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人話 講二十四史【商朝篇】099、「周戎」崛起(7):手足之情?

古公亶父「遷都」岐山後便與東方的大國商迅速取得了聯繫,此時商朝正是小武(武乙)在位期間。算起來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也已經持續了幾代,為祝賀周人的喬遷之喜,武乙很「慷慨」地將岐山一帶賜封給了他們——反正這地兒也不是我的,你要是願意,我把伊朗高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賜給你都行!

據悉,埃及、亞述、埃蘭等國外交部對武乙的此番言論表示了強烈的不滿,商朝外交部表示是誰啊我認都不認識。就是認識,你打我啊!

一個700年後的聲音傳了過來:東方,你等著,我亞歷山大遲早會來的!

咳咳,你走錯路了,那是阿三的地盤……

扯遠了,回到主線。

古公亶父在岐山建立城邦後,一切自然都要按規矩來了。以前周人行為隨意,私有財產也不多,所以大家相互之間沒什麼好爭的,親朋好友之間的關係也能非常融洽。可是現在姬姓一家不但擁有了自己的財產,而且名義上也可以對那些附近前來歸附的人的人身財產進行分配,這權力可就大大的了。

過去養家糊口什麼的,姬家人只要照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OK,但是現在大家是城邦了,是國家了,那一方面眾望所歸的領袖家族就必須組織軍隊和政府以保家衛國,一方面所有人也必須對這支軍隊和這個政府的正常運轉提供經濟上的保障,簡單地講就是要納稅,不然,人家天天不種地就給你巡邏,吃啥啊?於是姬姓家族便成為了周國的最高統治集團。

這人一發達了,親戚之間就難免會有些隔閡產生。周國才建立不久,姬家內部便出現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按現在史書的說法是,古公亶父覺得自己三子【季歷】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很有祥瑞之氣,所以想立他爸為繼承人。但是當時周人的繼承法是以長為尊的,所以他的願望便得不到實現。這時亶父的長子泰伯、次子仲雍表現得非常孝順,他們深明大義,知道老爹既想立弟弟為家督又不想壞了規矩,於是便連夜離開了岐山。

話說這哥倆和亶父果然是一家人啊,老爹當年是一路狂奔兩百里離開的豳,現在兩兒子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們竟然飛奔了上千里路,最終來到了今江蘇無錫東南六十里的梅里,在此開始了新的繁衍生息。

故事聽著確實很感人,但是歷史的真相真會是如此?且讓我們逐層分析一下。

首先周人確實是一直父死子繼的,而父死子繼的默認方法一般也是長子繼承,這一點沒什麼問題。

其次因為喜歡孫子而想讓兒子即位也不是不可能,比如康熙就喜歡小乾隆。當然,乾隆帝的故事可能是他自己後來吹牛的,但是晉武帝喜歡他那白痴兒子的兒子應該是不會錯的,因為無論是他兒子還是孫子都不大可能製造出這麼個假新聞(他兒子太蠢,他孫子死得早)。

問題是,孫子討人愛只能構成兒子即位的必要條件,而不是決定條件。晉武帝也好康熙也罷,是左思右想了其他很多方面後才把這個「孫子可愛」納入的考慮範圍,類似周太王這家人的搞法,實在有些違背常理。

而且兩位哥哥跑就跑吧,意思一下不就得了?結果他們居然一路從陝西跑到了江蘇,這哪像是避嫌,簡直就像是逃難,唯恐跑慢了跑短了會被追殺一樣,太詭異了。

總之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怎麼相信的。

但是或許那個時候的人就是這種思維?畢竟我和周太公他們相距了三千多年,他們也無法理解今天的我們為什麼不用下跪,為什麼不用砍頭,為什麼不用……那是否我也是以今非古,結果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了?

這個問題就交給大家一起討論吧!

至於這次出逃事件對後來的歷史有什麼影響,大致是這麼回事:泰伯和仲雍來到東南蠻夷之地,以先進的文明折服了當地人,於是大家推舉他們做了土著人們的領袖。約一個世紀後,泰伯的弟弟季歷的孫子終於在中原登基為王,於是泰伯和仲雍的後人們也回黃河流域想認祖歸宗,結果從那個新王朝里獲得了一個封號,那就是——吳君。

這便是春秋時期吳國的起源。而幾百年,這個吳國出了兩個了不得的君主,兩人都威震了當時的中國文化圈,他們一個叫闔閭,一個叫夫差。

那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這裡就先放過吧!


推薦閱讀:

黑馬王子150608收評:大金融群雄崛起,中小創尋找根基
中國崛起策十二: 漸進改革和中國現代化總目標
離婚大數據:鮮肉崛起,大叔控已成過去?
不再誤讀自己:全方位、新視角解讀大國崛起——讀《中國震撼》
邁入灣區時代,惠州能否強勢崛起?

TAG:商朝 | 二十四史 | 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