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人類心靈的幾何學(漢字專題講座) |
|
點擊查看鄧榮航 博客 |
發表於2006年3月30日 |
點擊查看鄧榮航 個人專集 |
|
|
—— 精彩導讀 ———————————— 一堂精彩的語文課 而為你們流淚的有多少?你們可曾知道,這幾天,整個世界都為你們哭泣! 為什麼我們複製不了名師
讓世界尊重中國的三件小事
做名師難,做普通教師更難
文壇小天才 竟是抄襲大專家
范跑跑未謝幕 楊不管又登場
漢字:人類心靈的幾何學 一、為什麼我們要尊重和善待漢字 公元前六、七世紀的時候,住在黑海北岸的西徐亞人給波斯人送去了一封信。這信很奇怪,是只包裹。包裹里包的是一隻鳥、一隻青蛙、一隻老鼠和五支箭。這封信的意思是:波斯人啊,你們趕快離開,不要想同我們西徐亞人對抗。我們西徐亞人是不好惹的。難道你們能像鳥一樣的在天空飛翔嗎?難道你們能像青蛙一樣在水裡游泳嗎?難道你們能像老鼠一樣地在地下鑽嗎?你們沒那樣的本事。既然如此,你們就乖乖等著吧。實際上,這個包裹是一份外交公文。 這外交公文竟是一封無字的信。為什麼西徐亞人用實物來「寫」信呢?因為他們沒有文字。文字是記錄語言,進行交際交流的工具。西徐亞人沒有這種工具,便只好採用這種以實物來傳遞信息的沒辦法的辦法了。這種實物傳遞信息的辦法有許多毛病,如笨重、易變質等等,最大的毛病是表達意思不清楚。如西徐亞人的信,也可能被理解成相反的意思:我們西徐亞人的武器很少,沒有力量同你們波斯人對抗,既不能像鳥一樣在天空飛翔,也不能像青蛙一樣在水裡游泳,只能像老鼠一樣地鑽在地洞里,我們只好投降了。 波斯人若這麼理解,豈不是諺語說的猴子吃麻花——滿擰了嗎!實物既然有這麼大的缺點,稍後的先民便發明用圖畫來表情達意,傳遞信息了。先民是怎麼用圖畫來寫信的,一時找不到例證,但可以從沒有文字的部落用圖畫寫信來證明上述設想。一八四九年,美國蘇必略湖附近的俄基布市人給美國總統遞交的一份請願書就是用圖畫寫成的,那「信」的左下方畫的蘇必略湖的形狀,上面依次畫了魚、熊等七種動物,每一種動物就是一個部落的圖騰。每種動物上都畫了心臟和眼睛,用線條把七個心連起來,七種動物都把頭朝右前方,也用線條連起來,一直連到湖泊的圖形上。這幅畫表示:七個部落一條心,請美國總統歸還他們的蘇必略湖漁業權。 圖畫比實物信前進了一步,但表意也模糊,需要別人猜、何況畫畫並不容易,如果畫得不好,讀者更難捕捉畫里的意思。如法國作家大仲馬到德國旅遊時,在一家小店吃飯,他不會講德語,店裡夥計也不懂法語。大仲馬想吃蘑菇,就用畫來表示,夥計看了畫,點點頭走了,一會兒夥計來了,大仲馬驚訝地發現,店夥計送來的不是也想吃的蘑菇,而是一把雨傘。可見圖畫也不是很好的傳遞信息的工具。 圖畫雖不是傳遞信息的最好工具,但是它在文字的產生上有不可低估的貢獻。因為世界上有許多文字往往是從圖畫里萌芽的。人類為了交流思想,傳達感情,將圖畫簡化,使它們代表語言中的詞,讓它們具有社會公認的一定的讀音和意義。從而創造了最早的文字。如我們的漢字里,最早產生的是象形字。象形字就是從圖畫里脫胎而來的。如羊字,最早是畫一隻整羊的圖形,後來生產發展了,交往頻繁了,人們沒工夫畫那麼細緻的畫,便僅畫個羊頭來代替。再後來,畫羊腦袋還嫌麻煩,就將線條進一步簡化,終於創造了「羊」字。羊頭上的兩點便是羊角,下面的三橫一豎,就是羊的臉孔的模樣了。從畫整羊到創造羊字,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是勞動人民世世代代創造、改進的結果。這個過程就是文字的產生、演變的歷史。字的讀音、意義、形體固定後,人們的交流就有了一個工具。所以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人們用文字來記錄語言,開展交流,保存後世,傳播遠方,這便是文字的主要功能。 上古倉頡為黃帝左史,生而四目,有睿德。見靈龜負圖書,丹青甲文,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語、山川,指掌而拼文字。文字即成,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為潛藏。 ——《臨汾縣誌 中國的文字,其中「文」是單體。所謂「文」就是圖案和符號通過象形和指示的方法造出來的,充其量不過400多個字。而文字中的復體,我們就稱為「字」。人旁邊加個「二」,就是仁義的「仁」。《說文解字》是上承甲骨文、鐘鼎文,下接隸、楷的橋樑。 漢字:人類心靈的幾何學,我們身處的這個宇宙啊,是一個物質的宇宙。凡是物質,我們都可以用形體來表達。這個宇宙也是一個運動的宇宙。我們的先人看見太陽東升西落,就畫了一個圓圈,中間加一點來表示太陽。我們的文字就這麼產生了。 :「漢字是一種『概念』視訊,由於人類百分之八十五的行為全靠視覺,經後腦視丘的神經原與大腦皮質層直接聯繫,其包容的感覺信息幾達無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漢字『概念』的層層交錯、聯想、推理、判斷,遂成為中國人智能的根本。」 這樣,中文作為一種「概念」式的圖像文字,使漢字成為一種「生活藝術」。用在語言上,是傳達表白的訊號;用在行為記述上,成為人際溝通的橋樑;用在生活用具上,又是裝飾美化的表徵;用在思想研究上,漢字又成為追本溯源的人類智慧的線索。由於這種多元功能,以至於不論時間多悠遠、不論地域多廣闊,任何人只要稍具漢字的認知基礎,都可觸類旁通,中華文化也因此代代延承。從以上角度說,如果中文文字趕不上科技文化的發展步伐,中華文化就會落伍,甚至斷根。因為文化是「文字化育」,而文明則更是「因文而明」。漢字與中華文化密不可分,「若漢字不能傳揚,中華文化亦隨之而逝」。 二 、漢字的歷史文化信息 許慎《說文解字》對文字的作用和意義的概括為「蓋文字者……, 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 。 《說文解字》大概有9343個字,而它的註解大概有50萬字左右,可見《說文解字》是何等博大精深。 中國人每天都離不開漢字。可是您知道這漢字是怎麼來的嗎?您也許聽過古代倉頡造字的傳說,但倉頡只是一位神話人物。其實,我們現今能見到的最早漢字是甲骨文。甲骨文的主體符號約300個,漢字就是根據這些符號來回組合的。目前人們能認的甲骨文有1500字左右,後來有了鑄或刻在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有2000多字,到了秦代的小篆,約有8000多字。由此看來,甲骨文是我們認識古漢字起源的重要密碼。但是由於甲骨文是在近代才被出土發現的,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探尋漢字的起源和字義,主要依據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等古籍。辨析和解釋古漢字叫訓詁學 把古漢字分為動物、植物、天地、人體、兩性、戰爭、民生、文化這8個大類來進行研究。甲骨文上的許多圖形反映了古代的民間藝術,同時也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對大自然的敬畏。為什麼要造字,就是與天、神進行交流,實際上是天與人的感應。然後把通話的結果昭示給大家,這才是文字產生的直接原因。並不是為了寫命令、公文、書信,也不是記錄內心感受和發生的事件。這一點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神廟與陵墓的昭示是相同的。甲骨文是刻在骨頭上的卜辭。要把觀念轉化為一種共性的經驗,所以找生活中最生動的形象刻下來。比如「風」字,這是一種自然現象,怎麼表現呢?在甲骨文上是畫了一個屁股,再畫一個點,古人認為風是一股氣流。造「用」字,是屁股上加了根木棍,造「通」字,是在屁股上加了個三角,拉下去,就通了。古漢字基本上就是這麼來的。 文字不是上層人造的,而是我們的先民認識自我,認識自然,生存、生產、生活,溝通交流的需要。遠古時代的老百姓跟今天的老百姓一樣,關心的是過日子。那會兒的人由於生存條件所 限,對兩性和生育看得非常重要。 三、漢字的發展和演變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當今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文字,也是當今世界上應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中國文字在當今世界上的各種文字系統中是絕無僅有的表意系統的文字,遠在公元前十四世紀,它已經是相當發達的文字體系了。 甲骨文和金文 距今約3,400年前到2,700年前的殷周時代,可以稱之為"甲金時代"。甲骨文和金文是迄今所知最為古老的漢字體系,其單字的數量已達到4,000-5,000個,足以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甲金文字的構形,以既生動寫實又簡易明快的象形字、會意字為基礎,大致上具備了後世歸納的"六書"體式。 當時人們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們把卜辭刻在龜甲和獸骨的平坦面上,塗上紅色標示吉利,黑色標示兇險。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約一寸見方,小字如穀粒,或繁或簡,非常精緻。 它們經過幾千年的沉睡,直到清代光緒二十五年(1899)才被發現。發現地是河南省安陽城西北五里處的一個村子,那裡是當年殷商(第二十代國君盤庚)的故都。由於洹水決堤,衝出許多甲骨,人們以為是龍骨,用來當藥材治病。翌年,一個叫王懿榮的商人對這些甲骨發生了興趣,他趕到河南收集了許多,帶回去研究。後來,劉鄂又繼續收集,達到五千多塊。於是,便有一些學者將其定名為"甲骨文 "。 金文 古文字學家對十萬餘片中的文字進行研究,發現骨甲文字的結構已由獨體走向合體,有了形聲字,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個甲骨文單字中,已經辨識了一千七百多個。 比甲骨文稍晚出現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鐘鼎文 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金文的內容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金文字體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脫去板滯,變化多樣,更加豐富了。金文基本上屬於籀篆體。這些文字,在漢武帝時就已被發現,當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將年號定為元鼎(前116)。以後金文又陸續有所發現。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善書,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 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毛公鼎》銘文的字體結構嚴整,瘦勁流暢,布局不馳不急,行止得當,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銘、《散氏盤》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戰國文字 在殷商甲骨文和西周、春秋金文之後,漢字的發展到了公元前5世紀開始的戰國時代,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這主要是由於諸侯國各自為政,互不統屬,東周王朝的中央集權差不多喪失殆盡,就連文字,也是各寫各的,所以各國的文字在形體結構和書寫風格上都有許多差異。此外,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文字在這一時期比較普及,鑄、刻、寫文字的材料和範圍有所擴大,除青銅器上的金文外,陶文、簡帛文、貨幣文、璽印文等也大量出現。這就使得不同地區使用的漢字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宏觀地看,戰國文字可以分為"六國文字"和"秦國文字"兩大系統。 "六國文字"指的是韓、趙、魏、齊、楚、燕六國以及中山、越、滕等小國的文字,與金文相比,最明顯的特點是筆畫的隨意簡化,形體結構極為混亂。"秦國文字"接近正統的西周和春秋金文,比較嚴謹統一,後世稱為"籀文"或"大篆"。 由於各國和不同地區在文字書寫方面的"各行其是",造成了戰國文字形體上的極大混亂,同一個字的寫法大不相同。 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它以象形、假借、形聲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漢字,仍是以象形字為基礎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備後代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從語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其句子形式、結構序位也與後代語法基本一致。 由於商王幾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內容涉及商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從甲骨文中有關商代階級和國家的資料可知,商代的奴隸和平民由眾、芻、羌、仆、奚、妾、等不同身分的人組成,奴隸主和貴族有先公先王和他們的配偶如高妣某、妣某、母某及子如子某、多子等,各級官吏則有臣、尹、史、犬、亞、馬、射和侯、伯等;軍隊有師、旅等;刑罰有、刖、劓、伐、等,並設置了監獄「」。甲骨文中也記載了商代人殉人祭的狀況,對於解決商代社會性質有直接關係。商王朝經常對外發動戰爭,被征服的方國對商王朝稱臣納貢,甲骨文中常見氏(致)來、入馬牛羊象龜等記載。 甲骨文中有關商代社會生產的內容很豐富。在農業方面,有裒田、田、田、作大田的記載,還有各種農作物如黍、稷、麥、耒、稻等的名稱。商王關心農業收成的豐歉及風雨、降對農業收成的影響,常見立黍、省黍、求年、告秋之卜。在畜牧業方面,馬、牛、羊、雞、犬、豕等都有記載,且畜養量較大並有專門牢廄。祭祀時常用掉大批牛羊。漁獵在商代社會生活中仍起一定作用,甲骨文記載的獵物有鹿、麋、豕、象、虎、狐、魚類和各種鳥類,狩獵方法有田、狩、逐、阱、射、、、等。甲骨文里還有關於貝、朋、珏和舟、車以至傳遞制度等商業、交通方面的材料。 甲骨文中有關商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內容亦很豐富。在天文曆法方面,有日食、月食和鳥星、新星、大星等記載,也有「十三月」等閏月材料和干支記日及每日不同時間階段的「時稱」等。在氣象方面,有不少卜雨、卜風以及易日、雲、雷、雹、雪、虹等記載。在醫學方面,有頭疾、牙疾、鼻疾、言疾、肘疾、足疾、踵疾等疾病的記載,也有關於生育的記載,表明當時能準確推知預產期。 商王尚鬼,凡事占卜。占卜內容多以王為中心,就其關心的問題,如對祖先與自然神的祭祀與求告,對風、雨、水及天象、農事、年成的關注,通過貞人向上帝、鬼神、先公先王等問卜,以便預示吉凶,祈望得到保。占卜材料多為龜腹甲(及少量背甲)和牛胛骨,用前經整治,並在背面(少量牛胛骨亦有在正面)施以鑽、鑿。占卜時,先於甲骨背面鑽鑿處用火燒炙,正面即現「卜」字形裂紋,以此定吉凶。占卜後,將所卜事項記刻於甲骨之上。 甲骨文一般先刻豎畫,後刻橫畫,先刻兆序、兆辭、吉辭、用辭,後刻卜問之事,故又稱為卜辭。一條完整的甲骨卜辭應包括敘辭、命辭、占辭、驗辭,而多數卜辭常省略占辭或驗辭。甲骨文中,有的在刻畫上塗砂或墨,有的用毛筆寫在甲骨上,也有些是先寫後刻的。 卜辭的分布有一定規律。一般來說,刻辭迎兆並與一定的卜兆有關。龜腹甲、背甲右側卜兆向左,文字右行;左側卜兆向右,文字左行;在甲首、甲尾及甲橋邊部的卜辭則由外向內行。商代占卜常從正反兩方面問疑,反映在龜甲上則有位置相應的左右「對貞」。牛胛骨中右胛骨卜兆向右,卜辭左行;左胛骨則相反。只有上端近骨臼處的兩條卜辭由中間讀起,在左左行,在右右行。骨上的各條卜辭,或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刻寫,其間常有界劃相隔,每事亦反覆對貞。但也有不同之卜交錯排列,為「相間刻辭」;有卜辭於甲骨正面無處容納,而轉刻其背面,為「正反相接」;有反覆卜問同一件事,而將內容基本相同之卜辭分刻於數版甲骨之上,只各版卜序不同,稱為「卜辭同文」。 商代晚期自盤庚遷殷至紂王共約二百七十三年,經歷八世十二王,這一時期的甲骨文亦應有早晚先後之分。對商代甲骨的分期斷代研究,有多種分法,目前主要行用的是董作賓依據世系、稱謂、貞人等十項標準劃分的五期說,即第一期: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其中有些問題的討論目前仍在進行中。 漢字里象形字不多。《說文解字》里象形字只有364個。漢代以後,一千多年來只造了「傘、凹、凸」等少數幾個象形字,現在已不再用這種方法造字了。象形字為數不多,卻是漢字造字的基礎,後來的合體字有相當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構成的。例如「人」是「企、伐、侄、儉、仙」等字的構字成分,「貝」是「財、購、貿、狽、敗」等字的構字成分,「馬」是「驢、馱、駕、媽、罵」等字的構字成分。因此,從字源上了解象形字的形、義、音,可以幫助我們掌握一大批現代通用漢字的字義和讀音。 經過長期變化,很多象形字都變得不象形了,可是,漢字從產生到現在還沒有發生文字體系的大變動。在同一文字體系中,字形的變化是漸進的。因此至今有些漢字還留著一條象形的尾巴,仔細琢磨一下就可以看出它的影子來,例如口、身、耳、手、山、田、井、水、火、雲、電、雨、傘、門等。 前邊談的象形字是就字的來源來說的。有些字不管它的來源,單就它現在的字形來說,也有很強的象形性。例如「笑」,不管東漢許慎說什麼「打竹板奏樂使人笑得直不起腰(夭)來」也好,也不管宋朝蘇東坡說什麼「用竹子打犬不可理解」也好,人們越端詳它越覺得它喜眉笑臉的。「哭」字,不管有人說它是「犬的叫聲像人哭」也好,人們越端詳它越覺得它像個頑童在張口大哭。新興漢字「乒乓」,不但像聲,而且像形。後起漢字「甩」不是很像一隻手用力往外扔東西嗎?簡化字「風」不是很像橫掃落葉的狂飆嗎?「喜」字不是很像人們張口喜樂的樣子嗎? 古老的象形字是一種表形的文字。「象物之形」,這種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不說抽象的意義無形可象,就是具體的東西,也不是都可以「象形」出來的。用這種方法構造漢字沒法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漢字由表形向表意發展,於是指事字和會意字應運而生。 表示抽象的、複雜的、不能象形的意義,終究是比較困難的。而且,真正抽象的意義,既然無形可象,也就指點所示——指事字 像「一、二、三」等字和「上」、「下」等。有些指事字是象形字加象徵性符號。例如表示樹根的「本」,表示樹梢「末」,表示刀鋒的「刃」等。「刃」字,甲骨文是在一個「刀」的象形字上,在表示刀的刃口的地方加上一個點,指出這裡是刀刃。這一個點就是指示符號,因而構成了「刃」字。《說文解字》說:「刃,刀堅也,象刀有刃之形。」 指事字和象形字不同。象形字是一個獨體實物的形象;指事字是在獨體實物形象(象形字)上加指事符號,或者是純粹的抽象符號。象形字的特點是「指點」,表意沒有象形字那麼明顯,一般可以單獨畫出來的;指事字所表示的東西是抽象的,或者雖不抽象,卻是局部的,不便單獨表示出來的。用簡單的符號難以「指點」出來。例如「休息」的「休」、「忍耐」的「忍」,這些「事」怎麼「指」?所以,漢字里指事字比象形字還少。《說文解字》中,指事字只有125個。漢代以後,基本上沒有再造指事字。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邊明——會意字 符號表示意思的指事字並不是萬能的,有時表達得很不清楚。於是我們聰明的祖先又想出了一個造字的辦法:會意。以上這則文史故事,實際上是拿會意字相互開得玩笑,會意字是另一種造字方法。用符號表示指事字,有時表達得不清楚,於是我們的祖先就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物形體會合起來,從他們的聯繫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種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義。這種造字辦法叫會意。許多會意字是很有趣的,透射出先民們豐富聯想和率真的態度。這也是後世文人墨客以字作遊戲的基礎。 會意字如何會意呢? 會意,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物形體會合起來,從它們的聯繫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種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義。例如:把「日」和「月」合在一起造成一個光明的「明」,把「鳥」和「口」合在一起造成一個鳥叫的「鳴」,把「刀」「牛」「角」三個字合在一起造成了一個解剖的「解」字。 有些會意字的字素,看起來不像是一個字,倒像個符號,其實是個古字的變形,現在我們叫它偏旁或部首。例如「家」字上半部分古時寫的是屋子的象形。下邊的「豕」就是豬,那時候,人和豬常住在一個屋子裡,所以有豬的地方就常有人家。 會意是為了補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創造出來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會意法具有明顯的優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義;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強。《說文解字》收會意字1167個,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直到現在人們還用會意的方法創造簡體漢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塵、國、孬」等。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組合而的,組合的方式多種多樣,交叉錯綜,這就是會意的方法所以「高產」、會意字所以多於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拿「人」和「木」說:「人」和「人」可以組合為「從、眾」等,「人」還可以和其他形體組合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組合為「林、森」,「木」還可以和其他形體組合為「析、相、采、困」等。因為會意字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的會合,所以可以表示許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難以表示的意義。 有些會意字,其造字之意頗能反映古人的某些概念,如「盜,上半部分「次」表示張口流出口水之意。下部分是「皿」,皿指盛食物的器皿。「盜」即古代之偷。如何用文字來表示偷的意思?古人用次、皿二字來表示:好吃的東西是偷的對象,這是一種頗為特殊的聯想,由此亦見古人造字時表情達意,十分大膽率真,也頗具幽默感。在用字的時候,偷的對象自然不可能有固定的範圍了。會意字有兩類,一類是異體會意,另一類是同體會意。異體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形體的字組合而成,例如:莫、盥、典、鳴、休、焚、取、伐、跌、忐、忑等字;同體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形體的字組合而成,例如;林、森、晶、舜、頹、雙、多、哥、從、比、赫、棘、眾、磊等字。 有些會意字是兩個或幾個同樣的字素重疊組成的。二字重疊的多是左右的並列結構,三字重疊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結構,看起來像體操活動中的疊羅漢。例如三個「人」組成「眾」;三個「火」組成「炎」;三個「木」組成「森」;三個「日」組成「晶」;三個「直」組成「矗」;三個「水」組成「淼」;三個「口」組成「品」等。 有些會意字很難理解。據說,蘇東坡就問過當時喜歡分析漢字的政治家和文學王安石。蘇說:牛又粗又大,走路很慢,為什麼用三條牛來表示快跑的「奔」?鹿又細又高,跑起來很快,為什麼用三個鹿來表示粗大的「粗」?這兩個字調換一下不更合理嗎?問王安石張口結舌,答不出來。 破體會意字 會意字由於字形的變化太大,現在已看不出它們的字源了。 例如婦女的婦字,為什麼在女旁加個歪山呢?雖然有相聲解釋說,這是婦女推翻五座大山得到解放的意思,但這文字遊戲,不是字源分析。正確的字源分析只能從繁體字「婦」中才能看出。這個「婦」字左邊的「女」旁指婦女,女旁的「帚」是掃帚,前後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婦女拿著掃帚在家裡勞動。「女、帚為婦」和「力、田為男」是符合當時的「女內男外」、「男耕女織」的社會情況的。 再比方說,東西南北的「東」字的字源,也只能從繁體字中才能分析出來。這類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當多,人們叫作「破體字」。習慣於寫繁體字的人常因簡化字不易看出字源來非難漢字簡化,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即使現在還使用繁體字,有多少人能分析出它們的字源呢!會意字是合體字,會意的方法比象形、指事具有明顯的優越性。會意突破了象形和指事的某些局限。可是它本身的局限性也很大。首先,它所表示的意義是含混、不確定、不準確的。例如:「莫」是日在草中,表示「日暮」,怎麼就不可以理解為「日出東方」?「休」表示「人在樹旁休息」,怎麼就不可理解為「人在樹旁勞動」?第二,代詞和虛詞沒法合意,很多抽象意義也沒法會意。例如:代詞「我」、副詞「很」,怎麼會意?「銳利」的「銳」、「停止」的「停」,怎麼合意?象形、指事有局限性,會意也有其局限性。 會意字趣談 唐朝武則天(624一705)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女人。14歲選為太宗才人,後為昭儀。655年立為皇后,代決政事,掌握國政。690年自稱神聖皇帝,而且把國號改為周,成為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前後執政40多年。皇帝是人上之人,女皇帝又是女中之傑,可說是奇人。奇人名也奇,取名則天,即武氏之天下。秦在全國設36個郡,唐撤郡(為府)並縣是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新、舊《唐書》都有《則天皇后紀》。奇名,字也奇。名則天字瞾(照),這個字是她自己所造,意思是以天為法,日月當空。有趣的是有人曾把日月兩字改為雙目說她自空一切,目中無人,狂妄自大,膽大包天,有意貶低她。這是民間傳說。然而名字可以自造一個字,這在歷史上倒是第一人。 四、漢字研究的不斷解析 「漢字不僅是一種文字元號,更是一種文化符號。」 「從古至今,許多漢字的研究專家和專著,都從根本上錯了。」 「研究漢字的起源,必須聯繫古人類的生活實際,這樣漢字的起源研究才能走出猜想的誤區,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 許慎,東漢人,我國著名的文字學家、訓詁學家和辭彙學家,其編篡的《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以「六書」理論系統分析字形、解釋字義的寬字典,被稱為研究古文字和古漢語的圭臬,許慎也因此被稱為「字聖」。郭沫若,現代著名學者,所著《甲骨文字研究》、《兩周金文辭圖錄考釋》、《金文叢考》等古文字學專著,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強烈震動。許慎和郭沫若,被稱為研究漢文字學的兩座高峰,但他們對漢字的研究依然有重大錯誤,甚至是根本性錯誤,! 例如: 《說文解字》和《金文編》都說「夷」字和「屍」字通假,但說不清理由,其實這兩個字都來源古代的曲肢葬。董來運引用古籍文獻和他對民族學、民俗學的研究,論證了古人以繩索捆屍安葬死人以像胎兒之形的葬俗,從而說明「夷」字(如圖)乃曲肢葬正面之形,「屍」字(如圖)乃曲肢葬側面之勢。利用這種溯本求源的析字方法,許多古人無法解釋的漢字字形問題迎刃而解。 對甲骨文「臣」字(如圖)的解釋為例,古往今來,對「臣」字的解析歧義頗大。《說文解字》說:「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郭沫若對「臣」字的解析是「臣乃豎目之型」,認為「人首俯則目豎」,「臣」字就是人在低頭時豎目的樣子。董來運另闢蹊徑,提出「臣」乃「腎」(繁體的「腎」字含「臣」)之本字的新解析。他說,古人稱睾丸為外腎,故把奴隸社會閹割的男性奴隸稱為「臣」,此後才引伸有臣服、君臣之義。按此說法,「宦」、「堅」、「賢」、「豎」、「緊」等20餘個過去無法解釋的同字根漢字(這幾個字的繁體寫法都含有「臣」),都可以找到與男性生殖相關的意義。 「包括漢字在內的一切象形文字,在創造時都濃縮著那個時代的社會現實。漢字,與其說是一種文字元號,倒不如說是一種文化符號來得更貼切。」在參照研究了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後,董來運提出了這個觀點,「中華文明能夠綿延五千年而不絕祀,漢字旺盛的生命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對漢字這一現存最古老的,也是唯一的象形文字的起源研究,我們可以復原人類先民的某些社會生活現實。反過來說,只有全面、系統了解了古代社會,才能真正破譯漢字。」但他同時說,過去多數有關漢文字研究的專家和著作,都僅停留在線形的「以字解字」階段,其闡述也多屬於猜測,其實科學的漢文字研究應該聯繫古人類的生活實踐,「以史解字」,「以實解字」,應經得起實證。他舉例說,按許慎「六書」理論,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其實形聲字除形旁表示事物類屬外,聲旁也表意,表示的是這個字的具體屬性。 漢字研究也需要不斷解析。 五、漢語的科技發展與未來 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朱邦復就擬定「漢字基因」的構思,開始在上下五千年浩瀚如煙的中華歷史文化中,逐字逐句地尋找漢字的情理邏輯結構。所謂「漢字基因」,是指分析「漢字」的碼、序、形、辨、音、義,並找到其基本的組合因子,將之應用在現代的資訊工程上,以作為一種人機溝通的通用平台,並使計算機具有中文獨特性的人工智慧。根據「漢字基因」理論,1976年,朱邦複發明了「倉頡檢索系統」,並將發明公開,讓世人免費使用,從而大大推動計算機中文化,有力地推翻了當時計算機只能全英文發展的謬論。因此在華人地區,朱邦復被稱為「中文電腦之父」。 |
|
推薦閱讀:
※還原歷史 尋找遺失的圓明園 - 團隊專題 - 搜搜問問
※專題 | 早餐決勝秘訣:做出甩別人幾十條街的雞蛋
※【專題】春節將至:單身狗才懂的痛
※鞋包專題 | 2017
TAG:人類 | 漢字 | 幾何學 | 心靈 | 講座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