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中國當代第一國學少年」周易玄
06-26
站在宇宙看世界→ 馬曉鳴 (記者,作家)→ 周易玄 (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所所長)→ 時間:2013年7月11日→報道形式:訪談→報道樣式:整版→題目:《周易玄:在宇宙看世界的國學奇才》→刊登時間:2013年8月30日→版面:《貴州民族報·民族文學周刊·頭版》—————————————————————————————————————————————————● 名家名片:周易玄,出生於1986年4月,被喻為「中國當代第一國學少年」。原名廖彬宇,字中天。現任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所所長。無黨派人士,獨立學者。出生於後八零時代。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祖籍貴州金沙。18歲始遊學各地,兼及講學;21歲任貴州國學講學院副院長;22歲始,受聘於清華、人大等高校客座講學,並任海內外多家企業、集團董事及顧問;23歲後定居北京,同年撰寫《干支哲學——天人視野下的終極關懷》;24歲,任聯合國世界華人聯合會總會執行秘書長;25歲,受聘南京師範大學,任研究員、兼職教授;26歲,任職北大。任北京大學教育文化與品牌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與應用課題組副組長;27歲任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所所長。—————————————————————————————————————————————————專訪摘要:·常常觀想我並不是我·成功這個詞語我理解為乾坤二卦的精神·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了·易經揭示了宇宙運行的規律·真正的成功是心靈得以極大的釋放,境界得以極大的升華·儘力做好傳播中國文化的事情·盡責做好一位以發揚中國文化為己任的傳承人·不辜負北大提供的學術平台—————————————————————————————————————————————————用科學去理解易經的思想,用易經的思想指導科學的發展● 馬曉鳴:《易經》這門玄而又玄的學問,其深奧常使人望而止步。而您十九歲就撰述《周易唯象學》,闡釋《周易》精髓,其見解獨特、文筆深厚,您用實際行動闡釋了「有志不在年高」。如果用第三人稱看自己,您眼中的周易玄是怎樣的一個人?→ 周易玄:佛家著名的經典《金剛經》中便有「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四無相之說。我很小的時候開始誦讀佛經,所以常常觀想我並不是我,我從更高的一個角度來審視和觀照自己,發現自己是一個很渺小的人。也正因為渺小,所以孜孜不倦地前行。在《易經》的精神中,也許更貼近於乾卦的「自強不息」吧。中國古人有所謂「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我眼中的周易玄就是這樣一個為了實現這三者而不懈努力的人。正因為有這樣的志向,所以不敢因為一點點的進步而沾沾自喜,也正因為有這樣的志向,所以「窮且彌堅,不墜青雲之志。」● 馬曉鳴:您創建的《周易終極成功學》用現代語言闡述古聖賢哲對人類終極之關懷,對「成功」之內涵重新定義與定位,做學問要獨創風格,別於世俗,能否透露您的丁點秘籍?→ 周易玄:成功是古人的定義。更不是今人的創舉。中國古代的哲學其實就是中國古人留給後人的成功學。古人內聖外王的思想,從誠意正心開始,進行格物致知,做到修身齊家,至後治國平天下,都是一套完備的成功學理論。內聖的修養,可以使人齊家治國,更可以使人頂天立地建立起完備的人格,成為有道之人。成功這個詞語我理解為乾坤二卦的精神。成是坤卦,為大地,代表內斂、包容、謙卑、承載等等;功是乾卦,為高天,代表進取不息、境界升華、人格超邁、品德高尚等等。一個人能夠具備天地的德行與情懷,其實也就具備了成功的因子。包括富貴這個詞語,也是乾坤二卦的寫照。今天的人類,幾乎都嚮往富貴。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富貴呢?天窮於九極之上,所以為天下之至貴;地廣博無垠,包涵孕育一切,所以為天下之最富。要想富貴,就要讓自己具備天地的德行與情懷。這就是古人成功學理念。● 馬曉鳴:請簡單介紹一下您的《干支哲學》體系的主要內容。→ 周易玄:干支這個詞語是天干地支的縮寫。錢穆先生晚年時接觸到天干地支,發現其中蘊藏著極大的哲學意蘊。所以干支哲學這個理念,在近代應該是錢穆先生所首倡的。他晚年時身體抱病,精力不夠,就說自己可恨接觸這門學問太晚,精力有限,不能做更深入細緻系統的研究,希望後世的學者們能夠擔當起這個責任來,讓干支哲學充分為人類去服務。干支在古代又稱作甲子,其思想核心完全脫胎於易經。司馬遷在《史記》中如是記載:「黃帝命大橈作甲子」。可見干支的起源很早,是黃帝時代的產物,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了。北宋的時候張載有句名言,我稱為四為精神。甚至我將我的住所也命名為「四為堂」。什麼叫四為精神呢?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作為中國人都應該具備這四為精神,說白了其實就是致公精神。因為這四點,沒有一點是為私我的。其中這個為往聖繼絕學,首先要明白什麼是絕學,古人留給我們後人的絕學是什麼?這個大家一定要去思考。古人的智慧,傳承給了我們,我們有沒有要去繼承和發揚它?我對「絕學」的理解有兩個,一個是快失傳或容易失傳的學問叫絕學,很高深;一個是道,絕學就是道。比如伏羲畫卦,傳下易經,我們後人有多少人明白易經的道理?有多少人明白伏羲留下八卦給我們的良苦用心?再有黃帝創造甲子,我們後人又有多少真正去了解甲子的內涵及其意義?再後來的諸子百家思想,無一不是在易學思想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我們甚至連諸子百家的思想都已經不甚了了了,所以要真正做到這個「繼絕學」,都是非得要用功用心不可的。干支是古代記錄時間的符號,古人通過這個符號來認識天地萬物、人世百態的發展方向與運行規律。有很嚴密的計算體系。瑞士的榮格自稱其哲學思想完全脫胎於易經,他說他把人分成內向型和外向型,就是來自易經的陰與陽;他把人分成九型人格就是來自於易經的九宮八卦。榮格的同時性原理就是易經「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道理。榮格曾說過一句話,他說「時間中蘊藏著一切的奧秘,誰掌握了時間,誰就把握了世界。」其實正好是對干支哲學核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現代物理學中,我們知道低維空間是高維空間的投影。要想掌握低維空間的信息,只要進入高維空間就可以。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世界裡,三維空間是長寬高,而四維空間是長寬高上加了一條時間軸。所以古人很智慧,他用干支的體系來引導我們進入這條時間軸,通過對干支的體認來觀測我們的三維空間,同時又啟迪我們去感悟更高維度的空間。所以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了。難怪榮格會在他的著作中說:「提到人類智慧的唯一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我們今天所發現的許多科學原理,都被後來的發現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綿延亘古數千年之久而不變,並且對今天的人類還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馬曉鳴:您曾說「明白了《易經》的道理,做什麼都能成功。」我們應該明白的《易經》道理具體是什麼?→ 周易玄:易經揭示了宇宙運行的規律。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中稱讚:「易經是一個空套子,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面套。」甚至愛因斯坦晚年,就是讀到《易經》中的一句話而受到啟發,要完成一篇他認為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論文——《宇宙全息統一場論》。可惜最後到死也沒有完成。這句話是什麼呢?就是「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描述的:「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於是始作八卦。以類萬物之情,以通神明之德。」這個神明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現代物理學上所認為的高維空間。最高維度的空間叫做「N區域無窮大宇宙空間」,它是所有「N減一維宇宙空間」的總投影源。也就是說所有維度空間都是它投影出來的。這個東西與人心直接相連接,只要人的心靈能夠回歸寧靜和靈明,就能與它相互感應。這就是古代道家所認為的「精神往來於宇宙」,儒家所認為的天人感應,邵雍所認為的天心。心能無障礙直通這個總投影源,也就意味著所有一切也都是心靈所投影出來的。在佛家就叫做變現。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由心所生」。這個「N區域無窮大宇宙空間」在西方的基督教中被稱為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在東方的佛教中被稱為佛,是無上正等正覺,沒有比之更高的了;在道家被稱為道,是一切萬物萬化的根本。而易經剛好就用了一套既包含推演法又包含歸納法的卦象模式來模擬宇宙運化的規律。作為一個有追求的人,即古代所謂的君子,知道了這樣一個規律、道理與原則,用以修身養性,往往都能齊家治國。這就是古人心目中的成功,是一種終極追求的成功,而不是世俗意義上對名利追求的成功,這種成功往往都是不究竟的,因為他讓人憂心忡忡,讓人大悲大喜等等。真正的成功是心靈得以極大的釋放,境界得以極大的升華,這兩者能做到,事業就是自然而然能做出來的。所以老子稱為「不求自來,無為而無不為。」● 馬曉鳴:《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研究愛好者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能否指點一二?→ 周易玄:個人認為《易經》的思想在幾千年的流傳過程中,古人早就幫助我們去其糟粕,存其精華了。我們只須盡心儘力去理解與繼承,便足夠了。都沒有盡心去理解與繼承,就根本談不上去偽存真。因為沒有繼承和理解,我們都不知道精華在哪裡,糟粕在哪裡。● 馬曉鳴:《易經》產生至今已逾三千年,易學研究也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對它的研究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從古至今多少中國知識分子不惜青春和生命,試圖入其堂奧,揭秘於天下。在您看來,當代中國易學研究存在的最大弊端是什麼?→ 周易玄:作為易經研究者,就現狀而言,表現出一種兩極分化的特點來。所謂兩極,就是搞理論的過於形而上,甚至摳字眼,做一些可有可無的爭論,不能結合生活、指導生活;搞實踐的又過於形而下,不能重視易經的核心思想與崇高的道德追求,顯得江湖化、神秘化。今天是一個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匯的時代,真正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應該是儘力用科學去理解易經的思想,用易經的思想再來指導科學的發展。這應該也可以作為今日周易學者的一個責任。—————————————————————————————————————————————————中國文化吸引太大,沒有雜念去顧及和擔心別的● 馬曉鳴:將廖彬宇改為周易玄,這其中的玄機可否泄露?→ 周易玄:十二三歲在夢中夢到周易玄三個字,不知何意,但是印象很深,就作為筆名開始使用。我後來猜想,周易玄三個字都是指的天。僅字面意思而言,周是天之體,周流六虛,上下無極,又為佛家的空;易是天之相,即顯像,通過變化來顯示天道;玄是天之色,所謂天玄地黃。這樣說來,就是「色相空」,也許便是「色相皆空」的一種體認吧。很有意思。● 馬曉鳴:童年時代您就開始潛心於古漢語學習,閱讀了大量古文化典籍,當時您能背誦的古代經典篇章有哪些?→ 周易玄:14歲的時候寫過一篇題為《大度》的作文,老師不相信是我寫的。因為充分發揮了老子的思想。那完全不在教科書範疇之內。我當著老師的面給他背誦道德經,背誦」百穀王「那一章。老師很驚訝。其實他不知道,那時候我還能背誦《易經》,《心經》等等。● 馬曉鳴:是什麼原因觸發了15歲的您創作小說《眼神》的靈感?您是如何在兩個月時間寫下70餘萬字小說的?→ 周易玄:純粹練筆。因為學習中國文化的原因,培養起來了獨立的人格與自由的思想,就開始思考現行的教育諸類問題。這本小說是以我自己為原型,揭示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乃至教育現象,融入了許多我對傳統文化的體悟,以最後主人公回歸中國傳統文化結文。那時候文思泉湧,每天都有極強的創作欲,而且邊寫邊在全校傳看,為此還驚動校長與我談話,後來貴州大學一位教授還曾專門來與我談話。● 馬曉鳴:據說當年您為了讀懂《易經》,天天抱著《新華字典》「啃」,是這樣的嗎?那是哪一年?→ 周易玄:那時候14歲,有三個月硬背《新華字典》的經歷。我記得同桌是班長羅曉輝,他隨意報字給我,我能背出該字的含義以及頁碼。外號「活字典」因而得名。● 馬曉鳴:在您少年時代,「瘋子」和「神童」這兩種稱謂曾伴隨您成長,在誤解和掌聲中前行,您是否感到了壓力?→ 周易玄:那時候根本心無旁騖,一心讀古書。罵也好,贊也好,都沒影響到我。其實人生當中我們有很多的誤解和掌聲,但那都不重要,我們不是活在別人的世界裡。當然,這是我現在的體認,當時可沒有想到那麼多。只是中國文化對我的吸引太大了,根本沒有雜念去顧及和擔心別的。● 馬曉鳴:還記得第一次應邀講授國學和企業文化的時間及地點嗎?當時是您主動出擊或是對方找上門來的?→ 周易玄:第一次是我19歲退學以後,湖南耒陽市政府來邀請我講學,緊接後來重慶大學又邀請我去講學了。● 馬曉鳴:22歲開始,您受聘於清華、人大等高校客座講學,您是如何叩開一扇扇大門的?→ 周易玄:22歲在清華講授《干支哲學》課程。當時在高校講解這類上古文化的老師應該不多,所以很多高校都給我拋來橄欖枝,邀請我去講學。—————————————————————————————————————————————————以《周易》為主線貫通百家,以八卦定格局統觀世界● 馬曉鳴:眾多媒體將您譽為「中國當代第一國學少年」,您如何看這個標籤?→ 周易玄:這只是一種噱頭的說法。試想想這個第一怎麼評?誰來評?只是以前媒體採訪我時,問我當時喜歡一個什麼狀態,我說希望自己能成為年輕一代人,包括八零後九零後的一種榜樣或者典範,去影響他們愛好國學、學習國學。結果媒體就給弄出這麼一個噱頭的稱號出來。● 馬曉鳴:您的博客銘中有這麼一句話:「我不是卜者。」同時您又說:「我只是以《周易》為主線,貫通百家,以八卦定格局,統觀世界。」怎樣理解這兩句話呢?→ 周易玄:卜者是算命先生的意思。因為學習《易經》的緣故,吸引很多人來找我算命,不勝其煩。而且這也是今天大眾對《易經》的一種誤解,好像易經只是拿來算命的。這句話其實不是我的專利,孔子早先也這樣說過,他說他也會算命,但是跟那些巫人不同,他在體認易經的核心思想。《易經》是諸子百家思想的源頭,所以我稱為「以《周易》為主線,貫通百家」,而八卦的思想是大局觀,所以說「以八卦定格局,統觀世界。」● 馬曉鳴:北京大學教育文化與品牌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與應用課題組副組長,北京大學社會責任研究所執行所長、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所所長,一路走來,您與北京大學接下了不解之緣,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您擔任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所所長後的三把火是?→ 周易玄:盡心做好這方面的研究,儘力做好傳播中國文化的事情,盡責做好一位以發揚中國文化為己任的傳承人。同時也不辜負北大為我提供的學術平台。—————————————————————————————————————————————————貴州的特點是「稀奇古怪」● 馬曉鳴:這些年,您認為對故鄉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是什麼?→ 周易玄:我為母校金沙五中成立了一個「北京大學研究與應用實驗基地」,我認為這個事情的意義在於,能夠將北大的資源對接到家鄉,同時又能在家鄉營造學習國學的氛圍。● 馬曉鳴:作為貴州人,您認為貴州文化值得研究的有哪些?→ 周易玄:我們總結貴州的特點是「稀奇古怪」四個字。所以可從這四個方面去進行思考。稀是我們貴州獨有的稀缺資源;奇是地形地貌的奇特;古是古老的民族文化值得深深挖掘;怪是民族個性產品的開發與挖掘。其實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完)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