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級,改變孩子一生的關鍵》之二
2011-06-08 16:40:23|分類: 新書閱讀 |標籤:孩子年級家長逆反行為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八年級——幫孩子順利渡過「多事之秋」 經常聽到一些同事這樣抱怨:「這些八年級的孩子真不好管,他們好像總是故意挑戰老師的權威,有時一個孩子的一句話就能引起全班同學長時間的大笑、起鬨、嘲笑老師等現象,真不知道該拿這些孩子怎麼辦!」 與此不謀而合,家長們更是拿這些八年級的孩子沒辦法,曾有一位家長這樣對我說:「我家孩子到了八年級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學習成績明顯下降不說,他還學會了撒謊、打架、談戀愛……感覺一不小心他就會走上彎路,但我們好心幫助他,他卻不領情。」 的確,八年級是一個「多事之秋」,孩子變好變壞往往就在這一時期。在多年擔任初中班主任的過程中,我總有這樣一種感覺:八年級是一個動蕩的時期,是矛盾與糾紛最多的時期,也是初中最危險的時期。 在八年級,大多數孩子在思想品德、學習成績以及能力等方面都開始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許多原來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成績開始大幅下滑;許多原來遵守紀律、積極與老師配合的學生,開始變得有對抗情緒、有破壞行為;很多原來不是很優秀的孩子,更是出現了十分嚴重的自卑、抑鬱、放棄自己等心理問題……因此,很多教育界專家把孩子在八年級出現的這些問題,形象地稱為「八年級現象」。 其實,在我看來,孩子們出現這些「八年級現象」是很正常的,這是由於八年級孩子自身的特點決定的。 首先,八年級的學生,大多是十四五歲的孩子,他們不再是對世事懵然無知的兒童,但他們的心智也尚未成熟,因此心理的變化和身體的發育會給這些孩子帶來很多的困惑。在這段困惑期,他們很容易就會學習精力不集中、早戀以及沾染上抽煙、喝酒、看黃色書刊等不良習氣。 例如,這些進入青春期的八年級孩子,由於對「性知識」的了解很少,他們會對自己身體的發育和變化感覺很迷茫,當然,他們又會對這方面的知識有很強烈的需求。在學校他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大多數的家長又羞於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因此大多數的孩子會依靠黃色網站、黃色書刊等渠道獲取「性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心理和行為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
其次,八年級的孩子少了七年級孩子剛剛進入初中時的羞澀感,也沒有九年級孩子的升學壓力,因此在學習方面他們很容易鬆懈。這也正是為什麼很多學習很好的孩子升入八年級,成績突然下滑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八年級,孩子有相對較多的時間來張揚、展示自己的個性,他們很重視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舉個例子來說,到了八年級,大多數的男孩子會一改自己在小學,或七年級時楞頭楞腦的毛頭孩子形象,他們開始變得愛打扮,頭髮經常梳得光光的,衣服鞋帽開始講究品牌。當然,還有一些孩子為了追求「個性」、「與眾不同」,開始沾染上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氣。我經常會接觸到這樣的孩子,在初一時還在班級前幾名,但上了初中後變得愛打扮、講「個性」,成績直線下降,到了九年級時,基本上已經進入了「差生」的行列。 第三,到了八年級,孩子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識明顯增強,因此這段時期也是他們心靈最易受傷的時期。八年級的孩子對中學已經很熟悉、對小學已經疏遠了。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他們希望做成人做的事,極力表現出成人的作風和氣魄;希望他人把自己當作成人看待,渴望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然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他們面對的現實是:沉重的學習負擔、老師不信任的眼神、家長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封閉心理開始表現出來,他們上課走神、經常會說自己很孤獨、寫日記、自己的事情不願讓別人知道、給自己的抽屜上鎖等怪異行為。當然,還有一些孩子會出現很明顯的逆反行為,如故意與老師和家長對著乾等。 如果在孩子升入八年級之前,家長們了解了孩子將要發生的這些變化,相信家長們就能以從容的心態面對孩子的這些變化了。當然,家長們也能提前採取措施來預防孩子向不好的方面發展,或者採取措施引導孩子改掉某些不良習慣。 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樣做,才能幫助八年級的孩子順利渡過這個「多事之秋」呢?方法一:給八年級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八年級之所以成為「多事之秋」,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這樣說,是由於孩子與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障礙造成的。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上,孩子遇到困難或問題,總會向老師或家長尋求幫助。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他們強烈希望家長尊重他們的想法和行為。然而大多數的家長卻並不了解這一階段孩子的特點:
他們要麼仍然像對待小孩子那樣對待八年級的孩子,過多地參與孩子的事情,如規定孩子交什麼樣的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等; 要麼不理解孩子的行為,如孩子放學後稍微晚回家一會,家長就盤根問底地打探孩子的行蹤; 要麼總是打擊孩子,孩子剛剛買回一件自認為很「酷」的衣服,家長就會誇張地沖孩子大呼小叫:「你穿的什麼奇裝異服,趕緊給我脫下來!」 …… 也許在家長看來,這些作法都是為孩子好,然而在孩子看來,家長的這些做法都是對自己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在自我意識極強的青春期,任何一個孩子都不能忍受他人對自己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要麼關閉心門,要麼專門與家長對著干,這些都會造成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障礙。 家長與孩子之間產生溝通障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它只會助長這些八年級孩子的不合作行為,或者是逐漸把孩子向逆反的道路上一點點推進。 那麼,家長們如何才能與八年級的孩子暢通、有效地溝通呢?每當八年級孩子的家長這樣問我時,我都會為他們開一付「靈丹妙藥」——理解和尊重他們的行為。 也許有些家長會對我的這個方法產生懷疑,「僅僅是理解和尊重他們,這些八年級孩子的叛逆行為就能得以有效制止嗎?」 是的,如果家長能夠做到理解和尊重這些八年級的孩子,他們的叛逆行為不但可以得到制止,而且家長很容易就會贏得這些孩子合作。 在教八年級的時候,我曾接觸過很多家長們所謂的「壞孩子」、「問題孩子」,但在我的尊重和理解之下,大多數的壞孩子都進入了好孩子的行列。 林衡曾經是八年級一班「最壞」的一個孩子,給老師調皮、搗亂不說,他還經常故意損壞班上學習好的同學的東西。在發現這個孩子的這些壞毛病之後,我沒有批評他,更沒有懲罰他,而是用理解和尊重贏得了他的信任,從而讓他對我說出了心裡話。 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破壞那些學習好的同學的東西?」 他說:「那些學習好的同學瞧不起人,我要讓他們不舒服一下。」 真的是那些學習好的同學瞧不起人嗎?其實更多的還是林衡嫉妒那些學習好的同學,他也想像那些同學一樣學習好,但一時間又達不到,因此只能用破壞那些學習好的同學的東西,來發泄一下內心的失落感。在了解了這些之後,我這樣對林衡說:「原來你是想成為學習好的學生呀,只不過你誤解了自己內心的需求。」 林衡疑惑地看著我。 我繼續說:「其實要想學習好並不是很難,老師來幫助你。」林衡更加疑惑了,有點感動又有點驚奇地看著我。 「你不是對數學很感興趣嗎?只要你加把勁兒,你的數學成績絕對不會比那些學習好的同學差。等數學趕上來之後,再衝擊學習語文、然後是英語……一科科地突破,你的成績很容易就會趕上來。」 最終,通過努力,林衡不但改掉了那些壞毛病,而且很快就進入了「好學生」的行列。 任何一個孩子都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正處於青春期的八年級孩子更是如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們一定要堅信這樣一個觀點: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壞孩子」,那些所謂的「壞孩子」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被「逼」出來的。 是的,很多家長喜歡居高臨下地教育孩子,總是擺出「我教你怎樣做」、「你必須這樣做」的架式來教育孩子,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結果只能是「逼」著孩子不與自己合作、逼著孩子叛逆。就像上面事例中的林衡,如果他的家長試圖用懲罰的方法來制止他的壞行為,那林衡的這種壞行為只能是愈演愈烈,只會鑄就教育的失敗。 通過多年與八年級孩子的接觸,我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不管孩子的表現多麼的惡劣,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隱藏著很強的上進心,就像上面的林衡一樣,他不喜歡那些學習好的同學,但他又強烈地想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因此,他們需要的不是家長的批評和打擊,而是家長的理解和尊重,通過家長的理解和尊重,把他們的上進心激發出來。 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大多數八年級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很多壞行為,往往是因為在學習或生活上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並且不知道如何向外界尋求幫助,於是便以一種叛逆的形式發泄出來。在這時,他們最需要家長的理解和尊重,需要家長及時地伸出援助之手,幫他們逃離「壞孩子」的深淵。方法二:不要馬上反駁八年級孩子 八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叛逆心理極強的青春期,他們已經擁有了極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尤其不喜歡聽到他人反對自己的聲音。因此,不管八年級孩子的觀點有多麼的可笑、八年級孩子的行為有多麼的幼稚、八年級孩子的表現有多麼惡劣……做家長的也不要馬上反駁他們,而要用下面的話來代替反駁的話語: 「你的想法不錯,很有意思,不過我能問一下你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嗎?」 「能告訴我你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麼嗎?」 「你希望爸爸媽媽幫你做些什麼?」 …… 八年級的孩子擁有極強的自我意識,他們的理性思維能力也在進一步地完善,但在他們並不清楚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並不清楚自己正在做什麼,或接下來要做什麼。有時他們會很隨意地就提出一種觀點,但如果家長馬上就對他們所提出的這種觀點進行反駁,那孩子就會越來越堅持這種觀點,進而使本來是很隨意說出的一個觀點,轉變成了孩子的真正觀點。 所以,當孩子說出自己隨意的觀點時,家長不應馬上反駁他們,而是要對孩子提出上面提到的那些問題。這樣,就能幫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從而做出理智的決定。 一位家長曾這樣介紹他的育女經驗: 一天,我正上八年級的女兒突然告訴我:「爸爸,我要把頭髮染成火紅色。」聽到女兒宣布這個消息,在驚奇的同時,我感到有點氣憤,並且一直在心裡抱怨:「現在孩子的想法真是無法讓人理解。」 但為了弄清孩子的想法,我隱藏了自己的不滿,裝作很平靜的樣子對孩子說:「你這個想法很有意思,你能告訴為什麼你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嗎?」 「中國奧運會金牌數目世界第一,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為中國祝福,所以我想把頭髮染成與中國的國旗一樣的顏色。」 我強忍著想大笑的衝動,用微笑的表情對孩子說:「你這個想法很有創意,動運員都很少有你這樣的創意。就拿奧運現場的那些禮儀小姐來說,她們頭髮的顏色和髮型就很傳統。」
「爸,這你就不懂了,那叫有中國特色。」孩子很認真地說。 「那你把頭髮染能紅色,人家會不會不把你當作中國人呀?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裡,作為中國人真自豪,可不能被別人誤認為是外國人。」我好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與女兒說話。 女兒認真地想了好一會兒,突然對我說:「我還是先不考慮染頭髮的事情了,免得會被別人誤認為是外國人!」 看看,我就是這樣使女兒放棄了一個很奇怪的想法。 在八年級孩子的頭腦中,總會「蹦」出很多奇怪的想法,往往他們不經過思考,頭腦一熱,就會宣布要實施這些想法。在這時,如果家長拒絕他們,他們反而會堅持。但如果家長都能像上面的那位家長一樣,先贊同並欣賞孩子的這種想法,然後通過分析,讓孩子認識到他們想法的不合理性,到那時候,一般不用家長直接拒絕他們,他們就會主動放棄這些奇怪的、不合理的想法。 另外,也許家長們都會有感受,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經常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甚至是過分的要求。其實他們的真正目的不是真的要去實現這些要求,而是通過這些要求來試探父母,通過父母的反應來判斷父母是否真的在意他們、尊重他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做家長的更不能直接反駁孩子了。方法三: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家長這樣評價八年級的孩子: 「這孩子頭腦很聰明,但這聰明就是不向學習上用,整天想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這孩子就像沒長腦子一樣,做什麼事也不知道思考!」 「這孩子總是很粗心,就憑他這粗心勁兒,他也考不上重點高中!」 …… 其實家長這樣評價孩子,是給孩子貼標籤的一種表現,這種行為往往會使孩子放棄努力、放棄改變自己,從面真正承認家長給他們貼的這種「標籤」。 我曾教過這樣一個孩子,他做事總是很魯莽,同學叫他去打架,他從不思考,跟著就去打,因此惹出了很多麻煩。我曾多次勸他,做事情之前要用大腦思考一下,但他好像總是聽不進去,總是在重複這樣一句話:「我像我爸爸一樣魯莽。」
聽他這樣說,我感到很驚奇,於是我決定去他家做一次家訪。見到他的父母,我終於明白這個孩子為什麼會說那樣的話了。原來,孩子爸爸的性格確實很魯莽,而孩子的媽媽又整天抱怨孩子:「你像你爸爸一樣魯莽!」「真是遺傳呀,我看你這種魯莽的性格是改不掉了。」……這樣的話聽得久了,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魯莽。 父子之間的性格確實有遺傳的因素,但是,如果這個孩子的媽媽一直在給孩子貼「魯莽」的「標籤」,那孩子就會對這種「標籤」深信不疑,進而他的性格只能是越來越魯莽。 其實,大多數的孩子都有改正自己壞毛病的慾望,相信上面的那個孩子也不例外。當老師或同學提醒他性格很魯莽時,他一定也想改掉這個壞毛病,但如果家長一直在他耳邊嘮叨:「你總是很魯莽」、「你的魯莽是遺傳的你爸爸的性格」……那孩子就會徹底承認這種性格,想改掉這種壞毛病的慾望也越來越小。而且,當有人勸他改正這種魯莽的性格時,他甚至會這樣反駁別人:「我的性格是遺傳的我爸爸的,是改不掉的。」以此來為自己的行為推託責任。 任何負面「標籤」的作用都是這樣的,它會使孩子承認這種負面「標籤」,甚至以這種負面「標籤」為理由來推卸責任。因此,在任何時候父母都不能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當然,正面的「標籤」是對孩子有激勵作用的,例如,家長總是對孩子說「你很細心」、「你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這樣,孩子也會承認家長所貼的這種「標籤」,進而也會為實現這種「標籤」而努力。 方法四:巧妙運用孩子的逆反心理 八年級的孩子正值青春期,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最強烈的,他們往往會因為一點小事不順心,或是自己心情不好等,就與父母對著干。 對待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家長不要對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怪異行為,或逆反心理而感到驚奇,而是要理解他們。在必要的時候,家長們甚至還可以巧妙運用一下孩子的逆反心理,來贏得孩子的合作。
運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就要學會在孩子面前裝「傻」,例如,孩子對上網有點迷戀,家長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孩子,媽媽(爸爸)也想趕潮流,也想學上網,你教教媽媽(爸爸)吧!」孩子肯定會特別高興。但家長們接下來會看到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當你慢慢對上網產生興趣了,孩子對上網的興趣卻越來越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因為孩子上網的潛在意義是在有限的環境里尋找與父母的不同點,如果上網也變成了父母的一種愛好,那孩子只得自願放棄這種愛好。 我就曾接觸過這樣一個八年級的孩子: 她是一位有名的「王菲迷」,她的房間里貼滿了王菲的照片、宣傳畫;電腦里全是王菲的歌、王菲的電影;不僅這樣,她還模仿王菲的髮型、穿衣服的風格;一聽說王菲在某地開演唱會了,她即使沒有辦法去演唱會現場,也要曠課在電視上看現場直播。 看到女兒這個樣子,她的媽媽十分著急,於是向教育專家求救。教育專家給這個孩子的媽媽提了一個建議,讓她也裝作「王菲迷」。於是媽媽也模仿起了王菲、聽起了王菲的歌、看起了王菲的電影……結果女兒很快就把王菲的照片收起來了,也不再模仿王菲的造型,並且一聽到媽媽放王菲的歌她就很煩,「怎麼又是王菲的歌呀?媽媽,你就不能換換口味嗎?」 看,這就是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他們需要與父母有區別,這也是他們逆反情緒的表現。當這個孩子的媽媽知道孩子迷戀王菲時,如果媽媽強制著孩子不去「追」王菲,那孩子肯定會想:「媽媽不讓我喜歡王菲,我偏喜歡,看她能拿我怎麼辦?」而且對這種「與媽媽對著干」的遊戲會越玩越起勁兒。 但如果媽媽不壓制她,反而認同她,她逆反的動力就會消失,就像遊戲失去對手一樣,孩子最終也會放棄這個沒意思的遊戲。
推薦閱讀:
※孩子失聯 最該反思的應是家長
※bdpq-----家長做到這幾點,孩子更有自信
※家裡有孩子最好別用蚊香!教你14個物理驅蚊法,管用還健康
※孩子犯的這類「錯」,其實不是錯!爸媽們千萬別迷糊!
※一個母親的困惑下班回家累得半死,頑皮的孩子怎麼教 今日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