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有女帝,真子公主訂婚卻失去了皇室身份?

作者|楊清筠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

本文又名:日本皇室和女帝那些不可不說的事兒/

真子公主訂婚,意味著她將失去皇籍成為平民,她要脫離的日本皇室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我想,一句拗口的話可以很好地概括——

日本的皇室一直都是一個最不容忽視但是經常被忽視的存在。

日本皇室與國民情感有著極強的連帶感。在日本民眾眼中他們的天皇是至高無上神聖而不可侵犯的,一提起天皇多數人都會以敬畏和驕傲的態度述說他們對皇室的愛戴,日本皇室的一舉一動都被民眾密切關注,即使沒有什麼實權,但在精神上無疑是日本最重要的領袖和寄託。

從平安朝起,日本皇室就非常推崇菊花之美,日本皇室的象徵「菊花」一直被看作日本的象徵之一。這樣地位極高的皇室似乎應該有曾經無比輝煌的過往,但是事實上,日本歷史上的皇室地位一直不穩定,不僅受到地方豪族、外戚、武家政權輪流欺負,而且本身的繼承製度、更替方式都混亂得說不清。看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史,都有著濃厚的部落氏族時期的痕迹和難以抹去的山寨性,日本皇室的弱勢讓人經常會感慨他們從始至終延續真是個奇蹟,當然更多人也在疑問如此弱勢的皇室為什麼一直沒有被取而代之,日本人「將相本無種」的覺悟顯然不高。

那日本皇室在歷史上到底是怎樣的柔弱而堅強存在呢?他們的繼承製有多亂,日本著名的「女帝」疑團歷史學家又是怎麼解釋的呢?

首先我們簡單來翻一下日本皇室的檔案。早在日本古代,作為列島上眾多豪族一員的大王家因為勢力強大而成為豪族中的霸主,公元4、5世紀建立了大王政權。然而這個政權和它的名字一樣,簡單粗暴的霸道中透著一股蜜汁虛弱,實際上並沒有應有的權威性,經常受到其他勢力的威脅。到了公元7世紀,因為豪族蘇我氏一直不把王權放在眼裡,為提高王權地位皇子中大兄和近臣中臣鐮足等發動了著名的「乙巳之變」,算是為皇族扳回一局。

接下來日本就發生了我們熟悉的大化改新,效仿中國隋唐進行改革。這樣的好日子持續了沒多久,過了兩個世紀,天皇的地位又受到了威脅。9世紀,平安時代,興起了一種外戚借輔佐天皇而掌握朝廷大權的體制,史稱「攝關政治」,而天皇為了反抗這種削弱自己的制度,又對策發明了一種「院廳政治」。這兩種制度具體是怎麼回事就不一一介紹了,如果特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面簡短的注釋,了解的就不用看啦。

名詞解釋,攝關政治:日本平安時代的一種政治體制。858年日本外戚藤原氏出任攝政,輔佐年幼的天皇實際掌握了中央權力,後改任關白。以後每當天皇年幼,藤原氏就以攝政掌權,天皇親政後再改任關白繼續掌握大權。如此攝政和關白就成為一種例行的政治體制。

名詞解釋:院廳政治:11~14世紀日本的一種政治體制。攝關政治形成後日本天皇為了擺脫攝關家的控制,進行了一系列鬥爭。1068年後三條天皇即位,任用非藤原氏貴族擔任要職。他死後其子白河天皇在位13年後將皇位傳給幼子,自己出家為僧稱為「法皇」,另立院廳繼續執政。後來的天皇也效仿用法皇的身份行使院政權。(來自吳齊六卷本)

這樣的鬥爭很快被新的浪潮替代,不是天皇奪回了地位,而是有新的勢力再次威脅了天皇的地位,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武家政權時代,幕府政治時代。1192年鎌倉幕府成立,屬於封建武士的「幕府」成為了實際的中央政府,天皇成了徹底的空架子,雖然看似還是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但是一點話語權也沒有了。幕府政治一直持續到19世紀明治維新,期間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的更迭,這期間皇室也沒有停止過努力試圖搶回屬於自己的權力,但最終都是失敗,有著最高地位的皇族就是無足輕重的擺設,就連經濟都成問題,天皇的即位大典、葬禮都經常被拖延,讓我想起來東周的周王,對於日本天皇來說這點委屈真是家常便飯了。

到今天為止,在中國要嫡長子第一反應都是要繼承皇位。然而如此弱勢的日本皇室,他們的皇位繼承問題也和權利一樣就是一筆爛賬,嫡長子繼承製在日本根本沒有在中國皇位繼承時候遵循得那樣認真,繼承皇位的不一定是長子,不一定是子,甚至不一定是男性,到底應該按什麼規矩只能總結一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我們熟悉的一句繼承規矩叫做「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這句話在中國是有嚴格的先後順序的,但在日本沒有,因為母系氏族的殘餘影響,早期日本兄終弟及的情況要多於父死子繼,大化改新以後因為受到中國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日本也開始普及父子傳位的規則,但是因為始終沒有強有力的律令規定,規則只能按照習慣來,就連日本一個天皇的「長子」都有很多位,所以模糊地帶這兩種繼承製就在不斷博弈,過程中有不少貴族死於紛爭,不堪其亂的日本皇室終於在7世紀以後開始推行「立太子」制,然而這個「太子」的定義依然沒有個界限,皇子皇弟皇叔啥的但凡有點血統根據的都能是太子——而且不限性別,就連皇女也不是不行的。

這就講到了日本歷史上一個說怪也不怪但至今成謎的現象,日本的女帝。看到女帝這個詞我總是會想到以前看的女強文,小說中的女帝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僅此一位一錯過就是幾輩子的天地尤物,可日本的女帝是並不罕見的,在日本歷史傳說中,就是由兩位女王拉開國家序幕,而除卻傳說目前考古還沒有確鑿證據,在真實的歷史上,6世紀末到8世紀,日本天皇近半數都是女性,共有八代、六位女帝,這個世紀被叫做女帝的世紀。女帝出現不僅數量多,而且總是在歷史的重要結點出現,比如聖德太子改革時期(大化改新的前奏)的推古天皇,還有完善律令制度(大化改新的後奏)的持統天皇,這讓歷史學家不得不思考女帝在日本歷史上的地位,以及她們所扮演的角色。

目前歷史學家比較認同的觀點是井上光貞提出的「中繼論」,也就是說女帝是在皇位繼承出現混亂或者皇室有危機時,作為「和事老」的過渡者,中間繼承一下皇位以調停矛盾,類似於中國古代皇后垂簾聽政,至於為什麼女帝即位可以調解多方矛盾,我還沒研究過不敢亂說.....

井上光貞之前還有一種言論叫做「巫女論」,來自折口信夫的《女帝考》,認為日本的女天皇實際是巫女的身份,代表人與神之間斡旋、象徵著神力。當然這種論斷被大多數歷史學家否認,儘管日本確實有巫女,但是這些巫女都是貞女,繼承皇位的女帝多是天皇的皇后,應該和巫女沒有太大關係。

到了21世紀以後,因為女性地位提高,女權運動興起,日本對於女帝的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新的學者認為日本古代女性的地位比我們想像得要高,而突出疑惑女帝的出現則是有差別看待男女的嫌疑,因而新的時代日本歷史研究強調忽視性別差異而關注女帝在歷史上的貢獻,男性視角的偏頗應當得到修正。不過歷史轉折點的日本女帝依然是史學界難以破解的謎團,究竟為什麼在關鍵的節點總會有女性天皇出現呢,這應該不是歷史的偶然。

日本皇位繼承的混亂問題到了1889年才終於得到了解決,這一年明文規定日本皇室繼承製度的《皇室典範》與《大日本帝國憲法》共同頒布,《皇室典範》凌駕於國會之上,也並不像其他法律一樣正式,伊藤博文解釋說這是天皇的家法,不應該受人干涉,但是這部所謂「家法」卻基本沒有皇室「家人」參與,都是受大臣們控制。在這部文件的規定之下,實際天皇和歷史上的軟弱一毛一樣,以前還能自己決定一下家裡的事情,想提前退位、想立女皇、想傳給弟弟都可以,如今《皇室典範》明確規定女子沒有繼承權,天皇也不能提前退位,皇族女子若與天皇或皇族成員以外的人結婚則脫離皇籍,看起來這些條款充滿了赤裸裸的歧視女性,聯合國女權運動機構多次向日本提出要求修改歧視女性的條文,但是日本非常堅定地拒絕了,堅持「我家皇室關你屁事」的態度。所以呢,其實在日本當皇族也挺累的,空有個名頭啥也說不上話,還被條條框框管得那麼嚴,一點自由都沒有。。。

日本的真子公主要訂婚啦,根據《皇室典範》她就要失去皇籍了,不過在我看來這倒是一種解脫,日本皇室的尷尬地位實在是可憐,況且她的未婚夫挺帥的,能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多幸福!


推薦閱讀:

香港滿七年後申請香港身份證及回鄉證流程
從身份證號批量提取信息的5種技巧——每一個都很簡單
身份證貸款當天放款?盤點那些常見的貸款騙局|界面新聞·JMedia
移民美國 如何保有永久居民身份?
為什麼有的人身份證最後一位是X?(人可口的回答,94贊)

TAG:日本 | 皇室 | 身份 | 訂婚 | 女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