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元代景德鎮青白瓷裝燒方法解析

一、元代景德鎮青白瓷裝燒方法概述

元代景德鎮青白瓷的裝燒方法,有其時代燒成工藝和技術,並形成不同於宋代的時代特徵。這種元代獨有的裝燒方法,影響了元代青白瓷的造型和裝飾,這是元代景德鎮青白瓷有自己的時代風格的裝燒工藝原因。

元代瓷器裝燒方法有仰燒法、疊燒法和覆燒法三種,但以前兩者為主。覆燒法在元代早期尚在使用,在南宋流行一時的支圈覆燒法及其窯具,至元後期已不再使用。

元澀圈青瓷碗▲

二、元代景德鎮青白瓷仰燒裝燒法

元代的仰燒法,不同於宋代。宋代的仰燒法是用小於圈足的墊餅頂住器物底部裝匣,懸空的足壁在高溫下不負荷碗足的重量,故足壁可以做薄,這是宋代瓷器底足比元代瓷器底足薄的工藝原因。而元代仰燒法的過程是:先把一個用含鐵量較高的粘土加粗和料製成的泥餅放入匣缽,然後在墊餅上撒一層高嶺土與穀殼灰的粉末,再把碗盤坯件的圈足直接放在粉末上。

元代青白瓷底心的乳丁&元疊燒法示意圖▲

這顯然和宋代的仰燒法不同。元代把器物的圈足直接放在有沙渣的墊餅上,器物足壁需要直接承受器物仰燒時的重量,這樣必須把器足作厚,否則,圈足將承受較大壓力,而在焙燒時陷於泥渣之中,以致使足外壁的釉層粘上沙粒,影響器物美觀。

另外,元代在墊餅上撒成粉末,而不把器物直接放在墊餅上,其原因,還與元代青白瓷胎的配方發生變化有關。如前所述,宋代是單一瓷石配方制胎,瓷胎原料耐火度不高,但元代青白瓷是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高嶺土的加入,瓷器的燒成溫度相應提高。隨著瓷器的燒成溫度較宋代提高,如不在墊餅上撒一層耐高溫的粉末,其圈足就可能與墊餅粘接。

1987年杭州市朝暉路元代窯藏出土的,景德鎮窯青白瓷壇▲

因此,元代景德鎮青白瓷圈足較宋代厚,與瓷器胎的配方變化和裝燒工藝的變化有關。

正因為這個原因,元代景德鎮青白瓷的圈足往往粘有沙渣,這不同於宋代仰燒法燒成的瓷器,未上釉的底足烙有褐色或米黃色的鍋巴色——即俗稱的糊米底不同,形成元代青白瓷的底足特徵。也正是因為這種仰燒法,器物底足不需要直接安裝墊餅,而是直接把碗足放在沙墊上焙燒,因此,就不需要將器物底足圓心修平。這樣,形成了元代青白瓷仰燒碗類製品內底心留下突起的乳丁,而不是象宋代那樣把足底修平,而這,也作為元代青白瓷斷代的依據之一。

元 景德鎮窯 樞府釉盤▲

三、元代景德鎮青白瓷澀圈疊燒法

疊燒法:元代的疊燒法是元代裝燒工藝繼承五代支釘疊燒法和揚棄宋代覆燒法的優劣之後而創造的一種裝燒形式。這種疊燒法重疊器物時,已不用像五代時的支釘來間隔器物,而是把製品底心的釉面旋出一個露胎的澀圈,再把上一個碗盤的不掛釉的底足放在下一個碗盤的澀圈上,依次重疊到十個左右再裝入桶式匣缽疊壓裝燒,這種裝燒法叫澀圈疊燒法。

網友收藏的元大德九年青白瓷罐▲

網友收藏的元大德九年青白瓷罐▲

網友收藏的元大德九年青白瓷罐▲

這種澀圈疊燒法,比五代的支釘疊燒簡便而且產量大,而又克服了覆燒法器物芒口的缺陷,經濟實用,十分流行。其露胎處不在口沿,而在底心,已不在人們審美視覺的主要部位。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裝燒方法的不同,器物的審美視覺隨之發生變化。

文章選自 / 信昶銀藝術品鑒定資料庫,2017/5/28


推薦閱讀:

怎樣快速學會寫政務文章?
郭齊勇:建構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反思
怎麼預防孩子流感 預防孩子流感的方法
我就是要用這些方法來綁住你
洗衣機的清潔方法

TAG:文獻 | 方法 | 景德鎮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