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錦】貨幣沉浮:2018年銀行業資產負債配置展望

文王劍

本文發表於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國際貨幣網 www.imi.org.cn

發表行為符合任職機構規定,但不代表任職機構觀點

序:一年一度的重要展望

目前,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高達240多萬億元,它如何展開資產負債配置,會影響我國經濟金融的方方面面:

(1)對於宏觀經濟管理者,銀行業資產負債配置影響著一國的貨幣總量,也影響著各項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尤其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還會反過來影響政策當局的決策;

(2)對於證券投資者,銀行業資產負債配置會直接影響債券走勢,同時通過影響市場流動性和利率水平,間接影響股票等其他證券走勢;

(3)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掌握明年的宏觀政策和信貸需求情況,為自身展業提供參考,比如從資金流向上去把握存款吸收;

(4)對於實體經濟,銀行業資產負債配置則直接決定了他們融資的難度和成本,影響他們的經營業績,甚至決定了他們的存亡。

因此,可以說,銀行業資產負債配置研究,是經濟金融研究領域最重要的內容,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我們每年年底會對來年銀行業的資產負債配置進行展望,供經濟中的各參與主體參考。

展望基於經典的貨幣經濟學框架,以及我國現行貨幣制度和商業銀行制度。其中最為決定銀行業資產負債配置的,一是中央銀行,二是商業銀行。當然,由於現實中影響因素過多,具體的預測數據其實並不可靠,很難做到精準。但這種預測的過程仍然具有較大參考價值。

一、主要結論與分析框架

1.主要結論

根據我們的分析,預計:

(1)2018年廣義貨幣(M2)增速在10.4%左右,信貸仍為派生M2的主要渠道;

(2)2018年基礎貨幣的主要投放渠道為再貸款、公開市場操作等,預計定向降准釋放部分基礎貨幣,超額存款準備金率持平於2017年,在1.0-1.5%之間,銀行間流動性繼續偏緊;

(3)信貸投放以對公長期為主,個人住房貸款仍有一定貢獻;

(4)受監管和MPA考核制約,2018年表外理財和表內非標等資產增速放緩。

2.分析框架

根據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我們的分析過程如下:

(1)首先M2是分析的起點,通過預測M2總量,就基本了解了銀行負債端最為主要的一大類別:存款。

(2)然後從M2總量出發,通過準備金率情況,倒推出所需的基礎貨幣情況,以此來了解銀行負債端的對央行負債(基礎貨幣的主要來源),和資產端的存放央行(包括法定和超額存准)。這一因素對銀行的資金成本有重大影響。

(3)接著再從M2的派生方式,掌握銀行的資產運用情況,以此來預測銀行資產端的主要類別,包括信貸、債券、同業投放等,同時也大致得出廣義信貸(表內部分)數據。

(4)最後以MPA考核為基礎,剔除了表內廣義信貸後,就是表外理財、表內投資(債券和其他投資等)的業務空間。

圖1:主要分析框架

同時,實踐中銀行還需要考慮種種監管約束,比如MPA、流動性指標、資本充足率等。完成上述分析後,我們將填好這張銀行業的資產負債簡表中的主要科目:

表1:銀行業資產負債表簡表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

二、廣義貨幣

1.預測M2增速

目前,廣義貨幣(M2)仍然是貨幣政策操作中最為重要的中介指標,因此也是我們各項分析的起點。央行會根據經濟發展和宏觀調控的實際需要,酌情確定M2增長目標,並將後續的各項政策參照此目標執行。

一般來說,中性的M2增速,能夠滿足實際經濟增長、物價上漲、貨幣深化、資產價格上漲等多種需要(假設貨幣流通速度不變)。即:

(1)實際經濟增長(實際GDP),國民財富增加,需要增加相應的貨幣流通量。去年生產10隻杯子,今年生產了12隻,那麼多出來的2隻杯子也需要相應的新貨幣去流通。

(2)物價上漲(CPI),同樣的商品卻需要更多的貨幣流通量。去年杯子賣1元一隻,今年賣1.5元一隻,那麼所需要的貨幣流通量也更多了。

(3)貨幣深化和資產價格上漲等因素,即不體現在實際GDP、CPI之中的其他因素。貨幣深化是指原來不投入市場流通的東西,現在開始投入了,那麼需要相應的貨幣去流通它。過去幾年中,我國主要的貨幣深化是土地投入市場,主要的資產價格上漲是房地產與證券(股票、債券等),因此,主要與房地產市場形勢高度相關,證券市場次之。

M2增速=實際GDP+CPI+(貨幣深化+資產價格上漲)

「貨幣深化+資產價格上漲」在2012-2016年的均值維持在3.5個百分點左右,並於2016年開始快速下降,主要是房地產價格停止上漲甚至小幅回落。

圖2:「貨幣深化+資產價格上漲」因素近年回落

數據來源:WIND

但上式是所謂的中性M2增速。而在實踐中,央行還要施以宏觀調控,為達成其調控目標,適度地使M2增速偏離上述中性值(更高或更低)。因此,我們將上式修改為:

M2增速=實際GDP+CPI+(貨幣深化+資產價格上漲)+央行調控因素

由於「貨幣深化+資產價格上漲」本身也和房地產市場形勢高度相關,而房地產市場又高度受政府調控,因此,甚至可以把「貨幣深化+資產價格上漲+央行調控因素」全部歸納為政府調控因素。上式於是又簡化為:

M2增速=實際GDP+CPI+政府調控因素

比如,2017年開始央行加大收縮力度,M2增速中的「政府調控因素」迅速跌至1個百分點以下。由於2018年整體政策形勢不會與2017年有方向性扭轉,我們預計2018年該指標可能仍在1個百分點左右徘徊。我們對明年GDP、CPI分別預測為6.9%、2.5%。因此,2018年的M2增速約為:

6.9%+2.5%+1%=10.4%

2.M2的派生來源

有了M2增長目標後,現在開始討論這些M2從何而來。我們預計2017年底M2餘額為169.11萬億元(預測方法同上),2018年按10.4%的增速,則相當於全年需新增M2約17.59萬億元。

M2的派生渠道包括以下幾種:

圖3:M2來源渠道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

其中,外占和政府財政對M2的影響不是央行能精準控制的。因此,央行的工作,是通過政策影響銀行的信用派生,最終將M2增速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比如,銀行投放信貸、購買企業債券,以及表內投放非標、非銀等,均會派生M2,央行則通過合意信貸額度、MPA的廣義信貸控制等方式,控制銀行的信用派生行為。此外,同時制約銀行信用派生行為的,還包括其他監管指標,比如資本充足率等。

近年,外占不再成為主要的M2投放渠道,因此,M2增量中來自銀行信用派生的比例,又重回高位。2017年與往年不同的情況是,因為金融去槓桿強力推進,因此債券、其他(非標等)為負增長,回籠M2。

表2:預計2018年M2增量為17.59萬億元

數據來源:WIND(單位:億元)

展望2018年,我們預計信貸增量約14萬億元,再加上地方債置換約4萬億元,實際能投放18萬億元的信貸,也就是派生相應的M2。這已經超過了全年的M2增量。這也意味著,外占、財政、銀行購債、其他(自營非標等)等累計需回籠約4000億元的M2,才能控制住M2增長目標。而如果其中外占、財政、銀行購債仍有一定正貢獻的情況下,其他(自營非標等)渠道則可能繼續較大的負貢獻,可能達到1萬億元,並相應回籠M2。換言之,2018年仍然為金融去槓桿留出政策空間,甚至政策空間比2017年更大,安全帶還不要鬆開。

然後我們將上述預測數據填入銀行業資產負債簡表:

表3:新增M2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體現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暫不考慮存款取現。單位:萬億元)

上表還未考慮存款取現。而2018年底M2餘額為186.7萬億元,按經驗,在整個M2之中,M0約佔4.1%,即7.65萬億元,此外實體存款(即扣除非銀金融機構存款)約佔86%,即160.56萬億元。

三、基礎貨幣

1.基礎貨幣的分析框架

基礎貨幣主體是銀行存放央行的存款準備金,外加少許銀行庫存現金和流通中的現金。存款準備金的一部分繳納為法定準備金,剩餘的就是超額準備金。

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存款總額持續增加(偶爾也會短期內下降),從而使所需繳納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增加,即更多的超額準備金被「凍結」為法定準備金。在這一過程中,央行會通過增加或回籠基礎貨幣的方式,或調節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方式,保持一個合理的超額準備金率(超儲率),也就是將銀行間市場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流動性水平。

圖4:央行通過基礎貨幣實現調控目標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

截止2017年9月末,超額準備金率為1.3%,與近年相比為較低水平。一方面,是央行主動維持穩中偏緊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支付結算技術進步,銀行保持較高超儲率的必要性下降。因此,整個2017年,基礎貨幣未見增長,前11個月甚至下降了1915億元,但由於存款持續增長,按比例凍結了更多的存款準備金,因此超額準備金餘額、比率下降。考慮到年底12月還會有一定的基礎貨幣投放(財政支出等),我們預計2017年全年基礎貨幣投放約1500億元。

換言之,2017年央行控制了基礎貨幣投放,全年僅增1500億元,任由超儲率顯著下降,配合金融去槓桿。這也造成了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持續偏緊。我們認為央行維持現狀即可持續推進金融去槓桿,2018年已無必要再進一步壓縮超儲率。因此,我們預計2018年超儲率依然維持在1.0-1.5%左右的水平。這意味著在不考慮降准因素的情況下,基礎貨幣需要與M2幾乎同比例增長,即全年也增長10.4%,全年增量約為3.2萬億元。

2.基礎貨幣的來源分析

然後再來分析這3.2萬億元的增量基礎貨幣從何而來。近年來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主要包括外匯占款、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逆回購、傳統再貸款以及各種新型工具,包括MLF、SLF、PSL等)、財政融資與投放。2017年央行貨幣政策工具投放約1.2萬億元,但外占、財政、其他渠道均有不少回籠,因此全年基礎貨幣小增約1500億元。

而2018年,先不考慮降准,全年基礎貨幣需增3.2萬億元,為近年來的絕對高位。當然,這是假設超儲率與2017年相近,如果超儲率再向下壓一壓,那麼基礎貨幣可以少增一點。但向下壓縮的空間確實不大了。

表4:預計2018年主要以再貸款、逆回購等補充基礎貨幣

數據來源:WIND(單位:億元)

3.2萬億元這麼大量的基礎貨幣投放,在外占、財政、其他渠道均不能大量貢獻的前提下,便只能主要交由了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包括逆回購、MLF等。如果外占、財政、其他合計僅貢獻7000億元基礎貨幣,那麼央行貨幣政策工具需投放2.5萬億元。這也意味著,銀行相應要增加對央行負債,為此支付利息,並且還需要相應的流動性管理,滿足流動性監管指標。不可忽視的是,這對央行而言是貨幣政策操作成本,對銀行而言則是真金白銀的利息支出。

因此,降準是較為現實的一個選項,減輕各方成本。為避免釋放貨幣寬鬆的錯誤信號,央行宜採用定向降准。2017年9月公告的定向降准,將會在2018年初實施,釋放基礎貨幣約3000億元,這意味著減輕基礎貨幣投放壓力約3000元。如果仍顯不夠,央行還可以通過調整定向降準的達標條件,適度放寬,以實現更多的基礎貨幣釋放。假設全年定向降准共釋放6000億元基礎貨幣,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只需投放1.9萬億元,各方操作成本會明顯降低。

表5:預計2018年補充基礎貨幣並定向降准

數據來源:WIND(單位:億元)

反映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對央行負債增加(需要支付利息),同時基礎貨幣增加。

表6:新投放基礎貨幣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體現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暫不考慮存款取現。單位:萬億元)

四、信貸投向

正如前文所述,我們預計2018年全年信貸投放量約14萬億元,外加地方債置換騰出的4萬億元,共可投放18萬億元。而對比2017年,信貸凈增約13.6萬億元,地方債置換約3萬億元,還要考慮到1.7萬億元的票據貼現餘額的壓縮,騰出信貸額度,實際投放出去的一般信貸超過18萬億元。因此,比較來看,2018年的信貸供給並不寬裕,也不排除央行在2018年中根據實際經濟情況適度調整額度。

表7:2011年以來新增信貸結構情況

數據來源:WIND(單位:億元)

具體投向上,分別考慮個人短期、個人中長期、企業短期、企業中長期四大類。

(1)個人短期

主要包括經營貸、消費貸、信用卡等。2017年突然放量,前11個月達到1.8萬億元,全年可能接近2萬億元。主要是業內很多銀行紛紛開始重點拓展消費貸等業務,有些是與互聯網公司等合作,部分個人短期貸款可能被挪用作購房首付等不當用途。目前,加強首付貸、現金貸等監管之後,我們預計2018年個人短期貸款投放力度會有所走弱,全年可能達到1.5萬億元左右。

(2)個人中長期

以耐用品消費貸為主,其中又以住房貸款為主。隨著2017年各地房地產調控逐步升級,2017年月度成交面積有所下降,預計這一趨勢將延續至2018年。但考慮到信貸申請與投放有個時滯,因此2017年底至2018年初幾個月,住房貸款投放量仍然不會大幅下降,可能要到2018年下半年才能看到投放量下行。全年看,則可能較2017年有所下降,約4萬億元。

圖5:全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顯著回落

數據來源:WIND

(3)企業短期

企業短期貸款主要與經濟活躍程度相關。我們此前預判,隨著前期基建等項目持續開工進展,將會帶動上下游各行業以及各類配套的中小企業,因此,整個製造業將比2017年更為活躍。因此,預計企業短期貸款依然能保持在較好水平,我們預計全年約2.5萬億元左右。

(4)企業中長期

企業中長期貸款主要是用於固定資產投資,投向各類大型基建項目、工業投資等,因此,主要觀測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我們預計2017-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7%、7.5%,並且2018年工業投資回升。2017年對公中長期貸款投放量約6.4萬億元,但實際需求遠超於此,受制於信貸額度,銀行無法全部滿足。2018年,信貸額度依然有限,預計企業中長期貸款約6萬億元,比2017年略降。

表8:2018年信貸投放以對公長期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為主

數據來源:WIND(單位:億元)


推薦閱讀:

深度乾貨 | 大重構:電視行業的死與生
劉詩詩吊威亞被勒脖,演員到底是多高危的行業?
五行看你適合的最佳行業
課程一、行業決定職業
行業大整頓:千餘化工廠將搬遷

TAG:銀行業 | 銀行 | 行業 | 貨幣 | 資產 | 負債 | 配置 | 2018年 | 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