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內在的人格特質,決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認識自我」看似容易,卻最使人迷惑:

我有什麼性格特質?如果用五個詞來描述我的正面特質,會是哪五個詞?如果用五個詞來描述我的負面特質,又會是哪五個詞呢?

我能、我適合、我擅長和我喜歡的事情分別是什麼?

和怎樣的人相處我會感覺愉快,和怎樣的人相處我感覺不舒服?

......

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其實無論是老子、蘇格拉底還是蘇格蘭的著名詩人羅伯特·彭斯,都曾提出認識自己最重要。

但自我探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人窮其一生,都在不斷嘗試,渴求在無盡的自我折騰中找到更多可能性。幸運者終能遇見曙光,不幸者則始終徘徊。

痛心的是,似乎多數人都是後者,他們走出舒適區,去接觸更廣袤的天地,然後呢?自己做的事是否是出於內心對其的強大熱忱?目前的行為是否值得自己付出大量時間和心血?

倘若在沒有認清自我的情況下就採取行動,作出決策,極有可能在日復一日的庸碌中逐漸丟失初心,在「我曾努力過」 「我儘力了」 的自我安慰中隨波逐流。

  • 譬如,一個本身比較內向,抗壓性與內心驅動力較弱的人,想做諮詢顧問。費盡心思進了諮詢公司後,面對接連不斷的項目,形形色色的客戶,常常感覺hold不過來,做方案報告的速度跟不上節奏,加班熬夜也比不上同一時間進公司的那個行事雷厲風行的同事,別事情做得行雲流水又快又好,自然受到上司賞識。自己做得慢最後還要上司親自操刀修改,那重要的事情以後都盡量避免分配給你了,辛辛苦苦工作卻不得重視,挫敗感就隨之而來了。

  • 另一方面,我們在工作中也許常常會碰到這樣的「豬隊友」:撇開實力不談,他可能對自己的能力有「謎之自信」,且控制欲非常強,跟他一起合作感覺壓迫感非常強,干起活來也不暢快。

    這樣的隊友真的「豬」嗎?其實未必,說不定他只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展示了自己內在的個性,只是他沒有察覺到。若他能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對自己的個性作出控制與調整,合作起來應該愉快很多。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傾向會被內在性格,或者說內在人格特質所牽制。

    由此,自我認識、探索可以分兩步走:

  • 藉助相關工具,了解人格的科學劃分,深度探析自我內在的人格特質;

  • 通過對人格特質的了解,主動作出自我完善,揚長避短,制定有效的行動方案及未來發展計劃。

  •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常常接觸到「大五人格」這一人格的特質論,它一般會用「獨立、好交際、誠懇或有責任心」等等來描述具體的人格特點,區別於將多樣化的人格概括為少數幾個類型的類型論(九型人格、DISC、PDP等),它科學地提出了可以涵蓋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的五個維度,也被稱為OCEAN(海洋)模型。

    ▍O:Obligingness(宜人性)

    考察個體對他人所持的態度,包括同理心、信任、利他,反應個體合作和人際和諧是否看重。

    ▍C:Conscientiousness(盡責性)

    反映個體自我控制的程度,評估個體在行為上的的條理性、精確性和責任感。

    ▍E:Extraversion(外向性)

    評估個人喜歡他人陪伴的程度,對人際互動頻率的偏好,個人的工作節奏和活力水平,考察樂群性、社交性和活力。

    ▍A:Achievement (進取性)

    考察個體的抱負、獨立性、競爭性,及評估個體的目標感,想法和見解的獨立性,說服和影響他人的偏好程度。

    ▍N:Neuroticism(情緒性)

    反映個體情感調節過程,評估個體體驗焦慮、憂慮、敏感等情緒反應的強度。

    利用大五人格,我們可以直觀形象地描述出自己的性格特點,比如在「外向性」這個維度,大五的描述是:熱情、好交際、參與。與此同時,我們在每個人格因素上不管水平高低,我們的行為偏好在不同的情景中都可能展現出積極或負面性的一面,即存在一定的優勢和風險。

    繼續以 「外向性」 為例:

    √積極的一面(高分表現):精力充沛、警覺、好動、興趣濃厚、好競爭、好社交;

    ×消極的一面(低分表現):比較安靜、沉默寡言,獨善其身,比較害羞。

    這些行為與表現,多會在我們的實際行動中展現出來。


    推薦閱讀:

    長壽者的人格特質
    雙子金星人格特質

    TAG:人生 | 人格 | 人格特質 | 特質 | 內在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