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養老服務提升┃武漢推互補式租房:空巢老人提供住所房客陪護照顧

孤獨老人有了「兒子」

小馮教姚叔叔使用手機

24歲的馮露晨是河南漯河人,在武漢讀碩士畢業,雖是獨子,但從不驕縱,特別樂於助人。今年年初,他在網上看到了湖北省炎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親情互助」項目招募愛心租客的信息後,主動報名參加。4月,小馮與民族街塗家社區的姚順建簽訂了愛心房客協議。64歲的姚順建祖籍河南信陽,中風多年半身不遂,獨居在15平方米的兩層小閣樓里,每月有2900元的退休金。當小馮見到姚叔叔時,親切的鄉音迅速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小馮每天早上出門前會將家裡打掃一遍,出門時還會叮囑姚叔叔按時吃藥吃飯。下班回到家會陪姚叔叔看電視聊天。空餘時小馮還幫老人去辦殘疾證年檢。天氣炎熱,家裡沒裝空調,姚順建擔心小馮太熱睡不著覺,總會將電扇拿上樓放在小馮床邊,而小馮又悄悄地把電扇拿下樓放在姚順建床邊。「小馮對我蠻好,他看到我用的老年人手機很破舊,就找同學要了一個舊智能手機送給我,耐心耐煩地教我使用,還給我買了一個好看的手機殼。」姚順建說,他現在學會用手機叫外賣了。原本沉默少言、不愛出門的姚順建在小馮的開導下,慢慢嘗試開著電動輪椅跨出陰暗的房屋,去龍王廟公園晨練,整個人的精神頭更足了。

困難家庭多一份照顧

68歲的余女士家裡有個癱瘓在床的老伴和患精神疾病20多年的兒子,比一般的空巢老人更需要扶助。21歲的鐘帥正值大三實習期,今年6月搬進了余女士的家裡,承擔起了照顧張爹爹的責任。

傍晚6點鐘帥下班回家,余女士又去醫院看兒子了。鍾帥放下包洗凈手一邊加熱飯菜,一邊為張爹爹按摩。除了打掃房間,他還叮囑老人按時吃藥、陪他聊天,或是推著老人到社區內呼吸新鮮空氣。

「我本身是學習社工專業的,做起這些事情來駕輕就熟,並不嫌累。」鍾帥一邊給張爹爹按摩一邊告訴記者,「這不僅解決了我的住房問題,還是最好的幫助老人的社會實踐,是個雙贏的選擇。」

民族街炎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肖亞峰告訴記者,七夕那天,他們還專門策划了「一路有你,真愛相隨」活動,請來8對年紀較大的獨居夫婦,讓年輕的愛心房客和他們一起過了一個浪漫情人節。

「共享房屋」讓空巢不空

隨著共享單車的崛起,「共享」一詞開始滲透進各個領域,逐漸變得炙手可熱起來。而這種名為「親情互換養老」的共享房屋,也在武漢幾個社區內悄然興起。據民族街公共服務辦公室主任劉笑竹介紹,「親情互換」從周末志願幫扶開始延伸到常住幫扶,讓年輕的愛心房客慢慢與老人磨合出感情和默契,再簽愛心房客協議,通過3個月、5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延長協議,讓老人和年輕人培養出更深的感情。這種名為「空巢不空、租客守望」的親情互換養老方式,本質是為了解決空巢老人獨居難題,同時為大學生提供臨時住所。老人和大學生結成互助對子並簽署相關協議,結對老人為大學生零租金提供住房,大學生僅需支付少量的水電費即可入住,取房租而代之的是閑暇時的幫扶、聊天、打掃抑或是日常生活照料。

簽約大學生都通過了服務中心的把關和考核,大多有從事過公益活動的經驗。愛心互換協議也會對參與雙方提出約束性條款,空巢老人會出具一份房屋物品清單,通過這些措施來保障老人的權益。

有關數據顯示,武漢市老人空巢率約24%,其中身體不好、患有老年病的老人佔四成。劉笑竹稱,空巢老人缺少子女照顧,精神上也缺乏慰藉;對於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房租是一項不小的開支,結對幫扶不但讓空巢老人擁有了一個長期「舍友」,也讓年輕人找到了低成本的棲息之地。

【專家解讀】

互補式養老模式是中華美德新詮釋

「親情互助,招募愛心房客」項目的推廣擴大,也有著尷尬的發展瓶頸。比如部分老年人戒備心強,老年人與年輕人的生活習慣難以磨合等等,但這種新型的互利模式,有效地豐富獨居老人的精神生活,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年輕人初踏入社會的經濟壓力,受到不少老年朋友和年輕人的歡迎。新華街、萬松街等街道的社區正在試點鋪開,營造愛老扶老,守望相助的尊老氛圍。

作為社會心理研究者的中德心理研究院院長李先富說,一邊有房沒人住,一邊有人沒房住。江漢區開了個好頭,通過老年服務中心一紙協議把需求互補的不同人群聯繫到了一起,這是社會公益組織在共享領域的創新實踐。社會不僅是物質的鏈接,更是情感的鏈接。縱有豪宅萬間,不如芳鄰若干。對於老年人而言,最大的苦楚莫過於孤獨;而遠離家鄉的孩子,又是多麼渴望家的感覺。這種互補式的養老模式,是對中華美德的最新詮釋。

來源:武漢晚報
推薦閱讀:

餐飲行業如何走出第一步,大武漢熱乾麵加盟告訴你
杜維明武漢大學演講:人文精神與全球倫理
一場說吃就吃的旅行,吃貨們走起!-武漢
「衣食無憂」送女友禮單走紅 六成武漢伢不贊同
武漢有什麼特色小吃?

TAG:武漢 | 租房 | 養老 | 護照 | 提升 | 服務 | 關注 | 空巢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