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究竟誰是世界最大經濟體?

王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數據稱,按照購買力平價(PPP)的計算方式,中國2014年的GDP為17.6萬億美元,而美國為17.4萬億美元,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對於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世界第一」,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購買力平價」計算方法準不準何為購買力平價(PPP)?其基本理念就是在各國同時選擇一攬子商品,看購買它需要多少各國貨幣,以此推算各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打個比方吧,同樣一個漢堡,在中國買需要20元人民幣,在美國買需要5美元,研究者就認為20元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等於5美元。因為我國物價總體比美國便宜,計算出的中國GDP規模有所增大,進而得出了2014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的結論。這種計算方法有什麼缺陷?由於購買力平價測算方法存在一定誤差,如商品質量的區別很難判斷,尤其是比較複雜的商品,其精準度受到質疑。所以說,憑單一演算法就放言「中國已超過美國」,並不具有全面均衡的科學性和說服力。

7月9日,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五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開幕式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中美之間差距有多大對於此番中國經濟「被第一」,國人需慎思明辨。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從經濟規模上看中國確實超過了美國。但是,看經濟不能只看總量,質量和效益更重要。經濟增量大,存量小;製造多,創造少;GDP總量多,人均少,是目前中國經濟的明顯特徵。拋開世界排名,中國經濟家底究竟有多厚實,明眼人自知。《華爾街日報》不久前曾載文,即使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人均GDP只排在全球第99位,遠落後於美國的第12位。這一事實說明,過度關注GDP總量,容易產生誤導。因此,即使中國經濟總量第一,也不等於說整體實力就是全球第一。中國還不夠發達,人均收入還不高,貧富差距比較大,還遠沒有進入發達國家之列,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趕超。更重要的是,中美之間的經濟發展差別,不是量的差別,而是質的區分。美國在製造業的強項為冶金、裝備工業、軍火、化工、醫療、計算機與網路等高端產業領域。中國在製造業的強項,僅限於「衣、帽、鞋、玩具」等這些民生商品方面。在技術領域方面,更有這樣的說法,美國人掌握標準,站在最高端;中國人有的是力氣,只好在底端干苦力。

世界第一的高帽子戴不戴一直以來,西方媒體熱衷於炒作中國經濟總量之大、增速之快。早在今年4月底,世界銀行就做出了「中國將成為第一大經濟體」的預測。《當中國統治世界》一書作者馬丁·雅克則預計,2030年中國的產出很可能將佔到全球總產出的三分之一,中國的經濟規模很可能將超過歐美經濟規模的總和。當然這些言論不排除對中國的肯定,但也有「渲染」和「捧殺」的成分。一方面,外媒將中國視為世界經濟舉足輕重的力量,另一方面「崩潰論」、「威脅論」、「責任論」、「不可知論」也隨之甚囂塵上。西方媒體給中國打上這些輿論標籤,在部分反應客觀事實的同時,也是出於各自不同的利益考慮。對此,中國自身應有清醒的認識——我們仍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不過,早晚有一天中國會成為貨真價實的「世界第一」,這點兒自信,我們還是有的。不過什麼時候成為、以什麼標準成為,中國人應有「自知之明」。面對外部環境的紛紛擾擾,我們應抱定「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南西北風」的心態,不被忽悠,不被左右。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短板,韜光養晦,不為一些毫無價值和意義的「世界第一」稱號沾沾自喜,才是成熟大國的體現。
推薦閱讀:

中國錢太多了會導致經濟崩潰?是GDP被低估了!
中國房價為何不能降?
誤讀創新會危害中國經濟戰略
論關係經濟
肖鋒:搞不懂你為什麼這麼喜歡鹿晗,也搞不懂所謂粉絲經濟

TAG:經濟 | 世界 | 經濟體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