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十六章 性格

第十六章 性格第一節:性格的概述一、什麼是性格性格一詞來源於希臘文,原為雕刻的意思,後來轉間為印刻、標記、特性。廣義指人或事物互相區別的特性。我國心理學把性格理解為一個人在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人了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徵。誠實或虛偽、勇敢或怯懦、謙虛或驕傲、勤勞或懶惰、果斷或優柔寡斷等等都是人的性格特徵。性格就是一個人的許多性格特徵所組成的統一體。性格特徵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與之相應的行為方式的獨特結合,就構成了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獨特性格。恩格斯簡明而完整地闡明了性格概念的含義,恩格斯指出:「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麼,而且表現在他怎樣做。」人的性格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做什麼」和「怎樣做」。「做什麼」反映了人對現實的態度,表膽一個人追求什麼、拒絕什麼;「怎麼做」反映了人的行為方式,表明一個人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東西,如何去拒絕他所要避免的東西。一般地說,人對現實穩定的態度決定著他的行為方式,而人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又體現了他對現實的態度。這兩個方面是統一的。性格是穩定的,但又有一定可塑性。研究表明:性格是人在實踐活動中,在與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客觀事物的各種影響通過主體的心理活動在個體的反映機構中保存下來、固定下來,構成一定的態度體系,並以一定的形式表現在個體的行動之中,構成個體所特有的行為方式。人的性格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一經形成就比較穩定,並且貫串於他的全部行動之中。人的性格不僅在類似情境中,甚至在不同的情境中都會表現出來。因此,個體一時性的偶然表現不能認為是他的性格特徵,只有經常的、習慣性的表現才能認為是他的性格特徵。例如,一個人經常表現得很勇敢,偶爾表現出怯懦,那麼不能認為他具有怯儒的性格特徵,他的性格特徵是勇敢。又如,一個人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一反機敏的常態,表現為呆板,那麼不能認為呆板是他的性格特徵,他的性格特徵是機敏。性格是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同時又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發生緩慢的變化。性格是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徵。個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是與他的意識傾向和世界觀緊密相聯的,體現了人的本質屬性。人的性格具有社會歷史制約性,在階級社會中則具有一定的階級色彩,並且與人的道德評價有關。性格最能表徵一個人的個性差異。我們通常講的個性,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性格。二、性格和氣質性格和氣質都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徵,它們的關係十分密切。在西方,許多心理學家把性格和氣質都飲食在人格之中。在蘇聯,部分心理學家把氣質包括在性格之中。例如科瓦列夫等人指出:「氣質不是人的性格中的某種外在的東西,而是有機地包含在它的結構之中。」但一般認為,性格和氣質既有區別又緊密聯繫。氣質是個體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與性格相比較,氣質受先天因素影響大,並且變化難、比較慢;性格主要是在後天形成的,具有社會性,變化比較容易和快些。氣質是行為的動力特徵,與行為的內容無關,因此氣質無好壞善惡之分;性格涉及行為的內容,表現個體與社會的關係,因而有好壞善惡之分。性格和氣質相互滲透、彼此制約。一方面氣質影響性格的動態,使性格「塗上」一種獨特的色彩。比較明顯的是在性格的情緒性和表現的速度方面表現出來。例如,具有勤勞性格特徵的人,多血質的人表現為情緒、情緒充沛;粘液質的人表現為操作精細,踏實肯乾等等。氣質還影響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速度和動態。例如,粘液質和抑鬱質的比多血質和膽汁質的人更容易形成自制力的性格特徵。另一方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或改造氣質,使之符合社會實踐的要求。例如,從事精細操作的外科醫生應該具有冷靜沉著的性格特徵,在職業訓練過程中有可能掩蓋或改造容易衝動和不可遏止的膽汁質的氣質特徵……具有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樣的性格特徵;具有同一氣質類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徵。蘇聯心理學家列維托夫以40名十年級學生為被試,研究氣質與性格特徵之間的關係。這40名學生分別是四種氣質類型的典型代表,每種氣質類型都是10個,由班主任按照自制力和堅忍性這兩種意志特徵,測定每一個學生,氣質類型與性格特徵的關係。三、性格的生理基礎性格的生理基礎也是人腦的機能,由於性格的複雜性,目前對性格的生理基礎了解甚少。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為探索性格的生理基礎提供了啟示。巴甫洛夫認為,性格的生理基礎就是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特徵和生活環境影響的「合金」。他指出:「現在我們堅決主張,人一方面有著先天的品質,另一方面也有著為生活情況所養成的品質。這是很顯然的。這就是說,如果說到那些先天的品質時,這就是指神經系統類型而言,如果說到性格的話,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傾向、贛與那些在生活期間受生活印象的影響所養成的東西二者之間的混合物了」「合金」的意思是指:一方面人在現實生活影響下建立的暫時神經聯繫受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特徵所制約;另一方面,在現實生活環境下所形成的暫時神經聯繫又掩蓋或改變神經類型的特徵。研究表明,由生活環境影響所形成的暫時神經聯繫系統更具有直接意義。高級神經活動類型不能預先命定一個人的性格,不同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人,可能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徵;同一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人,可能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徵。鞏固的暫時神經聯繫系統即動力定型在性格形成中佔有重要地位。動力定型的穩定性和可變性是性格穩定性和可變性的基礎。性格與大腦皮層的額葉有關,額葉受傷的病人在性格上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例如,有些額葉受傷的病人,不尊重別人,愛說粗話,不願意接受勸告,頑固地堅持已見又反覆無常;有些病人表現出易衝動,愛開玩笑,缺乏主動性等特點;有些病人表現出運動定型的惰性,固執地重複已經開始的活動,不能停止某種不合理的行動。第二節:性格的結構一、性格特徵的分析性格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心理構成物,它由各種不同的性格特徵所組成。性格特徵就是指性格各個不同方面的特徵。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性格的態度特徵人對客觀現實的影響總是以一定的態度給予反應。客觀現實的對象和現象是多種多樣的。因此,人對客觀現實的態度的性格特徵也是多種多樣的。性格的態度特徵主要是在處理各種社會關係方面的性格特徵。主要有:1、對社會、集體和他人的態度的特徵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公而忘私或假公濟私;忠心耿耿或三心二意;善於交際或行為孤僻;熱愛集體或自私自利;禮貌待人或粗暴;正直或虛偽;富有同情心或冷酷無情,等等。2、對工作和學習的態度的特徵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勤勞或懶惰;認真或馬虎;細緻考勤粗心;創新或墨守成規;節儉或浪費,等等。3、對自己的態度的特徵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謙虛或驕傲;自尊或自卑;嚴於律已或放任,等等。(二)性格的意志特徵性格的意志特徵,是指人在對自己行為的自覺調節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徵。主要有:1、對行為目的明確程度的特徵: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目的性或盲目性;獨立性或易受暗示性;紀律性或散慢性,等等。2、對行為的自覺控制水平的特徵: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主動性或被動性;自制力或缺乏自制力、衝動性,等等。3、在長期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特徵: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恆心、堅韌性或見異思遷、虎頭蛇尾,等等。4、在緊急或困難情況下表現出來的特徵: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勇敢或怯懦;沉著鎮定或驚惶失措;果斷或優柔寡斷,等等。(三)性格的情緒特徵性格的情緒特徵,是指人在情緒活動時在強度、穩定性、持續性和主導心境等方面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徵。主要有:1、情緒強度特徵:情緒強度特徵表現為個人受情緒影響程度和情緒受意志控制的程度。例如,有人情緒體驗比較微弱,容易用意志控制;有人情緒體驗比較強烈,難以用意志控制。2、情緒穩定性特徵:情緒穩定性特徵表面為情緒起伏波動的程度。例如,有人不論在成功或失敗時,情緒都比較平靜,對情緒的控制也比較容易;有人成功時則沾沾自喜,失敗時則垂頭喪氣,對情緒的控制也比較困難。3、情緒持久性特徵:情緒持久性特徵表現為個人受情緒影響時間久暫的程度。合如,有人遇到愉快的事,當時很高興,事後很快恢復平靜;有人愉快的情緒則持續很久。4、主導心境特徵:主導心境特徵表現為不同的主導心境在一個人身上表現的程度。例如,有人經常愉快,有人經常憂傷;有人受主導心境支配的時間長(主導心境穩定性大);有人受主導心境支配的時間短(主導心境的穩定性小)。(四)性格的理智特徵性格的理智特徵,是指人在認知過程中的性格特徵。人的認知水平的差異稱為能力特徵,人的認知活動特點與風格稱為性格的理智特徵。主要有:1、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徵:人在感覺和知覺方面的個別差異可以區分出:主動觀察型和被動觀察型;記錄型和解釋型;羅列型和概括型;快速型和精確型,等等。2、記憶方面的性格特徵:人在記憶方面的個別差異可以區分出:主動記憶型和被動記憶型;直觀形象記憶型和邏輯思維記憶型;在識記上有快慢之分;在保持上有長短之分,等等。3、想像方面的性格特徵:人在想像方面的個別差異可以區分出:主動想像型和被動想像型;幻想型和現實型;敢於想像型和想像受阻型;狹窄想像型和廣闊想像型,等等。4、思維方面的特格特徵:人在思維方面的個別差異可以區分出:獨立型和依賴型;分析型和綜合型,等等。有以上四個方面的性格特徵中,最主要的是性格的態度特徵和性格的意志特徵,其中又以性格的態度特徵更為重要。因為它直接體現了一個人對事物所特有的、穩定的傾向,也是一個人的本質屬性和世界觀的反映。性格的上述各個方面的特徵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著的,在個體向上結合為獨特的統一體,從而形成一個人不同於他人的性格。這正是性格一詞的本來的含義。二、性格結構的動力特性性格特徵不是孤立地、靜止地存在著,而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構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在各種不同場合中,各種性格特徵又有不同的結合。所有這些表現性格具有動力的特性,具體表現為:1、各種性格特徵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繫:由於性格特徵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繫,因此性格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們有時還可以根據某人的一些性格特徵去推知他的其它方面的性格特徵。例如,對待工作的態度特徵方面表現出勤勞、認真的人,一般在性格的理智特徵方面表現出主動觀察和詳細分析的特徵;在性格的情緒特徵方面表現出平靜和容易控制的特徵,在性格的意志特徵方面表現出目的性和自製性等特徵。2、各種性格特徵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結合:性格具有穩定性,但並不意味著人在一切場合下都以同一模式一成不變地表現。著名人格心理學家奧爾波特(G。W。ALLPORT)指出,人格特質除具有概括性和持久性外,還具有焦點性。即它與現實的某些特殊場合聯繫著,只有在特殊的場合和人群中才會表現出來。例如,一個攻擊性強的人,不會在任何場合下對任何人攻擊,對他的親愛的朋友,一般不會攻擊。一個人在一定場合下,可以著重顯露其性格的某一個側面,在另一種場合下,可以著重顯露其性格的另一個側面。魯迅先生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雷鋒說:「對待同志要像奏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這些都是最好的明證。性格在不同場合,以不同的側面表現,不僅不能說明人類性格的支解和分裂,恰好說明人類性格的豐富性和真實性。由於性格在不同的場合會有不同的表現,這就要求我們在多種場合下,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多方面去考察一個人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洞察一個人的性格全貌,發掘他的「內在性格」。3、性格的可塑性:性格是穩定的,但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在主客觀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又是在主客觀的相互作用中發生變化。例如,一個在家庭中過分溺愛的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徵,但進入託兒所和幼兒園後,過的是集體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良的性格特徵可以逐漸得到改變。又是如,生活中遭受了重大挫折可以使人的性格發生變化。性格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個人的主觀努力。一般地說,兒童性格容易受環境影響,而成人性格趨於穩定,不易受環境影響。但成人可以通過主動的自我調節來塑自己的良好性格特徵,克服不良的性格特徵。第三節:性格的類型理論性格的類型論和性格的特質論是兩種主要的性格理論。類型論用人的一種或少數幾種主要的特質來說明人的性格;特質論同時用人的多種特質來說明人的性格。例如,類型論說某人是一個內向的人;特質論說某人是沉靜、較孤僻和處事謹慎的人。類型論是一種性格分類的理論,特質論是一種性格分析的理論。一、我國古代學者對性格的分類我國古籍中有許多關於性格的論述。在春秋戰國時期,第一個講性的是孔子,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意思是人性是在先天「相近」的自然本性的基礎上,由於後天習得而發展起來的不同的社會本性。孔子把人的性格劃分為「中行」、「狂者」和「狷者」三處類型。「狂者」進取,敢作敢為;「狷者」拘謹,什麼事都不大肯干;「中行」介乎兩者之間,是所謂「依中庸而行」的人,相當於中間型。孔子認為,中行性格最好,既不過分進取,也不過分拘謹。公元前3世紀,三國時劉劭在他的《人物誌》一書中,對人的性格作了系統的論述。他認為人與人之間在性格上的個別差異很大,他將人的性格劃分為12種類型。二、斯普蘭格的類型論德國教育家和哲學家斯普蘭格(E。SPRANGER)用價值觀來劃分人格類型。他認為,社會生活有6個基本領域:理論、經濟、審美、社會、權力和宗教。人會對這6個基本領域中的某一個領域產生特殊的興趣和價值觀。據此,他將人的性格劃分為6種類型:理論型、經濟型、審美型、社會型、權力型和宗教型。這種類型是理論(理想)的模型,具體的個人通常是主要傾向於一種類型併兼有其它類型的特點。1、理論型的人:這種類型的人以追求趔為目的,認識成為精神生活的主要活動,情感退到次要地位。總是冷靜而客觀地觀察事物,關心理論,力圖把握事物的本質。對實用和功利缺乏興趣,碰到實際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缺乏生存競爭能力。理論家和哲學家屬於這處類型。2、經濟型的人:這種類型的人以經濟觀點看待一切事物,把經濟價值提高到一切價值之上,以實際功利來評價事物的價值,重視人的能力和效力。從純經濟觀點看待人類,把人類看為生產者、消費者或購買者,以獲取財產和利益為其生活目的。實業家屬於這種類型。3、審美型的人:這種類型的人以美為最高人生的意義,對實際生活不大關心,總是從美的角度來評價事物的價值。自我完善和自我欣賞是他們的目的。藝術家屬於這種類型。4、社會型的人:這種類型的人重視愛,以愛他人為人生的最高價值。有獻身精神,有志於增進他人或社會福利。社會型的最高和最普遍的形式是母愛。慈善、衛生和教育工作者都屬於這種類型。5、權力型的人:這種類型的人重視權力,並努力去獲得權力。凡是他所做的均由自己決定,有強烈的支配和命令他們的。6、宗教型的人:這種類型的人堅信宗教,生活在信爺中,總感到上帝的拯救和恩惠。他們富有同情心,以慈善為懷,以愛人愛物為目的。宗教家屬於這種類型。奧爾波特(G。W。ALLPORT)認為,每個人或多或少地具有這6種價值傾向,並不表示真的有這6種價值類型的人存在,他和阜南等人根據斯普蘭格的價值類型觀點,編製了一個關於價值的測驗。國外的一些學者在研究性格時常用這個測驗。斯普蘭格從社會生活對人的影響,從社會文化價值的觀點來劃分人類的性格。這比一味強調人的生物學因素對人的影響是一個進步。但這種理論是根據西方社會生活的現象進行分類,有一定的局限性。三、弗洛姆的類型論德國出生的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E。FROMM)是當代新弗洛伊德主義的理論權威,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的主要代表。他把性格分為兩個部分:「社會性格」和「個人性格」。「社會性格」是性格結構的核心,為同一文化群體中一切成員所共有;「個人性格」是同一文化群體中各個成員之間行為的差異。人的性格主要是由社會性格所決定,在此基礎上才表現出個人性格的差異。他指出,個人性格是由氣質和體格受生活經驗的影響所決定的。弗洛姆把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意識形態等結合起來,強調社會中的大的切面對性格的影響。弗洛姆將人類的性格劃分為兩大類型:生產的傾向性和非生產的傾向性。生產的傾向性是健康的性格;非生產的傾向性是不健康的和病態性格。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取決於個人身上積極的和消極的性格特徵的比例。1、生產的傾向性:弗洛姆把健康性格稱為生產的傾向性。生產性的人是人類發展的一種理想境界或目標,與馬斯洛所提出的自我實現的人相似。他認為,生產的傾向性在任何社會都還沒有達到。獲得生產的傾向性的唯一方法,就是生活在健全的社會中,生活在促進領先性的社會中。生產性的人充分發揮他的潛能,成為創造者,對社會可以作出創造性的貢獻。生產性的人依靠他們天生的全部潛能,首先創造了自我。健康性格的另外4個方面是:創造性的愛、創造性思維、幸福和道德心。2、非生產的傾向性非生產的傾向性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列幾種類型。(1)接受傾向性。這種類型的人沒有生產或提供愛的能力,他所需要的是一切東西完全依賴於別人。這種人是被動的接受者,尋求別人的幫助,希望依附於人。當沒有人管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到焦慮、恐怖,並且癱瘓無力。(2)剝削傾向性。這種類型的人關非依賴自己進行生產和創造,他們領先暴力、詭計等方法,從他人那裡索取東西,希望靠力量來滿足自己的,對他們進行攻擊或榨取。他們「喜歡」那些可以利用的人,「討厭」那些已經被他們榨取過的人。弗洛姆指出,這種傾向是極權主義或法西斯主義的特徵,但在任何社會中都會產生。(3)貯藏傾向性。這種類型的人通過貯藏來獲得安全感,他們的哲學是:「資產和財富就是安全」。貯藏型的人似乎在周圍簽名冊起一道牆,不使財富流出來,也不讓任何東西流進去。這種人表現為節儉,極端吝嗇,堅持不與別人分享財富,與他們疏遠,在人際關係上表現為退縮等。(4)市場型傾向。這種類型的人追求市場競爭的成功,把自己作為商品,使自己具備適合僱主所需要的性格特徵,並且經常缺乏安全感。弗洛姆認為,以上4種非生產的傾向都是不健全的社會(剝削制度)所造成的病態性格。但這些概念僅僅是「理想類型」,而不是對某一特定個體性格的描述。他認為,實際上每一個人的性格結構中並不是只有一種傾向、而是幾種非生產的傾向的混合,或者是非生產的傾向和生產性的傾向的混合。在一個非生產的傾向佔優勢的人身上,常常表現出性格的消極方面。弗洛姆在晚年還提出一種非生產的傾向性,即戀生狂和戀屍狂的性格。戀生狂者愛好生命和生長,戀屍狂者愛好殘廢與腐朽。他認為,戀屍狂者是人的存在的一種邪惡形式,是萬惡的根源,是一種極端的性格類型。例如,法西斯頭子等。弗洛姆的性格類型論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學派性格類型學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他強調了社會中的大的切面對性格的影響。他指出病態性格是由剝削制度造成的,是資本主義價值觀對性格的滲透,並對資本主義社會阻礙人的全面發展作了揭露。但是弗洛姆的類型論僅僅是對西方社會生活現象的分類,他也忽視了人的遺傳和生理因素對性格形成中的作用,不能達到對性格本質的全面認識的境界。四、霍蘭的類型論美國職業指導專家霍蘭(J。L。HOLLAND)提出性格——職業匹配理論。他認為,學生的性格類型、學習興趣和將來的職業準備密切相關。人們在不斷尋求能夠獲得技能,發展興趣的職業。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上百次的實驗,他提出了系統的職業指導理論。他把人類的性格劃分為6種類型:社會型、理智型、現實型、文藝型、貿易型和傳統型。每一個人可以主要劃為一種性格類型,每一種性格類型的人,對相應的職業感興趣。1、社會型的人:這種類型的人具有愛好社交、活躍、友好、慷慨、樂於助人,易合作和合群等性格特徵。適合從事社會工作、教師、護士等等。2、理智型的人:這種性格的人具有好奇、善於分析、精確、思維內向、富有理解力和聰明等性格特徵。適合從事自然科學工作、電子學工作和計算機程序編製等等。3、現實型的人:這種性格類型的人具有直率、隨和、重實踐、節儉、穩定、堅定和不愛社交等性格特徵。適合從事農業、製圖、採礦、機械操作等等。4、文藝型的人:這種性格類型的人具有感情豐富、想像力強、富有創造性等性格特徵。適合從事文學創作、藝術、雕刻、音樂、文藝評論等等。5、貿易型的人:這種性格類型的人具有外向、樂觀、愛社交、健談、好冒風險、支配和喜歡領導他人等性格特徵。適合從事董事長、經理、營業部主任、營業員和推銷員等工作。6、傳統型的人:這種性格類型的人具有務實、有條理、隨和、友好、拘謹和保守等性格特徵,適合從事辦公室工作、秘書、會計、打字員和接線員等等。霍蘭認為,大多數人可以主要劃為某一性格類型,每一種性格類型又都有兩種相近的性格類型,兩種中的性格類型和一種相斥的性格類型。霍蘭認為,如果職業類型與性格類型相重合,個人會感到興趣和內在的滿足,並最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如果職業類型與性格類型相近,個人經過努力,也能適應並做好工作;如果職業類型與性格類型相斥,個人對職業毫無興趣,不能勝任工作。霍蘭是一位職業指導專家,經過長期的研究將性格類型和職業類型進行匹配,對職業指導具有重大意義。他十分重視興趣與職業的關係,認為興趣是工作的巨大動力,凡是符合自己興趣的工作,就能提高人的積極性,使人積極愉快地從事這種工作。但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對某一種職業有興趣,並不一定能把該項工作做好,對工作的興趣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條件,但不能唯一條件,影響職業的心理因素是多種的和複雜的。五、其他的性格類型論性格的類型理論為數眾多,除上述幾咱外,比較著名的還有:根據個體的智力、情緒、意志三種心理機能何者佔優勢,來確定性格類型。他把人的性格類型劃分為:理智型、情緒型和意志型。理智型的人以理智支配行動,依理論思考而行事;情緒型的人不善於思考,憑情感辦事;意志型的人目的明確,主動地追求未來的憧憬。此外,還有一些中間類型,例如理智——意志型等等。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ADLER)根據個體的競爭性不同,把人的性格類型劃分為:優越型和自卑型。優越型的人好強,總想勝過別人;自卑型的人有很重的自卑感,在活動中表現為退讓、不與人競爭等特點。蘇聯心理學家列維托夫根據社會方向性和性格的意志特徵,把學生劃分為4種性格類型。(1)目的方向明確和意志堅強型。(2)目的方向明確,但堅持性、自制力有某些缺陷型。(3)缺乏目的方向性,但意志堅強型。(4)缺乏目的方向性且意志薄弱型。性格類型論根據某種原則把所有的人劃分為幾處類型,它的特徵是具有整體性,能夠顯示典型,所以在直觀地了解人的性格時較為便利。性格類型論最早是由於醫療實踐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現在已經廣泛地運用到教育、醫學、文藝、管理和職業選拔中去。但是,性格類型論把人極端複雜的性格概括為少數幾種類型,這樣做必然忽視中間型。與此相關,如果將一個人劃入某種性格類型,就會只注意這種類型中的有關特徵,而忽視其它特徵,即只注意一個人某些方面的特徵,而忽視其它方面的特徵,這就可能導致簡單化和片面性。此外,性格類型論也容易將人的性格固定化,靜止化,忽視性格的變化和發展,特別是容易忽視影響性格形成和發展的環境因素。第四節:性格的特質理論特質一詞是英語TRAIT的譯名,有時亦設為特性。性格的特質認認為,人的性格是由一組特質組成,特質是構成人的性格的基本單位,特質決定個體的行為。性格特質在時間上具有穩定性,在空間上具有普遍性。通過對性格特質的了解,可以預測個體的行為。他們認為,性格特質是所有人共有的,但每一種特質在量上是因人而異的,這就構成了人與人之間在性格上的差異。德雷格(DREGER)曾將性格特質論者分為兩大類:偏重於統計方法的和偏重於非統計方法的。前者以卡特爾和吉爾福特等人為代表,他們用統計分析劃分特質,並且偏重於描述個體特質量的差異,比較強調特質之間的依賴性。後者以奧爾波特等人為代表,他們用邏輯和語義分析來劃分特質,並且偏重於描述個體各種特質的不同,比較強調特質之間的獨立性。一、奧爾波特的特質論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G。W。ALLPORT)是現代個性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也是性格特質論的創始人。他認為:性格是由許多特質所組成,特質是一種神經心理結構。特質除了反應刺激產生行為外,還能夠主動地引導行為,使多種刺激在機能上等值起來,使反應具有一致性,即不同刺激能導致相似的行為。例如,具有謙虛特質的人,對不同的情境會作出類似的反應。相反,具有不同特質的人,對同一個刺激物,反應也會有所不同。一個具有謙虛特質的人和一個具有驕傲特質的人對客人的態度是不同的。奧爾波特對特質進行了分類。他首先把特質分為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1、共同特質(COMMONTRAIT):共同特質是指同一文化形態下群體都具有的特質,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所形成的,並普遍地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共同特質被認為是一種概括化的性格傾向。2、個人特質(INDIVIDUALTRAIT):個人特質為個人所獨有,代表個人的性格傾向。奧爾波特認為,世界上沒有兩個人具有相同的個人特質,只有個人特質才能表現個人的真正特質。他認為,心理學家應該集中力量研究個人特質。奧樂波特進一步把個人特質按照它們對於個體性格影響和意義不同,劃分為3個重疊和交叉的層次:(1)首要特質(CARDINALTRAIT)。這是個人最重要的特質,它代表一個人的性格最獨特之處,往往只有一個。它在性格結構中處於支配的地位,影響一個人的全部行為。例如,吝嗇被認為是葛朗台的首要特質。(2)主要特質(CENTRALTRAIT)。又稱「重要特質」。這是性格的「構件」,個體的性格是由幾個波此相聯繫的主要特質所組成。主要特質雖不像首要特質那樣對行為起支配作用,但也是行為的決定因素。奧爾波特用社會性、樂觀和人道主義來表述詹姆斯的性格。(3)次要特質(SECONDARYTRAIT)。這是個人無足輕重的特質,只在特定場合下出現,它不是性格的決定因素。二、卡特爾的特質論英國出生的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R。B。CATTELL)是用因素分析法研究特質的著名代表。他同意奧爾波特把特質分為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的論點。他認為,共同特質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共同因素,個人特質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獨特因素。共同因素是人類所有社會成員所共同具有的特質,獨特特質是指單個個體所具有的特質。卡特爾的主要貢獻在於把許許多多的特質劃分為表面特質(USRFACETRAIT)和根源特質(OURCETRAIT)。卡特爾認為,表面特質直接與環境接觸,常常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是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行為;根源特質隱藏在表面特質的後面,深藏於人格結構的內層,它是制約表面特質的潛在基礎和人格的基本因素,是建造人格大廈的磚石。卡特爾認為,根源特質必須通過表面特質的中介,通過因素分析,這些表面特質之間有很高的相關,通過因素分析可得出它們的共同根源特質+「自主性」。自我居於中心位置,根源特質在自自我的外周,表面特質在根源特質的外周。卡特爾認為,根源特質各自獨立,相關極小,並且普遍地存在於各種不同的年齡的人和不同社會環境的人身上,但是,各個根源特質在每個人身上的強度是不同的,這就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在性格上的差異。卡特爾及其同事經過長期的研究,確定16種根源特質,並據此編製了16種個性因素問卷,是國際上通用的個性問卷。三、吉爾福特的特質論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J。P。GUILFORD)將人的性格分為12種特質:(1)抑鬱質(是否憂鬱,容易悲傷);(2)循環性(情緒是否容易變化,不穩定);(3I)自卑感(自卑感的大小);(4)神經質(是否容易擔心某種事情或容易煩躁);(5)主觀性(是否容易空想,過敏而不能入睡);(6)非合作性(是否信任別人,與社會協調);(7)攻擊性(是否不傾聽別人的意見而自行其事?是否愛發脾氣,有攻擊性);(8)活動性(是否開朗,動作敏捷);(9)樂天性(開朗還是不開朗);(10)思維外向性(是否喜歡沉思,願意反省);(11)支配性(是否能當群眾的領袖);(12)社會外向性(是否善於交際)。在12種特質中,第1~4種特質是情緒穩定性的指標;第5~7種特質是社會適應性指標;第8~12種特質是向性指標。吉爾福特指出,各個特質最組成一個階層式結構(HJIERARCHICALSTRUCTURE)。在這個結構中,最基層的特質叫做基傾。一個基傾是個體在少數情景中表現某種一致的傾向,例如,喜歡參加宴會、喜歡參加舞會等。中間一層叫基本特質(PRIMARYTRAIT),它位於基傾之上,每一個基本特質都是幾咱基傾的共同元素,因此涉及的範圍比基傾要廣得多。例如,社會性就是一種基本特質,而喜歡某種社交場合則是一種基傾。最高一層叫類型(TRPE),它位於基本特質之上。在吉爾福特看來,類型就是涉及範圍極廣的特質。因此,一個人可以同時具有幾種類型,這與性格類型論者對類型的看法是有所不同。每一種類型是多種基本特質的共同元素。吉爾福特認為,在性格結構中,上層特質可以影響或決定下層特質。性格特質論者認為性格是由許多特質所組成。他們直接研究人的行為特點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他們編製了許多問卷,為研究個性提供了工具。但他們過分強調先前傾向,有些特質論者對遺傳作用強調過多,對特質的穩定性強調過多,忽視了社會環境的作用。他們發現基本特質的數目很不一致,還發現特質和特質之間有重疊現象。性格特質論者傾向於用分離的特質來解釋性格,傾向於從量上分析性格,容易忽視性格的整體性。應該把從質和整體上表示性格的類型論和從量上分析性格的特質論結合起來。實際上,這兩種理論已經開始結合起來了。第五節: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在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的問題上,歷史上有兩種極端的觀點,一種是遺傳決定論,另一種是環境決定論。現在持極端看法的人已經很少了。一般認為,性格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遺傳因素是性格的自然前提,在此基礎上,環境因素對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起決定作用。性格是人在實踐活動中,在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一個人生活經歷的反映。德國詩人歌德說:「才能自然形成,性格則涉人世之風波而塑成。」人的性格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隨人生的歷程而形成和發展的。劉明、王順興等同志研究了我國兒童青少年性格特徵的年齡發展趨勢。他們用問卷法對2127人(城鄉比例、男女比例大致為1:1)情緒特徵、意思特徵和理智特徵進行濁查,在這3種性格特徵中,又各分出4種主要的性格因素。該項研究表明:我國兒童青少年性格(EWR)發展的水平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升高,表現出由低到高的發展趨勢。但是,發展的速度是不平衡,不等速的,小學2年級到4年級發展較慢,4年級至6年級發展較快,小學6年級至初中2年級發展尤其緩慢,甚至出現相對停滯狀態,初中2年級至高中1年級,又出現快速發展趨勢。該項研究還表明,性格特徵的各個方面發展趨勢又是有差異的。下面就是影響獐和青少年性格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加以闡述。一、家庭在性格形成中的作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家庭被認為是「製造人類性格的工廠」。父母把遺傳基因傳遞給後代,家庭又是兒童的最初環境。社會和時代的要求,都通過家庭在兒童心靈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從出生到5,6歲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階段。這個階段的絕大多數兒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的下成長。從教育的順序上看,也是首先是家庭,然後才是學校的教育。1、親子關係:親子關係即父母與其子女之間的關係是兒童最早建立的人際關係,這種關係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兒童的身心發展,而且也影響到兒童以後形成的各層次的人際關係。帕克(G。PARKER)等人編製的親子關係量表,包括「關心」和「約束」兩個維度,劃分出4個象限,代表4種親子關係類型:(1)關心多——約束多;(2)關心少——約束多;(3)關心少——約束少;(4)關心多——約束少。研究表明,關心少和約束過嚴的親子關係影響兒童性格的健康發展。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關係最為密切。父母是子女最重要的教育者。霍妮(K。HORNEY)把兒童尋求安全需要,看作性格發展的主要動力。他指出,兒童是無能的,要滿足這些需要,完全依賴於父母。如果父母對子女是慈愛和溫暖的,兒童的安全需要就得到滿足,兒童心理就得到正常發展。如果父母對子女的態度是冷淡的和憎恨的,甚至是敵意的,兒童安全需要就得不到滿足,還可能導致精神疾病。馬斯洛(A。H。MASLOW)認為,2歲以內兒童受的教育特別重要。失去了安全、愛和尊重的兒童是很難自我實現的。母愛在兒童的性格形成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兒童性格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日本心理學家松原達哉指出:「嬰兒生長的環境,是由母親準備的,但必須認識到,整天都在照料並同嬰兒說話的母親本身,也是重要環境之一。……對嬰兒的未來而言,母親的存在,家庭生活方式是無法估量的重要。」缺乏母愛的兒童往往會形成不合群、孤僻、創造性和情緒反應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徵。父親對兒童在性別角色發展上起著重要作用。父親為男孩提供模仿同化的榜樣,為女孩提供與異性成人交往的機會。幼年沒有與父母親接觸過的兒童,在性別的社會化方面,往往是不完全的。在家庭諸因素中,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對兒童性格形成和發展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塞門斯(P。M。SYMONDS)根據許多學者的研究,指出雙親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基本上可以用兩個獨立的軸來表示:接受與拒絕、支配與服從,並從中得出4種母親對子女的養育態度。包德溫(BALDWIN)等人研究了母親教養態度和子女性格之間的關係。美國心理學家皮克(R。F。PECK)等人用談話法、測驗法等研究了美國青少年的性格特徵。研究表明,性格特徵的發展與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密切相關。兒童的良好性格特徵與信任、民主、容忍的態度的相關係數都比較高;敵對行為與嚴厲態度的相關係數比較高;意志堅強與家長信任相關係數最高(0.74%),與家長的嚴厲態度則呈負相關;情緒穩定性、自發努力和友好態度也都與家長的嚴厲態度呈負相關。日本性格心理學家詫摩武俊研究了母親的教養態度與孩子性格關係。北京大學許政援教授與全國十個地區進行協作,用問卷法調查了2254名3~6歲幼兒的父母教育方式與幼兒性格特徵之間的關係。該項研究表明:教育總均分與性格總均分之間相關顯著,良好的教育方式對兒童優良性格品質的形成起積極作用;該項研究還表明:幾咱教育方式與所調查的性格有較高的相關。2、家庭氣氛和父母榜樣家庭情緒氣氛可以劃分為融洽與對抗兩種類型。家庭中的情緒氣氛是由家庭中全體人員營造的,但主要是由夫妻關係所決定的。家庭中的夫妻關係影響家庭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研究表明,字根表愉快家庭中的孩子與氣氛緊張及衝突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別。字根表愉快家庭中的孩子,在家裡感到有安全感,生活樂觀、愉快、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氣氛緊張及衝突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容易緊張和焦慮,長期憂心忡忡,害怕父母遷怒於自己而受嚴厲的懲罰,對人不信任,容易發生情緒與行為問題。父母被認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社會信仰、規範和價值觀等首先通過父母的「過濾」而傳給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孩子隨時隨地模仿父母的行為。因此,孩子與父母的性格往往相類似。3、家庭結構一般認為有三種主要的家庭結構:大家庭、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大家庭指幾代同堂的家庭。大家庭中的孩子受家風、家規等影響,有助於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徵。但可能會有隔代溺愛和長輩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看法不一致的情況,致使孩子無所適從,可能會形成恐懼、焦慮等不良性格特徵。核心家庭指一對夫婦和一個孩子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中沒有傳統的隔代溺愛,但由於年輕的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和方法,對孩子可能有時放縱,有時管教過嚴。夫婦一般都是雙職工,可能缺少教養和孩子的時間。楊善堂等人比較了兩代人家庭和三代人家庭幼兒個性心理發展。結果表明,兩代人家庭的幼兒個性品質優於枯代人家庭的幼兒個性品質,其中7種品質(獨立性、自制力、也為性、情緒特徵、自尊心、文明禮貌、行為習慣)存在顯著差異,兩種品質(合群性、聰慧性)無顯著差異。破裂家庭指父母中有一人殘廢或判刑臨界禁或父母離婚的家庭。許多研究表明,破裂家庭會給孩子的性格帶來不良的影響。有人認為,父母離婚甚至比父母殘廢對孩子性格影響更大。有些研究表明,如果有良好的教育,破裂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徵。傅安球和史莉芳指出:「離婚的家庭,從父母感情破裂開始,家庭人際關係失和,父母整日無休止地打鬧,上到離婚的整個過程,既是對孩子施加各種不良影響,造成嚴懲心理創作的過程,也是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態度特徵的過程。……帶給孩子的心理創作乃至造成的性格異常,很可能永遠伴隨著他們度過一生。」「性格方面的問題行為,離異家庭子女的平均比例為21.22%,完整家庭子女為5.81%,」他們認為,離異家庭子女容易產生的性格缺陷有:自卑、孤僻、怯懦和粗暴。4、出生順序出生順序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展。但是,這種影響並不是由於孩子出生的先後所決定的,而是由父母對出生順序不同的孩子的態度和孩子的家庭中的地位不同所造成。許多學得研究了出生順序對孩子性格髮菜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取得一致的結論。高爾頓(F。GALON)研究了許多著名科學家的出生順序,發現長子及獨生子女的比例相當高。阿德勒(A。ADLERE)特彆強調出生順序對兒童性格的影響。他主伙,兒童在家庭中的出生順序和所處的地位影響著兒童的生活風格,對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起重大作用。貝爾蒙特(L。BELOMONT)的研究表明,長子在瑞文智力測驗上的成績比其他孩子要高。在美國阿波羅登月工程技術人員中,長子和獨生子女佔一半以上。下列各項差異在統計上超過了5%的顯著水平:頭胎出生,比後來出生的孩子學習成績好,進大學的人數多,在問題兒童中所上的比例偏高;二胎出生,比頭胎或以後出生的孩子依賴性強,要求成人給予更我鐵幫助和讚許,愛個人活動、話多、嬌氣;中間出生,對不公正和忽視更第三喜歡音樂、語言、藝術、有癥狀學情趣,演員中佔比例偏高;最後出生,自尊心強,智商往往偏低,學習不好。5、獨生子女國外早期研究認為,獨生子女在性格特徵上存在缺點。早在19世紀,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霍爾(G。S。HALL)和他的學生博漢農(E。W。BOHANNOWN)就對獨生子女進行研究。霍爾說:獨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種疾病。博漢農指出,獨生子女在特殊兒童中佔比例大,而且社交性差。德國醫生內特爾(E。NETER)認為,獨生子婦的一系列問題的產生,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家長,特別是母親的溺愛;二是由於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缺乏教育的重要因素——兒童夥伴,度認為,獨生子女可避免地會成為「問題兒童」。蘇聯布隆斯基也認為,獨生子女是「問題兒童」,在道德品質和性格上存在缺陷。後來美國的花頓(N。FENTON)等人的研究否定了博漢農等人的看法。芬頓等人在研究方法上作了改進,研究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193名兒童中的34名獨生子女,用12項指標進行分析,結果沒有發現顯著差異,而在「自信」上,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越,從而否定了獨生子女的特異性問題。美國心理學家福爾博(T。FALBO)等人,1986年在美國《心理學通報》上發表文章,回顧了自(1925~1984年期間所發表的200餘篇有關獨生子女研究的報告,並對其中的115篇報告的結果用統計方法進行再次分析。結果表明,在成就、智力、性格、適應和社會性幾個方面,獨生子女或優於非獨生子女,或沒有顯著差異。該項研究被認為是美國近年來對獨生子女問題的一項新的研究。基爾福特(R。B。GUIFORD)和武斯特(D。A。WORCESTER)在中學生中,選出非獨生子女141名,獨生子女21名進行研究,對5項性格特徵(誠實、勤勞、創造性、自製和秩序)用4級記分法進行評分(最優為1分,最差為4分)。研究表明,在5項性格特徵中,獨生子女均較非獨生子越。日本山下俊郎教授認為,在早期的研究中,忽視了獨生子女存在著不同條件。在博漢農的研究中只考慮了沒有兄弟姐妹,沒有考慮其他條件。另一項研究在44名獨生子女中,父母俱在僅19人,其餘的都是父母不全或失去雙親的人。在這種情況下,獨生子女存在的某種特異性無法歸因。他認為,為了真正確定獨生子女的特點,必須排除各種異質因素。將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配對研究時,必須是家庭經濟地位、居住狀況、年齡、身體發育狀況、智力發展水平等條件都是相同的,而僅僅在有無兄弟姐妹這一點上不同。日本學者松下覺分析了8種家庭構成類型:(1)純獨生子女(與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2)生身父母不全(父母有一方在);(3)養子(與養父母生活在一起);(4)母子(只與親生母親生活在一起);(5)父母有一方在,還有祖父母(或祖父母一方在);(6)父母有一方在的大家庭(包括祖父母等多人生活在一起);(7)父母、祖父母全在(或祖父母只有一方在);(8)父母俱在的大家庭(包括父母、祖父母等多人生活在一起)。松下覺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構成類型中的獨生子女表現出來的性格傾向是不同的。從整個評定的平均值來看,獨生子女的評定值稿。只有「生身父母不全」的獨生子女,比非猖子女差,有顯著性差異。其他方面,獨生子女都比非獨生子越,也有顯著性差異。松下覺的研究還表明,雖同樣是獨生子女,因為家庭構成類型不同,在所調查的22個項目上,都有顯著性差異。日本學者梅田進一步研究了父母教養態度與獨生子女特異性的關係。他將父母的態度劃分為:溺愛型、嚴格型、放任型、民主型與矛盾型五類。溺愛型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有創造性、依賴心理、逞強等6項特異性;嚴格型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有利己、心胸狹窄等8項特異性;放任型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有好動感情等11項特異性。只有民主型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看不到任何特異性,顯示出明顯的優越傾向。隨著計劃生育政策在我國的執行,獨生子女愈來愈多。近年來,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對獨生子女性格的形成和發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北京師範大學林崇德教授等在1980年開始調查了120名獨生子女(中學生、小學生、幼兒園兒童各40名,城鄉、性別的比例大體相同)。研究內容包括8個方面,其中獨生子女對自己的態度的研究如果如下:獨生子女自尊心比較強,延信心也比較足,但謙虛精神稍差些,依賴性較大,接近1/3的獨生子女缺乏獨立性,在自私品質上,不怎麼的占多數。該項研究還表明,獨生子女對自己的態度有一個發展過程,向良好心理品質發展。因此,獨生子女心理發展趨勢,關鍵在於教育,此外,獨生子女對自己的態度,有明顯的個別差異。1981年上海市幼教研究室等單位,調查了獨生幼兒的行為特點。結果表明,獨生幼兒與非獨生幼兒相比,在行為特點上的問題較多,而這種行為表現上的差異,是因為家庭教育不同所造成的,家長對孩子的溺愛、遷就造成獨生子女挑食和隨便發脾氣等問題,而良好的早期教育就會造就獨生子女的良好性格。我國的科學工作者研究了10項行為特徵(合群——孤僻;友善——攻擊;利他——利己;溫順——任性;獨立性——依賴性;適應——嬌氣;自製——無意識;愛勞動——懶惰;誠實——說謊;勇敢——膽小)和7個性格特徵(好奇心、對人態度、自尊心、獨立性、自制力、對困難的態度、對勞動的態度),結果沒有發現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間有顯著的差異。1984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萬傳文等人採用自然觀察法研究了獨生子女性格特徵的5個方面(依賴性、助人行為、獨立性、攻擊行為、友好行為)。研究對象是北京城區6個幼兒園5~7歲的138名獨生子女和在年齡、性別、家庭生活和教養條件與之相似的127名非獨生子女。其中男孩名,女孩145名。結果表明:(1)在依賴性、助人行為和攻擊行為幾個項目上,在多數情況下非獨生子女的平均得分略高於獨生子女,但差異不顯著。(2)在獨立性方面,發現5,6歲組的獨生子女明顯地比非獨生子女差,出現得分上的兩極分化現象(獨生子女被評為優和差的人,均比非獨生子女多)。(3)在友好性方面,只有5歲組的非獨生子於獨生子女。從各個年齡組的總分看,也是得分多的非獨生子女高於獨生子女,得分少的非獨生子女豬八戒於獨生子女。即在友好性方面,非獨生子女比獨生子女表現好一點。該項研究表明,除了獨立性和友好性外,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間並無顯著差異。在獨生子女組中看到一種兩極分化現象,他們得分高和得分低的人數都比非獨生子女組為多。這種表現和家庭教育有密切聯繫。近年來的許多研究既否定了獨生子女是「問題兒童」的觀點;也否定了忽視家庭與社會條件對獨生子女成長的影響,認為獨生子女自然優越的觀點。二、學校在性格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學校教育在兒童的性格形成也起重要作用。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教育的場所。學生在學校里不僅學習、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而發展智力,接受政治和品德教育,形成優良性格特徵。英國思想家歐文(R。OWEN)說:「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學生在學校里形成了良好性格,就能順利地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生活。反之,則會發生各種問題。人格適應不良最初是由於不良的親子關係的影響,然而學校在教育上的不得法也會造成學生適應不良。學生的適應不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國外,有些研究表明,約有22%的學生具有中等或嚴重的情緒缺陷。我國陳家麟和駱伯巍在1985年對1000名中小學生的調查表明,有16.53%的學生具有各種心理健康問題。1、課堂教育: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接受系統的科學知識。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通過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堅持性、自制力、主動性和獨立性等良好的性格特徵。學生在接受系統的科學知識過程中,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對發展學生良好的性格特徵具有重要的意義。2、班級集體:學校的基本組織形式是班集體。學生在集體中生活,班集體、少先隊、共青團組織對學生性格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參加集體活動,使學生習慣於系統地、明確地工作,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並得到克服困難的鍛煉。集體生活有利於培養學生組織性、紀委性、合群、自製、勇敢、利他和意志堅強等優良的性格特徵;也有利於克服自私、孤獨等不良的性格特徵。蘇聯教育家馬卡連哥指出:要在集體中,通過集體進行教育。每一個學生在班級里都處於一定的地位,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這種角色地位必然影響學生性格的發展。有學者作了一項關於學校指導對角色加工的作用的研究。教師在小學五年級學生中挑選出在班級中地位較低的8名學生,要他們擔任班委,並且給予指導。6個月後的觀察發現,這些學生中有些人在自尊心、責任感和安全感等性格特徵方面有顯著的提高,整個班級的風氣也有所改變。3、教師: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性格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般地說,學生年齡越小,受教師的影響越大。教師不僅對學生言教,還要對學生身教。教師對學生的關係也影響學生性格發展。有人在研究學生誠實這個性格特徵時發現,喜歡教師的學生說謊少,容易形成誠實的特徵;不喜歡教師的學生則經常說謊,不容易形成誠實的特徵。勒溫等人把教師管學生的方式劃分為3種類型:專制的方式、民主的方式和放任的方式。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管教方式,影響學生性格的發展。三、社會實踐在性格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不論是遺傳決定論,還是環境決定論,它們的主要問題,除了片面性外,還在於都沒有認識到實踐活動在性格發展中的作用。馬克思指出:「以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活動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勞動是人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職業的要求對性格發展也有重要作用。人長期從事某種特定的職業,社會要求他反覆扮演某種角色,進行和自己職業相應的活動,從而相應地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徵,例如,科學工作者實事求是,善於獨立思考,一絲不苟;文藝工作者活潑開朗,富於想像,感情豐富;飛行員冷靜、沉著、有高度責任感,等等。對運動員的性格研究表明,各種運動項目,對性格特徵有一定的要求,也培養著一定的性格特徵。四、主觀因素在性格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性格是在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但任何環境都不能直接決定人的性格,它們必須通過人已有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心理活動才能發生作用。社會各種影響只有為個人理解和接受,才能轉化為個體的需要和動機,才能推動他去行動。個體已有的心理發展水平對性格形成的作用。隨著年齡增大而日益增強。個體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對接受社會影響有決定性的作用。例如,守紀委責任心等性格特徵都接受與領會外部的社會要求,逐漸將這一要求轉變為對自己的內部要求的過程。布特曼(BULTMANN)說:每一個人都是他自己性格的工程師。人是一個高度不斷自我完善的調節系統,一切外來的影響都要通過自我調節而起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在塑著自己的性格。此外,社會風氣和風尚,也是影響性格的重要因素。它們通過各種渠道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愛好、道德評價和行為習慣的形成。其中,最有影響的渠道是電影和電視的宣傳,以及兒童文學讀物等等。美國史特爾等人在1971年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讓一組8~9歲的兒童每天看一些具有攻擊的節目,而另一組在同樣長時間內觀看沒有攻擊的節目。結果發現,觀看攻擊節目的兒童,其攻擊有增多現象,觀看不含攻擊節目的兒童,在行為上沒有變化。第六節:性格的測量心理學研究方法一般可以用來測量性格,如觀察法、談話法、作品分析法、問卷法等等。但由於性格的複雜性,測定性格是相當困難的,這就要求測量者把多種方法結合起來,交叉應用、互相補充、互相印證。諾夫等人提出了「多重環境、多重來源、多重工具」的綜合法研究模式。要求研究者在3種環境(家庭、學校、實驗環境)中進行,在每一種環境中,至少要有2個人提供資料;主試均採用2種測量工具進行評定,並且要求在每一環境中,2個主試使用相同的測量工具。當然,主試所提供的資料是多種具體情景中個人行為表現的概括。進入80年代後,心理學研究出現了新的方法論傾向。美國心理學家維斯塔(R。VASTA)稱之為「生態學運動」(THEECOLOGICALMOVEMENT)。他指出:「如果說60年代標誌了嚴格的實驗室方法應用到對兒童的研究,70年代就看到對自然過程的日益關心。那麼,80年代可望是使嚴格的方法脫離實驗室而對現實世界的關注相結合。」生態學運動即在研究人的心理時從實驗室走向生態,把實驗室固有的嚴格性移到真實環境中去。生態學運動要求研究的情景必須是自然的,但研究本身必須是嚴格的。人的性格具有社會制約性,只有在現實環境中考察人的性格,才能保證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統一,提示人的性格特徵。下面是自然實驗法、問卷法和投射法在測量性格時的應用。一、自然實驗法自然實驗法是實驗法在自然條件下的運用。由於性格的複雜性,不宜採用嚴格控制條件的實驗室方法。一般認為,自然實驗法對於測量性格是相當有效的。自然實驗法兼有實驗室實驗法的控制條件和觀察法自然真實這兩方面的優點。目前較多地採用教育性實驗。教育性實驗是把實驗法運用於教育過程,在活動中了解學生,並研究有效教育措施的方法,在教育實驗時,實驗者創設一定的情境,主動地引起被試的某種性格特徵的表現,然後主試對被試採取一定的教育措施,影響被試的行為表現,通過觀察、分析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徵及其變化。這種方法能夠結合教育進行,比較自己和主動,但要求教師善於設計實驗和控制條件。下面是幾個有名的自然實驗。1、哈爾霍恩(HARSHORNE)和梅(MAY)的品德測驗:品德測驗可以用來測量誠實、自我控制等行為特點。如在考試時,試題多而簡單。考試後將試卷複印,要求學生批改自己的試卷,並附有標準答案。收回試卷後再將兩種試卷對照,即可發現學生是否為了提高分數而修改答案。又如,另一種測量誠實的方法,被稱為「不可能的成績」,在測驗時,要求學生閉目用筆把點畫在10個圓圈內,連做3次,每次點10點,點中1個得1分。如果被試確實親人指示緊閉雙目,3次畫點的部分不會超過13分(這是因為經過多次測定,每次最多點中4~5個),如果超過13分,說明被試可能不誠實(測試時沒有閉目,而偷看)。2、蘇聯心理學家阿格法諾夫的「拾柴禾」實驗:這個實驗用來研究兒童的勇敢性。實驗者以保育院40個小朋友為對象。實驗時把一些濕的盯放在宿舍近的地方,而把一些乾柴放在較遠的山溝里。在冬天的夜晚要求兒童去取柴烤火,實驗者發現有些孩子勇敢地到山溝里取柴,有的邊走邊埋怨,大部分孩子怕黑,寧願就近取柴。然後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教育,去山溝里取柴的孩子逐漸多起來了,但仍有20多個孩子沒有多大變化。在9個月的時間內,研究者觀察到兒童在勇敢方面的差異,有的是勇敢的,有的是動搖的,有的是畏縮的,貪圖方便的,有的是膽怯的。3、蘇聯心理學家謝列布亞科娃的教育實驗:為了測量兒童的自信心,設計了一個教育實驗。她要求被試對3組難、易、中程度不同的9個算術題有選擇性地回答,發現學生在挑選問題時,大體上有3種情況:一部分學生在挑選問題時是穩定而適當的,這部分學生的性格被認為是有自信心;另一部分學生挑選不能勝任的問題,這部分學生的性格被認為是自負的;再有一部分學生不敢挑選稍難而只挑能夠回答的問題,這部分學生的性格被認為是缺乏自信心。然後,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徵分別進行不同的教育。二、問卷法問卷法是測量性格時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在問卷上列出許多問題,由被試去回答。多數是是非題和選擇題。這種方法使用極為方便,題目、記分、評分都經過標準化。但是,被試的回答是主觀的回答,有真、有假,也可能有意迴避一些問題。在有些問卷中,編製一些題目來測驗被試回答的可靠性。問卷法可以個別測驗,也可以團體測驗。有些問卷測量一個性格特徵,有些問卷測量幾個性格特徵。常用的問卷有下列幾種:(一)明尼蘇達多相個性問題該問卷是本世紀40年代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哈撒韋(S。R。HATHAWAY)和麥金利(J。C。MCKINLEY)制定的。因為它可以同時測量性格的許多特徵,因此稱為多相個性問卷。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應用和篩選,它在臨床和研究中應用愈來愈廣。明尼蘇達多相個性問卷(MinnesotaMultiphasicPersonalityInventory,簡稱MMPI)的1966年修訂版(MMPI-R)確定為566題(其中有16題是重複的,用以檢驗被試反應的一致性,被試回答是否認真)。所有的題目按性質可以分為26類。該問卷有10個臨床量表,可以得到10個分數,代表10種人格特質。該問卷有4個與效度有關的量表,去考察被試作答的態度。如果被試在4個量表中得分特別高,則表明被試沒有誠實地、認真地作答。在測驗時,被試對每一個問題選擇一個「是」、「否」或「不能回答」。一般測驗用45分鐘,最多90分鐘,如果被試文化水平低可以超過2小時。明尼蘇達多相個性問卷的題目舉例:1、我喜歡看機械方面的雜誌2、我的胃口很好3、我早上起來的時候,多半覺得睡眠充足,砂腦清醒4、我想我會喜歡圖書管理員的工作5、我很容易被聲音吵醒6、我喜歡看報紙上的犯罪新聞7、我的手腳經常是很暖和的8、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著使我感興趣的事情9、我現在工作(學習)的能力,和從前差不多10、我的喉嚨里總好像有一塊東西堵著似的11、我認為一個人應該去了解自己的夢,並從中得到預兆和啟示12、我喜歡神話小說或偵探小說13、我總是在精神緊張的情況下工作的14、我每個月至少有一兩次瀉肚15、偶爾我會想到一些壞得說不出口的事16、我覺得世道對我太不公平17、我的父親是個好人18、我很少有大小便不通的毛病19、當我接受一件新的工作的時候,總喜歡先打聽一下,誰要繼續我的工作20、我的性生活是滿意的(二)加州心理問卷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高夫(H。G。GOUGH)設計了加州心理量表(Galiforniapsychologyinverntory,簡稱CPI)。該量表有一半題目來自MMPI,另一半反映正常青少年和成人的個性:CPI與MMPI不同的是它更強調正常。該問卷由480個「是否型」的題目組成,分成18個量表,可以個人施測,也可以團體謝測。它適用於13歲以上的正常人。該問卷有男性常模和女性常模。該問卷包含了人際關係的重要方面,它除測量被試現在的性格特徵外,還可以預測被試今後的學業成績、犯罪傾向和職業成功的可能性。如果被試幾乎在所有分數方面都超過平均標準分數線,則他可能在社交和智力這兩個方面發展較好,否則可能在人際關係適應上發生困難。此外,主試還應注意各組量表的相對高度。(三)卡特爾16種個性問卷美國伊利諾斯州立大學卡特爾(R。B。CATTELL)教授採用系統觀察法、科學實驗法以及因素分析統計法確定16種個性根源特質。據此,他編製了16種個性因素問卷(SixteenPersonalityFactorQuestionnaire簡稱16PF)。16種根源特質高分者特徵和低分者特徵,已在本章第四節中說明。16種個性因素各自獨立,每一種因素與其他因素的相關度極小。每一種因素的測量能認識被試的某一方面的個性特徵,整個問卷能對補能工巧匠的16種個性因素綜合了解,從而全面地評價被試的個性。16PF適用於16歲以上的青年和成人,它有A、B、C、D、E五種複本。A、B為齊全本,每卷各有187題。C、D為縮減本,每卷各有106題。E是專門為文化較低的被試編製的實驗試本,有128題。16PF在德、法、意、日等國已有修訂本。劉永和和梅吉瑞將原測驗的A、B兩種合併,在1970年發表中文修訂本(187題,每個特質包括10~13題),並在港台地區測驗中國學生2000人,作出常模。我國遼寧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李紹衣等同志於1981年在劉、梅兩氏修訂本基礎上進行修訂。後由華東師範大學戴忠恆教授和祝蓓里教授等進一步作了修訂。16PF的每一個題目都有3個供選擇用的答案(A、B、C),這就可以使被試有折衰的選擇,避免「二選一」時不得不勉強作答的缺點。如果答案與記分標準符合者給2分,相反給0分,中間者給1分。16PF可以個別測驗,也可以團體測驗。有高中以上閱讀能力者應在45~60分鐘內完成。統計測驗證明:16PF信度、效度較高,編製比較科學,施測比較簡便等優點。16PF不僅能明確描繪出一個人的16種個性因素,而且還可以推算出許多描繪個性的雙重因素,如:適應——焦慮;內向—外向;感情用事——安詳機警;怯懦——果斷等。卡特爾還擬定一些公式用於心理諮詢和升學就業等。卡特爾16處個性因素問卷的題目舉例:……3、機會的話,我願意:(A)到一個繁華的城市去旅行;(B)介於(A)、(C)之間;(C)遊覽清靜的山區。4、我有能力應付各種困難:(A)是的;(B——不一定;(C)不是的。5、即使是關在鐵亂里的猛獸,我見了也會感到惴惴不安:(A)是的;(B)不一定;(C)不是的。6、我總是不敢大膽批評別人的言行:(A)是的;(B)有時如此;(C)不是的。7、我的思想似乎:(A)比較先進;(B)一般;(C)比較保守;8、我不擅長說笑話、講有趣的事:(A)是的;(B)介於(A)、(C)之間;(C)不是的。9、當我見到親友或鄰居爭吵時。我總是:(A)任其自己解決;(B)介於(A)、(C)之間;(C)予以勸解。10、在群眾集會中,我:(A)談吐自如;(B)介於(A)、(C)之間;(C)保持沉默。(四)YG性格問卷該問卷是由日本京都大學教授矢田部達郎等以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神速特的三種性格測驗為基礎,根據日本人的特點編製的。「Y」是矢田部達郎姓氏讀章「YATABUTATSROU」的第一個字母,「G」是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姓氏的第一個字母。該量表測定12個人格特質,12個人格特質的高分和低分。每個特質有10個題目,共120題。測驗時,要求被試在與他實際情況相符合的問題後在「是」上劃「+」;與他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的總理2後在「否」上劃「+」;不能確定時則在「?」上劃「+」。記分時,大多數題目(有小部分題目的記分相反)被試答「是」者記2分;答「否」者記0分;答「?」者記1分。通過測驗不僅可以顯示出被試的性格特質,而且還能進一步評定被試的性格類型。他們將性格類分為5類。當前,國際上所廣泛流行的性格測驗都是根據特質論編製的,雖然可以對各種特質進行測量,但是缺乏對個性從整體上進行概括和評定。YG性格測驗則兼顧了類型論和特質論兩者的優點,突破了它們各自的局限。它的信度和效度都較高。YG性格問卷的題目數量也比較適中,但它也存在一般問卷法的缺點,如由於被試的自我防衛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虛假,等等。YG性格測驗在日本被廣泛地應用,在我國近年來有不少地方對它進行了應用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孔克勤副教授對該問卷進行了修訂。孔克勤副教授等使用YG性格問卷對華東師範大學87~90級本科全體新生約5000人進行心理素質測量.結果表明,理想的性格類型D型較多(佔51.5%和42.1%),E型雖少,但仍有一定的數量(佔11.7%和13.2%).性格類型與心理健康有密切關係,D型中心理健康者遠多於其他類型,E型中心理不健康者則遠多於其他類型(均為P<0.05)。YG性格問卷題目的舉例:1、以結識各種各樣的人為樂事嗎…………………………………………是?否2、在人群中總是退縮在後面嗎……………………………………………是?否3、歡喜思考困難的問題嗎…………………………………………………是?否4、不喜歡老是做一種固定的工作嗎………………………………………是?否5、和周圍的人合得來嗎……………………………………………………是?否6、一刻也不能清閑,總是不幹點什麼就覺得不舒服嗎?………………是?否7、認為世界上的人都是不管別人的事情的嗎……………………………是?否8、常常無緣無故地有時高興有時悲傷嗎…………………………………是?否9、只要有人在旁觀看就不能工作下去嗎…………………………………是?否10、經常擔心會不會失敗嗎…………………………………………是?否11、情緒經常流露在臉上嗎…………………………………………是?否12、常常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嗎………………………………………是?否……61、喜歡與人交往嗎…………………………………………………………是?否62、一到上級面前就感到緊張嗎…………………………………………是?否63、對什麼事都要好好想一想,否則就不放心嗎………………………是?否64、經常與人一起歡鬧嗎…………………………………………………是?否65、做事比別人快嗎?……………………………………………………是?否66、不願意過平凡生活,想干一些不建黨的事情嗎……………………是?否67、認為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事的嗎……………………………是?否68、常為睡不著覺而苦惱嗎………………………………………………是?否69、常因一點點小事而妨礙工作嗎………………………………………是?否70、常因怕難為情而不敢與眾不同嗎……………………………………是?否71、常因精力分散而思想不能集中嗎……………………………………是?否72、經常詳細地回想過去的失敗嗎………………………………………是?否…………109、在人多的場合下也不慌張嗎…………………………………………是?否110、怕在人前說話嗎………………………………………………………是?否111、有深思問題的傾向嗎…………………………………………………是?否112、脾氣直爽嗎……………………………………………………………是?否113、動作敏捷嗎……………………………………………………………是?否114、無聊時尋求強烈刺激嗎………………………………………………是?否115、總是感到別人沒有充分地認識自己,沒有給自己以足夠的評價嗎…是?否116、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嗎………………………………………………是?否117、常將瑣碎小事放在心上嗎……………………………………………是?否118、能不受干擾而當機立斷嗎……………………………………………是?否119、容易動感情嗎…………………………………………………………是?否120、經常感到精力不足嗎…………………………………………………是?否三、投射測驗投射測驗是主試向被試提供無確定含義的刺激,讓被試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出來,以確定其性格特徵。投射測驗有昨於主度對被試作整體性的解釋、探討潛意識。但是,投射測驗計分困難,目前還缺乏方便、有效的信度和效度標準。國內外常用的投射測驗有:羅夏默漬測驗和主題統覺測驗。(一)羅夏墨漬測驗羅夏墨漬測驗(RORSCHACHINK-BLOTTEST)是瑞士精神病學家羅夏(H。RORSHACH)所創。羅夏開始用畫片來測驗病人,後來改用墨漬圖。先用一張紙中間滴上墨法,然後把紙對摺,用力古下,使形成對稱的但開頭不定的圖形。羅夏墨漬測驗共有10張卡片,每張卡片上都印有一個雙側對稱的墨漬圖。其中5張為濃淡不同的黑白圖,2張為紅與黑的圖,3張為幾種顏色混合的圖,測驗時逐綁問被試看到了什麼?圖形象什麼?看圖時想到了什麼?一般從3個方面進行計分和解釋:1、定位:被試對圖形整體反應還是部分反應?2、決定:被試反應的決定因素是什麼?是墨漬的形狀,還是顏色,把圖形看作靜的還是動的?3、內容:被試把圖形看作什麼?是人,還是動物,還是特體?有些學者還從獨創和從眾方面進行分析,即被試的反應與一般人相同,還是他個人獨創的。當主試出示圖片後,被試回答:有兩隻熊,熊掌貼著熊掌;或者,也可能是在打架,紅色是打架流出來的血。解釋:被試一開始的反應即為「動物」,提出看到兩隻熊,就是一個普遍的反應。指出熊在玩拍掌,表現出嬉戲、幼稚的行為。隨後是敵意舉動的反應,對顏色反應與血聯繫起來,顯示他不可能不剋制自己的環境的反應。他是否用嬉戲、幼稚的外表來掩飾敵意和破壞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可能會影響他對環境的處理上。(二)主題統覺測驗主題統覺測驗(THEMATICAPPERCEPTIONTEST,簡稱TAT)由美國心理學家默里(H。A。MURRAY)和摩根(C。D。MORGAN)等人編製。全套測驗包括黑白圖片30張和1張空白卡片。有些圖片比較明顯,有些圖片比較模糊,14歲以上的被試,分為男子組、女子組;14歲以下的被試,分為男孩組、女孩組。這些圖片可以分成9類;公用圖片、男孩專用圖片、女孩專用圖片、男孩女孩共用圖片、男孩男子共用圖片、女孩女子共同圖片、男子專用圖片、女子專用圖片和男子女子共同圖片。測驗時,根據被試的年齡和性別把圖片分成4組,每組選用20張圖片(其中一張是白卡)。分兩次實施,每次使用圖片10張。每次呈現一張圖片時,要求被試根據圖畫內容的主題,通過想像活動,自由地編一個故事。故事要求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1、圖片中的情境及其發生原因2、圖片聽人物的思想和情感3、可能發生什麼結果TAT中的12F圖片,是一張女子專用圖片。畫畫有一位青年女子的頭像,後面有一位青年女子的頭像,後面有一個正在做鬼臉的老婦人。被試看了這張圖片編造故事:這是一位多疑女子。她正在照鏡子,後面的老婦人是她想像中自己的老年。她受不了這種看法,發瘋了、摔掉鏡子衝出屋子,在精神病院度過終生。TAT中的圖片5,是一個中年婦子站在半開的門旁,向室內觀看。被試是一位30歲左右的女子,她看了這張圖片後編造故事:一位媽媽下班後回家,開門一看,感到驚喜,因為早晨上班匆忙,沒有時間收拾房間,家中很亂,現在卻變得十分整潔,不僅桌椅都揩得乾淨,而且花瓶里還插著美麗的鮮花,使人感到愉快。但不知道是誰收拾的?媽媽忽然看到高高的書櫥沒有整理,心中一下全明白了。故事反映被試自己的家庭情況,被試有一個和睦的家庭,有一個體貼父母又愛勞動的孩子。
推薦閱讀:

歡樂頌第10集預告中邱瑩瑩的和安迪爭吵的表現,是什麼心理?
美國總統告訴你,不僅僅是性格決定命運
什麼性格的人比較適合從事晶元設計 (IC design) 工作?
如何能變得對人熱情一點?
這三大星座具有多面的性格,而且經常是多角色飾演無壓力!

TAG: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