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官員指出北大教授歧視女性
郭敬明離場
節目播出後,郭敬明在微博發布一條呼籲反對性別歧視的秒拍視頻,並配文:「『你怎麼像個女孩兒』,因為個子矮小瘦弱,從小到大我常聽到別人對我這樣說。但長大後,我漸漸發現在很多場合這句話被當成得心應手的攻擊武器......『女孩』『女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成為羞辱對方的辭彙,相反,『她』應該是美好的,永遠值得我們尊重和平等對待。」
隨後,魏坤琳發微博道歉:「再次向小四道歉,我一時激動在台上說了不恰當的話,我一直都深感懊悔。科學需要敬畏,然而更應該敬畏的是自由爭論的權利!」
其實,這個新聞在12月初就已經有視頻流出來。當時也是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吐槽姬針對此次事件還特別寫了一篇文章《郭敬明這三觀端正得 吊打直男癌啊》,跟帖中也確實出現了三觀端正的發言。
當然,很多網友都反映說:節目剪輯的有問題,把教授道歉很多次的片段剪掉,只剩下爭議的部分。郭敬明現場拒不接受道歉什麼的,今天,我們拋開所有的節目因素、現場環節,我們想說的是,關於罵別人「像女人」這句話,真的是在歧視女性。
為此,我們獨家採訪了聯合國項目官員馬雷軍,一起聊聊這樣「一場男人之間撕X大戰中,女人成了攻擊別人工具的」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事件吧。
聯合國婦女署項目官員馬雷軍
不僅北大教授,清華教授曾號召大家生兒子、廣外教授說女生要打扮漂亮去上課
網易女人:看了郭敬明和北大魏吵架的視頻了嗎,您對這個吵架怎麼看?
馬雷軍:看了。北大魏教授確實很歧視女性、缺乏基本的平等理念。
吵架體現出的是根深蒂固的男權文化,好像把男的說成女的,就貶低了他似的。同時,潛台詞里也是在說女性更婆婆媽媽,更喜歡吵架,而男的則不是這樣。但其實,北大魏教授和別人吵架,恰恰說明了吵架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有陽剛的,也有像魏教授那樣愛吵架的。
從1979年《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的對婦女的歧視公約》問世以來,國際社會已經普遍共識:男女之間存在生理差別,但在思想上是沒有差別的。每個國家的性別文化不同,會導致每個國家的男性女性有不同的性別體現:例如北歐的女性參政比例非常高(50%左右),中國的女性參政相對來說就低(常委里沒有女性,部級領導6.82%,司局級17.7%左右等)。這並不是因為北歐的女性在生理上比亞洲的女性更適合參政,而是因為北歐性別平等的政策實行地比較好,所以女性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政治領域中來。北歐的男性多帶孩子,中國的男性帶孩子的相對少,也不是因為在生理上北歐的男性比中國的男性更會帶孩子,而是因為北歐國家的男性產假政策確保了男女共同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中國男性沒有產假,所以帶孩子的責任更多地落在了女性的身上。
不反思性別文化對女性的歧視,簡單地把吵架歸為女性群體特徵,首先是對國際基本性別平等理念的無知;其次,這也是對女性赤裸裸的歧視。
在中國,這樣的歧視還是比較多地,例如:罵男性像個娘們一樣等詞語,在貶低男性的同時,其實是男權文化對女性的歧視。相反,把女的說成男的,好像成了表揚似的,例如「她是我們單位的女漢子,我們工作可離不開她」。很顯然,視頻里吵架的言論是基於根深蒂固的男權文化的,
這樣的事件在中國很多。2012年4月14日上午,清華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中國倫理學會會長萬俊人教授在西南民族大學作報告中發出了這樣的言論 「生女孩給父母帶來的壓力遠比生男孩的壓力大」,理由是女兒在升學、婚姻相較兒子更具有不確定性。更為惡劣的是,萬俊人繼續談到,生女孩的父母離婚率比生男孩的父母高。這些沒有任何根據的言論從一個教授的口裡談出來,看來在中國對女性的其實還是比比皆是的。
2014年,廣外教授周國平建議大學女生不上8到10點的課,在宿舍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後兩節再來上課,這樣老師和同學們都會有精神上好課。 這也是基於男權文化,好像女性上大學是為了愉悅男性似的,不是把女性作為獨立的主體來看待的。
這麼教授在公開場合發出這樣的言論,很讓人汗顏。可見,在中國,歧視女性的現象不僅僅是在農村有,在各個領域都是比比皆是的。可以想像,這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會有什麼樣的性別觀念。
國外罵女人嘴上道歉沒用
網易女人:國外有相同的案件嗎?一般會怎樣處理?
馬雷軍:給大家舉教育領域的例子,這樣有相關性。2005年1月,哈佛大學第27任校長勞倫斯·薩默斯在學術會議上宣稱,科學領域男多女少是「天性使然」,被斥為性別歧視。哈佛人對這位官僚校長的不滿集中爆發,校園中掀起了要求他辭職的「反薩默斯運動」,一些德高望重的教授公開批評薩默斯,讓這場運動愈演愈烈。同年3月,哈佛文理學院發起了對薩默斯的不信任投票,開創了哈佛歷史上「彈劾校長」的先例。雖然失去教員信任不會剝奪薩默斯作為校長的合法性,但與民意相悖讓他面上無光。薩默斯沒有就此放棄,他多次道歉,反覆澄清,並且承諾拿出500萬美元,招募和支持女性學者。
但是公眾,媒體,以及哈佛大學沒有因此而罷休,繼續彈劾薩默斯,他們認為有這樣性別言論,性別認識的人是不適合當校長的。後來,薩默斯被迫辭職。可見,國外對公共場合的性別歧視的言論是令容忍,尤其是教育領域。
在中國,女人挨罵、被罵都認為是理所應當
網易女人:其實,評委中也有女的,這樣歧視女性的語言出現後,她並沒有什麼反應,您怎麼看?
馬雷軍:很可悲,陶晶瑩對該事件沒有反應。魏教授在歧視女性的時候,作為女性的她沒有任何反應,說明兩點:1、藝人只是藝人,對國際基本的性別,以及其他方面平等理念是缺失的;2、女性也是在中國傳統的性別框架,性別文化下長大的,也受父權文化的影響,也就是說,女性本身也有很多人認同魏教授的觀點,也有相同的認識,即男性大度,女性愛吵架這樣則錯誤認識。國際上認為:男女群體存在生理上的差別以及體力上的差別,但在思維上(大度或者小心眼上)是沒有差別的。在男性和女性群體裡面,是存在個體上的差異的。例如,在男性群體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男性氣質,有姜文那樣的,也有梁朝偉那樣的。女的也一樣,有張靚穎那樣的,也有李宇春那樣的。
陶晶瑩作為女性沒有反應,說明她沒有基本的性別平等理念,或許,在陶晶瑩根深蒂固的思想里,是贊成魏教授的觀念的。
在中國,大家還沒意識到這是性別歧視
網易女人:這個吵架視頻給我們的啟示還有哪些?
馬雷軍:對女性的歧視,根植於我們的文化中,無處不在,例如,對單身女性,或沒生育女性的歧視比比皆是。當然,性別歧視,不僅僅是對女性的歧視,也有對性少數人群(同性,雙性,跨性別者,以及間性人)的歧視。聯合國一直承認性少數人群的身份並且為了他們的平等權益而努力。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病目錄中去除。1997年,中國新《刑法》取消了「流氓罪」。這被看成是中國同性戀非刑事化的標誌。2001年4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剔除,實現了中國同性戀非病理化。這些都是國際國內在性少數人群權益方面的進步,但很可惜,直到今天,很多人還錯誤地將同性戀被歸類為性變態、或者精神病等。其實,這幾年,國際上性受人群的平等權益取得了很多的進步,例如紐西蘭護照分為:男性,女性,其他。美國白宮從2015年1月起,設立第三性廁所,美國同性婚姻合法化等。每年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聯合國秘書長都要發表演講,支持性少數人群的權益。
很可悲的是,在中國,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些基本的人權平等標準。還需要我們大力倡導,繼續努力。
推薦閱讀:
※營養師指出四個減肥誤區
※項羽之所以敗於劉邦,韓信指出的這點是最重要的*
※三爺出殯,8個大漢竟抬不動棺材,風水先生一看,便指出了緣由!
※經驗證明:成功的教育必須拼爹!父親才是為孩子指出世界之路的人
※風水半仙高興指出,4大「陽宅禁忌」,有錢人絕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