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失傳的趙堡李作智太極拳

瀕臨失傳的趙堡李作智太極拳

作者/張長林張順林

整理/林泉寶

一、趙堡太極傳承之秘

當今太極拳門派林立,而其歸根結底則是適於道門,也就是由張三丰祖師所傳授,王宗岳得道門而又傳至河南趙堡鎮,蔣發則是太極拳的第一代宗師。鄙師侯春秀所傳的拳譜《太極拳擇要》,其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是:「師者(蔣發)北流魁首,太極者拳架之根苗」。所以蔣老夫子為當今太極拳第一代宗師,當之無愧,所謂北流魁首,非他莫屬了。

從蔣發宗師傳至陳青平,為趙堡第七代宗師。其中很少有旁支,或者說能形成其它的流派。在陳青平時期,打破了趙堡太極不出村的定規,所以太極拳的發展進入一個高潮期,名人輩出,高手群起。

陳青平門下就有著名的七大弟子,各人都有超凡絕技。張應昌為趙堡第六代宗師張彥之子,雖說也是七大弟子中佼佼者,但從學於張彥,當時被人尊稱謂「少師「,可想而知張應昌在當時的地位和聲譽了。其它就是陳青平之子陳景陽,以及張敬芝、和召元、任長春、李作智和李景彥。

從現在來看,整個趙堡太極拳能夠形成流派的也不多。所謂「二鄭一候」,二鄭為和慶喜門下的鄭伯英和鄭悟清。二公也形成了各自的風格與特點,以鄭伯英的謂之趙堡大架;而以鄭悟清的拳架謂之趙堡小架。而經張氏一脈的候春秀老師成架,因其拳架不大不小,又人譽之謂中架。還有從李景彥先生派生的「忽雷架」,因其發勁兇猛,所以很難有所普及。

二、趙堡第十代宗師李宗有

關於趙堡李氏太極拳的傳承之密,我們得以從趙堡太極拳第十代宗師李宗有說起。趙堡太極拳名師李宗有,河南濟源五龍口人李宗有先生(1916--1997)是趙堡太極拳陳清平高徒李作智一支的傳人之一。先生一生與趙堡太極結緣,是傳奇的一生。他留下的拳譜,比較全面的反映趙堡太極拳的面貌,他留下的拳架與功法,是目前較完整的一部。有大架、小架、發功架三套架子,兩儀九功、四象八法、二十四捶、七十二擒拿手、三百六十單元手、拳藝八法等等十餘種之多。今天每當我們讀這些拳譜和功法時,老師講述的他的一生,就會栩栩如生的反映在我們的面前。

1933年李宗有先生跟隨其伯父到山西太原打鐵為生,工作之餘和幾個年青人在一起習武練拳,李先生學了一身長拳好功夫。1938年在太原做生意的河南籍人成立了同鄉會,叫江淮泗。同鄉會聘請河南溫縣趙堡鎮趙堡村年近七十的趙振緒為武功教師。大家不知趙老師武功高深,就讓趙老師表演一下,趙老師和他的大徒弟李再亮(李再亮也是河南溫縣趙堡鎮人)各自搬來一個打鐵砧子,一百多斤重,趙老師和李再亮各自在一個上面站定,打了一趟太極拳,腳步沒有離開鐵砧子,眾人叫絕。李先生亦感驚奇,當下拜趙振緒為師,方知趙打的太極拳是趙堡街太極拳。

趙老師的師傅叫李作智,是趙老師的遠房親戚。當年李作智師傅在趙堡鎮跟陳清平老師學拳時,就借住在趙振緒家裡。趙老師講李作智師傅武藝非常高強,在陳清平老師的七大弟子之中,以功夫高超而著稱,他功力非凡,與同門師兄弟切磋武藝,不直接搭手,而是站在八仙桌的兩邊,雙手扶在桌面上運用內勁比試。趙老師講,有一次他見師傅李作智與另一名高手師兄弟李景彥比手,只見兩人四手把桌子粘起離地面半尺之許,令觀者驚嘆不已。

說李宗有先生是太極高手,高就高在李宗有先生對趙堡太極拳理論的研究上,在研究中他花了大量的功夫,關於拳譜、拳功、拳路寫了大量的文字,今已彌足珍貴。他對拳理的理解,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太極有「四兩撥千斤」之謂,李先生經常告訴我們,這四兩就是巧勁,就是比對方活、比對方輕,熟能生巧,巧能佔先,巧就是膽、就是功,膽正功純,才能所向披靡。在對趙堡太極拳的研究中,他發現侯春秀老師的趙堡太極成架從套路和拳理上和趙振緒老師傳下的二路小功架極為相似,侯老師拳論上有截取亂環法、意念摺疊法,在趙老師傳下的拳藝八法中也有意念截取之法和意念化氣等等,他在對比研究中發現這些就是趙堡太極拳較為原始的功法之一,這些功法很有價值,值得研究推廣。

李宗有老師在研究中還發現趙振緒老師傳下李作智師傅的三套架子有些動作是反著打的,李宗有先生得出結論:第一種可能李作智師傅是一個左撇子,所以李作智師傅習慣用左手才把套路打成反向上招的。第二種可能陳清平老師是根據弟子不同的特點教的不同套路,是不是陳老師教的就是這樣,剛好適應了怪異手李作智。從這些研究中反映出李宗有先生對趙堡太極拳研究之細,無微不至。李宗有先生常常告訴我們,練拳架,正練熟了後,還要反著練,李先生還經常給我們表演反著練拳,他反練熟練的程度不亞於正練。每每使我們從內心發出叫絕的感嘆。

三、趙堡李作智太極拳的傳承以及秘傳密笈

河南濟源五龍口人李宗有先生1945年落腳陝西咸陽,以刻圖章為生,56年公私合營,成立了咸陽工藝美術社,先生被選為社長,他老伴及兩個子女在四川成都居住。李先生在咸陽工作之餘,以練趙堡太極拳為主。由於先生嗜拳如命,練拳不太公開。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中,由於先生歷史上的原因,加之他當社長時批評過一些工作不積極的青年人,這些人在運動時,藉機以發私憤,揪出李先生進行批鬥,逼著先生交出「四舊及反運動書籍」,當時先生無奈把很多字帖、拳術都交了出去,唯有一本李作智手寫的「太極拳譜」沒有交出。他怕被別人發現,把這本拳譜交給他同單位的徒弟刑超凡,讓刑收藏。但未過多久,刑超凡因家庭出身也受到衝擊,自身難保,他心裡害怕,又將此書交還先生。因為當時先生處境安全難保,為不讓此書遺失,故再次將拳譜交於同單位另一位徒弟賈振興,讓賈把拳譜帶往咸陽郊區農村老家掩藏。後67年賈因盜竊工廠的木板給開除,當時先生還在「牛棚」居住,未解放,拳譜一事未能提及,直到69年先生得以平反,先生立即尋找賈振興索要拳譜,賈聲稱由於蓋房挖地基,此譜失落不見了,先生一聽急了,但也無法。後來李先生覺得此事蹊蹺,又多次前去索要未果。

1974年李先生又跟侯春秀老師講起此譜,候老師一聽十分驚訝,他說他早耳聞趙堡有一本「內功密笈」,想不到在李宗有先生這裡。候老師讓李先生再去找,並說一定要找回來。後來先生又叫了張氏兄弟拿了些禮物多次前往賈振興老家咸陽郊區平陵鄉白良村,找賈振興,打聽挖地基的幾個人,問誰見了,哪怕給些錢換回拳譜,賈發誓賭咒說沒有人看見,找不回來了。多次索要,毫無結果,我們萬般無奈。此事我們也分析,很大可能是找不到了。外人一般不知此譜的珍貴,在那時就連我們也不知李作智拳譜的重要,當年學拳,只是承襲自己老師的拳術,根本無有研究太極文化的意識,也不理會傳承方面的事。先生雖然有這種意識和理念,但拳譜已失,除心中懊惱之外,又有什麼辦法呢?……在這裡我要說兩個問題:第一,李先生為何如此看重這本拳譜,主要的原因是此譜是李先生的老師趙振緒傳下來的,是李作智親筆書寫的,右上角豎寫「太極拳術」四字,左下方有「李作智」三字。可以說這是趙老師留給李先生唯一的信物、唯一的留念。解放初,由於歷史原因,把他的老師趙振緒也牽扯了進去。李先生感到非常內疚,趙老師傳給他武術,又把拳譜傳給他,可見老師對他的信任和喜愛,他卻把趙老師牽連,使趙老師也受到傷害,感到對不住老師。這次又丟失拳譜,先生內心又一次受到很大刺激,後悔萬分。後先生雖然靠自己的記憶,補寫了大部分拳譜,但畢竟不是趙老師留下的李作智原本手抄拳譜了,這也是趙堡太極拳的極大損失。這裡有人會問,李先生非常信任我兄弟幾承恩師弟(李先生的大侄子,著名金石家),當時為什麼不把拳譜交給我們保存呢?

情況是這樣的:66年文化大革命「山雨欲來風滿樓」,兄長長林在外地鐵路機械工程處工作,我和承恩都在學校參加集訓(全封閉集訓),整天「學習最高指示」,或者革命「大串聯」都不在家,李先生情急之下,才選擇了讓賈振興帶拳譜藏往農村,最後拳譜失遺,造成終生遺憾。第二,關於拳譜的內容,這本拳譜,我兄弟倆及師弟承恩、刑超凡等都見過渡過,由於我們當初年青,缺乏一種學習傳統和繼承傳統的文化意識,對拳譜沒有多加留意。

現回憶主要內容有三方面的:一是大功架、小功架、發功架三套拳路。二是兩儀九功、拳藝八法、三十六捶、七十二擒拿等十幾種功法。三是幾種器械套路,有太極劍136式、六路短棍,雙滾刀等拳術。先生不太喜歡器械拳術,對棍術還有點興趣。他把棍術的器械改變為旱煙袋鍋鍋(長桿煙斗),出門拿上方便一點。讓我給加工了兩桿,桿為厚壁不鏽鋼管,兩頭銅鍋銅嘴,長一米二左右,每桿20多斤。據先生講,當年他回家探親,前往成都時,在火車上碰上幾個小偷行竊,李先生拿起煙袋鍋鍋,還震跑了那幾個肆無忌憚的小偷,被同車廂的乘客讚頌。先生現留下的拳譜雖說不是原件原貌,但也比較完整,我們幾個先生的徒弟及子侄將共同努力整理,陸續發表了《李作智太極拳套路及功法》,使李宗有先生傳下的趙堡太極拳一支拳術為趙堡太極文化增光添輝。


推薦閱讀:

毛線編織基礎針法彙集,不收藏就失傳了
看古人如何養生,都快失傳了 !
看古人如何養生,都快失傳了
易學易用,但幾近失傳的道藏紫微斗數(十八飛星)論命法連載之四
失傳已久的道醫音樂療法,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TAG:太極拳 | 太極 | 失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