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家庭美德 我們還做得不夠

家庭美德,作為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諸如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是每個家庭都亟待努力弘揚的。  家庭美德,需要繼承,又需要不斷發展。以前,提起家庭美德中做得欠缺的地方,我們就會聯想起做兒子的不盡贍養義務,領工資後不如數支付給父母生活費;婆媳不和睦,為你住南間我住北間,你吃多我吃少,三天兩頭爭吵……現在,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民精神文明素質的不斷提升,諸如此類的矛盾較為少見了。然而,不時地,我們會從周圍的一些老人那裡聽到:「我不缺吃不愁穿,就是想讓孩子常回家看看。」———這就顯示出家庭美德內涵的新變化,「敬老」已從單純的物質層面,提升到物質與精神兼顧的更高層面。  我們的討論,應當是結合實際生活的。比如,可以談談有哪些家庭美德,我們現在還做得不夠有哪些家庭美德的新要素,需要引起我們重視希望經由討論,大家能有所收穫,有所遵循,將家庭美德建設水準提高一步。  厚養薄葬創新風  由於經濟發展和市民文明素質的提高,上海的老年人在社會上受到尊重和關心,在家裡也得到尊敬和贍養。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今天得到進一步繼承和發揚,無疑應當稱道。  然而老人也想回報社會和家人。除了生前發揮餘熱外,有的還希望身後簡辦喪事、捐獻角膜及遺體,減輕小輩的精力、財力負擔,造福社會。這類遺願卻常被善意地違背了。  關鍵是轉變觀念。要把「盡孝」從鋪張辦喪事中解放出來。須知加強對老人生前的物質及精神贍養才是真正盡孝。厚養薄葬、捐獻遺體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反映,也是新世紀家庭美德的新內容。家母去世後,我就遵其遺囑捐獻了她的遺體,實現了她的遺願,也使家庭美德產生了社會效應,開創了新風氣。(張崇信)  家庭麻將應休矣  近幾年來,在有的家庭,搓麻將「蔚然成風」。只要「三缺一」,就打電話給親戚,想方設法要湊齊一桌。平時,從黃昏搓到深夜;逢到雙休日、節假日就熬夜至天明,在「方城」里過癮。  這種家庭麻將,有損於家庭美德,有百弊而無一利:萎靡不振,影響工作;過度疲乏,積勞成疾;夜深「激戰」,妨礙鄰居;年老有病,急劇加重;賭博心理,逐日滋生;有害孩子,影響學業……  筆者認為,這種有礙於家庭美德的家庭麻將,應當休矣。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多少新事物、新知識等待我們去學習和掌握。不搓麻將,多多學習,才能使家庭素質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劉國屏)  如此「回家看看」要不得  一首《常回家看看》,牽動了天下每一顆父母心。至今,它仍唱遍大街小巷。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有多少兒女不能與父母經常團聚,讓老人遺憾不已。現在,有些晚輩開始引以為戒,尋找時間,領著孩子,帶著愛人,常回家看看,受到老人歡迎。  然而,也有一些人將常回家看看演化成了變相的「吃老人」。會餐完畢,他們不是「幫媽媽涮涮碗筷」,更不會「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而是在酒足飯飽之後,碗筷一推,油嘴一抹,和愛人、孩子看看電視打打牌。有的三口之家空著手去探視老人,吃完還帶飯菜走人。等到小輩走了,老人已忙得渾身酸痛。  我認為,如此回家看看,給老人們的精神慰藉不多,倒是給老人們添加了不少生活負擔,實在是要不得。(邱稱長)  善待收入少的丈夫  說到家庭美德,自然會想到夫妻和睦這一要素。而夫妻和睦,取決於雙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有的丈夫因為經商致富,在家裡頤指氣使,態度粗暴。對這一類「不尊重」,報刊上已多有批評。而另一類「不尊重」,似乎尚未引起關注。這就是某些當妻子的,因丈夫收入不高,甚至下崗,而對丈夫橫挑鼻子豎挑眼,幾乎達到苛求的地步。她們一要丈夫會得賺鈔票,二要會得買氵大燒,三要會得「三腳貓」指掌握一些維修家電設備的技術等等,似乎不把男人逼成「難人」,她們就不罷休,這怎能不影響夫妻和睦據報載,有不少丈夫到婦聯去投訴,就是女人把男人逼到極致的典型。  我就認識這樣一個女人,自己懶,卻要求丈夫勤;自己鈔票瞎用,卻說丈夫收入少。由於丈夫不服苛刻的「管教」,兩人爭吵不斷,影響了夫妻和睦。  我認為,家庭美德要發揚,夫妻和睦很重要。作為妻子,要開明一點,寬容一點,不要為「你收入少,我收入多」之類爭論,特別是對有責任心、事業心、又無「花心」的丈夫不要過多苛求。夫妻間應提倡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這樣對夫妻和睦、對家庭美德的弘揚都是極為有利的。(曉晨)  別在鄰家有難時顯冷漠  搬進新公房,入住商品房,鄰里之間不太「搭界」,已成有目共睹的事實。一旦遇到哪家有事向鄰居求助時,以往那種熱情、參與的「鄰里情結」少見了。前些天,住二樓的玲女士,因水鬥倒翻,冒雨急匆匆喊人來疏通。當疏通者讓玲女士去喊樓上4戶人家放滿水斗試沖時,有的鄰居竟因為嫌煩而冷漠地回絕了。她為此深感失望。  其實,鄰家有事相求,雖然麻煩,但這正是鄰裡間溝通與體現個人素質的機會。中國素有「遠親不如近鄰」的美德,請千萬別讓這種美德失傳。(李佩玉)  理解老人再婚  就像幾部影視作品中反映的那樣,一些喪偶者年輕時為了不影響年幼的子女健康成長,既當爹來又當媽,放棄了許多再婚重續情緣的機會。可是,當子女都成家立業、另立門戶時,自己卻陋室孤燈相伴,很感寂寞無聊,再想找個老伴相扶相撐,卻遭來子女們的強烈反對。  子女們自恃理由充足,什麼「老人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現在條件改善了,想吃點啥、穿點啥都已不成問題,只要開口馬上給你送來」,什麼「年紀都已一大把,孫子孫女張羅著結婚娶親,你還老不正經地夾在其中,結哪門子婚」等等。其實他們的潛意識裡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不想多擔一份贍養的責任、不想多有一方來與自己爭所謂的家庭遺產,更有甚者是為了自己的臉面好看,而極力阻撓老人再婚。  老年人在婚姻上也享有完全的自由。子女對老人的盡孝贍養,不應僅僅停留在物質生活方面,應兼及精神世界。理解和支持老人再婚,應成為二十一世紀家庭美德不可忽視的內容。(朱世紅)  「關門來無所謂」,對嗎  有人以為,家庭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干就怎麼干。因而,常常產生不文明語言,這對孩子會產生負面影響。  有的人平時在外很注重言行舉止,而到家裡則顯得過於隨便。講話常常帶「標點符號」,開口就是「小赤佬」、「小癟三」,嚴重污染家庭生活環境。夫妻之間也是罵罵咧咧,大失規範。有的人還常常在孩子面前隨意評論他人,中傷他人,甚至搬弄是非,或者發布一些社會影響不好的言論。這不僅在孩子面前降低了自己的形象和威信,也容易使孩子形成搬弄是非的陋習。當然,這最終會影響與他人的團結,會危害良好和諧的鄰里關係、同事關係。  所以,我們在家庭這個小空間中,也要注意文明言行,切莫以為「關起門來無所謂」而忽視了這一點。(日月)  愛幼太過敬老不夠  友人某君非常寵愛兒女,對兒女百般呵護關愛,處處侍候,事事操心,為兒女可以捨棄一切。見兒女有個頭痛腦熱比自己生病還急,送醫院,陪夜,熬雞湯,熬粥,日夜操勞。兒女讀書了,工作了,父母還是操心不止。兒女18歲生日,父母操勞整天,讓孩子在家宴請學友;雙休日,兒女睡懶覺,父母忙飯菜,服侍周到。然而,從另一種角度觀察,我總覺得他的愛心有所欠缺,這就是在對待他自己的父母上。耄耋之年的老父老母,孤零零地居住在近郊的一套公房內。他與妻子極少去探望。逢年過節,他有時竟是一個人帶上點水果去探望,說是「孩子功課緊,省一點時間吧。」老父老母生病需住院,他也是送到醫院,付了一應費用,請妥護工,就基本不去,一個星期去一二次而已。  平心而論,不能說他待父母「不合格」,但「分數」是不夠高的吧。一個人對家庭的愛心,應當既給予小輩,又給予長輩。而愛幼太過,敬老不夠,我以為這是一個亟待引起許多中青年夫婦注意的問題,不僅是那位友人的個人問題而已。
推薦閱讀:

我們究竟喜歡什麼樣的男生?
我們的歲月,終將美好
不同季節我們該怎麼喝茶
劉莎:我們應該反省自己

TAG:家庭 | 美德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