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過於強調中國文化的特殊性

雷頤:當下過於強調中國文化的特殊性思想報道騰訊文化2014-11-09 08:54 我要分享 462

[摘要]我們強調復興傳統、宣揚國學,實際上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強調傳統文化和國學來說明中國文化是特殊的、中國歷史是特殊的,所以西方人一切故事不適合中國。

2014年11月8日上午,大梅沙論壇之分論壇九在深圳舉行。會議邀請《炎黃春秋》總編輯吳思、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雷頤、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何懷宏、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許章潤、弘道書院院長姚中秋(筆名秋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院長高全喜等多位專家學者共濟一堂,就「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進行深入探討。會議由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許紀霖主持。

會議主持人提出問題「儒家能擔當民族復興大業嗎?」姚中秋作為第一位發言嘉賓回答說,儒家不僅有能力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使命,而且是全面解決方案的唯一提供者。對此,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許章潤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文化悲情已無存在必要,儒家不能迴避政治權力的來源問題。對此,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雷頤表示認同,他說,歷史經驗要求儒家須處理好與世俗權力的關係,而傳統的儒家國家觀實乃倫理關係,當下的復興國學也過於強調中國文化的特殊性。

11月7日,首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在深圳大梅沙京基喜來登酒店開幕。論壇以「國家治理現代化」為主題,邀請300多位國內外政、商、學界精英及智庫專家進行對話。論壇共設置十個平行論壇分別就法治建設、反腐、特區創新、互聯網創新、金融創新、混合所有制發展、科技創新等重大議題展開討論。

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由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創立並主辦,以深圳大梅沙作為永久會址。騰訊思享會現場特約報道。以下為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雷頤發言實錄:

儒家須處理好與世俗權力的關係

儒家跟世俗權力的關係,有一段老生常談。為什麼「五四」之後反孔,因為康有為也感到中國的價值危機,他提出要建立儒教,梁啟超就反對,覺得你現在提出儒教已經不合適了,但康有為覺得還是得建儒教,他用的人就是陳煥章,這個人是每個軍閥上台他都表示支持。也許今天許章潤打了秋風,因為你當官我認為你是對的,等到明天秋風反過來打了許章潤,我也支持。這就是作為孔教會,沒有處理好儒家和世俗權力的關係,結果使儒家在中國的威望迅速降低。所以真正想要儒家擔當起某種責任,首先和世俗權力的關係要處理好,這是一個歷史的經驗。

儒家的國家觀實質是倫理關係

說到權力的來源,無論是中國古代還是西方都講究皇權,中國是皇帝我打下了天下我就代天,沒有一個類似於儒教的教主給你加冕,不管怎麼樣我的權力來源於天,我代表天子。西方由教皇授意很有這個意思。但是近代有契約論來了,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開始了解了這些,實際上了解得很膚淺,把議會當成中國古代的三代皇帝了解民情通上下來理解,沒有意識到議會根本的核心是限制國王的權力。後來更多人意識到議會的作用是限制皇上的權力,既然皇上代表天,所以總要限制他。這就和儒家是不一樣的,儒家的國家觀都是三綱五常,等於人都是倫理關係,你是一個國家的臣民你無法擺脫他,你必須得服從、熱愛他,你就是皇上統治下的臣民。譚嗣同說得很明白,他說原始社會誰也不能統治誰,這個社會就沒法存在,必須有個統治者是人民舉之,民擇君也能廢君。

古代中國人沒有權利觀念

嚴復也說,中國人沒有權利觀念,公私不分,國家就有一切權力,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是奴隸,而且還是斯巴達式的奴隸,不是雅典式的奴隸。嚴復還說,中國所謂的王朝根本就不是國家,就是一家,唐就是姓李的,宋就是姓趙的。所以「五四」說什麼中國人是奴隸,其實都來源於這兒。

「五四」反思儒學深度未超過戊戌

還有梁啟超也介紹了權利觀念,他說中國人就沒有權利觀念,沒有權利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就是奴隸。由於古代中國的政治體制決定的只有皇上一個人是人,所以他用的詞有點文學性的誇張,說中國人碰到權力者就是像妓女見到嫖客一樣,這比魯迅說得過分得多。我不是說他說得對,而是說「五四」在深度、廣度都沒有超過戊戌和辛亥。

仁政學說應付不了現代社會

梁啟超還說,仁政是中國古代很好的學說,能夠對現代有某種用處,但是他說必須要區分這和現代的政治觀念是不同的。仁政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它的權力的來源還是在皇帝,不是在人民。而現在政治觀念裡面最基本的觀念是,權力的來源於民。尤其在傳統社會,人民不成熟需要仁政,仁政有用,而到現代社會仁政就不夠用了。

當下國學史觀過於強調中國文化的特殊性

梁啟超舉了很多中國歷史上的例子,也舉了種種限制皇帝的制度,但都起不了作用,能管住皇上的,還是用的西方或者現代性的觀念。他說根本的一點在於,這些都是皇帝統治下的行政機構,一個好皇帝能夠聽你的,他不聽就聽了。這都是梁啟超當年說過的。直到現在,我們強調復興傳統、宣揚國學,實際上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強調傳統文化和國學來說明中國文化是特殊的、中國歷史是特殊的,所以西方人一切故事不適合中國。我寫過一篇文章就是說,在新文化運動之後,恰恰是胡適提出來整理國學,他想通過國學的考證,尤其中國傳統的考據這些來闡釋、發現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科學精神,這個科學精神是可以接納世界文明的,並不是要否定中國文化。而現在強調國學,是強調國學史觀的中國文化安全問題,強調中國文化的特殊性。

推薦閱讀:

怎麼理解豐子愷引述的「人們不是為了悲哀而哭泣,乃為了哭泣而悲哀的」這句話?
義大利的咖啡文化
為什麼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成家和立業是衝突的?
富河文化
李清照在她的作品裡宿醉過多少次?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文化 | 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