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百家言] 練太極拳傷膝關節?不客觀!28條建議送給您

最近網上有一些人聲討太極拳競賽或簡化套路的,說練競技或簡化套路毀身體,傷膝關節。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客觀!

先拋開功夫不談,因為功夫不是出在套路上,不管是簡化還是傳統。而且,有功夫的人打簡化套路和傳統套路都一樣,就如一個有修養,有內涵,有文化的人,即便穿的破舊衣服,也不失氣質。

其實,很多年前就有一些醫生反對練習太極拳,因為他們見過很多常年練習太極拳的人膝關節出問題。於是一杆子把太極拳都打死了!現在好了,有人站出來了,說「不對,不是太極拳的錯,是競賽套路惹得禍!」

真的如此嗎?我認為,說這樣話的人,本身就沒有看懂太極。何謂太極,就是客觀的,理性的看待萬事萬物嘛!起碼,我見過很多練習傳統太極拳的朋友膝關節練傷的,名家當中也不少,甚至練成精神病的也有。話又說回來,我也見過不少練簡化套路的人,把身體練的很好,甚至有些還治好了常年纏身的慢性病。這又怎麼說呢?

歸根到底,還是本門楊汝霖宗師那句話:「神乎其神,在乎其人」。說白了,就是人的問題,跟拳沒有關係!

再深入的說,之所以膝關節練傷,不是傳統套路還是競技套路的問題,是練習者老師引導的好不好,練習者的方法對不對,懂不懂的保養,練得強度是不是太大等等。

所以,從養生上講,練比不練好。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其實,這一點我的正骨老師王樹權教授起初是反對的,我告訴他,現代人和以前人不一樣,現代很多人不勞動,不下田,喝冷飲,吹空調,一天到晚都坐著,作息又不規律。所以還是要出去運動。所謂「流水不腐」是也!老師哈哈一笑,說我說的很對。

當然,任何東西,再好都要有個量,練拳也一樣,如果說每天只練四五十分鐘,也不想向上追求,那好,找個一般的老師,不管是什麼門派,高架站站樁,高架練練套路即可,練拳前充分活動開,練後多散散步,多看看養生,保健,中醫的書,就非常好,起碼我覺得比打球,跑步好的多。

不過,如果想練出點成就,而且時間超過一個半小時,那就要看保養和練功的方法了!方法不對,練的越多傷的越狠。我覺得這就要認真考慮了,因為傳統太極拳歷來都只在少數人手裡流傳,好的老師很難找。想找到好老師,只有靠自己的智慧和緣分了。我就不多說了!

在這兒,就我這些年對太極拳和骨傷的學習,對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提幾個建議,希望能幫到大家:

1,學任何文化藝術都要把心放平,不要貪多嫌少。練太極拳更是如此,要徐徐善進。初學者最好從站樁入手,先增強體質再說。同時,練功量也不要太大,要在自己的身體承受範圍內練習。隨著功夫的增加,練功時間也會增加,這是要注意時間的調整。

2,練前必須充分預熱,練後散步。

3,練拳時不要對著空調,風扇吹,在室外練功時也要注意不要在風口處,所謂「避風如避箭」是也。

4,冷飲戒掉。喝冷飲傷脾胃,且都是內傷。

5,肝主筋,腎主骨,平時要注意保養肝腎。這裡我們強調一下性生活的問題。練太極拳方法對路,生理功能會成倍增加,所以很多人就不節制。殊不知「色力並進賽毒藥」,所以,當天如果練功量比較大,就要避免夫妻接觸。而平時也要注意夫妻生活的次數。

6,沒事吊吊單杠,不要拉,放鬆的吊吊即可,這樣對肩,胸,腰都比較好。

7,膝關節的很多病都是腰引起的,要注意腰部、膝部的保暖和養護,睡覺儘可能睡硬床。另外,推手,散打時可以紮上腰帶。

8,多練基本功,基本功不牢,急於練習套路,只能自找苦吃。

9,以養生為主的朋友,不要總是到處參加比賽,在中國金牌不值錢。

10,不要盲目求低架,低是功夫,基本功不到,盲目求低,就是自找麻煩。

11,一定要守住身形,很多練傷的人多數身形不正。

12,要守老譜練功。老譜如《太極拳經》,《太極拳論》以及楊家太極拳老譜,武式太極拳老譜,這都是前人寶貴的經驗。現代很多人好嘩眾取寵,盲目否定老譜,最終害人害己。

13,明師和名師不同,有名的不見得明,明者多數無名。

14,初學者如果練拳後膝關節痛,要觀察一下,第二天休息後減輕一半以上的, 估計是正常痛,可採取熱敷。如果減輕不多,就要找原因了。

15,自古武醫不分家,要抽空研究研究中醫,尤其是骨傷科。

16,大量出汗,微量元素流逝比較多,練前喝牛奶或大骨湯,練後喝淡鹽水。

17,作息要有規律。

下面咱們再深入一些,講幾點功夫範疇的問題:

18,跪膝是傷膝關節的元兇之一,何謂跪膝,即把力壓在膝蓋頭了。表現出來就是弓步時,前腿的小腿走過了,膝蓋超過了腳尖。注意,這裡指的是弓步的前腿,不是後腿。有很多人,不明拳理,認為虛步,弓步,三七樁的後腿膝關節也不可超過腳尖,最後形成弓馬不分,貽笑大方。

19,膝關節,胯關節,腳腕的關節一定要通過基本功練開。傳統太極拳的基本功「活樁」,就是主要解決這個問題的。

20,站樁、走架時,兩膝關節不可故意外撐,當然也不可夾襠。這也是很多練太極拳膝關節練傷的一大原因,尤其是外撐。很多人誤認為兩腿外撐就是圓襠,那是不懂中國文化,圓者,虛實變化的快也,非外形。所以,還要守住裹襠,自然而然。

21,每一提腿,不要先把力壓在前腿之後再提,那不是內家拳的功夫。歌訣有「腿未動兮腰先提」,就是說,每一提腿動步,要用腰的勁來完成。即丹田帶動四肢。這是功夫,也是要領。

22,太極拳是內家拳,要求整體運動,陳氏太極叫纏絲,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和形意拳、八卦掌叫擰裹勁。要注意,勁是從腳到腿,到腰,到脊柱的整體擰裹。很多人,腰轉腿不擰裹,膝擰裹腰胯不動,更有不知腰腿的擰裹纏絲,只動兩手,焉有不傷之理。

23,太極拳是慢發力,他有專一練習發力的快速功法,即跟步和單操,所以,不要動不動什麼動作都亂來。要去體會,不是粗枝大葉的胡來。

24,太極拳是練養結合,所以,要多從慢和靜入手,還要多定,定是太極拳一大法寶。

25,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即練拳時不要刻意的追求力。很多人為了求松,求沉,求發力,於是就死練,硬練,刻意的把勁往下壓。這是絕對不對的!練拳要自然而然,先求姿態正確,走勁正確,關節練開了,擰裹勁練順了,勁自然下沉,周身自然松活,此所謂功到自然成。

26,內家拳要求虛領頂勁,上下之勁形成對拉,這樣就能體會「上下一線穿」,得法後久練則自然「一纛搖又轉」。這是功夫。不過,初學者虛領頂勁,容易糾正身形,也不會造成探頭,以致導致頸椎病。

27,上面講到身形,再啰嗦一下,練拳很多人腰容易練傷,主要就是腰部不正,即沒有做到塌腰斂臀。這樣一旦習慣,往後推手,散手時,上下的中軸既不正,一旦受力都壓在第三,四腰椎,很容易受傷。

28,還有一點,也許講了很多人聽不懂,但是出於負責任,還是提一下。內家拳走勁之跟是在腰腿,所以,兩腿之勁一定要分清虛實,其擰裹纏絲的方向一定是同向的。絕不是同時向內,或同時向外,而是一個向能裹,一個必向外擰。這不僅符合發力的原則,也符合太極圖陰陽變化之理。否則,兩腿就別著勁,不動步練習除了傷膝關節,外形倒也看不出什麼,但是一旦動步,或技擊,就什麼問題都暴露了。

(附:針灸醫師及骨傷科醫師的一點建議:一個膝蓋,有骨密度問題、有軟骨問題、有韌帶肌腱問題還有肌肉募集問題。人體是很實在的,不用就廢。坐多站少,在重力的影響下,坐骨的骨密度就上升,膝蓋的骨密度就下降。軟骨除了上述原因還多了個韌帶牽拉,刺激少造成密度下降。韌帶肌腱肌肉募集就一個字「練」。一個標準的站樁如果是正常的股四頭承重所有的組織都練到了。說練武傷身的,要不就是不懂練法,再不就是不懂運動醫學。照他們這種說法,人不就是躺在床上就啥病都沒有了!唉,誤人吶!)

推薦閱讀:

太極八論 集
《楊式太極拳拳譜全體大用訣》楊班侯
掌握這三個單式的要領,一趟太極拳也就豁然貫通了
【探索門命學】形法強化班內容節選(30):先天太極

TAG:建議 | 太極拳 | 客觀 | 太極 | 關節 | 膝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