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鍾繇《宣示表》
《宣示表》 故宮博物院藏 梁武帝蕭衍譽道「勢巧形密,勝於自運」。筆法質樸渾厚,雍容自然。
相傳王導東渡時將此表縫入衣帶攜走,後來傳給逸少,逸少又將之傳給王修,王修便帶著它入土為安,從此不見天日。
現在所能見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論者部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18行。後世閣帖、單本多有翻刻,應以宋刻宋拓本為佳。此帖較鍾繇其他作品,無論在筆法或結體上,都更顯出一種較為成熟的楷書體態和氣息,點畫遒勁而顯朴茂,字體寬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現了魏晉時代正走向成熟的楷書的藝術特徵。此帖風格直接影響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
(從《黃庭經》、《樂毅論》,《洛神賦十三行》等就可看出),進而影響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創作,如趙孟趙孟頫、文徵明、王寵、黃道周等。更具歷史意義的是,此帖所具備的點畫法則、結體規律等影響和促進了楷書高峰——唐楷的到來。因此,鍾繇《宣示表》可以說是楷書藝術的鼻祖。
——摘自《中國書畫報》作者:曉飛
《宣示表》宋賈似道刻本原石觀後記
名曰宋刻《宣示表》所見拓本及印本不下二十餘種,版本繁複絕不遜色於《蘭亭序》,短短十餘行字帖便於複製雕刻,彼時或宮廷或官府或民間多有刊刻,然而宋代刻石(或刻木)大多沒有流傳下來,明清二朝繼而依舊拓或臨本翻刻偽托,以訛傳訛,致使《宣示表》面目紛呈,後人不得不將古拙的刻本視為鍾繇親筆,流美的視為王羲之臨本,自欺並欺人,或以書法辯高下,或以藏印定是非,或以題跋尋真偽,或以文獻討依據,或以尺寸度大小,一廂情願對號入座,致使聚訟紛紜。
宋刻《宣示表》最著名者見於叢帖者有:《淳化閣帖》、《大觀帖》等,見於單刻帖者有:「宋徽宗刻本」、「賈似道刻本」等。然《淳化閣帖》由於祖本久絕人間,不得一見,歷代翻刻面目各異,欲從傳世《閣帖》辨《宣示表》真容,幾近兒戲。還不如多看看故宮博物院藏《大觀帖》卷二之《宣示表》(插圖1)(註:《大觀》應是《淳化》之宋代最佳翻刻,或雲摹於真跡,然體例內容如出一轍),是目前較可信的刻本。理論上來說,「徽宗刻本」應與「大觀帖本」同出一個底本,不然就不是徽宗刻本,上海博物館藏有隔麻宋拓本,不妨拿來一校。
「賈似道刻本」筆者曾見過兩種宋拓,其一原跡曾入北宋政和內府,淳祐十一年(1251)經俞松裝裱,鈐有「政和」、「宣和」、「悅生」葫蘆印,後續《鍾繇還示帖》,尾有董其昌墨跋,此本今不知下落。其二原跡北宋曾入宣和內府,宋徽宗細筆題籤「羲之臨鍾繇帖」,南宋末年歸賈相似道,鈐有「賈似道印」及「悅生」葫蘆印。震鈞(1857~1920)舊藏《十篆齋秘藏宋拓三種》之一,標題「南宋賈氏世彩堂宣示表」,此卷宋拓本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此本刻石明代在杭州西湖葛嶺賈似道(1213~1275年)半閑堂舊址出土,為一寺僧訪得,桐鄉汪援鶉以湖田半頃的代價換購此石,汪氏好友金農(1687-1764年)在此石碑面刊刻題記,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帖石轉歸桐鄉金德輿(1750年-1800年)之桐華館。嘉慶初仁和(今杭州)趙魏(1746-1825)又以宋畫易帖石,乃入趙魏竹崦盦。嘉慶二十三年(1818)趙魏將此石贈與張廷濟(1768-1848),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七十六歲的張廷濟在此石碑面刻下最後一篇跋文。民國初,此石歸鎮江陳渭泉玉塔山房收藏(著名的西泠印社《漢三老碑》亦為陳渭泉舊藏)。上海圖書館藏有陳渭泉《宣示表》拓本,鈐有陳渭泉七方藏印,其一云:「渭泉三十年精力所聚」。
值得慶幸的是,時隔將近百年,陳渭泉所藏《宣示表》帖石重現人間,筆者在翰海拍賣行有幸一睹真容,不僅原帖完好無損,就連題刻之石亦完好保存。又與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仔細校勘,定為宋石真龍,最有力的考據點是帖石第十六、十七行間宋本有石裂痕,今帖石石裂痕剝落(插圖2、3),可謂證據確鑿,宋石無疑。
令人產生聯想的是,數年前在杭州浙江圖書館新近發現的宋賈似道刻《淳化閣帖》殘石,此套《閣帖》舊傳明代亦在杭州西湖葛嶺半閑堂舊址出土,《閣帖》卷二所刻《宣示表》會否就是此石呢?也就是陳渭泉所藏《宣示表》會否出自賈刻《閣帖》呢?zx.findart.com.cn
賈刻《閣帖》刻石系張燕昌(芑堂)為壽松主人孫仰魯購得,此本還保留了三則清人題跋,值得注意的是梁同書乾隆四十六年(1781)題記中稱:此套閣帖惟失去「鍾繇」及「謝萬」書數百字。孫仰魯乾隆四十七年(1782)題跋稱:「初購得時缺魏鍾繇《宣示帖》及謝萬書三行,閱數月芑堂復於原所藏處搜訪得之,遂成完璧。」zx.findart.com.cn
從時間上推斷,賈刻《閣帖》卷二之《宣示表》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至四十七年(1782)間曾經與《閣帖》刻石群分離。目前浙江圖書館所藏《閣帖》殘石又找不到《宣示表》。據陳渭泉所藏《宣示表》其後題刻載,乾隆四十六年(1781)至四十七年(1782)間,《宣示表》正在桐鄉金德輿(1750年-1800年)之桐華館。疑點頓生。所幸浙江圖書館所藏《閣帖》尚有宋拓本兩套傳世(今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民國時期亦有拓本流傳。經校勘後得知,兩者不是一物,陳渭泉所藏《宣示表》刻石第十七行「違」字,漏刻一短豎,「只」字刻在十八行首,賈刻《閣帖本》刻石第十七行「違」字,不缺筆,「只」字刻在十七行尾,十行末「信也」之「也」字刻在十一行首(閣帖宣示表系統均如此)。zx.findart.com.cn
綜上所述,陳渭泉所藏《宣示表》確為著名的宋賈似道刻本原石,也是目前僅存的宋代《宣示表》單刻帖刻石。宋代刻帖原石傳世極稀,均為國家重點文物,民間重現尚屬首次。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中關羽死在那裡?
※比三國里的趙雲還驍勇:宋代第一猛將楊再興
※呂布死前為何單單只罵劉備一人?
※此人1萬對10萬面不改色,連滅三國成中國三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