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史部編年類-竹書統箋》清-徐文靖
史部 編年類
竹書統箋 十二卷
徐文靖 撰
提要
《竹書統箋》十二卷。國朝徐文靖撰。文靖有《禹貢會箋》,已著錄。是編蓋作於孫之騄考定《竹書》以後,亦因偽《沈約注》為之引證推闡。首仿司馬貞補《史記》例,作《伏羲神農紀年》,題曰《前編》,而自為之注。多據毛漸偽《三墳》,殊失考正。次為《雜述》,述《竹書》源流,皆不入卷數。其箋則仿諸經註疏之例,發明於各條之下。蓋文靖誤以《紀年》為原書,又誤以其注真出沈約。故以箋自名,如鄭玄之於毛〔一〕劉子(元)〔玄〕又引《竹書》云:舜篡堯位,立丹朱城,俄又奪之。《蘇氏演義》卷上案:《演義》云:「今濮州有偃朱城,一雲丹朱城,學者又云:舜偃塞丹朱之所,遂謂之偃朱城,誤也。……劉子(元)〔玄〕又引《竹書》云:舜篡堯位,立丹朱城,俄又奪之,皆非也。」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五0以所引《竹書》為《瑣語》文。《存真》、《輯校》未收,《訂補》以為《紀年》,補於五帝部分。案所謂「劉子元」云云,出《史通?疑古》。《疑古》云:「據《山海經》,謂放勳之子為帝丹朱,而列君於帝者,得非舜雖廢堯,仍立堯子,俄又奪其帝者乎?」此乃劉知幾據《山海經》推論之語,蘇氏誤記,以為係所引《竹書》,誤。此條似不當補。
〔二〕《汲冢竹書》乃云:堯禪位後,為舜王之。舜禪位後,為禹王之。《蘇氏演義》卷上案:《演義》云:「堯禪位於舜,舜復禪位於禹,史稱其盛德。《汲冢竹書》乃云:堯禪位後,為舜王之,而相州湯陰縣遂有堯城。舜禪位後,為禹王之,任昉云:朝歌有獄基,為禹置虞舜之宮。劉子元引《竹書》以為摭實,非也。」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五0、《存真》卷上「后稷放帝朱於丹水」條案語,皆以為《瑣語》文。《輯校》未收,《訂補》以為《紀年》,補於五帝部分。案《演義》之文甚明,所謂《汲冢竹書》蓋引自劉知幾《史通?疑古》,加以隱括。《疑古》云:「案《汲冢瑣語》云:舜放堯於平陽,而書雲某地有城,以「囚堯」為號,識者憑斯異說,頗以禪授為疑。然則觀此二書,已足為證者矣。」即所謂「劉子元引《竹書》以為摭實」。《藝海珠塵》本謂《演義》之「王之」有脫誤。案「王」疑為「放」字之誤,即《疑古》所云之「舜放堯於平陽」。《疑古》又以《虞書?舜典》:「(舜)五十載,陟方乃死。」是舜為禹所放,不得其死,亦即《演義》所云:「舜禪位後,為禹王之。」劉知幾此條未引《竹書》,不得雲「引《竹書》以為摭實」,蓋出蘇氏誤記。此條似不當補。
〔三〕後桀之亂,畎夷入居豳、岐之間。《後漢書?西羌傳》案:《存真》據此於後桀下列「畎夷入居豳、岐之間」。《輯校》加「」號,示非《紀年》原文,並云:「案《西羌傳》三代事多本《汲冢紀年》,而語有增損。」李賢注未雲此出《紀年》,蓋《輯校》揣擬之辭。今本《紀年》於桀三年繫「畎夷入於岐以叛」。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一即據《西羌傳》此文為證,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卷上同。《存真》、《輯校》所據似即今本。
〔四〕《紀年》曰:十一年。《通志》卷三《三王紀》案:《三王紀》:「太丁在位三年,崩。」註:「《紀年》曰:十一年。」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二云:「《通志》三又引《紀年》曰:「太丁十一年」,異。」(今本作「十三年陟」。)《訂補》據此補為「(大丁)十一年「陟」」。案:《通鑑外紀》卷二:「太丁崩。」注云:「在位三年。《紀年》曰「太丁十一年,周伐翳徒戎」,與《帝王本紀》不同。」劉氏之意蓋以《帝王世紀》作太丁在位三年,而《紀年》尚記其十一年伐翳徒戎事,與之異。鄭樵誤讀《外紀》之文,遂以《紀年》作太丁十一年死,此似不應補。
〔五〕《竹書紀年》曰:紂六祀,周文王初禴於畢。《通鑑前編》卷五案:《存真》、《輯校》皆入輯。《輯校》云:「《唐書?歷志》:「紂六祀,周文王初禴於畢。」雖不著所出,當本《紀年》。」《通鑑前編》作者金履祥已不及見《紀年》原本。今本《紀年》於帝辛六年繫「西伯初禴於畢」。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卷上亦舉《歷志》。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二則引《易?未濟》「西鄰之禴祭」為證。參見商紀「畢西於豐三十里」條。
〔六〕臣瓚曰:周自穆王以下都於西鄭。《漢書?地理志》注案:《存真》、《輯校》皆據此注於穆王元年列「穆王以下都於西鄭」。《輯校》云:「「臣瓚曰」云云,不言出何書。然其下所云「鄭桓公滅鄶居鄭」事,皆出《紀年》,則此亦宜然。」今本《紀年》附於注中,洪頤烜《校正竹書紀年》卷下、郝懿行《竹書紀年校正》卷一0、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三俱引瓚注為證,洪頤烜云:「瓚同校《汲冢古文》,正據此條為說。」此似為《紀年》之文,以乏確據,附此。
〔七〕《史記》曰:周孝王七年,厲王生,冬大雹,牛馬死,江漢俱動。《太平御覽》卷八七八咎徵部案:《存真》、《輯校》入輯。《輯校》云:「案《史記》無此事,殆《紀年》文也。」《存真》、《輯校》「大」下有「雨」字,「動」作「凍」。《輯校》又刪「厲王生」三字,《訂補》云:「朱氏蓋誤從今本《紀年》,王氏刪去,是也。」案影宋本、鮑刻本《御覽》皆有此三字,《訂補》之說非是。《存真》又注云「《通鑑外紀》」。《外紀》卷三云:「孝王七年,大雹,牛馬死,江漢俱凍。」不明著何書,以為《紀年》,亦非是。案《御覽》引《史記》而不見於《太史公書》者頗多,《存真》、《輯校》凡採錄九條。其標准為與古本《紀年》近似,或見於今本者。然《御覽》卷八七六連續引此《史記》者三條,一在晉莊伯八年,一在晉幽公十二年(以上皆見《存真》、《萇也。然其引證諸書,皆著出典,較孫之騄為切實。而考正地裏,訂正世系,亦較之騄為詳晰。如坊本誤於外丙元年後系以小庚五年、小甲十七年、雍己十二年、太戊三十五年,乃繼以二年陟。蓋舊本顛倒一頁,重刻者因而仍之。陳仁錫作《四書考》,遂據以駁難異同。文靖以《殷本紀》排比,知其脫誤,亦較之騄為密也。
四庫全書_史部_編年類 |
竹書統箋(景印本) |
竹書統箋 目錄 提要 凡例 |
竹書統箋 卷首上 |
竹書統箋 卷首下 |
竹書統箋 卷一 |
竹書統箋 卷二 |
竹書統箋 卷三 |
竹書統箋 卷四 |
竹書統箋 卷五 |
竹書統箋 卷六 |
竹書統箋 卷七 |
竹書統箋 卷八 |
竹書統箋 卷九 |
竹書統箋 卷十 |
竹書統箋 卷十一 |
竹書統箋 卷十二 |
全書 318 頁 |
推薦閱讀:
※《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說文解字》漢-許慎
※《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文章集錦(二)
※《四庫全書經部禮類-禮記析疑》清-方苞
※《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傷寒總病論》宋-龐安時
※《四庫全書子部兵家類-太白陰經》唐-李筌
TAG:四庫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