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死後唯一血脈逃到國外,曾主動把領土獻給中國,現已改名換姓
眾所周知,韓信其人的能力非常出眾,在劉邦帳下的人才之中,韓信能夠穩穩地排進前三。而且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領導者,基本上王侯將相這四個職業他全部做了一遍。在劉邦的心裡,恐怕除了項羽也只有韓信是值得忌憚的。因此,韓信最終謀反不成,被呂后殺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遂了劉邦的心思。韓信一去,整個大漢朝幾乎沒有人能夠威脅到漢室子孫的皇權。僅從這個角度來說,呂后殺死韓信的選擇絕對是非常明智的,因為韓信實在是太厲害了,殺傷力恐怕並不亞於項羽。
但是如果拋開政治鬥爭不看,韓信其人對中國的貢獻還是很大的。他的貢獻主要集中在軍事方面。韓信其人軍事領導能力相當出色,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也少有能夠出其右的人物。韓信的戰略主要是以謀定後動為中心思想的。他的思想影響了很多的將領,直到今天仍然是軍隊不得不參考的精華。
韓信雖然因為謀反而被呂后誅殺,但是他的後代卻不一定全部死亡,那麼到底歷史上韓信的後代有沒有活著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應該是有的。
公元前196年,韓信被呂后無情殺害,他家的三代親屬全部被推上了法場,按理來說韓信應該沒有後代才對,但是其並不然。韓信的死,看似是呂后和蕭何兩個人一手策劃並實施的,但是暗中還是有劉邦的影子。司馬遷在史記之中寫到,輔佐劉邦登上九五之尊寶座的人,基本上最後都是被劉邦假借呂后的手剷除的。
這也就意味著,劉邦本人雖然有誅殺功臣的心思,但是卻礙於臉面沒有辦法下手,於是只好將呂后推到台前,讓她來替自己實施那一系列鮮血淋漓的計劃。司馬遷在呂后列和陳豨傳之中都有影射。而且在韓信本紀之中,司馬遷甚至明目張胆的寫到,韓信本人其實並沒有謀反的心思。主要都是因為劉邦覺得韓信的威脅實在太大,所以沒有辦法容忍他繼續存在,故而痛下殺手。
雖然韓信其人最終下場慘淡,一代英雄落得身首異處。他的三代親屬也的確是被劉邦下令全部誅殺,但是據說他的小兒子卻僥倖躲過了一劫。當年韓信被加上謀反罪名的時候,他的兒子僅僅只有三歲。因為當時韓信身為齊王,養了很多的門客,其中有一個懂得報恩的門客就悄悄地將主人的兒子藏了起來。等到整件事情過去以後,將這個韓信的唯一血脈送到了丞相蕭何的府邸。
蕭何是韓信的恩主,正是他月下追韓信才讓劉邦得到了一員大將,也正是因為他對韓信的知遇之恩才讓韓信有地方去施展自己的才華。所以對於蕭何,韓信始終都是信任的,雖然最終蕭何選擇了與呂后聯手剷除韓信,可是要知道,蕭何對於韓信其實還是有愧疚的。因此當這個孩子送到蕭何府邸的時候,他並沒有選擇把這個孩子殺掉,而是想方設法的拯救這個孩子。
為了能夠將這個韓信留在人世間的唯一血脈拯救下來,蕭何決定寫信給南越王。希望把這個孩子送到趙佗的身邊撫養。
要知道,百越一向是中原鞭長莫及的地方,如果把這個孩子送到這裡,那麼即使是劉邦也肯定沒有辦法再去為難他。蕭何的幾乎實施的很成功,很快這個孩子就已經到了安全的地方。但是很快,劉邦不知道從哪裡聽來了風聲,暗地裡對蕭何的府邸加大了戒備。直到兩年之後蕭何去世,劉邦才撤去了對蕭何的監視,身為帝王的劉邦如此不念舊情,如此絕情寡義,不免讓眾多大臣膽戰心驚。蕭何這樣忠心耿耿的臣子都遭到了劉邦的懷疑,可想而知其他有功之臣到底生活的多麼艱難了。
翻閱前人的記錄,並且參考現代學者的整理出來的韓信後代生存的考察情況。我們大致能夠為大家介紹一下韓信後代的生存情況。當初韓信的幼子得到了趙佗的幫助,居住在百越之地。他得到了趙佗的悉心照顧,除了全家被劉邦無情殺戮之後,在百越他並沒有遇到什麼坎坷災難甚至一度居住在皇宮之中。(因為趙佗曾經自立為王,號令著百越的百姓,雖然名義上聽從大漢的王令,但是實際上已經獨立了出來。)
後來,一直到明朝,韓信的後代都居住在廣東,並且開枝散葉,沒有斷絕。明朝的一本名叫《樵書》的書記載到,廣東有韋土官,這些人就是韓信的後裔。當年韓信事發,他的遺孤便被送到了廣東,趙佗雖然是一個亂世梟雄,可是卻非常有信義。他並沒有向劉邦揭發這個孩子,反而是將他撫養了下來。為叱吒風雲的韓信留下了一點點血脈。後來這個孩子也非常的出色,世世代代就居住在廣東並沒有回到故鄉。
這件事情是刻在鼎上面的,基本上不會出現什麼差錯。如果有人信願意去考證,就還可以查找到這個痕迹。
那麼漢代以後,韓信的後代們生活的情況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有關這件事情,其實還是有很多的痕迹可以查看。因為當年韓信是反賊,所以他的後代絕對不能再使用韓這個姓氏。所以他們索性就隱姓埋名,改成韋姓。隨著時間的流逝,尤其是大漢王朝的滅亡,他們也再沒有了性命之憂。便開始光明正大的做官,讀書。
南北朝時期,韋氏後裔已經在廣東生活了很多年,基本上也已經和廣東當地的土著居民沒有什麼差別,只不過還是心慕中原文化而已。等到隋唐時期,中國在一次強盛起來,這裡的韋氏有被朝廷所承認,朝廷甚至還命令李靖封韋氏後裔為官。做了當地的刺史,要知道唐代的刺史權力是非常大的,基本上都是一個個的小諸侯了。韋氏能夠得到這樣的封賞,可見他們本身在廣東地區的勢力就非常大,根基也非常的紮實。
宋朝的時候,躲避在廣東的這一支韓信後裔已經是非常大的豪族了。很可能是因為祖先是漢人的緣故,這裡的韓信後裔選擇了向中原王朝臣服。他們並沒有裂土封王,而是把自己的勢力範圍內的領土全部交到了宋朝朝廷的手中,朝廷便在這裡設置了州縣。當然,州縣的長官還是韋氏族人,不得不說,韋氏家族的這個選擇非常的明智,因為這個原因,他們不但得到了合法的權利,並且還得到了朝廷的幫助,可以說是一石二鳥之計。後來,韋氏子孫借著這個機會大肆在廣東開枝散葉。
當然韋氏子嗣也並不是永遠都那麼一帆風順。就像在唐朝,他們還是遭遇了一次滅頂之災。那是因為韋氏子嗣被李諱誣告有謀反的心思。因為這件事情,韋氏後裔遭受了一次不白之冤,朝廷對他們非常的殘酷。要知道,封建帝制的時代,誰敢謀反誰就是活膩了。謀反的人通常只有兩條路,要麼成功當上皇帝,要麼就淪落到全家被殺的地步。所以這一次韋氏差一點點就遭到了滅族的危險。幸虧最終證明了韋氏的清白,他們的家族子弟和家財才得以保留。
但是後來韋氏也的確有人參加了叛亂,並且光明正大的聲稱自己是中越王!當然因為終究是小打小鬧,並沒有能夠成事。也就不了了之,朝廷衰弱的時候,也是在難以管理這些細枝末節的小事情。但是韋氏也終究沒能翻天,最後隨著時間的變遷,又有一部分人從廣東遷徙到了貴州,他們希望在這裡能夠生活下去,並且成為貴州當地的土官。這個願望最終也的確得到了朝廷的首肯。
其實因為中國古代交通還是不太便利,所以很多遠離中樞的偏遠地區基本上都是依靠本地的大族來維持秩序的。他們牢牢地把持著當地的軍政大權,就算是皇權一時之間也都難以滲透他們的權威。故而朝廷也就選擇息事寧人,給了這些當地的大族很多的權利和官職。這也就是土官的來歷。韋氏從西漢以後就在廣東一帶經營,自然權勢不是一般的家族可以比擬的。但是總的來說,他們還是沒有什麼大的野心,所想的不過是保護住自己在當地的權利罷了。並沒有想要更進一步,稱王稱帝之類的。
明清時代,韋氏已經越來越強大,幾乎整個廣東、貴州等地都有他們的子孫血脈。恐怕這是劉邦都沒有想到的事情。而且隨著朝代的更替,很多過去的事情朝廷也根本不會追究。於是有一些人便將自己的姓氏改成了韓姓。終於恢復了祖宗的姓氏,能夠光明正大的說自己就是韓信的後人。很多人都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暢快感,畢竟身為韓信這樣一位偉大人物的後裔,總還是有一份自豪在裡面的。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30)中國唯一景觀古村落群之芙蓉古村
※中國公民赴美簽證延長至10年 湖北赴美遊客數或激增
※李開盛:中國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敘利亞政策?
※中國最有內涵的一個字,男人女人都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