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祛濕 六個穴位,趕走陰雨天

  又是一年春雨綿綿,人體長期處於過度潮濕的環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濕邪入體,引發濕症。所以,春季正是皮膚病、呼吸道疾病、脾胃疾病的多發期。中醫認為,「濕邪」通常有兩種,一是外濕,一是內濕。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內濕則多由過度嗜酒或過食生冷,以致寒濕內侵脾陽失運,濕自內生。兩種濕邪都會使人出現食欲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癥狀,同時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發困、不想飲水等一系列「濕濁內盛」的癥狀。

  春天是肝當令的季節,肝屬木,最需要的是生長、通暢、朝氣蓬勃,最怕受到壓抑。一旦被濕氣壓抑,人體健康就容易產生各種問題。用傳統的艾灸療法祛除體內濕氣效果最理想,可以預防各種疾病。艾灸有開郁、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春季養生,經常艾灸可以讓您輕鬆避免春季常見疾病,度過睏乏的春天。

  中脘穴

  中脘穴是四條經脈的會聚穴位,有調理消化系統、補中氣、行氣活血的功效。胃寒的人可以在中午用電暖寶熱敷這個穴位,有暖胃的作用。這是因為中午陽氣最盛,全身氣血也最旺盛,電暖寶的暖氣可以透過中脘穴,很好地將陽氣輸送到胃部。

  取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

  手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可以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俞中元

  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也是人體最重要的保健穴位,古人稱之為「長壽穴」。常按摩、艾炙這個穴位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還有延緩人體衰老、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預防血管硬化、中風的作用。

  取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

  手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豐隆穴

  豐隆穴屬胃經,又聯絡脾經。豐隆穴能調治脾和胃兩大臟腑,有很好的除濕、祛痰效果。豐隆,豐者大也,隆即盛意。這樣看來,豐隆穴似乎是使人豐滿隆盛,其實恰恰相反,這個穴位有減肥消脂的功效。

  取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

  手法: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

  【專家】

  方回春堂主任中醫師

  曲池穴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

  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鐘。

  隱白

  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

  手法:艾條灸5-20分鐘。

  【有問有答】

  Q: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有沒有濕氣?

  A:如果最近兩周內常有以下表現,就說明體內有濕需要注意調養了。頭部沉重四肢乏:濕性重濁,其特點就是沉重,失眠,記憶力下降,易怒,煩躁;口中發黏舌苔膩:感受濕邪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口中發黏;胸腹脹滿小便不暢:濕為陰邪,易滯留臟腑,阻礙氣血運行致脘腹脹滿,脾胃功能失常。濕邪停於下焦,則小便短少而不舒暢;下肢浮腫便溏瀉:常表現為下肢浮腫,朝輕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滯,便完後感覺不爽;腳縫癢,起水泡甚至潰爛。


推薦閱讀:

西雅圖的天氣雨天多過晴天嗎?
經典人生感悟:只要心是晴朗的,人生就沒有雨天。
夏雨清風來:看古代詩人如何度過下雨天
雨天拍攝的6大技巧,你掌握了嗎?
雨天遐想

TAG:雨天 | 艾灸 | 穴位 | 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