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了生死的捷徑 修凈業的綱要

了生死的捷徑 修凈業的綱要

——學習印祖偈語的體會

昌臻法師2005年4月在報國寺第九期凈宗弘法人才培訓班開示提綱

  簡介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是乘願再來的人(略述楊信芳《記夢悼印光大師》。見《印光大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開示錄譯註》附錄)

  弘一大師稱之為三百年少見的高僧,並懇求為弟子。印祖一生專修專弘凈宗,皈依者五十餘萬人。《文鈔》廣傳海內外,影響深遠。被尊為凈宗十三祖。

  偈語(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老實念佛 求生凈土)給我們修凈業的人指出「了生死的捷徑,修凈業的綱要」。是凈宗十二祖徹悟大師偈語( 「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 )的繼承和發展。我們要想今生了生死,生凈土,必須認真學習,深入領會,依教奉行。

  下面分四點講:

  一、真為生死——學佛的目的

  我們學佛究竟為了什麼?在佛教徒中,不少人對這個問題認識模糊,不加重視,有的甚至是錯誤的。一般人學佛的目的,常見的有三種:

  1、為求消災免難,保家庭平安

  這也是合情理的要求。佛是眾生慈父,如小孩遇到危險必定喚父母,眾生遇災難,佛菩薩自然來救。《普門品》說,水、火、刀兵、強盜等災難,只要稱念觀音菩薩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印祖說:「一切事情都可念佛求保佑,求得到解決。除了做壞事。」許多人正是因為這樣祈求而使災難消除,得到利益,才對佛法生起信心。

  但,必須認識,佛陀出世度眾生的目的不是這個,這只是教化眾生的方便法門。「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讓我們凡夫先嘗點甜頭,生起信心,進一步才提高到了生死,生凈土,成佛道,度眾生的境界。這就明白,求消災免難並非不可以;但如當作學佛的目的,就錯了。好像把一個價值連城的寶珠,換個糖吃,這太不合算了。

  2、為求無病無痛,健康長壽。

  病苦,對我們的折磨很厲害。不少人因受病苦,而信佛、念佛;也有不少人因信佛、念佛而疾病解除,增強信心;也有不少人因信佛、念佛而得到健康長壽。等等。

  這是什麼道理?一句彌陀,是「阿伽陀」葯,是萬病總持的特效藥。還有,學佛人清心寡欲,飲食清淡,思想包袱輕,免疫功能強,再加上平時種戒殺、放生等善因,必定獲得疾病消除,健康長壽的福報。但,這隻算是學佛的副產品,並不是學佛的目的,更不是佛陀度眾生的本意。縱然你活到120歲,不能了生死,出輪迴。有什麼用呢?

  3、求世間福報,有的求今生享福,有的求來生的福報。

  有些人感到人生太苦,實在不想再活下去,想好好修來世,下一世才有好日子過。

  有這種想法的人,從根本上說,對於人生的苦,輪迴的苦,並沒搞清楚。還想下一世來享福,這太糊塗,也太危險了。因為,你今生修福德,來世享福報。福報愈大,造的惡業(殺、盜、淫)也越大。享福即消福,到第三世,福報享完了,惡業造就了,你就到三惡道去受報。所以,叫它「三世怨」,第一世,修福德;第二世,享福報(造業、消福);第三世,墮三途,受惡報。

  我們修念佛法門的人,當然要修福德(念佛是正行,修福德是助行),沒有福德也不能往生。還有,印祖教導說:「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若求世間福報,不肯迴向往生(福報是往生資糧),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很差,很少);而心不專一,往生便難決定矣!」

  上面所說的,求消災免難,健康長壽和求世間福報,都是學佛的副產品,只要我們認真持戒、念佛,都是必定得到的。如果只去追求這些,決不能了生死,出輪迴。

  所以,必須明白:只有「真為生死」,才是學佛的目的,也是修凈土的目的。以上講的第一個問題。

  二、發菩提心——學佛的動力

  這是發願心的問題,是念佛法門的關鍵問題。

  首先,看你發的什麼願心?有的唯求自己往生,不管別人。這把念佛法門修成小乘法,與彌陀願力不相應,怎麼蒙佛接引?有的雖在念佛,不想了生死,只求世間福報。這把凈土法門修成人天乘,永遠出不了輪迴,還談什麼往生!

  發菩提心是學佛的動力。佛菩薩不為名利,捨己為人,度化眾生。他們巨大的動力來源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就是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心。也就是上求佛道(修智慧)、下化眾生(培福德)的心。

  發菩提心,就是要以「無我」的偉大精神(就是大智慧),做種種利他事業(就是大慈悲)。所以說,它是一種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相結合的願心。

  我們凡夫,開始學佛發心不大,往往是為個人,如疾病纏身,環境困難,遭受災難等。這也是人之常情,只要能信佛、念佛,持戒修行,佛菩薩不捨棄一個眾生,都會滿足你的心愿。但決不能僅停留在這個上面,一定要擴大心量,從為「小我」,逐步擴大為「大我」。念佛求生凈土,是為上求佛道,見佛聞法;乘願再來,普度有緣。因此,必須具有自度度人的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是學佛的動力,是求生凈土的動力。

  我們凡夫之所以在生死輪迴中出不來,之所以煩惱很多、業障重重,根本原因,就在我執,把這個假的軀殼當做「我」。學佛要從「破我執」下手,少想點「我」,煩惱會少些;多想想眾生,心量就會擴大些。菩提心就是在破我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發菩提心的重大意義。菩提心能生長、培養一切善法。所以,菩提心稱為「善中之王」。

  《無量壽經》的綱領:「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三輩往生都必須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凈土法門修行的綱領。發菩提心包括了信和願,必須深信切願才能發起菩提心,有大願心,才能老實念佛,求生凈土。所以,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說:「什麼叫做多善根?莫過於發菩提心,只要發了菩提心,就超過你歷劫修行的功德。」

  這就很清楚,發了菩提心,能夠消除多生累劫的業障,增長善根、福德,這正是往生的重要條件。印祖說:「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如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歸納起來,說明發菩提心是學佛的動力,是我們消業障,培福德,生凈土,成佛道的保證。以上談的是第二個問題「發菩提心」。

  三、老實念佛——包括認識和態度,原理和方法在內

  念佛,是成佛的正因。念佛是種因,成佛是結果。也是修凈土法門的正行,其餘四攝、六度都是助行。

  怎樣念佛?《無量壽經》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徹悟祖師說:「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印光祖師說:「老實念佛」。提法不同,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歸納起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和「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就是「老實念佛」。因為必須對念佛法門具有深信切願,才能發起菩提心,只有真正發菩提心的人,才能一向專念,即「老實念佛」。

  「老實念佛」四個字(因系偈語,言簡意賅),包含對念佛的認識和態度,原理和方法在內。說明如下:

  老實念佛,是念佛的認識和態度問題。

  首先,要認識「十法界不離一念心」。凡夫做不到無念,我們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十法界里打轉。不念佛法界,便念九法界;不念天堂,便念地獄。只要意念一動,就落入八識田變為種子,遇緣便起現行。所以,印祖說:「心造佛國,臨終佛國相現;心造地獄,臨終地獄相現。」具有這種認識,自能老實念佛。

  老實念佛也是念佛的態度問題。夏蓮居大德的念佛偈說:「三字真傳老實念。」 「老實念」三字,即念佛的真傳。印祖說:念佛的秘訣,就是「至誠懇切」四個字。只有「至誠懇切」,才能「老實念佛」。五逆十惡,臨終地獄相現,恐怖到極點。有善知識勸他念佛,只念十聲,甚至一聲,都蒙接引。因他這時老實到極點,誠懇到極點,就是「一心」,就感應道交。

  再說,老實念佛包含念佛的原理和方法。

  念佛法門的原理,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念佛即是「是心作佛」。古德偈語說:「佛號投於亂心(妄心),亂心不得不佛(佛心)。」 夏蓮居大德念佛偈說:「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 念佛的過程,即「去妄顯真」的過程,亦即「是心作佛」的過程。最後達到「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即一心不亂,即開悟。

  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就概括完了。六根,六個窗口,其中意、耳兩根最難收攝。這兩根攝住,其餘四根就不難了。「心念耳聞」是有效方法。就是心裡念得清清楚楚,耳里聽得清清楚楚。這句佛號從心裡出來,又回到心中(八識田)成為金剛種子。人到臨終,八識田中的善惡種子(業力),齊向外涌,即種子起現行。業力支配神識去投生。善業重的生三善道,惡業重的生三惡道。金剛種子這時作用很大,它一出來,與彌陀的願力(光明)相應,感應道交,便蒙佛慈接引往生。

  對念佛認識清楚,態度端正,原理明白,方法對頭,才能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見倓虛大師:《念佛論》)。這就是「老實念佛」的具體要求。能這樣念佛,今生必能成就。

  是否老實念佛,可用下面三條對照一下:

  1、 不懷疑

  凈土是易行難信之法。易行,三歲兒童都能念;難信,連阿羅漢都還不信,所以《彌陀經》是無問自說。因此,不懷疑難,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上根利器;一種是愚夫愚婦。中間一大批,既非上根,又不甘當愚夫愚婦,很難不懷疑。

  要想真正老實念佛,首先要不懷疑。要信釋迦佛決無妄語;信彌陀佛決無虛願;信我們親見親聞的往生事迹是真人真事。懷疑消除,念佛才能老實。

  2、 不夾雜

  必須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有的同修雖在念佛,總覺得一句佛名太簡單,不保險。要加強保險係數,加念這樣咒、那樣經,甚至還兼修其他法門。以為修得越多越保險。有的同修照寺廟僧人的功課做,每天早晚花兩個多小時,功課一大堆,剩下來念佛時間就很少。這叫雜修。

  明代蓮池大師,是菩薩再來,凈宗八代祖師。他提出:「一句佛號,一部經(《彌陀經》,《無量壽經》也一樣),一生成就。」他自己這樣做,他是得大成就的祖師。也這樣教導我們。要想一生成就,必須照辦。

  有人懷疑:提倡「一句佛號,一部經」。是不是就不需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呢?不能這樣理解。因前者說行門,後者說解門。解行雖不可分,但各有側重。再者,「深入經藏」,不能理解為「博覽群書」;而是要「解如來真實義」,方能「智慧如海」;修學佛法也不同於研究世間學問,而是一經通,一切經通。所以說一句佛號,包括三藏十二部。佛法是「心地法門」,與世間向外馳求、分門別類的科學完全不同。不要誤解祖師的開示。

  所以,必須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句佛號念到往生,才叫老實念佛。

  3、 不間斷

  俗話說「三天打漁,兩天晒網」,就是間斷。我們要想今生了生死,出輪迴,不下番死功夫是不行的。在家念佛,就算退休,也有家務瑣事,人客來往的干擾。出家人也得遵守常住的安排,一切要隨眾,念佛時間也不能完全自由支配。關鍵還是自己的認識,時間是擠得出來的。

  要做到「不間斷」,應該制訂功課,每天念多少,必須按時完成。每天3,000—10,000聲,應當計數。這是主要的。至於行、住、坐、卧,隨緣默念,是輔助功夫。

  能夠這樣「老實念佛」必定一生成就。

  四、求生凈土——了生死,最容易、最可靠的地方

  佛說的一切法門,都可以了生死。但在修行的難易上,有很大差別。可以概括為四句:

仗自力了生死難、仗佛力了生死易

在娑婆了生死難、到極樂了生死易

  印祖說,一切法門都是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門,兼仗佛力了生死。仗自力了生死,非一生、兩生能了。證初果的人,還要七次投生天道,七次投生人間。要證到四果才算了生死。

  又說,參禪雖已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如未證果,仍是凡夫,不是聖人,再來娑婆都難免不迷。蓮池大師說,我觀察歷代士大夫中,才華出眾,聰明絕頂的人,前生多是出家人。如五祖戒禪師,再來投生就是蘇東坡。他一生都想當宰相,好施展才學,結果未能了生死。另一位是吉老,參禪功夫深,四十年都不睡。坐化後,衣服也燒出舍利。再來投生,享大富貴,結果一生憂苦。(見《龍舒凈土文》及蓮池大師《往生集》)

  蓮池大師的結論說,這些人再投生娑婆,十人當中,九人都迷。五濁惡世,退緣太多,賢者也難免。這證明靠自力在娑婆了生死,難度這樣大。

  如果是仗佛力往生極樂,就最容易,最穩當。縱然是五逆十惡,帶業往生;一旦往生,永不退轉;蓮花化生,壽命無量,一生成就。

  從上面講的,仗自力在娑婆了生死,那樣困難,仗佛力在極樂了生死,那樣容易。但是,我們凡夫,業障深重,還有兩種人,不願「求生凈土」。印光祖師說:

  一種人很狂妄。說自己本來是佛,何須念佛?我自心清凈了,佛土就清凈,何必再「求生凈土」呢?從理上講,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境由心生,心凈土凈,是正確的。但,凡夫與佛,相差天淵。只有歷劫修行,才有希望。空談理論,不講實修,誤導眾生,破壞佛法。這種人死後定墮無間地獄去受報。

  一種人很愚痴。說我們是凡夫,不敢妄想超凡入聖,求生凈土。只求消災免難,保住人身就夠了。這種人太愚痴,雖學佛,不求了生死。如將摩尼寶珠換個糖吃,太可惜了!

  怎樣才能往生凈土呢?

  《無量壽經》說得明白,修凈業的人,三輩往生,共同的條件,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是都發菩提心,都專念阿彌陀佛。這是往生凈土的必具條件。

  明代高僧、凈宗九祖藕益大師對此有個重要補充。他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淺(《彌陀要解》)」。「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願不猛,雖一心不亂,亦不得生。(《靈峰宗論》卷四《持名念佛歷九品凈四土說》)」 印祖說:「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人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失其要(失去要領)。而又生出『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文鈔》續編卷上『復朱德大居士書』)」 可知,誤解法門要領,認為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就把凈土變成「難行道」,我們中下根人都被關在門外了,還算什麼「三根普被」呢?

  這是講的第四句「求生凈土」,是了生死最容易最穩當的地方。

  總起來說,印祖這首偈語,給我們指出了生死的捷徑,也是修凈業的綱要。第一句首先提醒我們,修行的目的,是真為生死。消災免難、健康長壽,世間福報,都是念佛的副產品,不求自得的。第二句指出學佛的動力,是發菩提心。就是自度度人的心,是我們求生凈土的願力保證。第三句老實念佛,包含對念佛的認識、態度、理論、方法,等在內。第四句求生凈土,告訴我們:仗佛力了生死易,生極樂了生死易。

  我們大家都修凈土法門,要想今生了生死,生凈土。應該把這首偈語,作修行的指導,切實奉行,必能滿願。希望與各位同修共勉!(註:佛教精典文庫網址:http://jingshan1.arkoo.com/)

附:竭誠盡敬與都攝六根(昌臻法師講述)

(昌臻法師在樂至報國寺2003佛七開示)

  念佛的方法,簡單的說,就是上面所說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個窗口。我們一天到晚都通過這個窗口在接受外界的信息,所以思想裡頭妄念紛飛呀。現在就是要你把這六個窗口一下關閉。攝,就是收攝,就是關閉,把這六個窗口關閉住。關閉住就是一心,這個就叫"一心"。"凈念相繼",凈念就是念佛。佛念起來了,妄念就控制下去了。這就是"不亂"。這個做到了"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就是"一心不亂"。這個六根裡頭,最困難的是意根和耳根。意根啊,當然我們大家都有體會,你早晨只要一醒來之後,腦子裡頭沒有停過,很不好控制啊。耳根也不好控制。眼根好控制,我閉著眼睛念佛嘛,就不曉得外面的境界了。耳朵不行啊,你閉著眼睛,人家在說話,你的心念就被聲音拉去了。所以,"心念耳聞",把這兩根收到了,其他的四根沒得問題。要掌握這個方法,就是"心念耳聞"。心頭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就是說:念頭從心頭起,心頭清清楚楚的;口頭念得清清楚楚的;耳朵聽得清清楚楚;又回到心頭,回到八識田裡。從心頭起,然後又回到心裡頭、回到八識田作為金剛種子。我們到了臨命終時,我們的第一個念頭是念佛,妄念沒有起來,就往生了。所以這個非常關鍵啊。我們就是要這樣子念。心頭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然後就回到八識田。如果聽不清楚,妄念來了!馬上你要注意聽!聽清楚了,妄念就被趕跑了。

  關於念佛有沒得秘訣,我想引證兩位大德的開示。一位就是印光大師。他這樣說,如果有人說:我有念佛的秘訣,我單獨傳授給你。他說這個肯定是外道!印光大師說:佛的悲心,唯恐我們沒有搞清楚。所以凈土法門,從理論、原則到具體的方法,說得一清二楚。難道他還保留一手嗎?那就不是佛。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去想什麼秘訣。但是印光大師告訴我們,有沒有秘訣?有!秘訣就是四個字:竭誠盡敬!這話怎講呢?就是:誠懇到了極點、恭敬到了極點。這個就是秘訣。在戰爭年代,頭頂上敵人的飛機在投炸彈,我們趴在地上的,我是親身經歷過這一段生活的,那念佛當然就至誠懇切。還有,五逆十惡的人,臨終看到拿鏈子來套他了。平時當然說這都是迷信、假的。那陣念起佛來當然就至誠懇切到了極點。至誠懇切到了極點,這個就叫一心嘛。妻室兒女呀,在臨命終時都帶不走的。到了臨命終時,國家元首也好、億萬富翁也好,跟一無所有的叫化子,沒得區別。可能叫化子還好過一點,因為叫化子他東西少,挂念還少些。所以諦閑法師說:念佛的秘訣就是一個"死"字,生死心要切。我們這些人平時都是把這"死"字忘了嘛。以為還要活好多年。但是,今天不曉得明天的事啊。古書上有兩句話:"昨日街頭猶走馬,今朝棺內已眠屍"。昨天還在街上騎著馬遊街,今天,已經睡到棺材裡頭了。常有的事啊,這並不稀奇啊。這個就是我講的第三個問題。就是念佛的方法。方法沒有什麼別的,不要去亂聽。什麼什麼秘訣啊,那些都是外道,欺騙人的。我們相信大德的開示,至誠恭敬的念佛。
推薦閱讀:

以林彪生死八字為例,準確推斷生死倒限時間
夫妻年齡相差十歲以上(比如老夫少妻),幾十年以後年齡大的一方去世了怎麼辦?
父母生死決釋義
一眼看富貴,兩眼看生死
西方科學家拍攝《生死與輪迴》1

TAG:生死 | 捷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