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理探微 | 腫瘤的六經辨證與經方針灸靶向治療

臨床腫瘤中醫靶向診治時,按《傷寒論》六經辨證的方法對各類腫瘤進行辨證,確定靶位,採用經方及與其相應的針灸處方結合治療,效果明顯提高。文中舉案例6

摘要

臨床腫瘤中醫靶向診治時,按《傷寒論》六經辨證的方法對各類腫瘤進行辨證,確定靶位,採用經方及與其相應的針灸處方結合治療,效果明顯提高。文中舉案例6則,分別是:

1. 桂枝加葛根湯及其相應針灸處方治療太陽證脊索癌;2. 大小承氣湯及其相應針灸處方治療陽明證牙床癌並咽喉癌;3. 小柴胡湯及其相應針灸處方治療少陽證肝癌;4. 理中湯及其相應針灸處方治療太陰證直腸癌;5. 四逆湯及其相應針灸處方治療少陰證腦癌;6. 烏梅丸及其相應針灸處方治療厥陰證肺癌。

並從以下3個方面對腫瘤六經辨證與經方針灸相結合靶向治療進行討論:

1. 六經辨證對腫瘤中醫靶向診治的重要意義;

2. 經方針灸學的創立對腫瘤中醫靶向治療的臨床意義;

3. 腫瘤六經辨證與經方針灸靶向治療臨床研究的發展方向。

臨床腫瘤中醫靶向診治,在確定腫瘤所在的臟腑組織器官表靶位的同時,依《傷寒論》六經辨證分清病變所在的層次,確定與腫瘤相關病邪所在的里靶位,按經方針灸學方法,採用仲景經方及與其相應的針灸處方結合治療,效果明顯提高。現舉例論述如下,希望對各位同道腫瘤臨床辨治有所裨益,不當之處敬請斧正。

一、腫瘤太陽證案例:脊索癌

某女,45歲,加籍華裔,2009年6月2日就診。

2008年7月初始頭痛項強,繼則視物模糊,右半身麻木,項、背、腿痛,11月去醫院影像學檢查示在C2水平存在一2.5cm腫瘤,高度懷疑為脊索癌(中期星形細胞瘤),今年1月15日手術確診,切除瘤體的2/3,另1/3因位於中樞神經而未能切除。術後常規放療,剩餘瘤體未見減小,體質卻變得非常虛弱。頭痛劇烈,伴肢體放電及腹部蝸牛爬行感,服多種止痛藥及激素治療,頭痛未見緩解,反見口角抽搐及癲癇樣發作癥狀,意識漸模糊,準備從腫瘤醫院轉往臨終關懷醫院。其妹不忍,帶姐出院,請人抬至中醫診所求治。

刻診:精神萎靡,眼閉不開,語聲低微,頭痛陣作,頭俯項強,搖振不定,肢體色蒼白,瞼腫足腫,面色潮紅,頭項四肢燒灼樣痛,身熱惡風寒,頭頸部時有汗出,胸悶氣促,口渴飲少,頻吐納呆,腹以下發冷,足不溫,尿頻色黃,便秘,手、臂、小腿部肌肉明顯萎縮,舌紅絳邊瘀斑,苔灰白而干,脈細數而促,尺沉弱。

證屬脊索癌太陽證,與少陰厥陰並病。

靶位診斷:I級靶位在項,II級靶位在足太陽經與督脈, III級靶位在心肝,終極靶位在腎;靶性屬寒熱夾瘀。

治療:針刺雙側後溪、申脈、天柱、風門、膈俞,均瀉法;大椎,平補平瀉。同時予桂枝加葛根湯加附子、黃連等。當夜頭痛未作,次日見頭搖減輕,眼可睜開,嘔吐減少,開始有飢餓感。

如法每日一次針刺治療一周,之後每周三次,中藥上方隨症加減。

一個月後,患者逐漸停服所有止痛藥及其他西藥,精神明顯改善,諸症減輕。續針雙側後溪、申脈、太沖,均平補平瀉,每周三次,中藥予桂枝加葛根湯合烏梅丸加減。

六個月後:患者精神恢復,除偶有頭痛肢麻外,余症全部消失,MRI檢查腫瘤已見縮小。續針雙側後溪、申脈以平補平瀉,太溪以補法,每周兩次,中藥予桂枝加葛根湯合四逆湯加減。

一年後:頭痛止,肢麻亦消,患者生活如常。

隨訪至今,患者症情穩定,操持家務,打理花園,帶父母出國旅行,充分享受生活。

二、腫瘤陽明證案例:牙床癌並咽喉癌

某男,65歲,加籍印度裔,剛退休,2012年12月30日就診。

牙床癌伴咽喉癌放療後4個月,CT檢查示腫瘤未見改變,懷疑淋巴轉移。術期安排在三個月後,利用等待期尋求中醫治療。

刻診:患者體胖,耳面紅赤,聲音洪亮,下牙床處見腫塊明顯凸起,味覺消失,口氣重,渴飲冷,晨4-6點口乾甚,寐可,納香,下頜痛,咽痛,吞咽時尤重,腹鼓觸硬,尿黃,便秘,已一周未解。舌嫩紅苔干黃膩邊灰脈弦滑。

證屬牙床癌、咽喉癌陽明證。

靶位診斷:I級靶位在牙床與咽喉,II級靶位在手足陽明經,III級靶位在脾;靶性屬熱夾痰。

治療:針刺雙側曲池、合谷、豐隆、內庭,均瀉法;足三里,平補平瀉法。同時予小承氣湯一帖,患者服後感腸鳴,得矢氣,但大便未下。

次日再刺上穴,並取雙側商陽、厲兌,三棱針點刺出血,再予大承氣湯一帖,患者得爽便而舒。

之後針刺以首方加減,每周一次。中藥繼以小承氣湯、桔梗湯加味調治。

3周後:口氣消,味覺恢復,諸症明顯減輕,大便通暢,成形質軟,每日一次。前法續治。

3個月後:術前檢查兩處腫瘤已完全消失,取消原定手術計劃。身體無明顯不適癥狀,針取陽溪、解溪以平補平瀉,太白以補法,每周一次,中藥予理中湯加味。

9個月後:專科醫生及CT檢查一切正常,身體無不適癥狀。患者每日去高爾夫球場與朋友們打球,或去湖上垂釣,盡情享受退休生活。

三、腫瘤少陽證案例:肝癌

某男,53歲,加籍華裔,2016年5月12日就診。

右上腹及脅肋部疼痛一月,CT檢查報告高度懷疑肝癌並腹腔內轉移。一周前因服食大量龍蝦等海鮮後,右上腹疼痛加劇,伴發熱身痛,泄瀉,服退燒藥及抗生素未效。

刻診:精神萎靡,極度疲憊,體溫38.5攝氏度,右上腹及脅肋部脹滿痛甚,口苦,咽干,納呆,近幾日每天腹瀉5-6次,腹部鼓凸,吸氣不深,夜寐時呼吸急促,尿黃、不暢,舌淡苔白膩,脈弦細滑數。

證屬腫瘤少陽證,與三陰並病。

靶位診斷:I級靶位在肝,II級靶位在手足少陽經,III級靶位在肝脾,終極靶位在腎;靶性屬寒熱夾水濕。

治療:針刺合谷、太沖、支溝、陽陵泉,平補平瀉;行間、俠溪、液門,瀉法。中藥予小柴胡湯加石膏等。當夜熱退身涼,痛減。

上方去石膏續服3日,痛消瀉止,但出現目睛發黃,膚黃,畏熱,煩躁等症,當是熱邪仍重,迫膽汁外溢,針刺上法續治,每周兩次,中藥予小柴胡湯合茵陳蒿湯加減。

一周後,黃疸消,腹稍變軟,呼吸較前平穩,精力持續改善,納增,便調。

6月21日,患者因誤食海鮮,症情再次發作,且較前加重,發熱,泄瀉,黃疸,鼓脹,納呆,嘔吐,尿少,足腫,口咽干,飲少,精神萎靡,語聲低微,煩躁不安,舌淡紫苔白乾稍膩,脈弦細滑數。病仍在少陽,與三陰並病,靶位如前,針刺上法續治,加足三里、三陰交,補法;中藥予小柴胡湯合茵陳蒿湯、五苓散加減。次日熱退,精力稍復。

針刺每周兩次,中藥上方加減續服。至本月初,口咽干、煩躁減輕,寐改善,納稍增,大便次數減少,尿量尚可,余症如前。

數日前去醫院住院檢查,腹水中找到癌細胞。

患者現仍在治療中。

四、腫瘤太陰證案例:直腸癌

某女,78歲,加籍華裔,2012年4月29日就診。

今年2月因大便反覆出血,直腸鏡等檢查確診為直腸癌。4月2日手術切除腫瘤,術後下腹部及肛門處時覺隱痛,坐立稍久則感腰骶部酸痛,躺下則緩。面色蒼白無華,寐淺,無汗,倦怠乏力,畏寒肢冷,不渴飲少喜溫,納一般,大便4次/日,時成形、時散,尿欠清有泡沫,有時頭昏,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目前服西藥治療,上肢震顫,偶有頭顫,舌淡胖苔白中根稍膩,脈沉細滑緩。

證屬直腸癌太陰證,與少陰合病。

靶位診斷:I級靶位在直腸,II級靶位在足太陰經,III級靶位在腎;靶性屬寒夾濕。

治療:灸神闕,針灸天樞、氣海、上巨虛、太白,每周一次。耳壓:直腸、脾。中藥予理中湯加附子。

一周後,下腹部及肛門處隱痛減輕,精力增;

一月後,精力漸復,面色改善,寐轉佳,納香,大便成形,下腹及肛門痛消失。

之後每年夏季前來接受耳壓與中藥治療一個月,至今身體狀況良好。

五、腫瘤少陰證案例:腦癌

某男,13歲,加籍華裔,2013年4月13日就診。

因持續性頭項疼痛、斜視、盲視,醫院作各項檢查及病理確診為腦垂體瘤,直徑3.5mm 。患兒接受了6個療程的化療,期間嘔吐反應劇烈,並輸血三次。其後又接受了微創手術切除腫瘤,並完成了30次放療。

刻診:患兒嗜睡,極度疲憊,記憶力明顯衰退,耳鳴如蟬,面色蒼白,肢冷畏寒,無汗,不渴,納呆,便干,尿微黃,舌淡紅苔白滑,脈沉微難及。

證屬腦癌少陰證。

靶位診斷:I級靶位在腦,II級靶位在督脈, III級靶位在腎;靶性屬寒。

治療:灸命門、大椎、關元、氣海,每日一次。中藥予四逆湯加味。

治療後患兒精神漸佳,體力漸復,諸症改善。

5個月後精力轉旺,面色轉紅潤,納增,便調,患兒返校上學如常,暑期外出旅行時未覺任何不適。

六、腫瘤厥陰證案例:肺癌

某女,50歲,加籍華裔,2014年12月21日就診。

肺腺癌(3a期)手術切除左肺及放化療後2年半。上月初因右肺炎住院,期間曾作洗肺,之後即出現肺積水、心包積液,先後抽胸水4次(5700ml),數日前出院時影像學檢查顯示仍有胸水瀦留及心包積液,局部炎性增厚,胸膈多處淋巴結轉移灶。

刻下:體瘦,精神不振,語聲低微,面色蒼白無華,雙頰色暗,疲憊乏力,胸悶胸痛,氣短怔忡,動則喘悸,心率總在110-150/min之間(服降心率西藥),服安眠藥仍寐差夢多,兩小時一醒,畏寒肢冷,舌熱身熱,體溫37.3-37.7攝氏度,午睡後微出汗,易煩躁,稍緊張則潮熱汗出,時覺口苦,口乾不渴,納少飲少,頻頻噯氣,胃中氣上頂感,大便2-3次/日,成形易散,尿頻尿急,雙腿發軟,舌偏紅齒印,苔白膩浮黃,脈細滑而疾數。

此屬肺癌厥陰證,與太陰少陰並病。

靶位診斷:I級靶位在肺,II級靶位在手足厥陰經,III級靶位在脾,終極靶位在腎;靶性屬寒熱夾水。

治療:針刺太淵、太沖、公孫、內關、中脘、期門,平補平瀉,每周一次;中藥予烏梅丸加減。

一周後,體溫恢復正常,心率減少至100-130/min,精力稍增;

一月後,精神狀態明顯改善,胸悶胸痛、喘悸怔忡減輕,心率有時低於90/min;

三月後,降心率西藥量減半,心率維持在90-100/min之間,有時會低於90/min,精神轉佳,畏寒身熱顯減,諸症均見改善,CT檢查示:胸膜積液及心包積液已完全消失,炎性增厚明顯改善。

繼續針刺太淵、內關、足三里、三陰交以補法,每周一次;中藥予烏梅丸合附子理中湯加減。調理至今,患者已康復近常人,精力較充沛,語聲洪亮,寐可(已停服安眠藥),降心率西藥減量至1/4,CT檢查示「胸膈淋巴結轉移灶穩定,部分見縮小」,每日外出散步、訪友,操持家務,盡享生活之快樂。

七、討論

1. 六經辨證對腫瘤中醫靶向診斷的重要意義

腫瘤中醫靶向診治是在我們多年的中醫腫瘤臨床實踐的基礎上,摸索、總結並經反覆臨床驗證行之有效的中醫靶向診斷與治療的方法。其中腫瘤中醫靶向診斷方法根據中醫診斷學知識和現代臨床影像學診斷資料確定靶目標,為針對靶目標進行中醫靶向治療提供依據。靶目標的確定並非單純的找准腫瘤所在的組織器官這一平面的表靶位,而是在複雜的多維立體空間中尋找並確定引起表靶位病變的終極靶位(里靶位,通常是一病變的臟),以及聯繫表裡靶位的中間靶通道(通常是一病變的經絡)。所以這一診斷方法我們也稱之為「腫瘤的三級靶位診斷法」,是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經絡辨證與臟腑辨證相結合在腫瘤中醫臨床診斷中的綜合應用。六經辨證按人體經絡氣血循環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的三陽三陰特徵,將疾病的傳變途徑概括為三陽三陰六個層面,每個層面都具其獨有的病症特點,反映病邪所在經絡及相關臟腑的病變狀態,其實質即是經絡辨證與臟腑辨證的有機結合。在腫瘤的中醫靶向診斷過程中,根據六經辨證時各經的證型特徵確定病邪所在的層面,就能夠事半功倍、化繁為簡地確立中間靶通道所屬的經絡和里靶位所在的臟。

2. 經方針灸學的建立對腫瘤中醫靶向治療的臨床意義

由筆者主持完成的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醫藥靶向治療的研究》(課題編號30472230)提示:針刺是促進藥物靶向作用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們多年來於腫瘤臨床潛心於針葯結合靶向治療的實踐與研究,通過不斷的探索與總結,逐漸形成了以針灸疏導經絡、運行氣血、引葯趨病和以經方蕩滌群邪、培元固本、增進針感的經方針灸靶向治療方法。針灸主要針對中間靶通道以疏經導氣,經方主要針對里靶位以扶正驅邪,針以引葯,葯以強針,針葯相佐,穴少葯精,效專力宏,直達靶位,實本虛,通塞道,虛標實,控癌毒於休止,消腫瘤於無形。針灸靶向作用與經方靶向作用相結合,取兩者各自所長,又相需為用,相輔相成,充分體現了中醫靶向治療之精妙,臨床針葯結合靶向治療腫瘤的療效逐年提高。經方針灸學就是在這種臨床實踐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以研究針灸如何提高經方靶向作用、經方針灸如何結合才能達到最好的靶向作用和實現臨床療效最高化為目的的一門實用中醫臨床學科。經方針灸學伴隨著中醫藥靶向治療的臨床實踐而產生,並將在這一實踐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進而反過來指導針葯結合的中醫臨床實踐,該學科的建立對拓展腫瘤中醫靶向治療的臨床思路和提高其臨床療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 腫瘤六經辨證與經方針灸靶向治療臨床研究的發展方向

1)腫瘤六經證的臨床特點研究

從臨床角度分析,腫瘤在本質上均屬於本虛標實之證,其表現為三陰證者多,三陽證者少。寒邪是導致腫瘤發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外感寒邪初入三陽層次,正氣奮起抗邪,寒熱交爭,此時不會產生腫瘤,若邪盛正衰,寒陷三陰,或外感寒邪直中三陰,或因飲食勞逸、七情內傷,寒邪內生,久居三陰,則水濕凝聚,成痰成瘀,痰瘀互結,而成腫瘤。腫瘤形成後,在其發展過程中,若出現三陽證候,尤其出現發熱,或發熱惡寒,或寒熱往來,應仔細分析,因復感寒邪而致者,當迅速驅除外邪,避免寒邪再次內陷三陰,使病情加重,甚至急劇惡化;非外感而致者,往往是正氣漸復,奮起抗邪,驅邪從陰出陽,乃機體自主抗癌的表現,也是病症轉佳的契機,此時當扶佐正氣,振奮三陰,使邪失踞留之所,外出三陽而解,此實乃腫瘤有望康復之佳兆,臨床卻常常被忽視而延誤戰機。所以,研究腫瘤六經證的臨床特點,對顯著提高中醫治療腫瘤的療效意義重大。

2)腫瘤六經合病、並病的臨床特點研究

如上所述,外邪內陷三陰,或內邪生於三陰,或內外之邪相結,盤踞日久,聚積成瘤,故腫瘤其本在三陰,臨床多表現為一陰或二陰或三陰的合併或並病。若復感外邪,或正氣驅邪外出,則三陽脈證可見,臨床多表現為陰陽的並病,常見少陰太陽並病、太陰陽明並病、厥陰少陽並病,少陰少陽並病、少陰陽明並病、太陰少陰太陽並病亦較多見。研究腫瘤六經合病、並病的臨床特點,有利於正確把握腫瘤病變的虛實標本,從而保證腫瘤中醫治療的正確方向。

3)腫瘤六經辨證與臟腑經絡辨證如何更好地結合,以準確定位靶目標

腫瘤的三級靶位理論認為,任何腫瘤的發生都是基於內部某髒的虛損這一初始發病因素(終極靶位),「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本臟之虛,病邪方有盤踞之機,久則循本臟某相關經絡(中間靶通道)聚積於其循行所過之處同樣存在虛損狀態的某臟,或某腑,或某器官,或某組織(腫瘤所在之處,為表靶位)。故腫瘤的針葯結合靶向治療最重要的環節是精準確定三級靶位,將其落實到具體的某臟、某經、某組織器官,所以經絡辨證和臟腑辨證是腫瘤三級靶位診斷的必要方法。六經辨證是從三陽三陰六個層面對疾病發生髮展過程中臟腑和經絡病理變化的綜合概括,其以六經為靶目標,是指導臨床用藥的簡潔而有效的千古定法。三級靶位診斷藉助六經辨證的定位方法,進一步細化和明確針葯作用的具體靶目標,如少陰病在心還是在腎、少陽病在三焦還是在膽,合病、並病時終極靶目標的甄別和中間靶通道的確定。通過六經辨證與臟腑經絡辨證的有機結合,實現精準定位,為針葯結合靶向治療提供診斷依據。

4)經方與針灸如何更好地配合,以更好地實現靶向作用

腫瘤三級靶位診斷與針葯結合靶向治療的原則:靶向定位,目標明確;穴少葯精,效專力宏;相輔相成,事半功倍。研究方和針如何配合,是實現此治療原則的基礎。經方用藥精鍊,歸經明確,是靶向選方的最重要資源。如麻黃湯、桂枝湯歸太陽,白虎湯、承氣湯歸陽明,四逆散、小柴胡湯歸少陽,理中丸、小建中湯歸太陰,四逆湯、黃連阿膠湯歸少陰,烏梅丸、吳茱萸湯歸厥陰。在腫瘤靶向治療時,方要更明確地歸臟歸腑,如麻黃湯、小青龍湯歸肺,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歸心,理中丸、小建中湯、桂枝人蔘湯歸脾,四逆湯、附子湯歸腎,烏梅丸、當歸四逆湯、吳茱萸湯歸肝,瀉心湯歸胃,承氣湯歸大腸,導赤散歸小腸,桃核承氣湯、抵當湯歸膀胱,小柴胡湯、茵陳蒿湯、溫膽湯歸膽,五苓散、真武湯歸三焦等。緩則治其本,腫瘤以三陰病為本,終極靶位在五臟,治之以五臟方;急則治其標,腫瘤陰陽並病時,其標在陽,表靶位、中間靶位在腑與腑經,治之以六腑方。針以導引、疏通臟腑經絡之氣,除本身「氣至病所」的靶向治療作用,因病變部位氣血循環的改善,當針葯結合時又同時促進了藥物在該部位的吸收,從而達到1 1>2的效果,並實現針以導葯的靶向治療目的。《素問·咳論》曰:「治臟者治其輸,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這也是腫瘤靶向針灸治療時的基本原則:針對錶靶位,腫瘤在臟者取其經原穴,腫瘤在腑者取其相應的下合穴,腫瘤在經者取所在經的經穴;針對里靶位,病本在臟者取其經原穴;針對中間靶位,因經絡不通而致表裡失聯者取病經的經穴。在這些整體治療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經方與針灸的具體配合方法,對更好地實現腫瘤的中醫靶向治療至關重要。

2016年7月10日完成於多倫多敬岐書院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今日Nature重磅:這個意外突變,有望顛覆CAR-T治療!
人蔘皂苷rh2為什麼要優於人蔘皂苷rg3?
腫瘤患者得「會吃」
【小腦半球腫瘤】知多少(二)
中醫治腫瘤僅限於中晚期嗎

TAG:腫瘤 | 針灸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