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話題君帶你看熱點

最近,關於隔代撫養,有兩個新聞引發討論。其一,山東李阿姨三年幫女兒帶兩娃,似乎得了抑鬱症,暴瘦。其二,老人幫著帶孩子,索要1000元一個月的費用,兒媳婦不開心了,鬧得很不愉快。

這兩件事,雖然是個案,但反應出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問題:老年人帶孩子的真實意願如何?他們真的「就是喜歡帶孩子」嗎?

老年家長成慣例

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老人家長」已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小區花園裡,他們推著嬰兒車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交流帶孩子的心得;幼兒園、中小學門口,他們簇擁在接孩子的人群中,呼喚孫兒的名字。這種祖輩與孫輩一起生活,並承擔撫養教育孫輩的主要責任甚至全部責任的家庭教育模式正是「隔代撫養」。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一項針對0~3歲乳嬰兒帶養方式的最新調查顯示,由祖輩家長參與乳嬰兒撫養的比例高達84.6%。一項在全國範圍內調查「隔代撫養」的結果更揭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隨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撫養」;廣州「隔代撫養」的孩子佔到總數的一半;北京更高達70%。

在很多年輕人看來,老年人常常催著生孩子,如果年輕夫妻不願意生,長輩往往還會說「生呀,生下來我帶」,這就給很多年輕人造成一個虛假認識:老年人是喜歡帶孩子的,是享受天倫之樂的。

享受天倫之樂沒錯,但不代表他們也享受「帶孩子的辛苦」。如果你經常和帶孩子的老人接觸,最容易得到的反饋就是抱怨,不停地抱怨。這種抱怨主要來自以下五點:

1、原本的生活作息被打亂。晨練被擱在一邊,廣場舞也不能再跳了。

2、經常有矛盾,尤其是育兒方式上的矛盾。就拿要不要給孩子「把尿」來說,很多長輩認為從月子里就應該為寶寶把尿,於是,不少中國寶寶白天基本處於光屁股的狀態,定時被「把尿」。但已經有無數的專家指出,不僅不應給小嬰兒「把尿」,也不應給大嬰兒「把尿」。育兒理念問題,常和孩子父母產生嚴重衝突。

3、分離焦慮。你知道住家保姆這個職業,對從業者最大的傷害是什麼嗎?是破壞了她們原本的家庭生活。現在,隔代撫養也出現了這個問題:老年人被拆散,爺爺在帶大孫子,奶奶帶二孫子,老年人兩地分居,孤獨感強烈。或者,奶奶跟隨兒子,住在兒子家帶孫子,而爺爺一個人在老家生活,這也會產生分離焦慮。

4、生怕出問題,心理壓力巨大。從前,孩子多家長少,整體貧困,用一根繩把兒童拴在桌腳,一天就過去了;現在,孩子少家長多,條件改善,四、五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團團轉,依然抱怨「太難帶了」。這方面的心理壓力,會長期困擾老人。

5、純粹的物理性勞累。如果老年人既帶孩子,又承擔家務,其勞累程度,每個年輕人自己可以試一試。

這5點加在一起,老年人痛恨帶孩子,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從法律角度,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義務,但祖父母、外祖父母並無相應責任,話雖這麼說,但必須考量中國的現實困境。年輕的父母由於就業、求學等種種原因無暇照顧、教育幼兒。而社會對這方面的補償作用未真正加強,中國0~3歲的幼兒的撫育機構還未健全,且收費頗高。

以福建省為例,92萬多3歲以下的小孩,入托的才2萬人。幼兒園也不能很好滿足家長的需要。幼兒園、小學大多在下午3、4點鐘就放學,而一般父母則要到6、7點鐘下班,更不用說超時加班或者節假日加班的情況。於是老人只能承擔起輔助雙親甚至是替代雙親教育孩子的責任。

民辦託兒所極度缺乏

前段時間,浙江發生的保姆縱火案,更是讓很多有保姆家庭心裡一緊,這種緊張感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他們認為給自己父母帶,才能安心。在低福利社會,家庭成員之間互助、風險共擔,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高福利社會,尤其是在以個人為單位的福利制度下,政府承擔了傳統家庭的大部分功能,故傳統家庭存在的意義減小,家庭平均規模縮小到夫妻二人,家庭成員互助的必要性也減小。這些國家的老夫妻像保姆一樣,幫子女帶他們的孩子,是非常少見的。

所以我們要明白,中國長輩幫忙帶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不是願意,而是無可奈何。

為什麼最近有那麼多人呼籲企業自己辦託兒所?說白了,這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剛需。這個剛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被中國老人的「無私奉獻」給消化掉了。

本期責編:張德筆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推薦閱讀:

實施排污許可制對改善環境質量作用大嗎?
嗶哩嗶哩成立一年半顆粒無收遭甩賣,你覺得嗶哩嗶哩是一個怎樣的網站?
為什麼今年暑期檔「取消」了電影保護月?是對進口片的政策放鬆了,還是對國產電影的自信?
如何看待迪米特洛夫首度捧起ATP年終總決賽冠軍?
可可西里申遺成功,中國還有哪些不可錯過的美景?

TAG: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