜在普通話里讀「xie 」(音邪),與「家」字不押韻,而客家則讀「xia 」(音「霞」)。

普通話只有4個聲調,北方各地方言基本都沒有入聲(晉方言保留了部分入聲),湘方言的入聲已經變異,僅保留了音位。

客家話還大量地保存了古漢語的辭彙。如一些名、動詞的轉換,一些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消失的用法,在客家方言里卻仍然完好地保存著。如「吃飯」客家人仍用名詞「食」表示,「吃早飯」就被稱為「食朝」。由於客家祖先有不少是兩晉時的貴族,客家方言還帶有古代「雅言」的部分。

客家方言從分布上看,國內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江西、台灣等7個省,海外有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或地區。在全世界範圍內,按使用語言人數計算,客家話約排在第32位,僅在中國內地就有6000多萬人使用客家方言。從現狀來看由於現在全國各地推行普通話,又由於客家方言多是口頭語,客家人寫文章亦用普通話文字,客家方言的發展已基本停頓,有被普通話「同化」的趨勢。當然,這不可謂不好的現象。

推薦閱讀:

柯倩婷:中國女性解放正遭遇滑鐵盧
中國肌膚易長色斑 完美中國肌如何打造
美國女人眼裡的中國男人:靠「金錢」吸引女性
中國08年度時尚先生(組圖)
中國進入法治新時代

TAG:中國 | 漢語 | 方言 | 化石 | 古漢語 | 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