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碰撞圖解:全新起亞K5 側氣囊開裂!

作者:河東四爺

中國汽車工程師之家www.cartech8.com

撰文:洪七公 編輯:徐磊

  #四爺調侃#,全新起亞K5,作為起亞的一款戰略車型,從設計到研發都下足了功夫,產品出來也確實反映不錯,外觀時尚,內飾精緻……

  在此次新車安全評價碰撞試驗中,表現也算可以,五星評價問題不大!但讓四爺看到了一些不應該有的瑕疵:比如側氣囊開裂,安全帶有鎖止失效跡象等等。此篇為安全系列的頭篇文章,還會有視頻,評論,類比等後續,敬請關注!

  另外,福特福克斯的維權資料將繼續搜集,歡迎在文末評論區留言或者發郵件給我。側氣囊開裂日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碰撞實驗室對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起亞牌YQZ7161TE5型轎車(全新K51.6T LUX DCT型)碰撞試驗。

  此次試驗中,整體表現良好,獲得五星評價問題不大,但值得關注的是,側碰中前排假人頭部安全和偏置碰撞過程中側氣囊開裂,而這在之前的起亞系列中,產品配件問題也有過,比如起亞K3S的後排安全帶失效事件!至今,起亞也未曾對消費者有過表態!

  正面100%重疊剛性壁障碰撞試驗

  試驗規則:試驗速度不得低於50km/h。試驗車輛到達壁障的路線在橫向任一方向偏離理論軌跡均不得超過150mm。在前排駕駛員和乘員位置分別放置一個Hybrid III型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測量前排人員受傷害情況。在第二排座椅最左側座位上放置一個Hybrid III型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最右側座位上放置一個P系列3歲兒童假人,用以考核乘員約束系統性能及對兒童乘員的保護。

  從試驗現場看,碰撞後,引擎艙吸能潰縮。前排氣囊正常彈出,氣囊彈出,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前排假人腿部與前艙接觸,痕迹明顯;後排女性假人雙手不規則的舉動;兒童假人頭右轉,安全帶緊扣,坐姿正常。

  碰撞後,整車迅速向後退,引擎艙吸能潰縮,前包圍斷裂脫落,翼子板變形;前排氣囊彈出;A柱無明顯變形,四門可正常開啟,方便了駕乘人員迅速打開車門自救逃生。

  碰撞後,前排駕駛席假人坐姿正常,安全帶緊扣假人身上,氣囊正常打開,頭部與氣囊接觸印跡清晰;腿部與前艙接觸,痕迹明顯。前排乘員假人坐姿正常,頭部與氣囊接觸,痕迹明顯,腿部與前艙接觸,痕迹明顯。

  後排左側女性假人雙手不規則的舉動,具體受傷情況還需等待試驗數據分析。兒童假人頭部右轉,坐姿正常,安全帶緊扣!

  可變形移動壁障側面碰撞試驗:

  試驗規則:側面碰撞,即移動台車前端加裝可變形吸能壁障衝擊試驗車輛駕駛員側。移動壁障行駛方向與試驗車輛垂直,移動壁障中心線對準試驗車輛R點,碰撞速度為50-51km/h(試驗速度不低於50km/h)。移動壁障的縱向中垂面與試驗車輛上通過碰撞側前排座椅R點的橫斷垂面之間的距離應在±25mm內。在駕駛員位置放置一個EuroSID II型假人,用以測量駕駛員位置受傷害情況。

  碰撞後,左側車身嚴重變形,凹陷程度較大,防撞鋼樑凸顯;上頂樑柱變形;前排假人頭部與內飾板接觸,痕迹明顯;後排假人身體與內飾板接觸,痕迹明顯。

  碰撞後,左側車身變形,防撞鋼樑凸顯;左側車門變形,車窗變形,前排假人頭部與內飾板接觸,痕迹明顯,頭部安全值得擔憂!

  後排假人身體與內飾板接觸,痕迹明顯!安全帶緊扣假人身上,具體受傷情況還需根據安裝在假人身上的感測系統來確定。

  正面40%重疊可變形壁障碰撞試驗

  試驗規則:即試驗車輛40%重疊正面衝擊固定可變形吸能壁障。碰撞速度為64km/h,偏置碰撞車輛與可變形壁障碰撞重疊寬度應在40%車寬±20mm的範圍內。在前排駕駛員和乘員位置分別放置一個Hybrid III型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測量前排人員受傷害情況。在第二排座椅最左側座位上放置一個Hybrid III型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用以考核安全帶性能。

  從試驗現場看,整車向右後方倒退,前引擎艙潰縮變形,防撞梁變形,左縱梁變形,左前輪胎被扎破;值得關注的是,前排側氣囊開裂!前排假人腿部與前艙接觸,痕迹明顯,後排女性坐姿正常,安全帶緊扣。

  側氣囊開裂!碰撞後,整車迅速向右後方呈一定弧度倒退,距離較遠;前引擎艙潰縮變形;左前大燈破碎脫落,左側底部包圍脫落;擋風玻璃龜裂,翼子板變形;左前胎被扎破。值得關注的是,前排側氣囊開裂!四門可正常開啟,不影響駕乘人員迅速打開車門自救逃生。

  碰撞後,翼子板變形,前排雙氣囊彈出;側氣囊,側氣簾彈出;駕駛席假人頭部與氣囊接觸,痕迹明顯,腿部與前艙接觸,痕迹明顯;副駕駛假人腿部與前艙接觸,痕迹明顯!

  碰撞後,後排假人頭部與側氣簾接觸,痕迹明顯;身體向右微傾,安全帶緊扣假人身上,具體受傷情況還需根據安裝在假人身上的感測系統來確定。

安全氣囊:

氣囊做為車身被動安全性的輔助配置,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當汽車與障礙物碰撞後,稱為一次碰撞,乘員與車內構件發生碰撞,稱為二次碰撞,氣囊在一次碰撞後、二次碰撞前迅速打開一個充滿氣體的氣墊,使乘員因慣性而移動時「撲在氣墊上」從而緩和乘員受到的衝擊並吸收碰撞能量,減輕乘員的傷害程度。

裝置位置

  安全氣囊分布在車內前方(正副駕駛位),側方(車內前排和後排)和車頂三個方向。在裝有安全氣囊系統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簡稱SRS)的字樣,直譯成中文,應為「輔助可充氣約束系統」。英文名稱中強調了安全氣囊是輔助性的設備,應該與安全帶配合工作才能起到最佳的保護作用。可惜的是中文名稱中忽略了這一點,容易給用戶帶來誤解,以為僅靠安全氣囊就能獲得良好的保護效果。其實,若不配合安全帶使用的話,在某些情況下,安全氣囊展開時會對乘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在正駕駛位的氣囊裝在方向盤的中間位置,副駕駛位的安全氣囊安裝在正前方的平台內部,在意外發生的瞬間可以有效的保護駕駛員和副駕駛位乘員的頭部和胸部,因為正面發生的猛烈碰撞會導致車輛前方大幅度的變形,而車內乘員會隨著這股猛烈的慣性向前俯衝,造成跟車內構件的相互撞擊,另外車內正駕駛位置的安全氣囊可以有效的防止在發生碰撞時方向盤頂到駕駛者的胸部,避免致命的傷害。

  側面氣囊系統是保護汽車遭側面碰撞以及車輛翻滾時乘員的安全一般安裝於車門上,在車輛遭到側面碰撞會導致車門嚴重變形,以至於無法開啟車門,車內乘員被困於車內,側面安全氣囊可以有效的保護車內駕乘人員來自側面撞擊導致的腰部,腹部,胸部外側,以及胳膊的傷害,保證身體上肢的活動能力和逃生能力。

  隨著整車被動安全重要性的深入人心,在一些高檔豪華車中出現了高達30幾個氣囊從頸部、膝部、甚至是在車頂的兩側會配有兩條管狀氣囊,在意外情況發生時能夠有效的緩解來自車頂上方的下壓力,配合側面氣簾能夠有效的保護乘客的頭部和頸部。膝蓋部分的氣囊位於前排駕駛座椅內,一旦打開能夠有效保護後排乘客的腰下肢體部位,從而也能緩解來自正面碰撞的前衝力。

  車外氣囊系統又叫保險杠內藏式氣囊。當汽車在正面碰撞行人時,氣囊迅速向前張開和向兩側舉升,托起被撞行人同時防止行人跌向兩側。目前車外氣囊系統正處於研製階段。

概述

  安全氣囊是汽車被動安全中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的產品。它的保護效果已經被人們普遍認識,有關安全氣囊的第一個專利始於1958年。1970年就有廠家開始研製可以減輕碰撞事故中乘員傷害程度的安全氣囊;20世紀80年代,汽車生產廠家開始逐漸裝用安全氣囊;進人90年代,安全氣囊的裝用量急劇上升;而進入新世紀以後,汽車上普遍都裝有安全氣囊。

  汽車安全氣囊系統(簡稱SRS)是輔助安全系統,它通常是作為安全帶的輔助安全裝置出現。安全帶與安全氣囊是配套使用,沒有安全帶,安全氣囊的安全效果將要大打折扣。據調查,單獨使用安全氣囊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18%左右,單獨使用安全帶可使事故死亡率下降42%左右,而當安全氣囊與安全帶配合使用時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47%左右。由此可見,只有兩者相互配合才能最大可能的降低事故的死亡率,安全氣囊系統必然作為安全帶的輔助系統出現。

  當發生碰撞事故時,安全帶將乘員「約束」在座椅上,使乘員的身體不至於撞到方向盤、儀錶板和風窗玻璃上,避免乘員發生二次碰撞;同時避免乘員在車輛發生翻滾等危險情況下被拋離座位。安全氣囊的保護原理是:當汽車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後,氣囊系統就會引發某種類似小劑量炸藥爆炸的化學反應,隱藏在車內的安全氣囊就在瞬間充氣彈出,在乘員的身體與車內設備碰撞之前起到鋪墊作用,減輕身體所受衝擊力,從而達到減輕乘員傷害的效果。

  安全氣囊系統稱為SRS,相對於安全帶,安全氣囊只是一個輔助保護設備。安全氣囊是用帶橡膠襯裡的特種織物尼龍製成,工作時用無害的氦氣填充。此系統由一個感測器激活,該感測器用於監視碰撞中汽車速度減小的程度。在碰撞發生的早期,安全氣囊開始充氣,安全充氣大約需要0.03秒。安全氣囊可以非常快的速度充氣十分重要,這能確保當乘客的身體被安全帶束縛不動而頭部仍然向前行進時,安全氣囊能及時到位。在頭部碰到安全氣囊時,安全氣囊通過氣囊表面的氣孔開始排氣。氣體的排出有一定的速率,確保讓人的身體部位緩慢地減速。由於安全氣囊彈開充氣的速度可高達320公里/小時,碰撞時如果人的乘坐姿勢不正確,將給人帶來嚴重的傷害。

  如果前排裝備了安全氣囊,不要讓6歲或140CM以下的兒童坐在前座,更不要將嬰兒座椅安置在前乘客座。

  安全最為重要 現場爆破的安全氣囊是VOLVOS80的雙段式前安全氣囊,分為兩段激活式,能夠根據碰撞強度設定氣囊的充氣壓力,更加人性化地保護駕駛者的人身安全。嚴重碰撞時,氣囊迅速充氣,壓力最大;非嚴重碰撞時,氣囊先充70%的氣體,經過0.1秒的間隔後再充30%的氣體,從而來減小充氣壓力,讓人的頭部與氣囊更柔和地接觸。VOLVOS80轎車配備有22個安全氣囊,有前部先進的雙段式安全氣囊,安裝在前乘客座上的保護乘客胸部的SIPS防側撞氣囊,還有保護側面乘客頭部的IC氣簾等。

  瑞典Volvo轎車以安全高質聞名於世,1959年VOLVO的工程師發明了三點式安全帶,至今已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在正面撞車時,安全帶是最重要的安全設施,但實際上在嚴重碰撞中它也只能避免頭部受重傷。因為儘管有安全帶,但在發生嚴重碰撞時人的上身還是會由於巨大的慣性而往前沖。所以安全帶只有與氣囊配合起來,才能使乘客在重大事故中得到最好的保護。

  化學原理:汽車的安全氣囊內有疊氮化鈉(NaN3)或硝酸銨(NH4NO3)等物質。當汽車在高速行駛中受到猛烈撞擊時,這些物質會迅速發生分解反應,產生大量氣體,充滿氣囊。[疊氮化鈉分解產生氮氣和固態鈉;硝酸銨分解產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氣體和水蒸氣]

由來

安全帶自發明之後已經發揮了很重要的保護作用,但在強烈的碰撞發生時,前座駕乘者的頭部和胸部還是很容易受到傷害,於是安全氣囊便誕生了。眾所周知,氣囊對衝擊的緩衝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它會充分吸收駕乘者的部分衝力,輔助安全帶保護駕乘者。於是更多的氣囊出現在了駕乘者的頭部和側面。例如Volvo公司開發的SIPS(車側碰撞防護系統)的防側撞氣囊和IC

  System(充氣保護屏障系統)的充氣簾。這些保護系統向駕乘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護,一旦汽車發生正面碰撞、側撞或翻滾,安全帶加上安全氣囊將全力保護駕乘者的安全。

結構原理

  現代安全氣囊系統由碰撞感測器、緩衝氣囊、氣體發生器及控制塊(電腦)等組成。

  3.氣體發生器。安全氣囊系統要求氣體發生器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30 ms左右)產生大量的氣體充滿氣囊,產生的氣體必須對人體無害,且不能溫度太高,同時要求氣體發生器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氣體發生器主要有:壓縮氣體式、煙火式和混合式三種型式。混合式氣體發生器是壓縮氣體式和煙火式相結合的發生器,也是目前廣泛應用一種氣體發生器。

  4.控制裝置。一般集成在微計算機中。當汽車發生碰撞事故時,電控裝置接收多個感測器傳來的車身不同位置的減速信號,經過反覆不斷的分析、比較、計算,決定是否發出點火信號。要求控制裝置能夠在複雜的碰撞情況下作出非常準確的判斷,點火時刻也必須精確控制。

  雖然安全氣囊在結構上會有所不同,但其工作原理基本一致。汽車行駛過程中,感測器系統不斷向控制裝置發送速度變化(或加速度)信息,由控制裝置(中央控制器)對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斷,如果所測的加速度、速度變化量或其它指標超過預定值(即真正發生了碰撞),則控制裝置向氣體發體發生器發出點火命令或感測器直接控制點火,點火後發生爆炸反應,產生N2或將儲氣罐中壓縮氫氣釋放出來充滿碰撞氣袋。乘員與氣袋接觸時,通過氣袋上排氣孔的阻尼吸收碰撞能量,達到保護乘員的目的。

  安全氣囊根據安裝的位置及保護對象不同,主要分為:對駕駛員進行保護的氣囊,裝在方向盤內,防止駕駛員與轉向盤、儀錶板及前擋風玻璃發生碰撞;對前排乘員進行保護的氣囊,裝在儀錶板內,防止乘員與儀錶板、前擋風玻璃發生碰撞;對後排乘員進行保護的氣囊,一般安裝在前排座椅的靠背上後部或頭枕內部,防止乘員與前排座椅發生碰撞。由於後排乘員受到的傷害程度較輕,后座椅安全氣囊一般只在高級轎車上使用。

------------------------------------------

汽車工程師之家

工程師之家微信公共賬號:cartech8

------------------------------------------


推薦閱讀:

七年磨一劍,敢與寶馬奧迪叫板的韓系轎跑魅力何在?(上)
費德勒勇奪第20個大滿貫冠軍後,還有個不容忽視的贏家
起亞最強旗艦轎車草圖,聰明的你,應該都能看出點端倪
新一代智跑蓄勢待發再創都市SUV新高度

TAG:起亞 | 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