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霍州署衙的官德文化

張紅明

霍州署衙始建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原佔地面積5.85萬平方米,現存建築為元、明、清三代古文化遺存,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有大小房楹180餘間,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唯一州級衙署。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山西省公布為「山西省廉政教育基地」。

霍州署衙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建築精巧,尤其是大堂明代抱廈上的斗拱隨意擱置之獨特,更是被建築大師梁思成讚譽為「滑稽絕倫的建築獨例」。

一座霍州署衙不僅是古代官衙建築的經典之作,更是中國幾千年官德文化的厚重載體。在霍州署衙內,體現官德文化的物品隨處可見,在建築、石碑、牌匾、楹聯、展品中都能體現出來。

石碑上蘊含的官德文化

在霍州署衙戒石亭南面的兩塊石碑上,東書「公生明」,西書「廉生威」。這六個字源自明代霍州學正曹端所言。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曹端的高弟郭晟科考中舉,赴西安上任前向他請教為官之道,先生答曰:「其公廉乎?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曹端的這則名言,傳到時任山東巡撫戶部尚書年富那裡,年富尚書經過提煉,增加了「公生明,廉生威」六字,並刻碑立於泰安府衙內,成為我國最早的一塊官箴刻石。這句官箴被統治者作為規誡官吏清廉為政的標尺,成為重要的官德內容。

中國古代為什麼會把公廉之德看得那麼重要?公廉為什麼會成為古代官員重要的道德標準呢?

在中國古代社會,官德修養的好壞關係到國家政權的興衰存亡,影響到社會風尚及民風的好壞。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創立儒家思想,強調「以政為德」,主張從政應以道德為基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國人為人為官的信條,也就是那個時代當官者應當具有的人生價值取向。

歷代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也曾從不同角度論述官德之內涵。他們首先都強調居官者必須具備「公正無私」之德。《尚書》說:「以公滅私,民其允懷」;「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就是說,執政者能以公心滅私慾除私利,百姓才能信賴歸服;不偏袒少數人利益,不結黨營私,國家的政令就能暢通,國家就能興旺發達。《荀子》說:「公生明,偏生暗。」《淮南子》說:「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意為居官從政者有公正無私之德,說一句話也能使萬民聽從,團結一致。宋臣陳師道詩云:「百年富貴今誰見,一代功名托至公。」金臣元好問詩云:「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

為官清廉是非常重要的官德。清朝名臣陳宏謀在所著《從政遺規》一書中總結說:「親民之官,以廉為基。」《周禮天官》「六廉」說: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潔,六曰廉辨。這六個方面基本上涵蓋了為官者所應具備的德行素養。明昌坤說:「世情宜淡,立志貴剛。剛則欲不能出,淡則慾念不起。惟士之廉,猶女之潔,一朝點污,終身玷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寡情少欲是清廉為官的前提。廉潔就像是少女的貞潔,一旦被玷污了,就會終身留下污點缺憾。

以上論述不難看出:公與廉相促相生,相輔相成,廉可以促公,公可以補廉。公才能明察,才可服眾;廉才能樹威,才能贏心。「公廉」關係著為官的名節,影響著社會的風尚,關乎著國家的長治久安。

回顧歷史,由曹端的「公」和「廉」聯想到:「鐵面無私」 包拯詮釋著「公」的內涵;「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二不尚書」的范景文、「三不」清官海瑞、「四知先生」楊震、「五代清郎」袁聿修,他們用一生的為人做官講述著「廉」的故事。這些清官廉吏受到世代百姓的崇敬和愛戴,也成為歷代官員們的道德楷模。

牌匾上凝練的官德文化

在霍州署衙譙樓大門上,有磚雕題額「拱辰」二字,這兩個字取自孔子《論語》:「以政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就是說,如果為政者能有德范,大家就會像星辰一樣聚集在你的周圍。千百年來,國人始終把修身立德作為為人為官的根本,為官者必先修聖賢之德,然後用高尚品行感化百姓,引導教化民眾,才會受到百姓的支持與擁戴。

在大堂前額牌匾上,書寫著「親民堂」三字,這是明代霍州知州褚相所題。在這樣一個核心位置,這樣一個重要的政務活動場所,亮出「親民堂」牌子,表明為官者自己要做一個親民為民的好官,同時也是告誡為官者心中應時時裝有百姓,體現了民本思想。大堂內正中書有「正大光明」,左側牌匾上書有「克己奉公」,右側牌匾上書有「執法如山」,這些都是對為官者為政的要求,即行政要正大光明,秉公辦事,公正執法,嚴於律己,盡職盡責。

在戒石亭牌匾上,書寫著「清慎勤」三個大字。「清」就是為官要清正廉潔;「慎」就是處事要謹言慎行;「勤」就是為政要勤政務實。「清慎勤」作為皇帝勸戒為官者的箴言,出自三國魏司馬懿訓長吏之言:「為官者,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明清皇帝親倡,置匾於衙署,以警戒為官者自己要做到清正廉潔、謹慎處事、勤於政務、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就是「清慎勤」三字的來歷。從此這三個字就成了對官員的基本要求。唐「四善」說:德義有聞、清慎明著、公平可稱、恪勤匪懈。唐朝選任、考核和監察官員,都把道德品行放在首位,「清慎勤」是很重要的考量標準。清朝名臣陳宏謀在所著《從政遺規》一書中總結說:「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在「清慎勤」三字中,「慎」尤為重要,「慎」即「慎獨」。「慎獨」既是一種道德修養方法,更是一種極高的道德境界。為官者在官德修養中要做到「六慎」:

一是慎欲。為官者要控制自己的個人慾望,過度的慾望就是貪婪,會給自身帶來災難。

二是慎微。為官者應注重細節小事,在細微處自律,不能因為事小而放縱自己。

三是慎權。為官者應謹慎使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不能把權力看作謀取私利的工具,更不能濫用權力,為所欲為。

四是慎嗜好。為官者的情趣愛好,不僅僅是個人行為,而且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社會行為,所以,為官者應慎重對待自己的嗜好。

五是慎言行。為官者的言行具有表率作用,故應謹言慎行,要言必信,行必果,不可信口雌黃、胡作非為。

六是慎始終。為官者應處理好為官之始和為官之終,此為官員人生歷程中兩個重要轉折點,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慎始,勿被蠅頭小利所惑;慎終,勿讓正氣名節不保。

縱觀歷史:南陽郡太守羊續懸魚詮釋著「慎始」;博州州官滅官燭看家書向我們講述著「慎微」;泰和典吏曹鼎拒惑上演「慎獨」;北宋米芾拒收奇石闡明「慎癖」;「豆腐湯」尚書湯斌告誡我們要「慎權」;東漢楊震拒金時刻警示我們要「慎行」;「一錢太守」劉寵用千年的經典提醒我們要「慎終」。

「親民為民」、「克己奉公」、「公正執法」、「清慎勤」不但在過去是重要的官德修養,而且在當今也仍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楹聯上彰顯的官德文化

在霍州署衙譙樓東坊上的一副對聯:「德政自無敵,執古邑,奉廉行,感昭日月;民生宜載道,抱恫瘝,開化境,譽著春秋」。這副對聯意思是,以德范施政可以化解敵對情緒,在歷史悠久的霍邑執掌州事,一定要樹立廉潔品行,用自己的模範行為感動人心; 對民眾應以良好的教養進行引導,要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儘力轉化社會風氣,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你的聲譽則可昭日月、載千秋。

從元朝到現在700餘年中,霍州署先後有200多名州官(縣官)在此任職。在200多名州縣官中絕大部分都是清官,而且還出現了像陳鈞、李紹祖、褚相、李春等一些被史志記載的著名清官。這些為官者能以德范施政,樹廉潔品行,善行親民為民之事,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永遠的懷念。

在霍州署大堂東耳房上,有清代御史魏象樞的一副對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豈可負之。」這副對聯的意思是:百姓為天,欺壓百姓就如同欺負上蒼,千萬不能做傷天害理、敗壞名聲的事;辜負老百姓就是辜負了國家,怎麼能忍心這樣做呢?此聯把欺人與欺天,負民與負國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了為官者「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和愛民自警的民本思想。

在靜怡軒過廳前門上,有清代趙慎畛的一副對聯:「為政不在多言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意為:處理政務切不可講大話空話,要能夠從實際出發,求實務實,身體力行;當一個好官員必須樹立大局觀念,要明白你辦理的每件事都關乎到老百姓的生計與國家的安定。這副對聯是告誡為官者對待政務必須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必須有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這種思想在當時很超前,也很開放。

在吏科上的楹聯為:「選官擢吏賢而舉;考政核績廉以衡。」二堂內柱上的楹聯:「為政應公廉,勿爾一私,鑄成冤案;做官循律度,看吾百姓,都是良民。」廉政館內的楹聯:「公正生根撐國廈;清廉執政做良才。」還有:「執法唯平一方化治;愛民若子萬戶笙歌。」「法合理與情,倘能三字兼收,庶無冤獄;清須勤且慎,莫謂一錢不要,便是好官。」這些楹聯從不同側面彰顯著官德文化,體現了為官者應具備德才兼備、勤政廉潔、秉持公廉、公正無私、清正廉潔、愛民如子等官德修養 。

霍衙官德文化的幾點啟示

從霍州署衙這些戒石、牌匾、楹聯內容及歷朝官方文獻和私人著作對官德條目的種種闡釋,可以看出古代對官員道德建設的內涵最主要的三條就是:公正無私、清廉勤慎、親民為民。

公正無私是為官者必備的先決條件。公正無私方可立身正、用心公。為官者就像一架道德、法律的天平,只有公平、公正地去行使權力,才可還百姓一個公道、還社會以正義。若能讓公平、公正像陽光一樣普照大地,社會就一定會風氣正、民風純、國家和諧安定。

清廉勤慎是為官者應具備的基本修養。為官廉,則生威,廉潔自守價值高,放縱私慾人生毀;為官勤,則政興,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為官慎,則治穩,行謹則能堅其志,嚴謹則能崇其德。不勤,無以成就事業;不廉,難以凝聚人心;不慎,誤國損政害己。

親民為民是為官者高尚的官德修養。為官者應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於害民」;「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為官者親民為民是民之福,使政之興,使國之固,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

回顧古代官德修養,總結清官廉吏精神,不難得出:甘於清貧淡泊、廉潔自律,恪守本分;拒絕同流合污、勤政安邦、盡職盡責;體恤黎民百姓、盡忠報國、大公無私。這便是中國古代清官廉吏的精神風貌。


推薦閱讀:

於建嶸:【愚見】落馬官員為何乞求依法處理?
中國古代性文化:男人女人
[i·寧德] 老巷深深,釀著記憶的酒
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走出去述評:向世界展現多彩中國?
盤點民國時期那些有文化的渣男們,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啊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