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文學界的盛中人
有人說,盛澤是綢都,濃的是商業氣息,缺的是文化底蘊。此論錯矣!且不說明代江南才子沈周、民國詩僧蘇曼殊均來盛澤舞文弄墨,就在本土就有名媛柳如是、現代的南社成員多達十餘人,其中徐蔚南的《山陰道上》還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哩!在這片沃土上,如今建有綢都文學社、舜湖詩社等文學社團,繁榮了盛澤的文學創作,弘揚了絲綢文化;還有的到外地發展,比如盛澤中學的校友錢碧湘和徐偉鋒在北京分別從事文學評論和詩歌創作及翻譯,成就斐然。 錢碧湘,盛澤中學1953屆畢業生,曾任文物出版社編輯,1979年5月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89年評為副研究員。在盛中就讀期間,敏而好學,學業為班內翹楚,受到老師的讚揚和同學的艷羨。195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蘇州高級中學,1960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1963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班現代文學專業。 文學研究所為我國文學研究的權威機構,江蘇籍的有國學大師錢鍾書、俞平伯,古典文學專家余冠英,俄國文學專家戈寶權等。她進入該所,在職期間專攻魯迅研究,著作頗豐,且不泥固有的論述,勇於提出獨特見解,澄清誤傳,糾正謬誤。早在1979年在《光明日報》上發表《關於魯迅祖父檔案材料的新發現》一文,提供了有價值的史料,在文學界曾引發一番爭論。錢鍾書先生寫信支持她:「文章極好!更好的是當景及時,事實勝於雄辯,何況雄辯只是詭辯呢!」《來自瘋狂世界的啟示——論魯迅<狂人日記>》,否定將《狂人日記》主人公拔高成「英雄戰士」、「革命的先知先覺」,肯定魯迅只是寫了一個十足典型的被迫害狂精神病患者。該文被入選《文學研究所論文選》。類似入選著名文集的論文還有《魯迅與尼采哲學》(載於《中國社會科學》1982年第3期),發表後贏得好評,在尼采逝世百周年紀念會之際,入選《尼採在中國》等2本文集。 1997年,她退休後仍筆耕不輟,學術研究重點轉向對錢鍾書夫婦的研究。2003年7月6日,《人民日報》刊登其《長歌當哭慟九天——讀《我們仨》有感》一文。是年10月,應中央電視台《對話》欄目的邀請,她向公眾講談錢鍾書、楊絳夫婦及其女兒錢瑗的人和事。2010年,三聯書店、牛津大學出版社的《錢鍾書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收錄了她的《天降難得之材 惟恆持者大成》一文。她與錢鍾書一家有長期交往。所寫《望之如雲·近之如春——追憶錢鍾書先生》(《人民日報》1999年1月19日)獲第十屆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複評暨99年全國報紙副刊作品賽銀獎;《錢鍾書散論尼采》獲《文學評論》優秀論文獎。 徐偉鋒,筆名北塔,詩人、學者、翻譯家。盛澤中學1987屆文科班畢業生。在初中學習階段,文科一直拔尖,進入盛中高中部後,更是出類拔萃,受到語文、英語老師的青睞,他的詩文創作專集常在作文課上作範文評講或印發,在黑板報上刊出。老師向他提供外語閱讀資料,他視書為寶,手不釋卷地閱讀歌德、泰戈爾、普希金、海涅等世界著名詩人的詩集。日積月累,學業突飛猛進,為後來從事文學的創作研究以及翻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他先後就讀於蘭州大學英文系、重慶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任教於北京理工大學外語系,現供職於中國作協現代文學館。他專治詩歌的創作、評論與翻譯,繫世界詩人大會常務副秘書長、執行委員兼中國辦事處主任,世界漢詩協會副會長,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莎士比亞研究分會秘書長,河北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曾受邀或率大陸詩歌代表團赴美、荷蘭、韓國等十餘國和台灣省進行採風、訪問交流並參加詩會。 著作頗多,已出版各類著譯30餘種,主要的有中英文對照個人詩集《正在鏽蝕的時針》和《石頭裡的瓊漿》等,與人合出詩集《雙鏵犁》和《雙彈簧》等。學術專著有《一個詩人的考辯》、《戴望舒傳》、《吳宓傳》等。譯著《八堂課》(諾獎得主庫切的長篇小說)等、合譯《米沃什辭典》和《卞之琳短詩選》等。另主編主譯中英雙語版「中國年度詩選」。有作品曾被譯成英、西、法、日、俄等10餘種外文。 他十分熱愛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熱心弘揚盛澤的絲綢文化,曾協助政府籌劃並舉辦了「中國綢都盛澤絲綢文化節暨首屆『絲與詩』採風研討會」,邀請7個省份的10位詩人來盛澤採風,並回母校,與學弟進行互動,播下詩歌創作的種子,深受學弟的歡迎。
推薦閱讀:
※胡赳赳:一個成熟的人要學會背井離鄉
※每個人死前都應該試著殺死一條龍(3)
※中國文人何以愛花?「春恨」「悲秋」成為重大文學藝術主題
※為何越來越多的女生喜歡看耽美小說?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