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告誡:不要和不如你的人交往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1.8》)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重,厚重,莊重。如果輕浮,不莊重,就很難有威儀,學習就很難紮實,自以為是,「一瓶醋,一瓶不滿,半瓶亂晃」。所以《論語集注》中說「輕乎外者,必不能堅乎內,故不厚重則無威嚴,而所學亦不堅固也。」
「主忠信」,行事以忠信為主,說的是為人謀劃,要全心全意。
「無友不如己者」不好理解。一方面容易有損孔子的高大形象,另一方面正如蘇東坡所質疑的:「如必勝己而後友,則勝己者亦不與吾友矣。」其實沒有必要為孔子的形象擔心,孔子是即凡而聖,他的話多直指人心,況且孔子的話也不是空穴來風的。劉寶楠的《論語正義》、程樹德的《論語集釋》就給出了例證,孔子的說法有依據。具體如下:
《呂氏春秋》記載孔子最尊崇的周公旦的話說:「不如吾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
《中論》說:「故君子不友不如己者,非羞彼而大我者也。不如己者,須己而植也。然則扶人不暇,將誰相我哉?」
《韓詩外傳》中南假子說:「夫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狹行也。比於善者,自進之階。比於惡者,自退之原也。」
而且,孔子對自己的高足子夏和子貢的人生曾做過這樣的預測,他說:
「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曰:「何謂也?」子曰:「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孔子家語》)子夏每天都有進步,因為他喜歡跟比自己賢能的人相處;子貢每天都退步,因為喜歡與不如自己的人相處。
由此看來,沒有必要為孔子遮掩辯護,孔子只是說出一個大實話而已。畢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況且孔子在說這句話的目的,更多的是對弟子的告誡與勸勉,「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蘇東坡在質疑的同時也說孔子因為「世之陋者樂以不己若者為友,則自足而日損,故以此戒之」。我們現在不是也經常說,通過一個人所交往的朋友,可以看出他的為人。一個人努力突破自我,去追求更高層次的自我,就必須與比自己強的人交友,原來的朋友如果不求進取,彼此之間不在一個水平上對話,很容易就會彼此疏遠。
另外,孔子也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只要一個人只要在一方面比自己強的,就可以與其交友相處。如果其確實方方面面都不如自己,也就很難存在交往的可能性和基礎。
「過則勿憚改」,犯了錯誤,不要害怕改正。知錯能改,就是好同志。
推薦閱讀:
※讓孔子最失望的弟子是誰?
※「仁者壽」——孔子的養生觀
※孔子的三種神態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到底天命是什麼?
TAG: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