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讓文學來關照情感
最近由中央電視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由中央電視台在黃金時間播出,這檔節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引發了無數人的情感共鳴。
現代社會人們因為急促的生活節奏,高壓的生活環境,往往缺乏一種對自己內心的情感關照。現今各種真人秀大行其道,花樣翻新,脫口秀段子新出,甚至演變為靠毫不尊重個人尊嚴的嘲諷來博眼球。人們往往急於在這些節目中完成一種情緒的宣洩,尋找情感的出口。
而《朗讀者》選擇一種相對溫和的形式,來完成一種情感的傾訴和表達。《朗讀者》對文本的呈現分為解讀和朗讀兩部分。在解讀的過程中加入朗讀者本身的自我認知和情感經歷,完成對作品的第二次創作。這樣的創作更接地氣,也更容易被眾人接受,在朗讀中,眾人在簡單的文字中,尋找文字背後佇立的自己。
《朗讀者》選用的文本基本都來源於大家經典式的著作,如老舍的《宗月大師》、《詩經·小雅·採薇》、《紅樓夢》等等。這類作品厚重的歷史力量和蘊含於文本背後情感讓觀眾完成一次很好的審美體驗。他還選取不同角色,不同主題,不同國籍的文本,不囹圄於某種文體,多方位,多角度向觀眾傳達情感信息,在恣意的縱橫捭闔間,完成酣暢淋漓的情感表達。
閱讀的力量不僅僅在於讓人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更多的是尋求一份情感的共鳴,找尋一場靈魂的相遇:不僅僅是閱讀背後的思考,更多的是,在閱讀之後,對人性的一種寬容和諒解,更好的接納一個不是那麼好的自己,擁有一份更加開闊和包容的世界觀。
在物質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精神文化的曲解和淡漠,勢必將造成精神的空虛和坍塌。我們更應該在豐富的世界文化中汲取優秀的,回應人性關照的營養來完成自身的完善和成長。
《朗讀者》中讀過余秋雨先生的這樣一段文字:"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莫高窟如此,文學亦是如此。它融於遠山的輪廓,無聲無息,它仰頭飲下光與熱,帶走氣息與生命。洪鐘待扣,大雅有傳。文學粘連了幾千年來人類的共同情感印記,我們也需要在文學中使靈魂得以休憩。
推薦閱讀:
※古典名篇鑒賞朗讀:使至塞上
※《朗讀者》之倪萍:為患病兒子眼淚流干,唯母愛懂得變老變醜背後的心酸
※解脫輪迴的機會只有在人道【朗讀篇】
※若蘭朗讀收集
※讓學生更具朗讀者風範,這5個方法太值得老師一鍵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