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李白|注釋|翻譯|賞析|講解

【作品簡介】

  《送友人》由李白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此詩寫得情深意切,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自然流暢。青山、白水、浮雲、落日,構成高朗闊遠的意境。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註解】

  郭:古代在城外修築的一種外牆。

  一:助詞,加強語氣。

  蓬: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乾枯後根株斷開,遇風飛旋,也稱「飛蓬」。詩人用「孤蓬」喻指遠行的朋友。

  征:征途。

  茲:此,現在。

  蕭蕭:馬鳴聲。

  班馬:離群的馬。這裡指載人遠離的馬。

【韻譯】

青山橫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環繞著東城。

在此我們一道握手言別,你象蓬草飄泊萬里遠征。

遊子心思恰似天上浮雲,夕陽餘暉可比難捨友情。

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翻譯】

  青山橫亘在城郭的北側,白亮亮的河水環繞在城郭的東方。我們即將在這裡離別,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一樣踏上萬里征程。空中的白雲飄浮不定,彷彿你行無定蹤的心緒,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我們揮手告別,從這裡各奔前程,兩匹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離別同伴而蕭蕭長鳴。

【評析】

  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先寫作別處的山水:青山橫亘外城之北,白水環繞東城潺流。此兩句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水之動態。如此描摹,揮灑自如,秀麗清新。中間二聯切題,寫分手時的離情別緒。

  前兩句寫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後兩句寫依依惜別的心情,巧妙地以「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寫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尾聯更進一層,抒發難捨難分的情緒。化用:《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句,嵌入「班」字,寫出馬猶不願離群,何況人乎?烘出繾綣情誼,真是鬼斧神工。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詩寫得新穎別緻,丰采殊異。色彩鮮艷,語言流暢,情意宛轉含蓄,自然美與人情美水乳交融,別是一番風味。

【講解】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李白的送友詩,除絕句《贈汪倫》之外,以這首五言律詩最為有名。此詩歷來膾炙人口,選入教材。是個佳作。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但細細品味,那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意思是此地一別,離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懷。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於對仗,別具一格。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詩人留戀而感到難捨難分。這裡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城、郭

  城本義為城牆,古時建邑立都先要建城池作防務之事,《說文》「城,以盛民也,從土成,成亦聲。」段玉裁註:「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古時指牆的同義詞很多,像「墉」「堵」「垣」「牆」等。如仔細考究,現代漢語常用的「牆」字,《說文》日:「垣蔽也」。段玉裁「垣」下注日:垣自其大言之,牆自其高言之。可見,牆字強調的是遮蔽、保護功能,與「城」義最近。現代漢語中「城」的基本義是城市,但一些古辭彙留傳至今,仍保留「牆」義,如萬里長城的「城」。即是萬里長牆。.宋周密《齊東野語·避諱》說:「梁太祖父烈祖名『誠』,遂改城曰『牆』」。

  郭字在《說文》中的本義早已廢而不用,《說文》「郭:齊之郭氏虛。」按照段玉裁注「郭本國名,虛墟古今字」的理解,「郭」應指郭國的廢城垣。因古時建城常有兩重或多重城牆,內城較堅固正規,外城一般只用泥土堆砌,要求不高,故借用「郭」字稱之。「城」「郭」二字分言時常有區別,如《孟子·公孫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有時只是調換用詞的泛指,如此詩的「北郭」「東城」,郭、「城二字無別,「郭」仄聲不入韻,「城」平聲入韻;也可理解為互文。

  班馬

  《說文》「班:分瑞玉,從珏(jué)刀。」這是個會意字,刀置兩玉之間,故為「分瑞玉」。引申有「分離」「賜予」等義,詩中指「離別」,故《左傳》有「班馬」一詞。』王琦注李白此詩說:「主客之馬將分道,而蕭蕭長鳴,亦若有離群之感。」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聯是名詞語,在張志和《漁歌子》中對此類型已有接觸。名詞語能產生含蓄的詩歌美學效果,為前人所看重。清人《一瓢詩話》說:「欲知杜詩大義,先准張表臣《讀杜》一則,略有端倪矣。其日:余讀杜詩云:『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功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嘆其含蓄如此。」分析可知,杜詩此兩聯都是名詞語。再向後,溫庭筠《早行》詩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名句,陸遊《書憤》詩有「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名句,皆為含蓄的名詞語。

  李白為一代詩宗,在其前代,名詞語多見於散文,自茲之後群起效尤,足見影響之大。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學習練習】

  1.首聯用什麼詞語勾勒出怎樣的送別環境?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出青山的靜態,「繞」描畫出白水的動態,描摹出一幅青山秀麗的送別圖景。

  2.頸聯用怎樣的藝術手法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頸聯兩句是很工整的對偶;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浮雲」比友人的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離開大地一樣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3.賞析「橫」和「繞」的表達作用。點撥:如將「橫」字改為「矗」和「屹」有何差異?

  答:「矗」「屹」寫出了山的挺立與高聳,但卻少了雄偉的氣勢。「橫」字寫出了山的橫亘與綿延,寫出了青山橫亘外城北面的雄偉氣勢,突出了山的靜態美。

  4.賞析「繞」字的表達作用。點撥:如換成「流」字如何?

  答:「流」字用得過平,沒有寫出送別地點的突出的地貌特徵。而「繞」字卻寫出了波光鱗鱗的流水緩緩繞過城東潺潺而過的特徵,突出了水流的動態美。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5.「青」「白」顏色詞的選用的表達作用?

  答:寫出了色彩明麗的送別環境。

  6.總結:

  答:詩人運用工整的對偶句,動靜結合,寫出了送別環境中山雄偉的靜態美和水潺潺流動的動態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雖是別離,卻全不見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反而給人以色彩明麗、節奏明快的感覺。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7.理解「孤蓬」這一意象。

  答:蓬草隨風飛轉,飄泊無根,而離別遠行之人,本如蓬草,離開了家鄉也就如同離開了根,隨著生活遭遇之風而飛轉,前路漫漫而迷惘,更著一「孤」字,憐惜愈甚。此聯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飄泊天涯的深切關懷。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8.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比喻的修辭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雲,隨風飄浮,好像友人即將遠離,行蹤不定,任意西東;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離開大地,好像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形象地表現了依依惜別之情。

  9.詩人表現這種感情的手法是怎樣的?

  答: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寫了一幅離別的畫面,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0.本詩結尾有什麼特色?

  答:以場景作結,襯托手法。  11.效果如何?

  答:班馬,離群的馬。詩人離別之情卻不明說,卻以寫馬襯托。連馬兒臨別之時也不禁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12.評價詩人送別詩的情感基調。

  答:新穎別緻,不落窠臼。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明麗。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而又豁達樂觀。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lǐ bái),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想像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於武后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所屬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所屬江油市青蓮鄉)。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至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4歲再遷回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詳。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遊中度過,遊歷了大半個中國。

  二十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願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復。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氣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歷代文人對李白的詩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評價。李白生前就有詩名。賀知章一見就稱他「謫仙人」。杜甫對其詩歌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贊其「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說:「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許多文人都對李白有著很高的評價。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到元白時期,開始揚杜抑李。白居易說:"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杜甫曾對李白有過這樣的評價「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英漢對照】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A FAREWELL TO A FRIEND

Li Bai

With a blue line of mountains north of the wall,

And east of the city a white curve of water,

Here you must leave me and drift away

Like a loosened water-plant hundreds of miles....

I shall think of you in a floating cloud;

So in the sunset think of me.

...We wave our hands to say good-bye,

And my horse is neighing again and again.


推薦閱讀:

醉眼看李白---之---楊玉環
兩個外省人的盛唐:李白為何「愛孟夫子」?|李白|孟浩然
這世上最大的誤解是,你以為李白只是一個詩人
李白和杜甫的詩歌思想及藝術風格有著怎樣的異同?
杜甫《天末懷李白》賞析

TAG:翻譯 | 李白 | 賞析 | 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