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死不救 是什麼讓救護車無路可走?————————▲752《深度中國》中國新聞周刊2012

總第752期見死不救 是什麼讓救護車無路可走?

導語:

在中國,人們常常冷漠地走自己的路,讓救護車無路可走,致患者死亡或貽誤。對生命的尊重,有賴於正常秩序的重構。而這不僅需要建立急救交通聯動制度和讓路「鐵律」,也需要急救車的「自律」。 [詳細] 在中國,人們常常冷漠地走自己的路,讓救護車無路可走,讓患者死亡或貽誤。對生命的尊重,有賴於正常秩序的重構。而這不僅需要建立急救交通聯動制度和讓路「鐵律」,也需要 急救車的「自律」。

  北京一急救車因遇堵後多車不讓道,導致傷者搶救不及時身亡的消息引起廣泛討論。

  與此同時,一段《實拍德國千餘輛車自覺給急救車讓路》的視頻在微博上熱傳。視頻中,一輛救援車輛鳴著警笛在高速公路上駛往事故現場。高速公路上的車輛紛紛減速往路兩側讓道。避讓的速度和氣度,都讓人體會到何謂「敬畏生命」。

  我國不少急救車輛正面臨「無路可走」,在不少城市,急救車、消防車經常被堵在路上,以致救援時間遲誤。今年年初,上海博主「謝欣醫師」在微博中描述了2月15日於瑞金二路上的見聞。一輛來自閔行區的120救護車送燒傷患者進醫院,卻被堵在瑞金二路上,其前進速度甚至慢於行人步行速度。救護車屢次拉響警報,卻起不到任何作用,前方車輛無一避讓。

  儘管有人詬病中國急救車存在種種問題,甚至極個別醜聞觸及社會痛點。比如重慶孕婦臨盆撥打120求救,120以下雨路不好走為由拒絕派車致孕婦死亡,再比如120司機鳴笛撞人只為陪女友看演出。這都令急救車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其急救的神聖使命也授人以柄。

  但這絕不是不給急救車讓路的理由,沒有什麼理由比「救死扶傷」更重要。

  「生命通道」的不暢通不能總歸結為國民素質問題。我國現行交通法只規定遇有緊急車輛「應當」避讓,但無嚴格的配套執行規章。急救車遭遇「鮮有避讓」的現實困境之時,呼籲私家車、行人主動讓路只能是道德自覺。

  對生命的尊重,有賴於正常秩序的重構。而這不僅需要建立急救交通聯動制度和讓路「鐵律」,也需要 急救車的「自律」。

急救車常遇堵 急救難救急

1·急救車3公里開40分鐘 傷者死亡

11月7日晚,北京田村北路一名騎車人被軋成重傷。救護車趕到後,由於正值周五晚高峰,交通擁堵,車輛對救護車警笛無動於衷,從現場到醫院不到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鐘。救護車趕到醫院時,傷者已經死亡。「從現場到醫院不到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鐘!」這是120急救中心王醫生昨天發的微博。王醫生說,7日晚6時許,田村北路一名年過五旬的騎車人不幸被軋成重傷。王醫生隨車搶救傷者的過程中,親眼看到一路上鮮有車避讓,眼睜睜地看著一個生命在她面前逝去。

圖說:資料圖

  一路堵車

  120司機滿頭大汗

  這起車禍發生在田村北路東口。當晚5時58分,王醫生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她看到,路上停著一輛罐車,罐車後方不到十米遠的地上,側卧著一名50多歲的傷者。傷者是在騎車時,不幸被罐車輾軋,造成開放性骨折,血肉模糊。

  「快,趕緊搶救!」於是,王醫生和同事立刻拿著搶救設備,撲上前去,對傷者展開了心肺復甦搶救。隨即,她們將傷者抬上了救護車,決定趕往最近的武警總醫院。

  從現場到武警總醫院最近的路線是從西向東走金溝河路,然後再由北向南走永定路,全程不過3公里。王醫生在救護車的後車廂里,一邊和同事搶救傷者,一邊不停地催促司機:「快,再快一點。」

  當時正值周五晚高峰,整條馬路都被堵得水泄不通。雖然急救車一直響著警報,可是哪裡走得動?王醫生當時距離救護車司機最近,她清楚地看到,司機急得早就把外衣脫下來了,仍然滿頭大汗地說:「走不動啊!」

  沒車讓道

  傷者生命垂危

  「咱走自行車道吧!」王醫生看到前方的車輛對警笛無動於衷,於是建議救護車司機。就這樣,救護車猛地一打輪,駛上了自行車道。可是,剛走了不過5米遠,就遇到了違章停在自行車道上的機動車。就這樣,救護車又得重新拐回機動車道。但是,後方的社會車輛卻不讓救護車拐回去!

  「要不,咱逆行?」眼看著傷者的脈搏都快停了,每分鐘呼吸只有兩三次,王醫生又沖司機嚷了一句。於是,救護車又試圖越過馬路中間的隔離帶。可是,對面也全是車,簡直「插翅難飛」!

  警笛聲伴隨著「請您讓一讓」的廣播聲,救護車還是走不動!車內所有人都急得汗滴如雨,卻又束手無策!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了!雖然一刻不停地在搶救,但病人的生命跡象卻一點一點地在消失!

  半小時後,王醫生看到武警總醫院就在前方不到300米處了,可這時救護車仍被堵在路上,紋絲不動!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王醫生印象深刻。因為這是一路上,她一直期待的,卻來得那麼遲——有輛Volvo轎車在嘗試騎到馬路隔離帶上失敗後,猛地一打輪衝到了路西的便道上,讓出了一條「生命通道」,讓救護車先行通過。

  趕到醫院

  傷者不幸身亡

  當晚6時40分,救護車終於停在了武警總醫院的門口。讓王醫生和同事遺憾的是,此時病人已經死亡。王醫生頓時覺得心裡很難過。她說,這是她從業以來「最慘烈的一次搶救」。因為平時只要十分鐘的路程,最終花了四五倍的時間,而一路上及時避讓的車超不過4輛!

  「作為醫生,我為失去的生命而惋惜,作為公民,我很無奈。」王醫生在微博里寫出了心聲,這條微博也得到了眾多回應。另一位急救醫生說,他出車時,除非遇到重病人才不得不拉警報。即使如此,有時非但沒有人避讓,甚至還會遭到謾罵。另一位網友老李唏噓不已地說:「給自己留條活路啊!」

  調查顯示

  半數司機不給急救車讓道

  此前一項網路調查顯示,遇到急救車不避讓的私家車超過一半以上。有司機坦言,他並不是不想讓,而是「以前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不知道該怎麼讓。前方有紅燈,能闖嗎?沒有應急車道,又該讓到哪去?因此違章了,會不會挨罰?」

  據了解,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明確規定,救護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誌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

  新加坡急救車裝攝像頭

  不讓道被拍後重罰

  在國外,給急救車讓路是「鐵律」。在德國,任何車輛聽到救護車的警笛聲即使發生交通意外,也要儘力讓出車道,如果發生擁堵,最里道的車就算衝上人行道也必須把道路讓給救護車通過;在新加坡,救護車都裝有攝像頭,如果拍攝到哪輛車不給急救車讓路,這輛車就將受到重罰。

2·各地記者體驗120急救:遭遇不讓道成常態

如果說高峰期社會車輛「無路可讓」而不避讓救護車尚可理解,然而《成都商報》記者跟隨救護車在非交通高峰時段體驗時,跟隨的三次急救之行中,沒有一輛社會車輛主動避讓救護車,甚至有一輛車還搶道。 【中國新聞周刊網12月13日綜合報道】因為救護車遭遇「不讓車」,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鐘,救護人員眼睜睜看著病人死在醫院門口。這起在北京發生的悲劇,引發社會對120急救通道的關注,全國各地記者也紛紛體驗了120救護車的急救過程。在記者的體驗中,這些急救車被私家車堵住去路的情況十分常見。

  急救醫生看著她陷入昏迷

  王琢,合肥急救中心醫生。2006年夏天的一個夜晚,他跟同事接到指令到合肥市北二環與阜陽路交叉路口救一個被平板車掛倒的女傷者。

  「我們趕到那個地方也就5分鐘,由於修路,只有半幅路面通行,加上車禍,路上堵得水泄不通,救護車進不去,在離車禍現場五六百米的地方停下來。我跟兩個協助員一起推著擔架車,拿著藥箱、氧氣、固定支架往現場跑。」堵得太死,不僅急救車進不去連擔架車都推不過去,只能抬著跑。趕到現場,發現那個女傷者的大腿已經軋成了泥狀,毀壞傷十分嚴重,簡單處理後我們抬她到車上。到車上立即上了心電監護,心跳、呼吸都有,由於流血過多,就是測不到血壓。我們看著她臉色蒼白,陷入昏迷,到醫院搶救了十來分鐘後就宣布死亡了。如果沒有堵車,一路能暢通無阻,也許我們在路上來回奔跑的那十幾分鐘就能挽救她的生命。「在王琢的記憶中,這種現象在前幾年並不鮮見。

  急救車剛出發時就被堵門口

  在雲南電視台的記者體驗中,急救車還沒出醫院大門,李師傅所駕駛的120急救車就被堵住了。因為要趕去急救現場,李師傅右打方向繞到前車的一側,示意想先走,可希望卻落空了。李師傅告訴記者:「有的車覺得不關它的事,所以他也就沒有這個意識,他就按他正常的走,也不主動看一下後視鏡,警笛響,讓一下,總體來說都還可以,極少數沒有這種素質。」

  《深圳晚報》見習記者王曉芳跟隨北大深圳醫院的救護人員出車救護時,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她在報道中描述如下:8點33分,距離接警一分鐘,院前急救科護士王彬、司機毛祥元以及醫護歐陽令等工作人員已全部按部就班上到急救車,記者跟隨救護車出診。不料,發車後,司機毛祥元卻發現,就在醫院院前急救科門外面,一輛私家車正停放在救護車前,擋住了救護車去路。沒想到一出車就遇到麻煩,毛祥元艱難地在狹小空間內倒車出發……

  48分鐘之後,傷者被推進了急診室,停在醫院院前急救科前面的那輛私家車仍舊沒有挪動車位。9點44分,醫院工作人員給記者打來電話稱,停在院前急救科的私家車終於離開了。 避讓意識不強:急救車警報常遭忽視

  雖然急救是他們的工作,但北大深圳醫院的護士王彬告《深圳晚報》訴記者,他們並不願意在上下班高峰期接警,因為救命通道中的等待,常常讓人充滿焦慮與無奈。

  該記者在報道中稱,8點40分,正值上班高峰期,急救車經新洲路轉至深南路五洲賓館前遇上紅燈,被困車流之中,有好心市民試圖讓道,但紅燈當前,始終沒有車敢闖過去為急救車開道。

  8點44分,急救車仍在深南路艱難突圍,面對車水馬龍,司機毛祥元拉響了救護車警報,不料前方一輛私家車不但沒有讓行,反而減速慢行。

  9點20分,急救車再次駛回新洲路,只見新洲路方向被堵得水泄不通。急救車上,司機毛祥元再次拉響警報試圖突圍,但面對擁堵路面,無路可讓的情況下救護車也只能緩慢推進。

  《新快報》記者也在下班高峰期隨兩家分別地處越秀區老城區、海珠區流動人口居住區的三甲醫院120救護車出車。在體驗過程中,兩路記者發現,廣州的120救護車也經常遭遇塞車困境,但馬路上鮮見社會車輛主動給救護車讓路。其中一路的急救車行進1公里用了10分鐘,而且還遇到一輛載人三輪車蠻橫搶路的情況。

  央視網記者12月10日晚跟隨合肥急救中心朱師傅開的急救車體驗高峰時段急救車出行。18時整,從合肥市績溪路上的合肥急救中心出發,右拐到肥西路上梅山路。梅山路上,兩列車輛排出了近百米長龍等紅燈。見左邊的對方車道沒有車,朱師父趕緊借道行駛,右拐上了安徽第一路--長江路。剛過路口,不到20秒,就在第二個路口堵住了。朱師傅只得佔用公交車道等紅燈。記者發現,兩輛私家車也佔用了公交專用車道。借公交車道通行後,經過幾個合肥市區繁華路段,20分鐘後,朱師傅才到達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急救室門口。整個路程不到4公里用去20分鐘,算下來,朱師傅的平均時速不到12碼,相當於一個成年人在散步。一路上,雖然朱師傅亮著頂燈,但沒有一輛車輛主動讓行,急救車只得跟普通車輛一樣挨個等信號燈。

  如果說高峰期其他車輛想為救護車避讓卻無路可讓,那在非高峰時段,其他車輛的讓車情況怎麼樣呢?12月11日,《成都商報》記者跟隨救護車體驗。非交通高峰時段,記者跟隨的三次急救之行中,沒有一輛社會車輛主動避讓救護車,甚至有一輛車還搶道。當救護車準備在路口右拐時,一輛汽車還突然變道,車頭擋住救護車。困境:不避讓急救車因為怕受罰

  廣州武警醫院120救護車司機劉飛今年40歲,有著10多年駕齡的他在武警醫院開了4年的急救車。劉飛說:「我對廣州的路況了如指掌,醫院周圍的交通堵點也很清楚,急救車在路上遇到堵車的情況很普遍,很少碰到有司機主動讓道的。有些司機是故意不讓,因為這樣也不違章,相反如果為了讓道而闖紅燈,還會受罰;還有一些司機根本都不知道怎麼讓道,往哪裡讓。

  央視網記者稱,不少司機朋友在遇到120急救過程中也想採取避讓,但是考慮到壓實線,雙黃線,觸碰紅燈等違章行為,只能選擇停在原地。

  「儘管有規定說駕駛人避讓急救車後,可用手機拍下急救車開過的視頻作為證據,經確認屬實後會給予撤銷處罰,但是這樣的手續太過於麻煩。」一位私家車主坦言道。

  相關鏈接

  往右避讓減速行留一條生命通道

  救護車遭遇堵車,需要為病人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可申請「警車開道」。而對於路上行駛的救護車,市民應該怎樣讓道呢?

  1、在十字路口時,如果救護車闖紅燈,對向綠燈通行的車輛可停下來,讓救護車先通行;

  2、救護車逆行時,正常行駛的車輛可減速靠邊讓行;

  3、當救護車借用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時,非機動車主動讓行,行人請給予理解;

  4、當可供直行和右轉彎的車道時,如遇救護車行駛在此車道,其他車輛最好不要佔用此車道;

  5、如果在路口遇見交通堵塞,最好能夠聯繫路口交警來進行交通疏導。

  6、聽到警報響時,市民應該要減速行駛;

  7、盡量往右避讓,讓救護車先行;

  綜合《深圳晚報》報道《120救護車高峰期被困車流中》、央視網《南昌老城區急救車868米路走18分鐘》、《合肥急救車司機:他們不僅不讓我們有的還回頭罵人》、《瀋陽急救中心負責人:多建急救站點減少救助半徑是根本》、雲南電視台《記者體驗120急救車出診》、《新快報》《救護車急救1公里塞10分鐘護士長:九成車不避讓》等報道。

生命之路何以成死亡之路?

1·不務正業黑車盛行 120敬畏盡失

生命逝去,有人呼籲私家車讓行,有人指責車主素質低下。為什麼在中國急救車無人敬畏?中國急救車存在的種種問題讓人詬病,極個別醜聞觸及社會痛點。這都令急救車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其急救的神聖使命也授人以柄。

  【中國新聞周刊網12月13日綜合報道】繼12月7日北京一急救車因遇堵鮮有車避讓致傷者身亡後,關於急救車的新聞成為輿論焦點。

  薛師傅,合肥市急救中心駕駛員。他最痛心的是,每次參加高速急救任務都會看到傷重不治的慘象。「每次,可以說沒有一次例外,應急車不是堵得死死的。堵半個小時都很正常。高速上的事故都很重,再耽誤個把小時,後果可想而知……

  開急救車多年的李師傅說:「很多市民不理解,『怎麼急救車是空的還在叫,還要我們讓』,他們不知道,這個時候病人、傷者正在家中或者路上等待我們爭分奪秒地去搶救。他們不僅不讓,有的還回過頭罵你。」

  此前一項網路調查顯示,遇到急救車不避讓的私家車超過一半以上。生命逝去,有人呼籲私家車讓行,有人指責車主素質低下。為什麼在中國急救車無人敬畏?如果擺出近年來120乾的一系列荒唐事,如今的現狀不難理解。 收費隨意 一切向錢看傷人心

  《蘭州晨報》去年曾有報道,去年1月15日,83歲的蘇老先生在家活動時不慎摔倒,股骨發生骨折,當時劇痛難忍,躺在地上動彈不得,家人急忙撥打120求救。很快,蘭 石醫院一輛急救車趕到現場,將老人送到了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救治。途中,隨車醫生對老人進行了緊急搶救措施。到達醫院,120隨車醫護人員向病人家屬收取 了240元錢,其中包含蘇老先生在車上的吸氧費和包紮費,並出具了一張沒有公章的「白條」收據。

  今年6月,「杭州120打表計費」引髮網民高度關注。據報道,從今年6月1日起,杭州市48輛救 護車安裝了計價器,像計程車一樣實行按計價器收費。起步價3公里以內10元,超過3公里部分每公里2元。安裝計價器之後,將嚴格按照現有的收費標準計費, 不收取等候費、回程補貼費、燃油附加費等費用。此外,里程的計算也和過去有所不同。計價里程不再從救護車駛出急救點的那一刻開始計算,而是從患者上車的那 一刻才開始。杭州市急救中心發布的消息稱,根據救護車就近派車和就近送醫原則,接送病人的半徑一般不超過5公里。照此計算,急救病人每次使用救護車的費用,平均能比過去節省10-20分鐘。也因為此,急救中心每年將少收入70-80萬元。

  網民質疑:同為公共服務,為何110和119出警都是免費的,偏偏120卻要收費?還有網民表示:「如此重要的生命時間居然會和金錢掛鉤!這樣的行為,只會讓我們更加不相信醫院,懷疑醫院是否謀取暴利,醫生是否良知依舊。」假司機假護士:山寨救護車盛行

  與救護車亂收費同時並存的是,「山寨救護車」盤踞在成都各大醫院的門口,山寨的汽車、山寨的配備、山寨的醫生護士,但是卻安然無恙地接送著病人,賺著大把鈔票。

  一輛金杯麵包車,拆掉後面兩排座位,放上擔架床、氧氣枕、急救箱、血壓器等醫療救護設備,就成了一輛「專業救護車」。老闆們說,要護士有護士,所有設備都相當專業。不過從外面上看,還真挺難辨別出真偽。

  「假護士在接受記者暗訪時,說出了真實狀況栗。她說自己從來沒當過護士,剛開始覺得很害怕,不過當病人要求抽痰,但那個人剛好死了,才40多歲。人家叫你拔尿管,然後人死了還要拔這個抽痰的管子。你是護士你要拔啊,因為不能說你是冒牌護士。

  「山寨」救護車的司機更加雷人,據他們同夥人稱,司機根本不會開車,連駕照都是花錢去買的,自己琢磨下,多開幾次就自然會開了。(中國網)

  黑車的出現雖然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病患 需求,但巨大的安全風險不得不讓人擔憂。長 沙市醫療救援中心介紹,一旦出現事故,由於沒有正規的合法身份及手續,黑車車主就會逃之夭夭,最終受害的只能是病人及其家屬。黑救護車另一個危害是,使用價格相對低廉的工業氧氣,而非醫用氧。工業氧氣一般僅要求含氧純度,對衛生條件無特別要求,雜質多,一旦病人吸入過量,就會發生嗆咳、結痂等現象,引發或 加重呼吸系統的病症。潛規則:只往協議醫院送患者

  2009年,曾有媒體報道「急救車因捨近求遠送醫致腦溢血患者死亡」一事,關於急救車之後的「潛規則」也隨之曝出。

  某大醫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急診工作人員稱:「按道理來說,任何急救車都有義務將病人送到家屬指定的醫院。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如果家屬在救護車上沒有明確要求去哪家醫院,救護車一般會直接將其拉到自己的醫院。」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有的醫院和急救車有協議,每送去一個病人就會給一筆費用,從100元到300元不等,而且急救車上的醫生、護士包括急救車司機都有份。」(長江商報) 不務正業 120公信一再被戕害

  1、陪女友看演唱會 120鳴笛撞人。今年11月18日,一輛車號是甘AX9320的120救護車在蘭州體育館附近鳴笛,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倒車將一名男子撞倒,在眾人的指責下司機和其女友將其抬上車飛速而去,十多分鐘後此車又 一路鳴笛來至體育館,有群眾問及傷者傷勢,他倆二話不說直奔體育館,原來體育館有港台明星等的演唱會。

  12月3日,蘭州市衛生局對此作出回復,表示經調查確有其事,肇事者為青白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職工。蘭州市衛生局已在全市衛生系統內對青白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出通報批評,取消其當年評先評優資格,並針對救護車輛使用開展了專項整頓行動。肇事職工本人也已被取消急救車駕駛資,扣發全年獎金。(人民網)

  2、孕婦臨盆打120 被拒去世。重慶市豐都縣一名孕婦臨盆,打120急救電話,可豐都縣董家鎮中心衛生院的120熱線工作人員以下雨路不好走為由,拒絕派車,結果孕婦因打120被拒去世。

  3、病人途中死亡 120拋屍路邊。2004年,據《重慶商報》報道:重慶雲陽一民工受傷住院,轉院途中死亡,120醫護人員將屍體拋到公路邊,然後下車釣魚。

  儘管有人詬病中國急救車存在種種問題,甚至極個別醜聞觸及社會痛點。這都令急救車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其急救的神聖使命也授人以柄。但這絕不是不給急救車讓路的理由,沒有什麼理由比「救死扶傷」更重要。  (綜合《長江商報》、人民網、《重慶商報》、中國網、《蘭州晨報》等報道)

2·救命通道被「堵死」在哪裡?

插翅難飛的救護車,因找不到一條救命通道,只能眼睜睜看著病人因堵車而回天乏術。當緊急通道成為擺設,當急救車醜聞頻出致其威嚴與公信一再被戕害,堵死在救命通道上的,絕不僅僅是一輛車。

  3公里,40分鐘,一條人命。12月10日《京華時報》為我們記錄了這樣一幕慘劇:閃著警燈、鳴著警報、司機還用擴音器喊著「請讓一讓」……一輛救護車夾在車海中走走停停,車上的患者生命垂危。「從現場到醫院3公里,足足走了40分鐘!」這是120急救醫生王雨竹前日發的微博。前晚6時許,田村北路一名50多歲的騎車人被軋成重傷。因在轉送醫院的路上少有車輛願意避讓救護車,導致傷者延誤治療,最終死亡。

  插翅難飛的救護車,因找不到一條救命通道,只能眼睜睜看著病人因堵車而回天乏術。看起來,這又得罵罵死活不肯讓路的主,因為法律早就說話了:無論道路交通安全法,還是治安管理處罰法,都明確規定警車、救護車、消防車以及工程搶險車等在執行任務時,在道路上有優先通行權,社會車輛應當避讓。但問題是,扣分、罰款,在人命關天的救援面前,顯得那麼的蒼白而不堪。

  就在我們的救護車真的被「堵死人」的時候,這兩天,網路上在流傳《實拍德國救命通道給急救車讓路》,所有車輛避讓兩旁,那架勢和氣度,比什麼都更讓人體會到何謂「敬畏生命」。遺憾的是,我們不僅在馬路中間辟出一條救命通道比登天還難,就算是明擺著的緊急通道,也會扎紮實實給你堵個半死。有關於此,黃金周長假中的中國高速道路可為見證。有人在緊急通道上等人,有人在緊急通道上休憩……而當「卡特里娜」和「麗塔」颶風先後侵襲美國沿海地區,造成上百萬人大撤離時,災區周邊的高速公路幾乎全線擁堵,但其間的「緊急通道」卻始終暢通,因為沒有一個駕駛員擅越雷池將車輛開進去。救命的路,看似堵的是別人,但遲早也會堵了親人或自己。

  這是活脫脫的「中國式堵路」。有人怪車多,有人怨路窄,但說到底,救護車都不能找到救命的路,恐怕離不開三重考量:一是安全常識教育。這話聽起來很老套,但譬如從我們考駕照開始,儘管理論知識中涉及相關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中,未必如「酒駕」或「醉駕」般嚇人,無罰單、則無遵守,加之從小開始的基礎教育中就欠缺了「公共安全」的課程,別說禮讓救護車、應急避險,就是基本的求生技能,也是一片空白。二是救護車等公共車輛某些時候確實也「有失檢點」。很難說,當公眾見識多了「急救車司機拉女友看演唱會撞倒路人」、「急救車拉傢具、接孩子、送領導」等公車私用醜聞後,急救車輛上的威嚴與公信究竟被戕害幾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少數公共車輛對民眾喪失起碼的謙遺感,是拖累公車上標籤化思維的重要根源。此外,緊急救助權益的闕如,已經使得生命尊嚴淪為不甚嚴肅的事情。有人堵急救車,有人亂撥120玩,有人對街頭流浪兒童不聞不顧……在這樣一種治理生態之下,急救車的命運,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堵死在救命通道上的,絕不僅僅是一輛車。

  生命之上,始有方圓。真要紓解救命通道被「堵死」的悲愴,也許眼下能做的,就是建造好「技術加制度」的防火牆:一方面,考慮給救護車安裝視頻監控,對於不讓路的車輛嚴刑峻法伺候,以重典罰出道路的清明;另一方面是明確交警等部門對緊急通道的協同疏浚責任,遇有緊急情況,就是上天入地也得找出一條道。

  救命通道被「堵死」在哪裡?這個問題,不能繼續用生命的代價來思考了。

拯救急救車 無關素質

1·給生命讓道 「鐵律」勝過道德提倡

中國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法規明確規定,救護車執行緊急任務時,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應當」讓行,是提倡性的建議還是義務性的規定?在很多國家,都有法律強制規定給救護車讓道的義務並且有相應的懲罰措施,在中國,把這樣一個問題寄希望在「素質」上顯然不是務實的做法。

  【中國新聞周刊網12月13日綜合報道】在德國、美國、新加坡這些規則意識比中國強的國家,尚且需要法律強制規定給救護車讓道的義務並且有相應的懲罰措施,在中國,把這樣一個問題寄希望在「素質」上顯然不是務實的做法。

  「讓道」無關素質

  中國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法規明確規定,救護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誌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

  這樣的表述,實際上造成了一種困惑,「應當」讓行,是提倡性的建議還是義務性的規定,相信大部分人都搞不清楚。如果是後者,那麼對於「不讓道」的行為,應該有具體的懲罰性措施出台,可惜目前還沒有;如果是前者,不能否認,在規則意識較為淡薄的中國社會,這可能只會讓此話題糾纏不清。

  德國1982年即已頒布法律強制要求所有車輛為救護車讓道,否則將承擔高額罰款甚至被追究刑事責任。

  在德國、美國、新加坡這些規則意識比中國強的國家,尚且需要法律強制規定給救護車讓道的義務並且有相應的懲罰措施,在中國,把這樣一個問題寄希望在「素質」上顯然不是務實的做法。  不是「不讓」是「不會讓」

  在相關調查中,有司機坦言,並不是不想讓,而是「以前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不知道該怎麼讓。前方有紅燈,能闖嗎?沒有應急車道,又該讓到哪去?會不會挨罰?」

  駕校培訓日趨「速成化」,大量技術不熟練的新手在遇到突發情況時往往不知該如何應對,更不清楚如何在擁擠的道路上為救護車、消防車等特種車輛讓道。這就不是「讓不讓」的問題了,而是「會不會讓」的問題。

  在德國,如何在擁堵的道路下給救護車、消防車讓道,這是考駕照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據新華社駐柏林記者報道,在德國,從學車開始,駕車者就得牢記給閃著燈、鳴著笛的急救車輛讓路是最重要的規則之一。德國交通法規定,如果遇到正在執行任務的消防車或急救車,「所有道路使用者必須立即讓路」。

  在駕校的理論課程中,這個規定也被著重介紹。駕車者一旦聽到特種車鳴笛聲,就必須判斷:救援車輛從哪來、自己會不會擋道。如果會擋道,駕車者即使把車開上人行道,也必須儘可能讓急救車輛通行。阻礙急救車輛將受到重罰。

  除了告訴駕車者必須讓道,德國的駕校也會告訴學員該如何讓。如果是雙車道,則里道車盡量往裡靠,外道車盡量往外靠,在中間給急救車讓出一條路;如果是三車道或多車道,則緊急通道位於最里車道與緊靠其右側的車道之間,最里車道的車輛往裡靠,其右側所有車道的車輛依次向右靠。等急救車輛通過,各車輛再回歸原位,繼續行駛,或繼續堵著。

  記者曾不止一次目睹普通車輛按這種讓道方式為急救車讓路。即使高速路上出現綿延十幾公里的堵車長龍,急救車也能順利通過。

  除了法律規定必須讓,司機知道怎麼讓外,德國人開車時的規矩表現也使道路在緊急情況下有地可讓。德國人開車不隨意併線、不加塞、不搶行。所有車輛規規矩矩排隊。

  此外,西方發達國家還提出第一目擊者救護原則,需要大家平時提高急救意識和急救技能,關鍵時候才能幫助發生意外的病人。這在客觀上就減輕了緊急救護體系的壓力,也為救護患者贏得了最寶貴的時間。

  那麼對於我們每一個駕駛員和交通參與者來說面對緊急車輛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有網友列出了一些建議:

  第一:如果發現後方有緊急車輛(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等等)發出警號,應該以最快的速度進行避讓,當然還是要以保障安全駕駛的前提下進行。

  第二:在避讓後方緊急車輛的同時,可以使用遠光燈或者鳴喇叭的方式提示你前方的車輛,使得他能注意到你的行為和後方的緊急車輛。

  第三:如果道路過於擁擠或者車多的情況下,無法為後方的緊急車輛移動,那麼可以提示周圍的其他車輛為你挪出一部分空間,最大限度的讓後方緊急車輛通過。

  第四:停車時需要多多注意,如果是道路比較狹窄,那麼盡量就不要選擇在此長時間停車,因為如果有緊急車輛通過的話,會阻礙他們前進。另外,不要將車輛停放在醫院、消防隊的門口或者道路兩旁,以免發生阻礙緊急車輛出行。  專用通道仍未普設

  34歲的趙輝在佛羅里達州的AECOM公司,從事交通安全和交通規劃工作,已是赴美生活7年的「美國通」。他說,在美國,幾乎不會見到救護車堵在路上的情景。一方面,美國道路設置了緊急通道,僅供救護車和警車通行,普通車輛停靠或從那裡經過,會被處以重罰。另一方面,多數司機會主動避讓,請救護車先行。

  但是在我國,應急車道並未普遍設置。一些急救人員說,目前除高速公路外,城市道路並沒有設置應急車道,無論情況多緊急,救護車都只能在龐大的車流中行駛。雖然緊急情況下救護車不受交通指示燈和行駛路線的限制,可一旦遇上交通擁堵或者不避讓的司機,他們也沒有辦法。

  有交警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所有車輛應該統一向右側變道,空出最左側通道讓特種車輛通行;如果遇到道路擁堵的情況,社會車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向兩邊靠,空出當中車道,讓特種車輛通行;如果現場有執勤民警,所有車輛一定要服從民警的指揮。(綜合央視網、新華網、《武漢晚報》等綜合報道) 附:國外緊急車輛讓路法規

  美國:為緊急車輛讓路天經地義

  記者曾多次親歷在道路行駛時遇到救護車等緊急車輛時的情形,美國公眾均嚴格遵守有關法規,極為自覺地為緊急車輛讓行。一般的作法是立即將車輛減速並停至道路右側,直至緊急車輛通過後,再依次重新回到主路上來。美國民眾認為這樣做實屬天經地義。

  美國對在道路行駛中為包括救護車在內的緊急車輛讓路也有明確的法規。例如,弗吉尼亞州交通法規中明確規定,當一輛鳴笛或閃著緊急燈的警車、消防車或救 護車接近你時,你必須立即讓出道路權,停在右邊的道路上,直至緊急車輛離去;在一條沒有明確劃線的道路上,無論你的行駛方向如何,你必須為緊急車輛讓路; 當你接近一輛停住的緊急車輛時,你必須根據路況變線行駛,如果無法變線或不安全,你必須小心通過停住的緊急車輛。所有違反上述法規者都可能在法庭遭吊銷駕 照和扣除分數的懲罰。 新加坡:不給救護車讓道要受罰

  據新加坡門戶網站Asia one報道,去年5月新加坡一名55歲人士因心臟衰竭被一家私人公司的救護車送往醫院,雖然救護車一路上一直鳴笛,卻仍有一些車輛不肯讓道,半個多小時後才到達醫院,結果這名人士因搶救無效在幾小時後死亡。

  救護車公司事後表示,一些車輛沒有讓道的原因可能與這是私人公司的救護車相關。因為有些人認為私人救護車只用於非緊急情況,而駕駛者誤以為不給私人救護車讓道不會被罰款。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黃奕鵬對本報記者表示,給救護車讓路在新加坡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大家一般都很守規矩,碰到救護車會主動讓路。政府並沒有特別推行過給救護車讓路的宣介活動,很多人也不知道會不會罰款,重要的是通過公共教育讓民眾形成基本的社會道德共識。

  實際上,在新加坡,不給救護車(包括公立與私人公司)讓道的車輛司機將面臨160新元(1新元約合5元人民幣)的罰款以及記過4點,如果被告上法庭, 初犯將被罰款最高達1000新元或監禁3個月,屢犯者將被罰款最高達2000新元或監禁6個月。他們也將被吊銷駕駛執照。

  據新加坡當地媒體稱,新加坡政府的救護車全部裝有攝像頭,以抓拍那些不讓路的司機,一些私營救護車也安裝了攝像頭,這些錄像將提交給警方調查。

  新加坡《海峽時報》此前報道說,新加坡司機給救護車讓路的情況越來越好。2009年,警方一共發放了19張傳票,給沒有給緊急車輛讓路的司機,例如救護車和消防車。而此前一年的這一數字為38張。

  新加坡民防部隊和私營救護車公司表示,他們通常只會在緊急情況下打開閃爍的信號燈,只在道路被阻擋的情況下打開警報器,希望人們能夠禮讓。新加坡汽車 協會官員呼籲所有車輛駕駛者要體貼、耐心,「始終給緊急車輛讓路,因為你不知道是否有緊急情況發生」,新加坡警方也提醒所有駕車者做「正確的事」,「節省 時間意味著挽救生命,分秒必爭」。 德國:聽到警笛後必須馬上讓行

  記者在德國學車時就有過一段讓路經歷。與國內駕校先在場地內練習不同,德國駕校從起步就在道路上進行訓練。在一次訓練過程中,記者聽到了急救車警笛 聲,但是沒有採取措施。教練一腳踩住了剎車,抓過方向盤把車迅速開到了道路右側,等急救車過去了,才鬆開手。隨後,教練讓把車開到可以停車的路邊,開始講 解剛才司機應該有的正確反應。「只要聽到警笛,馬上判斷警笛來自哪個方向,是不是會涉及自己所在車道。如果是,立即向右讓道。」這樣的交通規定,記者在理 論課上已經學習過。

  根據《德國道路交通法規》的規定,急救車在搶救生命、防止公共災害以及追捕逃犯等特殊情形下擁有特殊路權。在急救車鳴響警笛後,「所有道路使用者應立 即讓開道路」。具體說,「讓開道路」意味著其他所有道路使用者應該儘可能靠右行駛、減速甚至停車,包括對面方向的行車。如果道路寬度不夠,則應繼續行駛至 可以讓行路段並立即讓行。在高速公路上,所有車輛在聽到警笛後應在最左邊車道和左起第二個車道之間讓出急救車通行道。

  德國司機對急救車警笛聲的警覺,不僅來自在駕校培養的駕駛習慣,也來自對急救車特殊路權的畏懼。德國急救車在鳴響警笛後,在道路上幾乎可以「橫衝直 撞」,如果其他車輛在可以讓路的情況下沒有讓行,造成交通事故後急救車不負任何責任。德國大街上常可以看到急救車呼嘯著從紅燈的十字路口飛馳而過,行人和 垂直方向的車輛都望而卻步,沒有誰敢跟它搶道。德國媒體也有報道一些司機在開車過程中音響開得過大,因而沒有聽到警笛聲而被急救車撞到受傷,但這個時候, 違反規定的被撞司機只能自認倒霉。  比利時:救護車享有優先路權

  記者在比利時曾遇到過交通擁堵時救護車出診的情況,前方車主在聽到警報後,都不約而同地向兩側靠,讓出一條通道供救護車通過,待救護車駛過之後大家又 併到中間,沒有在這條「生命通道」上搶行,一切都很井然。而記者住處附近的比利時最大的急救醫院,每天都有救護車拉響警報飛馳而過。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其 他車輛都會自動讓行,有人甚至直接將車停在一邊,等救護車駛過後再重新啟動。記者曾經問過讓行的司機,司機總是聳聳肩表示「救人要緊」。

  根據比利時交規,救護車、警車和救火車等特殊車輛配備藍色警告燈和警報器,煤氣、電力、公交公司急救車以及公民保護機構車輛則配備橙黃色警告燈和警報 器。如果這類車輛閃爍警告燈同時拉響警報器,路上其他車輛須馬上為其讓道。交規同時明確表示,所謂為其讓道就是所有的車輛要盡量靠到路邊,給出足夠的通道 讓這些車輛能夠儘快通過,而在高速公路上,這些特種車輛可以在最右側的急救道上行駛。

  一位老司機向記者表示,這是整個社會遵守契約的體現:「交規是這麼規定的,大家都遵守,就是對大家好,這次我為別人讓行,天知道下一次是不是就是別人 給我讓行了。」因此,雖然比利時是歐洲開車最不規矩、超速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但也沒有車輛佔用高速公路急救車道行駛或不給特種車輛讓行。

  這些特種車輛也很珍惜自己道路優先路權,它們只是在執行緊急任務時才拉響警報,待任務處理完之後,這些車輛都關閉警報,在道路上正常行駛。(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人民日報》駐柏林、布魯塞爾、華盛頓、曼谷記者)2·拯救急救車需「多頭並進」在我國的交通法規中,並未給出「如何讓道」的理論指導,在駕駛考試體系中,也沒有相應的理論和實踐學習。於是,當警笛在身後響起時,怎麼能指望司機們做出正確的反應?新聞中提及的那輛讓路的汽車,也是先做出了「騎到隔離帶上」的錯誤舉動後,才把車停到便道上讓出了通道。這是一幕發生在首都的悲劇。「從現場到醫院不到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鐘!」北京市120急救中心王醫在隨車搶救傷者的過程中發現,一路上及時避讓的車超不過4輛,只得眼睜睜看著生命在她面前逝去。這一事件引發了社會對急救車的廣泛關注。

  急救車的「堵」和「疏」

  120急救車與119的消防車一樣都屬於特種車輛,在緊急情況下享有優先通行權,但在目前的路況下,很難做到優先。「路面上沒有應急車道,只要前面一旦堵死,即便是交警在現場幫忙疏散,也很難奏效。」南昌市急救中心的急救車司機肖師傅告訴央視網記者。

  在採訪時記者發現,不少司機朋友在遇到120急救過程中也想採取避讓,但是考慮到壓實線,雙黃線,觸碰紅燈等違章行為,只能選擇停在原地。

  「儘管有規定說駕駛人避讓急救車後,可用手機拍下急救車開過的視頻作為證據,經確認屬實後會給予撤銷處罰,但是這樣的手續太過於麻煩。」一位私家車主坦言道。

  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副主任李雙明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救護車在救援路上遭遇塞車,得不到周邊車輛讓道的情況常有發生,但問題並非車主道德出問題,就眼下而言,交通道路如何合理設計、教會廣大司機如何合法合規給120救護車讓路等,都是破解120救護車行車難的主要考慮方面。對於佔道車輛,應該給與嚴格管理。「

  另外,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法規明確規定,救護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誌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

  「應當讓行」而非「必須」的表述,實際上就造成了和「公交車讓座」問題一樣的困惑,「應當」讓行,是提倡性的建議還是義務性的規定,相信大部分人都搞不清楚。如果是後者,那麼對於「不讓道」的行為,應該有具體的懲罰性措施出台,可惜目前還沒有;如果是前者,不能否認,和讓座問題一樣,在規則意識較為淡薄的中國社會,這可能只會讓此話題糾纏不清。

  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副主任李雙明昨日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坦言,救護車在救援路上遭遇塞車,得不到周邊車輛讓道的情況常有發生,但問題並非車主道德出問題,就眼下而言,交通道路如何合理設計、教會廣大司機如何合法合規給120救護車讓路等,都是破解120救護車行車難的主要考慮方面。對於佔道車輛,應該給與嚴格管理。「

  「高峰期出車的120救護車可走公交專用道,但非高峰期時段,走在公交專用道上的救護車卻要與其他社會車輛擠道;除了市區的車道,高速公路上也設有應急通道,但總是被其他車輛佔道行駛。為此,道路本身的基礎設置不科學成為救護車行車不暢的障礙。」

  另外,湖南省衛生廳副廳長方亦兵建議,統一醫療急救體系管理,發揮120的龍頭帶動作用,促進正式的專業急救體系與民間非正式急救力量的有機結合,提升政府突發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同時,加強醫療救援制度建設,提高急救網路中醫療機構和人員的准入標準,規範急救網路管理。急救制度的「亂」與「治」

  其實,救護車問題只是混亂的120急救制度的一面。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各地普遍建立了以120為代表的急救中心。但是由衛生部起草的《急救中心管理辦法》,至今仍未出台,這就造成了各自為政的局面,急救制度僅在大城市中就分成廣州模式、重慶模式、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廣州模式中,醫院的急救任務統一由市急救中心調度,而重慶模式則是由各家醫院自己負責,上海模式是多家醫院協調。

  早在幾年前,國家信息產業部和衛生部就聯合發文規定,一個城市不允許存在兩個120。120是院前急救唯一特服呼叫號碼,未經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任何醫療機構不得擅自設置任何其他形式的急救電話。而實際的情況並不樂觀,各地醫院私自設立急救號碼的現象屢禁不止,否則也不會出現各種救護車爭搶傷員的鬧劇。

  尤其是對於重大的交通事故,由於保險額度大並且花費昂貴,每家醫院都想搶到這樣的病人,這樣看起來是對病人有利,實則相反。因為「120」急救制度要根據「就近救急」原則,如果其中摻雜了過多的利益因素,很難防範更遠的醫院、更差的醫院「搶」到病人而貽誤最佳治療時機。同時,如果是一位重病纏身的流浪漢或身無分文的無名氏,相反的情況就會發生,互相推諉、逃避責任。

  北京的情況更加嚴重,除了120急救系統內部管理無章法,120還和紅十字會所屬的999糾纏不清。在中國120一直被視為是院前急救的唯一特服號碼,但在北京卻存在著北京市急救中心(120)和北京紅十字會急救中心(999)兩大救助體系,他們分別隸屬北京市衛生局和北京市紅十字會。自2001年999成立後,至今業務量佔到北京急救市場三四成左右,然而直到十年後的2011年,兩家機構才建立了共享信息的平台。

  也就是說,在信息平台建立之前,極有可能存在資源浪費的情況--同一起電話,雙方同時出車。在急救資源本身就有缺口的情況下,還存在這樣的資源浪費,更讓人無法理解。

  即使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後,也還是兩塊牌子各自運營,行政隸屬關係不一樣,不好統一,除非在有重大災害時由北京市政府統一指揮。

  12月12日衛生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部發言人鄧海華在回應記者有關我國急救體系建設等相關問題時表示,衛生部從去年開始組織研究制定《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已經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將以部長令的形式發布。在這個辦法里對包括急救車在內相關工作作出明確的規定。急救車在路上的交通問題,在交通安全法里,已經寫到了特種車輛的許可權,要真正落實到位,還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避讓意識與技能的「缺」與「補」

  有專家指出,在國際性的大城市中,醫療急救水平已成為衡量城市生活水準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美國公民急救知識普及率在25%左右,歐洲國家多在8%左右,世界平均水平為2%,而我國急救知識普及情況僅有0.9%左右。

  《新京報》指出,給救護車讓路,也是個技術層面的問題,解決方案自然也該從技術層面著手。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在有的發達國家的駕照考試題目中,對於「聽見救護車警報聲音,應怎麼辦?」的正確答案是「將車開到路邊,直到確定救護車,不在你的所行街道上為止」。而在我國的考試題目中,只有簡單的一句「應當讓行」。在德國公路法第11條第2款中,「任何車輛聽到緊急車輛鳴笛聲時必須讓道,左車道的車往左靠,右車道的車往右靠」;在紐約州駕駛員手冊第5章中,「即便緊急車輛在你對面車道行駛,你也必須靠邊停車」,但在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3條中,只有一句空洞的「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

  在我國的交通法規中,並未給出「如何讓道」的理論指導,在駕駛考試體系中,也沒有相應的理論和實踐學習。於是,當警笛在身後響起時,怎麼能指望司機們做出正確的反應?新聞中提及的那輛讓路的汽車,也是先做出了「騎到隔離帶上」的錯誤舉動後,才把車停到便道上讓出了通道。

  西方發達國家提出第一目擊者救護,需要大家平時提高急救意識和急救技能,才能幫助發生意外的病人。應加強對公眾的急救知識培訓,讓更多的人懂得急救常識。

  (綜合《半月談》、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快報、大眾網、騰訊網等報道)

結語當緊急通道成為擺設,當急救車醜聞頻出致其威嚴與公信一再被戕害,堵死在救命通道上的,絕不僅僅是一輛車。


推薦閱讀:

《寒戰》逆襲 港片謀復甦————————▲747《深度中國》中國新聞周刊2012
《新聞周刊》:死後重生——不安全的捐獻器官
「拼孩子」進行時:「妄」子成龍————————▲553《深度中國》中國新聞周刊2012
看,同性時尚范兒!————▲457《深度中國》中國新聞周刊2011
《時代》《新聞周刊》專訪梁家傑

TAG:中國 | 新聞 | 深度 | 救護車 | 周刊 | 新聞周刊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