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中的九個如何?

個人成長中的九個如何?

目錄

不是不可能——如何面對挑戰

託付思想———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

好運程序———如何使自己的運氣更好

千里馬時代——如何找到「伯樂」

蝴蝶效應———如何快速進步

成功公式———如何獲取成功

行動力來源——如何增強行動力

太棒了————如何面對挫折

失敗陷阱———如何避免失敗誤區

作者:易發久

(一) 如何面對挑戰?

以前的人認為「水不可能倒流」,我們知道,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找到發明抽水機的方法;現在的人一定認為「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出來」未來的人可能說,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找到讓人類能居住在另一個「太陽正好從西邊出來」的星球上的方法而已。

不是不可能,只是暫時沒有找到方法,讓我們不要給自己太多的框框,不要總是「自我設限」假使「不可能」已成為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口頭禪」,他們已習慣對自己說「這不可能,那不可能」,這樣的氛圍,也許註定他們在競爭的大潮中難有輝煌,並最終被那些不說「不可能」只專註找方法的人所淘汰。

將注意的焦點永遠集中在找方法上,而不是在找借口上。

堅信:成功一定有方法,千萬別說不可能。

讓我們調整好自己的注意焦點,把「不可能」這個極其消極的字眼從我們的「私人詞典」或「企業詞典」中永遠刪去,因為即使真的遇到所謂「不可能」的難題,我們至少可以將它表達為:不是不可能,只是暫時還沒有找到方法。

不說「不可能」是訓練課程中的思想精髓之一。凡是接受我態度類似課程訓練的企業或學員,我幾乎都會向他們演繹這一思維方式。大量企業受訓後成功的案例向你證明:推行不說「不可能」的管理理念,你完全可以取得輝煌的成就。

近兩年來,總部設在蘇州的三星電子公司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取得極為輝煌的市場戰績。該公司白色家電事業部的業績兩年增長超過了10倍!使公司在該領域一躍跨入全國前三名。主管該部門的公司副總先生在多種場合都談到兩年前作「戰前集訓」時他親率麾下全體銷售人員及管理員受訓於「影響力訓練」《領袖的風采》的課程的情景。他認為課程對他們最大的幫助來源於他和他的團隊都被深深植入一個共同的信念:不是不可能,只是暫時還沒有找到方法。

有感於課程藉助改變人的思維方式而改變人的行為與結果的巨大力量,他分享了一段心路歷程:2000年該公司的業績已超過了上一年3倍,當他設想再要將2001年的目標比2000年再提高3倍時,儘管他的同事們個個都有敢幹挑戰的個性,但仍然認為那簡直就是「不可能」。經過近50天的猶豫、推敲、論證、找方法,他稱這種「不是不可能」的信念使他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和他的團隊一道做出決定:2001年再增長3倍!—這是一群習慣於破記錄的人,因為他們習慣於挑戰「不可能」。

美國強生在上海的JJMC公司,從董事長到幾乎每一位銷售員,乃至全國經銷商,均受到「不是不可能」法則的影響。幾年來,該公司先後十幾次引進我們的訓練課程。關於課程該公司的一位大區經理評價是「價值600萬元的一堂課」因為他認為課程的理念和力量曾幫助他的團隊有信心完成他們本認為不可能完成的,比上一年多出來的「600萬元」的指標。

JJMC公司是一家工作風極其嚴謹的公司。但是,如果你有機會接觸他們,你一定還是能z強烈地感受到他們每一位員工內心無比激情:2002年他們的目標是在去年數億元的基礎上,幾乎再翻一番!

相信他們一定可以做到,因為對於一群在任何難題面前都堅持不說「不可能」的人來講,成功一定有方法。

(二)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有過一次十分有趣、同時也是影響我一生的經歷。

一次,拜會一位事業上頗有成就的朋友,閑聊中談起了命運。

我問: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

他說:當然有啊。

我再問:命運究竟是怎麼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奮鬥又有什麼用?他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但笑著抓起我的左手,說不妨先看看我的手相,幫我算算命。給我講了一通生命線、愛情線、事業線等諸如此類似的話之後,突然,他對我說:把手伸好,照我的樣子做一個動作。他的動作就是:舉起左手,慢慢地且越來越緊地握起拳頭。

末了,他問:握緊了沒有?

我有些迷惑,答道:握緊啦。

他又問:那些命運線在哪裡?

我機械地回答:在我的手裡呀。

他再追問:請問,命運在哪裡?

我如當頭棒喝,恍然大悟:命運在自己的手裡!

他很平靜地繼續道:不管別人怎麼跟你說,不管「算命先生們」如何給人你算,記住,命運在自己的手裡,而不是在別人的嘴裡!這就是命運。

當然,你再看看你自己的拳頭,你不會發現你的生命線有一部分留在外面,沒有被握住,它又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命運絕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裡,但還有一部分掌握在「上天」手裡。古往今來,凡成大業者,「奮鬥」的意義就在於用其一生的努力,去換取在「上天」手裡的那一部分「命運」。

我靜靜地聽著。半晌,只覺得心扉如泉水流過……

命運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在別人的嘴裡!

人們常有一種「託付思想」,即將自己的命運託付給別人掌控。這種「託付」有時是主動的——因為掌控不易,而乾脆放棄掌控,懶得掌控;有時是被動的——因掌控不了,無奈之下,不得不放棄掌控權;有時卻是不知不覺的。

現實中常見的託付思想有:

「宿命」思想——將自己「託付」給「上天」,或者「上天」的代信人——算命先生。

「救濟」思想——將自己「託付」給社會。

「扶貧」時人們常發現,「物質扶貧」常常不能使之從根本上脫貧,因為許多人貧困的根源之上便是有深深依賴別人救濟扶助的「託付思想」,所以,比「物質扶貧」更為有價值的是精神扶貧:教會今天物質上暫時的貧困者們學會自立,自強。

給人以魚,一餐有魚;授人以漁,一生有魚。

「等靠要」思想——將自己「託付」給政府。

比如,許多人下崗後一切依靠政府,等待政府的「安排」,向政府要工作,要飯吃。熟不知許許多多過去現在都不曾有、將來也不會有「託付」習慣的人,早已因為「下崗」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鐵飯碗」思想——將自己「託付」給工作單位。他們認為所謂「鐵飯碗」就是指在某一個地方能吃上一輩了飯的「碗」。

「找市長」思想——將自己「託付」給上級領導。將自己的生路寄托在「市長」的手裡,而不是主動到「市場」中去找尋出路。在我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因為習慣,仍然在秉持這種思想。這種思想,如果在一個地方很普遍,它將會造成「地方性持續貧困」的必然後果。

「老闆會有辦法的」——將自己「託付」給上司。

不要把應該由自己不解決的問題託付給上司幫你解決。其實,上司聘用你的本意,恰恰是期望你來幫他解決問題,而不是他來幫你 解決問題。自己不去想辦法,託付給上司和同事去想,萬一他因為「太忙」而照顧不到你,失敗的苦果是不是仍得由你咽下?

「老公,我這一輩子全靠你了」——將自己「託付」給家庭。

如果你成為了丈夫的負擔,那麼婚姻就成為家庭的「負擔」而非「資產」。萬一你跟不上丈夫的步伐或者丈夫不堪重負,離婚的那一天你定有「世界末日」來臨的感覺。當然,反之亦然。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將自己「託付」給別人。

這句話的正面理解是: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但反過來,負面理解就成了「託付思想」。其實,在家得靠自己,出門還得靠邊父母,父母朋友僅僅是對你側面提供點幫助而已。不要讓自己成為「父母朋友」的負擔與累贅。所謂「天助自助者」,別人能幫得上自己的先決條件是,自己千萬別是「糊不上牆壁的爛稀泥」,得是塊「料」,值得別人幫自己。

正如上所述,被託付的東西,包括某些工作任務、某件事情、某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某個人(如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命運前程等等;所託付的對象,可能是某位朋友、上司、下屬、同事、父母、公司、政府、社會、上帝及某個其他組織等等。

以託付思想做事隨處可見,其後果是養成都市「等靠要」的壞習慣,以及因為這個壞習慣給自己帶來的掌控權握在「別人」手裡或嘴裡的命運。

掌控自己的命運,請從徹底解除「託付思想」開始。

(三)如何使自己的運氣更好?

首先你必需放棄「託付思想」。其次你必需停止抱怨,再也不要總去抱怨自己的運氣太差,命運不好,客觀條件有限,別人不給機遇……接下來,弄清楚到底什麼叫運氣?

曾幾何時,在上海就有一個機遇、幾乎可以讓任何一個人都發一筆「橫財」,經歷過20世紀90年代初股市狂潮的人都知道,它就是「股票認購證」。

然而可以肯定,那時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買,因為誰知道那玩意居然給變成大錢?不知道那張「紙」就是機遇。也許有人曾勸過自己,這絕對是個好「機遇」,一定要抓住它。可是,當時誰又敢相信?

當然,肯定也有人是相信的,但一摸口袋沒錢,表明什麼?明明知道這就是機遇,可當機遇來時自己卻沒準備好。於是乎就會有四處告貸,但發現沒有一個人肯借錢給自己。再次表明:機遇來時,自己還沒有準備好,不過這次因為沒有準備好錢,而是因為平時沒有準備好自己的人脈。

也許萬幸,有人借了1000元給你作資本,但因實在無法判斷未來,無法承受股票漲漲落落的心理壓力,最後在5倍於原價時出手。

那一晚也許我們會很興奮,因為5000元已賺到手。然而隨後的日子一看,我們一定驚訝萬分,它的市值居然漲過了100倍以上!此時的我們一定後悔:如果能等到今日出手,那不就賺進了10萬了嗎?更令人後悔不已的是:如果當時借10000元而不是1000元。今天豈不是百萬富翁了?

一生當中,我們都在渴求機遇,然而,像上述這些身邊的故事一樣,我們卻常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機遇,或不知道機遇會「長」成什麼樣了。即使知道,當機遇降臨時,又常常沒準備好。偶爾真的很有運氣抓住一個機遇時,然而又因抓不住下一次機遇而失敗告終,或因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耐力將其不斷放大,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直到成功。

由此,我們也許在思索,到底什麼叫機遇?什麼叫運氣?機遇、運氣,要我們一生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當然需要一點,然而上述故事是否已啟示我們:真正的「機遇、運氣」,絕日不是來源於它們本身,而來源於我們對運氣的定義,對機遇的認識、準備與把握。

要造就好運氣,請在自己身上運行以下「好運程序」

1) 問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好運氣。就像在大海航船,如果自己都不知道靠岸碼頭在哪裡,請問什麼風對我們來講是順風?先制定一個我們一定要的目標吧,跟目標相關的「機遇」很快將會隨之而來。

2) 弄清楚運氣會表現成什麼樣子。如果我們暫時還不知道,那就先努力吧,反正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們越努力,運氣就會越好。

3) 準備自己,其中包括「運見」、「判斷力」等能力以及成功者品格必備的成功者思維方式。運氣永遠照顧準備好了的人。

堅持到底。有足夠耐心等待到「蝴蝶效應」(後面會談到)的「第28天」以後。要想找到水,不要到處亂創坑,只要往下深挖,遲早會有一天一定能找到水。

(四)千里馬時代

前不久,一家電視台在一檔關於「人才」的益智類節目中,主持人給參賽選手出了一道題目:「是先有千里馬,還是先有伯樂?」結果是回答「先有伯樂」的選手得分。節目的最後,我作為特邀嘉賓被邀請對選手們的表現進行點評,卻不想引發了關於「伯樂」與「千里馬」的討論,顯然主持人的標準答案來源於唐朝文學家韓愈先生在《馬說》中的觀點:事先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

在古人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人才幾乎沒有任何的「流動性」可言,因此只要主人沒看出你是「千里馬」或他並不認為你是「千里馬」就算你是真正的「千里馬」,你也只好老死在「槽櫪之間」了。難怪韓愈先生髮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會常有」的千古絕嘆。

然而,今天早已時過境遷,「千里馬」們身處的歷史環境已悄然發生了質的變化。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才作為市場資源已可以按照市場規律自由流動,而且這種人才流動趨勢正變得越來越自由,越來越廣泛深入。

「千里馬」一旦可以自由跑動,命運也因此完全改變。這裡沒有伯樂,它處自然會有。只要你是真正的「千里馬」,不被這裡的伯樂相中,自然會被它處伯樂相中。

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幾乎全要靠伯樂來相馬。而在一個開放的系統中,就看你能否吸引伯樂了,或者至少可以看看馬與伯樂能否互相吸引了。

《馬說》是一篇中學語文課文,它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它完全可以影響學過這一課的一代人以及與他們相關的幾代人。然而,如果中學語老師忘記提醒他的學生們: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今天和古時的「千里馬」所處環境完全不同。那麼,也許包括不少「千里馬」在內的學生們可能就會習慣性地還以一千多年前的思維方式來思考他們的今天與未來,他們就有可能再次習慣性地將自己的命運託付給「伯樂」,繼續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發出類似於古人的慨嘆:伯樂,你到底在哪裡?

當然,這裡的先決條件是:你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馬?

古人云,先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在今天,先有千里馬,而後自有伯樂。

今天,有太多的伯樂在渴求千里馬。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你一定有機會發現伯樂、吸引伯樂,總之你不愁找不到伯樂。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輕鬆地回答這個問題了,如何找到「伯樂」?

第一,吸引伯樂。

每個企業、每個組織的領導們以及他們的人力資源部的同事,每天在召喚「千里馬」,市場中無數大大小小的「獵頭」公司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以其極其靈敏的嗅覺找尋「千里馬」。

「二八定律」告訴我們,如果你能成為20%最優秀的人,你將輕而易舉地吸引眾多「伯樂」們注意的目光。

第二,了解伯樂「相馬」的新規則。

規則之一:不同的伯樂,喜歡不同的千里馬;不同的千里馬,吸引不同的伯樂。你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千里馬」,你就去找可能喜歡這種「千里馬」的伯樂。

規則之二:相馬也是一門專業技術,掌握它也並非易事。仔細留意,你會發現,伯樂們已越來越樂意使用更加簡易的「相馬」技術——賽馬。俗語稱: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無數次競賽的結果,輕而易舉就可以告訴人們,誰才是真正的千里馬。

是千里馬就應該經得起「比賽」。因此,把握好每次展示自己的機會,勇敢參賽吧。

規則之三:當然時下找千里馬的伯樂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千里馬的數量相對明顯不足。僅靠「相馬」、「找馬」顯然不夠。伯樂們之間也同樣在進行著殘酷的勝負比賽,只要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對於真正的伯樂而言,他們面臨的新的考驗已經是如何留住「千里馬」,特別是如何「生產」千里馬。

「生產」千里馬,就是指如何培養千里馬,如何訓練千里馬,如何制定新的遊戲規則,使之源源不斷、系統地造就更多的確良千里馬。

第三、真正的「千里馬」。

在今天這個「千里馬時代」,至關重要的是先將自己塑造成一匹真正的千里馬。至於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方法,本書以及《成功一定有方法》等其它成功類似書籍中隨處可見。方法根本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否定了一定要成為千里馬?是想要,還是一定要?凡事只要你能成為「專家」,一切都會隨你而來。

如果我們還不能被人注意到,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們還不夠優秀。不要追求跟別人「差不多」,我們得盡全力訓練自己,使自己比任何競爭對手都更加優秀,優秀到在「萬軍叢中」能讓人一眼就能聽到、看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五)如何快速進步?

紐約的一場風暴,起始原因東京一隻蝴蝶在拍翅膀。蝴蝶拍翅膀產生的振動波,正好不斷被一點點放大,越過大洋,在紐約形成了一場風暴。這種現象被稱之為「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例一:

法國歷史上有一個典故:失了一棵鐵釘,丟了一個馬蹄鐵;丟了一個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一個帝國的滅亡,一開始居然是因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的戰馬的一隻馬蹄鐵上的一顆小小的鐵釘鬆掉了。

正所謂小洞不補,大洞吃苦,每次一點點的小變化,最終可能會釀成一場災難。

蝴蝶效應例二:

有一道「腦筋急轉彎」式的小智力題:荷塘里有一片荷葉,它每天會增長一倍。假使30天會長滿整個荷塘。請問,第三產業28天荷塘里有多少荷葉?

答案要從後往前推。即有「1/4荷塘」的荷葉。這時假使你站在荷塘的對岸,你會發現荷葉是那樣少,似乎只有那麼一點點,但是,第29天就會長滿一半,第30天就會長滿整個荷塘。

荷葉每天的變化速度都是一樣的,然後前28天只不過增長到「1/4」荷塘的結果,而後第29天一天,就長滿2個「1/4」,而第30天一天就是前29天的綜合,能增長荷塘的一半面積。

蝴蝶效應例三:

保險理論的根源基及銀行的複利理財策略的基本原理,都源自一種「蝴蝶效應」假使你每月都固定存款100元,年息為10%,將本息全部繼續當作存款,並一起計息,即計複利。

那麼,第二年本利為1265元,如此類推,10年,本利為18050元,20年後本利為48100元,50年後本利為210250元。

計算公式:(1+期次)×期次/2×每月存入金額)×月息(註:期次即存入的次數)

每月節約100元區區小數,幾十年後,你的下一代也許可用它來派上大用場。

另外,還有許多「蝴蝶效應」,如:量變到質變;眾口鑠金;謊言計了一千篇就成了真理;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事物的變化一開始常常毫不起眼,而達到一定的量之後,即使每次依然變化一點點,其速度將快得驚人。每次一點點的放大,最終可能會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反過來,假使想最後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並不需要每一次都來一些「翻天覆地」的大舉措,而是只需要持續穩健地每天進步一點點。

成功不是快,而是因為有步驟。只要步驟是正確的,結果一定是快的。最正確的步驟是:持續每天進步一點點,持續每次進步一點點,持續在每個環節上進步一點點。

如果僅僅是快,而缺乏清晰、穩健的步驟,最後常常會因為太快而失去控制。一旦敗下陳來,那你可能就是最慢的一個。

最近在一本專門研究失敗的暢銷書中,所列舉的案例如巨人、三株、太陽神、愛多等公司失敗的根源,無一例外是因為追求神話般的「快」而忘記了「步驟」,最終都重重掉進「快」的陷阱中。

為了表彰後來被日本人稱為「現代品質管理之父」的戴明博士對二戰後日本經濟騰飛所作的卓越貢獻,日本曾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個獎項「戴明博士獎」。這獎項今天已成為管理學的最高成就獎之一。

戴明博士的核心管理思想之一即為:每天進步一點點,每次改進一點點,每天創新一點點。

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著去做。每天進步一點點是簡單的,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願意做這些簡單重複的事情。因為越簡單、越容易的事情,人們也越容易不去做它。

一個人,如果每天進步一點點,哪怕是1%的進步,試想,有什麼能阻擋得了他最終達到成功?一個企業,如果「每天進步一點點」成為其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當其中的每個人每天都有能進步一點點,試想,有什麼障礙能阻擋得住它最終的輝煌?

競爭對手常常不是我們打敗的,而是因為他們自己忘記了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者不是我們聰明,而是比我們每天都多進步了一點點。

步驟清晰,有條不紊,堅持到最後,最終一定是快的。競爭對手常常不是你打敗的,是因為他們自亂陳腳、自毀前程,或者是因為他們自己忘記了每天進步一點點。永遠都不要懼怕競爭對手,只要你能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

快速進步的最佳策略:每天進步一點點。

「每天進步一點點」,讓我們從每天的點滴做起:

每天都完成小目標,向大目標邁進一點點;

每次都有創新一點點;

每次都力求做到比上一次好一點點;

每個細小的環節都進步一點點;

每次發現問題,立即「修路」,哪怕是修正一點點;

運用「影響力黃金表」,將「每天進步一點點變成習慣,追求不管在任何方面,每天要求自己至少進步一點點。

將「每天進步一點點」變成企業文化,鼓勵每個人,每天都進步一點點。

(六)何獲取成功?

著名的「影響力調查」研究得出一個「成功公式」,可以有效地指導我們的實踐。

100%成功=100%意願×100%方法×100%行動

成功的定義是:達成預期的目標。

要想獲取成功,歸結起來取決三大核心要素:

一是「意願」。你達成該目標的意願強度;

二是「方法」。為達成該目標,你必須將意願轉化為有效的方法、策略、技巧、能力;

三是「行動」。將「意願」、「方法」變成結果的實施過程。

仔細研究這個「成功公式」,不難看出,其背后豐富的含義:

A、 1×1×1=1

要想獲取成功,即百分之一百達成預期目標,三項要素不是各佔百分之多少,而是必須全部都是百分之百。它們之間的關係,不是通常我們所指的加法關係,而是乘法關係。

B、 0×1×1=0;1×0×1=0;1×1×0=0。

乘法關係表明三項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項是零,結果都是零。比如,如果「意願」是零,即一個人他不想達成這個目標,不想成功,可想而知結果也依然是零。

如果「方法」是零,即沒有方法或用錯方法,即使他的意願和行動都是100%,但結果也依然是零。

如果「行動」是零,即從不努力付諸行動,此時的任何「意願」都是假的,任何方法都有幫不了他達到的成功。

C、 50%×50%×50%=12.5%

現實中,每天要素都是100%或者是0%的人都是極少數,絕大部分人的每個要素都是「半對半」50%。按照公式的數學模型得出的結果告訴我們,此時成功的概率不是人們通常所想像的那樣「大概也是50%,而是12.5%,即失敗概率高達87.5%,換成一句俗話十有八九不成功。

人們常常不缺目標,但你仔細觀察一下周圍的人群,是不是發現他們的目標十有八九都達不成,現在我們是否開始慢慢了解其中的原由?

D、 60%×60%×60%=21.6%

假使每項要素都增加一點點,即50%變成60%。21、6%的成功概率雖然不算高,但相對於12.5%來講,幾乎有了成倍的增長,給我們的啟示:成功最快的速度、最輕鬆的方式之一就是每天都進步一點點。每個要素的一點點。每個要素的一點點變化,最終都會被「乘法」放大成「蝴蝶效應」。

E、 80%×80%×80%=51.2%

要想獲得五成勝算,在每項要素上,我們都得下80%以上的功夫。

成功公式表明,意願、方法、行動這三項要素都重要。然而,進一步研究會發現,這三者的重要程度之間仍然在邏輯順序。第一要素不是「行動」。因為100%行動,並不能保證100%的成功。若方法用錯,跑得越快錯得越遠。

第一要素也不是「方法」。因為100%方法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若他不去做,再好的方法也白搭。就像我在每次課程的結尾常講的一句話:講師的責任不是直接改變學員,而是告訴學員最有效的改變策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已經掌握了無數成功的「秘訣」,如果我們還不能成功,那一定是因為我們僅僅有「秘訣」而沒有行動而已。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意願」。因為100%意願,一定會催生100%方法和100%行動。如果不能,等於反過來證明我們的意願不是真正的100%。只要你是真正想要,你就一定能找到100%方法。因為成功一定有方法,不是不可能,只是暫時還沒有找到方法。只要你真正是100%想要,你就一定會採取100%行動。如果不行動,那麼歸根到底只能證明一點:你只是對成功有興趣而已,而不是一定要成功。

因此,成功公式現在似乎可以減化為:100%成功=100%意願

如蘇格拉底名言:要成功,你必須先有強烈的成功慾望,就像你有強烈的求生慾望一樣。

博拉、米盧的「招牌」觀點:態度決定一切。正是因為有了他的帶領,中國足球隊才終於圓了我們40年「衝出亞洲」的夢想。

「影響力訓練」著名的九大信念之一:決心決定成功。

以上的觀點都在向我們證明,假使成功的要素只有一個的話,那就是:百分之一百的意願!

(七)如何增強行動力?

按照「成功動機」理論,行動力的來源最終會歸結為:

一、追求快樂;二、逃離痛苦。

激發行動力的方法很多,但他們的基礎都是共同的,那就是:「明確」,因為明確就是力量。假使我們想持續地增長自己的行動力,做到以下「十大明確」是十分有必要的。

1、明確自己生活與工作的意義。

認真回答自己:為什麼而活著?有的人是為了及時行樂;有的人為了家庭、子女;有的人是為了活出個人樣;有的人是為了成就一番事業……

如果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溫飽」,你可能不需要花太大的力氣就可以滿足,因此常常也不會有太大的行動力。

2、明確自己人生的使命。

人因夢想而偉大。高爾基言:目標越遠大,人的行動力就越強。有的人,他的使用權命是為實現社會的自由、平等、博愛;

有的人,他的使命是為了讓黑人的子女能與白人的子女在一個學校里讀書;

有的人,他的使命是為了弘揚某一種文化;

有的人,他的使命是為了讓13億人能吃飽飯;

有的人,他的使命是為了讓人們購物、出行、辦公等生活工作變得更方便;

有的人,他的使命是為民讓每一個人都懂得如何擁有成功人生。。

當然,也有人小有成就,就失去了鬥志,而那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夢想不夠遠大。

為使命而工作的人,永遠不缺熱情與激情。

為使命而工作的人,永遠不缺行動力。

捫心自問,自己人生的使命是什麼?

3、明確自己的目標。

請試著認真填寫以下的空格。並且,填寫完畢後,看看自己是否能體會到那一份在的力量?

10年內核心目標是————————

5年內核心目標是年內核心目標是

目標1——————

目標2——————

3年內核心目標是目標

目標1——————

目標2——————

目標3——————

目標4————

4、明確為何要達成這個目標。

為每一個目標寫下為何要達成它的十條以上理由。其中當然包括達成它的快樂是什麼?達不成時痛苦是什麼?理由越多、越明確,行動力將越強。

以前我曾為自己三年達成「百萬富翁」的目標寫下了18條理由。當它達成之後,我又為自己下一個三年成為「千萬富翁」寫下了21條理由。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個小小的舉措,它會幫你儲備無窮的行動力!

記住:「為何」遠比「如何」更重要。

5、明確地將以上這些寫下來。

「寫下來」的含義包括:

1)用最明確的文字,尤其是數字描寫出來,

2)盡量將其實覺化。如果能用圖片或圖形表示,效果將更好。因為比文字更能有效激發潛意識與潛能。

3)將這些視覺化的文字或圖像,擺放在你隨時或每天都能輕易看得到的地方。每天的視覺刺激會讓你的潛意識「刻骨銘心」。不要太輕信用腦袋記憶,記憶的作用太有限。因為用不著多久,每天紛繁複雜的事務與信息,會將你的這點記憶沖刷得一乾二淨。

6、明確知道如何達成自己的目標。

必須明確知道達成的目標的必要條件、充分條件、輔助條件,明確地為每個目標制定詳細的計劃,並且詳細到你現在就知道該去幹些什麼。(要做到這一點,請按書後面第78頁的方式多練習畫「多杈樹」。)

7、明確列出自己達成目標的全部制約因素。

如不利條件、擔憂的事情、自身的缺陷、不良習慣、競爭對手等等。

8、明確知道現在就應該開始全力以赴地行動。

許多條件在「運行中」完善的,不要總是等候明天,不要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行動只有積極行動才會真正萬事俱備。

行動的時候請保持專註,不要在胡思亂想中浪費光陰。經常帶自己進入「忘我境界」。沒有行動力的人常有一個特徵:想的太多,而做得太少。因為做得太少,得到的也就不會太多,於是,惡性循環又給他帶來更多的困惑。

9、如果自己現在正迷茫,並對以上各項都不太明確,那就請明確地把眼前手頭上的事情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先將眼前的事情做好,至少可以幫助你擁有更多的優勢去獲得未來的機會在前進中思考,不要停下來嘆息。

10、復以上全部步驟,直到全部明確。

(八)如何面對挫折?

「牛仔大王」李維斯的西部發跡史中曾有這樣一段傳奇:

當年他像許多年輕人一樣,帶著夢想前往西部追趕淘金熱潮,一日,他發現有一條大河擋住了他前往西部的路。苦等數日,被阻隔的行人越來越多,但都無法過河。於是陸續有人奔上游、下游繞道而行,也有人打道回府,更多的則是怨聲一片。而心情慢慢平靜下來的李維斯想起了曾有人傳授給自己的一個「思考制勝」的法寶,那是一段話:「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雙給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於我。」

於是,他來到大河邊,非常「興奮」地不斷重複著對自己大聲說:「太棒了!大河居然擋住我的去路,必有助於我。」果然,隨後他真的有了一個絕妙的創業主意——擺渡。沒有人因為吝嗇一點小錢而不坐他的渡船過河,因此,他人生的第一筆財富居然因大河擋道而獲得。

一段時間後,擺渡生意開始清淡。他決定放棄,並繼續前往西部淘金。來到西部,四處是人,他找到了一塊合適的空地,買了工具便開始淘起金來。沒過多久,沒想到,有幾個惡漢圍住他,叫他滾開,別侵犯他們的地盤。他剛想論理幾句,那伙人便失去耐心,給了他一頓拳腳。

無奈之下,他只好灰溜溜地離開。好容易找到另一處合適地方,沒多久,同樣的悲劇再次上演,他又被人轟了出來。在他剛到西部那段時間,多次受到同樣的欺辱。最後一次被人打完後,看著那些人揚長而去的背影,他終於又一次想起他的「制勝法寶」: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了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於我。

他真切地興奮地反覆說著,終於,他又想出了另一個絕妙的創業主意——賣水。

西部黃金不缺,但自己似乎無力與人爭雄;西部缺水,可似乎沒什麼能想到它。不久他賣水的生意便紅紅火火。慢慢地,也有人參與了他的新行業,再後來,同行的人已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在他旁賣水的一個壯漢對他發出通牒:「小個子,以後你就別來賣水了,從明天早上開始,這個賣水的地盤歸我了。」他以為那人是在開玩笑,第二天依然來了,沒想到那傢伙立即走上來,不由分說,便對他一頓暴打,最後還將他的水車也一起拆爛。

在當時「沒有法律,只有武力」的西部,李維斯不得不再次無奈地接受現實。然而當這傢伙揚長而去時,他立即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情,再次強行讓自己興奮起來,不斷對自己大聲說:「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於我。」

他開始再次調整自己注意的焦點。他發現西部的人衣服極易磨破,同時又發現西部到處都有廢棄的帳篷,於是他又有了一個絕妙的好主意,把那些廢棄的帳篷收集起來,洗乾淨,就這樣,他縫成了世界上第一條帳篷做的褲——牛仔褲!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牛仔大王」。

「牛仔大王」的精神乍聽起來似乎有點像我們中國的「阿Q精神」。阿Q在魯迅先生的筆下是一個含有貶義的悲劇角色。阿Q被趙太爺打了以後,背后里也曾高興地說「兒子打老子」。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也許他們都在運用同一個方法——精神勝利法。只不過阿Q「精神勝利」只是為自己消極逃避現實找到了一個自我安慰的借口,而李維斯「精神勝利」之後,卻立即將自己的注意焦點完全專註於積極尋找改變現狀的方法上。

在我自己的人生經歷中,也曾多次面對各種挫折、逆境、低潮。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珠海創業的失利。1992年下海經營房地產,到1994年,我公司的房地產合作項目投資已達幾千萬元,但公司最終還是沒逃脫自1993年開始的「宏觀調控」給泡沫中的房地產產業帶來的「厄運」,1995年公司宣布破產。

另外,自大學以後,我大概做過十幾種不同的工作,總是東不成西不就。當過大學老師;做過公務員;做過舞廳串場歌手;當過小畫匠;管理過菜場;下過農村;開過餐館;做過流水線工人;搞過裝修;搞過房地產;當過推銷員……因為珠海事業的失利,1995年度背著一身沉重的債務和從朋友那裡借來的一點點盤纏,來到了陌生的大上海,以求東山再起。

因為沉重的負債我明白自己這輩子也許註定已無法靠「掙工資」的方式生活了,我別無選擇,必須再創業。然而,無資金、無人際基礎,舉目無親,甚至僅有的一點大學計算機專業技術都已荒廢殆盡,可以想像,在當時,創業這條路對我來講其艱難的程度。所以,剛來上海的頭兩年,五次嘗試白手創業均告失敗。

到最後我連生存下去都成了大問題。那些艱難的日子,到現在我仍然記憶猶新:那幾年中,我嘗到了兩年多搬十幾次家的滋味。不是因為我喜歡搬,而是不得不搬。記得有一次晚上,從新客站回家,用盡身上僅存的5毛錢坐完一趟車後,已身無分文坐另一趟車。因此,不得不步行了兩個多小時才到家。那一夜對我來說刻骨銘心,一路上我都在想那句話: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了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於我。

在這種艱難的時刻,我心裡明白有兩種東西我絕不能失去:一是身體,二是意志。如果身體垮了,我必完蛋;意志垮了,也是完蛋。對有近2000萬人口的大城市而言,有你不多,無你不少。沒有多少人會注意到你。

此時,我做了一個小小的決定,但這個小小的決定幾乎改變了我的一生:開始練習俯卧撐。每天堅持練習,風雨無阻甚至包括生病期間,早晚各一次,而且每天必須增加一點,練習俯卧撐,既可鍛煉身體又可以磨練意志,一舉兩得。一年半後,我每天每次要做俯卧撐數可達600多次。可想像,幾百次撐下來,到最後每撐一次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每一次我都得咬緊牙關告訴我自己,堅持到底,堅持到底,堅持到底。

我會想像自己的每一根肌肉像鋼鐵般堅韌,想像自己的每一根神經像鋼鐵般堅強。

當我身處逆境時,物質條件幾乎是一張白紙,因此,此時強大的精神力量將決定一切。

李維斯之所以能成為「牛仔大王」,並非他沒有挫折,沒有低潮。永遠「積極思維」的李維斯也許能給我們一點啟迪:成功者不是沒有低潮,而是他們不讓自己在低潮中呆得太久。成功者永遠找方法,只有失敗才會千方百計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

人生旅途,挫折難免。如果你真的再次遇到那些挫折、失意乃至失敗時,那就讓我們一起像「牛仔大王」一樣大聲地對自己說: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了我一次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於我。

生活中,如果你真的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該怎麼辦?該怎樣對自己說?

比如:坐車時,丟了錢包;

出門時,遇到了壞天氣;

拜訪顧客時,被趕出來;

見上司時,被臭罵了一頓;

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一夜之間付諸東流;

突然遭受失戀的打擊……

對挫折、失意、失敗,快速自我調節心態最佳的辦法就是,當它們來臨時,請立即忘我地大聲對自己的潛意識說一句:

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了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於我!

(九)如何避免失敗誤區?

之所以稱之為「誤區」,是因為它們從表面上看起來幾乎是對的,並沒有什麼危險;但當你仔細一分析,它其實是一個陷阱。

沒有一個人生來就希望自己失敗,也不會有人天生就註定失敗,只是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走中了失敗的誤區。

十二大常見失敗之誤區:

1、「成功是一件說不清楚的事」

如果成功真的說不清楚,那如何有計劃地實現成功?難道成功都是稀里糊塗成功的?不排除有人稀里糊塗就成功了但如果你真的去模仿他的「稀里糊塗」,那麼你失敗的概率將會比成功的概率大一萬倍!成功當然的規律。其實不是成功說不清楚,只是我們暫時還沒有弄清楚成功是怎麼回事而已。

2、「成功是少數人的事情」

這個誤區中至少隱含著另外兩個誤區。

之一:他用錯了定義。最明確的成功定義是「達成預期的目標」。也就是說,只要你有預期目標,而且目標能達成,你就是成功者。衡量成功一般有三大標準:個人標準、社會公認的標準。

依社會公認的標準,可能真的是「成功是少數人的事情」,但依你個人的標準而言,其實人人都能成功。我們可以選一個更能為自己帶來自信心與行動的成功定義,而不是坐在那裡為達不到社會公認標準而休止地哀嘆、抱怨、失落、迷茫、自卑。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一開始僅在於思考問題方式的不同。錯誤的結果,一開始就源於選擇了錯誤的想法。

之二:就算成功真的是少數人的事情,那為什麼不把自己納入那些潛在的少數人之例,而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劃歸為「多數人」之中的一員?

真正去做那些「少數」成功者們所做的事,你就一定可以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3、「不以成敗論英雄」

有一個也許讓你難發接受的觀點:這句話是騙你的。

至少有兩種人在騙你,第一種人是你自己。失敗之後,自我安慰,說什麼「重過程,不重結果」,「努力過,就不會後悔」,「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第二種人是你的親人、朋友、同事、上司、社會上的好心人等到,這句話是他們對失敗者常用的安慰言詞。他們出於好心,怕你因為受不了失敗的打擊而去跳樓。

「成」與「敗」常常是同一過程,即跌倒了,爬起來,跌倒了,再爬起來……最後一次爬山起來的人,人們就將這種人叫「成功者」不管他曾經失敗多少次;最後一次能爬山起來,不願爬起來,不敢爬起來的人,爬不起來的人,人們就將他們叫做「失敗者」,不管他們曾經成都過多少次。要知道「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乃大自然法則之一。

成敗雖然不是生命的全部,但生活在這個充滿競賽的時代,我們註定無處可逃。別無選擇,再次爬起來吧,重新競賽!即使我們跑不過別人,但一定在跑贏自己。

4、「人不為已,天誅地滅」

記住,如果你僅僅為自己,很多人都想「滅」掉你。

不右否認「為自己」是人類的天性之一,但將它放得太大就成了「自私」。如果你的自私是以佔有別人的利益為代價的,那你將會失去更多。

有一樣東西會「越用越多」,那就是「愛」與「付出」。

如果你很愛你自己,至少願意付出勞動,以獲得應有的報酬;

如果你很愛你的家庭,你的付出將收穫全家的幸福;

如果你很愛你的員工,你我會有足夠的力量排除萬難去建設一家興旺的企業;

如果你很愛你的事業,這個世界上會因為你的存在而使更多人受益;

如果你很愛你的人民,你將願意燃燒自己,因為你的付出與努力,你會被人民擁戴為「一代偉人」。

愛,是一種境界。

愛,意味著無私付出。

愛,意味著我們將會收穫更多。

5、「槍打出頭鳥」

這句話保護了一大批精明人士免遭「槍打」,但同時也造就了無數弱者和懦夫。有人曾開玩笑地和我講過一句話,他說:在市場經濟的大潮里,不是槍打出頭鳥,而是錢打出頭鳥。雖然它有些片面,但是也不無道理。比如說,推銷就是主動出頭;做廣告就是主動出頭;競選就是主動出頭。市場經濟的本質特性就是競爭,競爭的本質特性就是主動地去獲取主動權。

6、「我用不著靠別人,我靠自己吃飯」

靠自己的本事吃飯,這句話本來是對的。但這裡有一個前提條件,你想吃到什麼樣的「飯」?

僅僅靠別人的人,最終可能連飯都沒得吃:靠自己的本事吃飯的人,解決溫飽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如果你想吃上豐盛的「大餐」,靠自己一個人,恐怕就不夠了。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我們需要合作,我們需要團隊。

不要試圖一個人去打贏一場足球比賽,不要試圖一個人幹完整個團隊的工作。在今天這個複雜的商業世界,極少有人具有足夠的腦力和精力一直唱獨角戲,一直把一切都有幹完。就算你有勇氣獨自出征,可你的對手們都是團體作戰;就算你是一位出色的獵手,面對無窮無盡的「狼群」,單槍匹馬「跑單幫」,你能走多遠?

7、「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任何觀點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包括這一節的全部十二個被定義有誤區的觀點),關鍵是不要將一個觀念用錯地方。

這裡的「事」我們暫時假設它不是是非閑事。許多人都斤斤計較,不願做份外事,於是他們常常也就得不到「份外」的鍛煉、「份外」的機會,以及「份外」的回報。因此,他們一輩子也只能做他那一份小的可憐的「份內事」,以及得到那一份被自己一直抱怨「小和可憐」的份內回報。

社會上確實一直流行一些順口溜,比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乾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等等。可是我們是否意識到,那可都是些失敗者的言論,你看看有哪一位真正的成功者是這樣思考問題的?秉承這些觀念的人,或者按這一標準評量別人的人(包括組織)遲早會掉進失敗的深淵。

8、「從來不肯吃虧」

如果你真的從來不吃虧,那到頭來你吃的一定是大虧。

許多精明人士會振振有詞地說:我不想吃別人的虧,我也不會讓別人吃虧;我不讓你吃虧,你也別讓我吃虧。不肯吃虧的習慣,會讓你習慣性地賺足每一份便宜。讓別人因為你而吃了虧,固然等於宣告你們友誼的終結;雙方都不吃虧,當然也不能算錯。但我們是否想更多的人都樂意更加長久地支持自己或與自己合作?

如果你能讓凡是與你合作的人都能從你這裡賺一分「便宜」,又會是什麼結果?有古訓為證:貪小便宜,吃大虧;吃小虧,佔大便宜。連一點虧都不肯吃,誰會願把「便宜」留給你?

比「不肯吃虧」更高明的思維方式是:吃虧就是佔便宜。

9、「追求即日回報」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然也沒有永遠都不會有回報的付出。付出皆有回報,但是回報與付出之間可能有時間差、空間差甚至對象差。

回報不在今天、明天,也許在你現在還不能準確知道的後天。你今天在這家公司努力工作,也許沒有回報,但因你努力工作準備了足夠的能力,另一家公司開始重用你。

你對這個客戶的超值服務並沒有換回後續訂單,但可能有別的客戶因此而樹立信心,主動與你合作。

付出立即就有回報當然很好,但如果暫時還沒有回報或暫時還沒有達到你的「心理價位」千萬別忙著放棄。甜的果子,會回報給有足夠耐心耕耘及等待到「第28天」以後的人。

許多人會在追求即時回報中跌跌撞撞。這份工作稍不滿意,立即去找另一份工作,再不滿意,再找,最後成了人人皆嫌棄的「跳蚤」。這家公司老闆沒能很快重用自己,立即換個老闆,再不行,再換……要知道日久見人心,你如此般的「忠誠度」,誰敢重用你?

一個戀人相處(或愛人),因為一點小小的過節就放棄,轉投到另一個人的懷抱,再不如意,再……難怪你四處都找不到愛情,要知道不經風雨,怎麼見采虹?

挖一口井。沒有水,換一個地方再挖;還沒有水,再換一個地方……找水的技巧不是到處亂創坑,而是找准一個地方。只要深挖,一定有水。

10、「靠小聰明成功」

靠小聰明能得一時之逞,靠小聰明能取得一些沾沾自喜的小資本,靠小聰明能比你周圍的某些智商不如你的「笨蛋」們。可是你能蒙得了一個人一輩子,或者能蒙得了一群人一陣子,但是「民」意不可欺,「民」心不可違,你一定不可能蒙得了一群人一輩子。

所以,聰明不等於智慧。大智者,常若愚。

愛因斯坦有一個著名的成功公式:

成功=1%的天賊+99%的汗水。

一定的天賊是要的,但最後起決定性作用的一定是那佔99%的汗水。僅僅有聰明遠遠不夠,因為在這個世界上跟我們一樣聰明的人多如牛毛;在這個世界上比我們還要聰的人還是多如牛毛。

忘掉我們那些「小聰明」吧,其實,那算不了什麼了不得的優勢。

11、「強調客觀」

客觀之所以為客觀,代表它已是事實。既然是事實,代表不可改變。既然不可改變,強調它又有何用?此時,惟一應該強調的恰恰是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惟一值得強調的就是我們自己。

強調客觀,本意也許是為了正確地解決問題,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為解決問題找方法,遠遠不如強調「客觀」而為自己找一個借口來得容易和簡單。

強調客觀,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順理成章的結果就是屈服客觀,逃避客觀,抱怨客觀。

比如,你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類似的抱怨聲:都是產品不好,都是制度不好,都是上司無能,都是培訓不到位,都是公司廣告不夠多,都是對手太強大,都是顧客太挑剔,都是環境太惡劣,都是大氣候有問題,都是社會不公平,都是……

停止抱怨吧,抱怨他人與環境只能使我們精神頹廢,因為我是一切的根除。

我們無法掌控風向,但我們至少可以調整風帆;我們可能無法左右事情,但我們至少可以調整心情。

(事物的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12、渴求成功秘訣

成功根本就沒有什麼秘訣,如果要說有的話,那也是早已公開的秘訣。

有人曾經追到泰國去向成龍請教成功的秘訣。成龍一出電梯,門口已擠滿了要求籤名、合影的影迷,他擠上前大聲追問:「成龍,請問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成龍想了一下,很肯定地回答:「努力。」也許這位老兄會無比失望,因為關於「努力」這類的「秘訣」,人的耳朵都已聽出老繭了。但成龍並沒有欺騙他,「努力」確實是成龍的成功秘訣。

李嘉誠在他傳記中也提到他成功最大的秘訣:勤奮與誠實。

其實,關於成功的所有「秘訣」,在小學之前我們的家長、老師就已經全部傳授給我們了。

不要再去渴求什麼「秘訣」了。

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去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並非他不知道或做不到,而是因為他不願意做這些簡單而重複的事情。而且越簡單越容易的事情,人們也往往越容易不去做。


推薦閱讀:

少華的寒假計劃
兩款不錯的武夷正岩茶
永澄:進度導向思維,RSQC模型的拓展用法
讓孩子擁有一個強大的內核
新春寄語:跳出來,海闊天空

TAG:成長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