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7) 慧律法師
第七集
不思酬害,我不會動念害你,保持這個如如不動的清凈心,這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念念之中,不思前境。】因為前境是記憶的殘影,一分鐘變成我們的記憶,就算現在也留不住,未來還沒有到,其實我們就知道說,不應該思前境,也不應該執著現在,現在不可得,也不應該執著未來,就是這樣。以無著心住於空,就是真住。若有所住,即為非住。你若是有所住,你就不是真正安住於本性的東西,本性是無所住的東西。念念不住,念念見性。念念有所住,就象石頭障礙去路。所以念念之中不思前境,前境就是記憶的殘影,我們記憶的幻影、回想。所以我們人很愚痴,非常愚痴。自己拿一本相冊來翻翻看看,自己邊看還邊流眼淚,自己還不禁流眼淚,瘋子,跟瘋子一樣,回憶哭泣,感情用事。所以我們人不能放下前一妙鍾以前的事情,就開始思維,然後越想越生氣,最後被無明覆蓋。【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緊縛】你看,這句話說得太好了。你若是每一念放不下,這個痛苦就會連續。所以師父告訴你,你什麼時候放得下,你什麼時候完成佛道。所以我才告訴諸位,完成佛道不是看時間的長短,是你願意不願意而已。我若是願意,放下這一念,痛苦心馬上停止。所以有人說:請問師父,明心見性的人心境是什麼?很簡單,每一天都在過年,不必等過年才能穿新衣,從前小時候要過年才有新衣穿。我從前過年時每一年一定都很難過。為什麼?除夕夜一定跑去賭博,玩到第二天五點,一定輸個精光,然後一定從六點睡到七點、八點睡到中午,中午一定是吃雞頭、鴨頭。每一年賭博我從來沒有贏過。前世是修行人,賭博怎麼可能會輸?每一年都輸,不過都是輸一些小錢,但還是很氣人,從來沒有賭贏過。過年的壓歲錢都是二十元、三十元,要是到初三、初四還沒有花完,就又被父母收回去了,只讓你圖個吉利。所以說,我們念念這個念頭,你若是什麼時候放下,你就什麼時候解脫。明心見性的人,他的日子是怎麼過的?他就是這樣。為什麼?明心見性的人,他知道什麼叫做隨緣,他就真正了解什麼叫做隨緣。而我們不是,我們隨緣就昏迷顛倒,就隨緣執著。而明心見性的人的隨緣就是洒脫、自在,就算他看到再惡的事,他也是一樣,對他都是一樣,或是看到好的事情,他也是同樣如此,不思善,不思惡,那一種清凈,每一妙都是在安祥當中,每一分都過得非常幸福,非常知足,非常的超越。不論他的病苦有多嚴重,像師父這樣,病苦再嚴重,我都很歡喜地接受,它就拿我沒有辦法。我造的業,我本來就該償還的。有一天,一個禪師眼睛疼,他的徒弟問,師父師父,你不是明心見性了嗎?師父說,嗯,怎麼樣?師父,明心見性的人也會眼睛疼嗎?他師父說,眼睛疼跟明心見性有什麼關係?意思是說明心見性的人不會眼睛疼,還是會一樣,因為還是受四大支配啊,明心見性的人不就都別打噴嚏,別感冒了。地水火風的肉體本來就是這樣,正常的生理狀態,他也是要大便小便,也是都和常人一樣的,只是他的心永遠解脫啊。這個心永遠解脫時,這個磁場,地球的磁場拿他也沒有辦法。這個地球磁場就沒有這個吸引力。我們今天會有吸力,地球對我們的吸引力我們永遠擺脫不了,因為我們的執著不斷,執著不斷,業就不斷,既然不斷,地球的磁場就緊緊把你吸住,產生強大的吸力,你沒有辦法,離不開,沒有辦法。一個人一斷掉這個煩惱,對這個世界他無所著,既然無所著,他就進入另外一個世間,死後他就進入另外一個世間,現在他就進入另外一個世間。在座諸位!你現在注意,聽師父告訴你們一句話,你從這個時候,或者是明天你試試看。你整天都保持一顆歡喜心,歡喜心就是說,我聽到佛法我很知足,我有大智慧,一切相不可得,你就會發現,你在另外一個世界看一切眾生,你現在馬上可以進入極樂世界,看著鬥爭的眾生可憐,你就站得高高的,看眾生鬥爭。你把心境生華,把物質現象降低到最低點,隨時知足,把精神領域生華到最高點,這就是佛!一切境界你都安住,你隨時進入一個不同的空性世界,你想想看,這世間是什麼?多麼幸福!沒有鬥爭,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對立,沒有一切無常,沒有念念執著的東西,你當然在百年之後擺脫這個色身,你要進入的世界當然就是隨業而轉,隨念而轉,隨著你的習氣而轉。你想想看!你難道不會進入極樂世界嗎?因為你現在住的世界已經跟這個世界不一樣了,對不對?你已經進入了另外一個高階層的空間了,高階層的空間。所謂n次方,n的階層,所以我們有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六度空間,因為這個物質現象粗細的不同,我們分成二十八層天,其實不止,分成二十八層天就是二十八個階層,二十八個時間跟空間不一樣,二十八個時間跟空間不一樣都離不開這個執著,你若是離開這個執著,變成n的無量次方,所有的生命你都可以適應,但是底下的生命不會了解上級的生命。佛就是無量無邊的n次方,任何一個人或畜生,譬如說廁所裡面的糞蟲,它就不能了解螞蟻,螞蟻不能了解蟑螂,蟑螂不能了解貓,貓不能了解狗,狗不能了解魚,魚不能了解人,人不能了解菩薩,菩薩不能了解佛。每一種階層看底下都看的清清楚楚,但是下面的階層看上面的生命看不清楚。簡單來說,就是時空,幾度空間的不同,所以產生人類的能力有限,而為什麼擺脫不了這個無量空間的束縛?因為我們都落入有量,我們都落入這個數量觀,我們都落入這個數量觀的時候,就卡死在這個意識觀念裡面,所以說一個有主觀意識形態的人,他有保容心,他變成客觀。一個有客觀心態的人,他執著,他變成主觀,所以主客二觀沒有一定的道理,因此這個世間的鬥爭是不可能避免的,你也不可能避免別人對你沒有誤會,沒有辦法,因為n次方的看法不一樣。釋迦牟尼佛站得高高在上,而眾生罵佛,印度當時的人也都罵佛,說佛很殘忍,斷人後嗣,都勸人出家。釋迦牟尼佛當時也是罪人啊。為什麼?因為在底下的人他不能了解上面的心境,所以誹謗、攻擊、傷害這一定會發生,這種事情絕對會再發生,這個沒有辦法。他的能力只有到這個地方,他的認知只有到這個地方,死在那裡面,你叫他如何開放呢,沒有辦法。所以說在上面的人偉大,他就包容一切底下階層的人。所以二十八層天為什麼不能跳出三界?(是因為)落入數量裡面,落入這個階層裡面,受時空支配,所以我們這個世界因為時空的交會點不同,因此我們人間五十年,在四天王天那裡是一天,人間一百年,忉利天一天,人間二百年,第三層天一天。人間的四百年,兜率天一天。為什麼?因為時空交換不一樣啊,對不對?我們地球十二年,木星、土星才一年,時間空間的標準點不一樣,所有任何的交會都是假設的東西,只要一種假設就不是如實知、如是見,就沒有佛的知見,沒有佛的知見就落入這個意識的觀念,所謂意識的觀念,就是無量的執著、排斥,無量的對立,任何的假設點都是錯誤。人生就是一幕幕連續的悲劇,人生就是一幕幕錯誤,每一天都過在錯誤裡面,錯覺裡面,執著裡面,永遠這樣錯下去,要早日覺悟!所以我們若是了解無相法,念念當下就是空性的東西,馬上完成佛道。為什麼?因為你不落入這個階級,你臨命終時,這些對你都沒有什麼用,男女感情都對你沒有作用,名聞利養對你一點作用也沒有,痛苦對你也沒有作用,別人的侮辱對你也沒有作用,一切法都對你沒有作用,這些階層啊,這些三界裡面任何一種狀況,都沒有辦法把他假設,把他束縛掉。當然一下子就跳出三界了,這些都沒有作用了,你已經不是凡聖同居土的人。所以要擺脫念力的束縛,你雖然想修行, 你只是一直拚命拜佛,你不能斬斷這個內在裡面對法的執著,對我的執著,你絕對跳不出去,你一定跳不出去,那就是一條繩子。所以禪宗有一句話說:修行者下手需是鐵漢。這句話,大修行人下手就是鐵漢,就是一定要把它斬斷。下手需是鐵漢,你看禪宗說得對不對?而我們是不是鐵漢呢?你肯做,你也行啊。我就是不要煩惱,你有資格誹謗我、攻擊我,我也有資格不聽,當他是瘋子,他一點拿你都沒有辦法。所以說,你若是念念相續不斷,名為束縛,就是這樣,而我們從無量劫來已經束縛到今天了,何其有辛聽到,,,,人家在講這個《六祖壇經》,差一點自稱七祖了。【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在諸法當中念念不住,你就沒有束縛。【此是以無住為本,】【善知識】這段太好了!【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凈,此是以無相為體。】你若是以無相,你永遠不會感到你委屈,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覺得自己很委屈,很自卑。【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心不污染,這就稱為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要離開一切諸境的執著。【不於境上生心,】生心就是生出妄想執著之心。你明天試試看,或是等一下就試試看,你冷靜,看到任何事情都任它來,任它去,自己生,自己滅,不關你的事,猶如秋風掃落葉,讓它自己隨緣,讓它隨緣而來,又隨緣而去,這樣試試看。下面,【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若是說,各種事情都不去想,將念空盡,除去。【一念絕即死,】 一念絕即死就是說一氣不上來馬上就死亡了,死就是繼續去輪迴呀,【別處受生,】繼續六道輪迴,一念絕即死,表示繼續輪迴。這口氣不來,念頭當然沒有啊,到別處去投胎。【是為大錯,】這樣就錯誤了。【學道者思之,】若不懂法的道理,【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所以你自己錯誤只是你自己一個人的因果而已,【更勸他人,】你又勸導他人,【自迷不見性,】不見本性,【又謗佛經,】又誹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所以我才告訴諸位,你不要以為講經就一定叫做功德,有時候是無量的罪惡,講錯嘛。【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嘴上自稱明心見性,可是遇到境界,事事都起心動念。難調難伏。【念上便起邪見,】因為念念都產生執著,執著就產生落入主觀,主觀就對立,就變成邪見了,與空不相應,【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邪見故。【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善知識!無者無何物?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二相就是沒有對立,什麼叫無二相?無善惡相,我們平時看到善人就稱讚,看到惡人我們就很氣憤,疾惡如仇,這就是對立,人、我、是、非,二相,這就是二相,人、我,完成了佛道就是無二相,不二相就是不二法門,空跟有一體的,你也不必排斥惡的境界,你只要穩住你的心態,惡境自然沒有,所以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 無諸塵勞之心就是沒有妄想心,【念者,念真如本性,】所以這句話簡單來說,真如本性也是有念,師父剛才就告訴諸位,念真如本性,為什麼念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本來就是有作用啊,你把那個念當做清凈的作用,那就對了,真如本性就是有清凈的作用,你說要念也對,你說無念也對,念跟無念,所以師父上次就說過,若明心見性者,講念跟無念都是明心見性,如果不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講念跟無念都是迷糊,都是執著,都是無明,什麼叫念,什麼叫無念都搞不清楚,因為明心見性是如實知、如實見的東西,不是透過語言的東西,所以說智者念跟無念都是大智慧的人,你怎麼講都對。而愚痴的人,沒有明心見性的人,你講念,講無念,講真如本性,講明心見性,統統不知道,搞不清楚,真如就是念之體,念就是真如的作用,這個要划起來,【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划到這裡。【真如自性起念,】所以我才告訴諸位,真如本性起念,就是清凈的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真如有本性的東西,【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鼻舌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意思就是說,本性不離六根,六根當中若會運用本性,見有見性,聞有聞性,平等心、智慧心產生,六根不污染六塵,就是這樣,本性時常在作用。什麼是本性?現在說話的就是,現在在吃飯的就是本性,現在在睡覺的就是本性,行住坐卧都是本來面目的東西,所以說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然有見聞覺知,但是不要污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能善分別,善分別就是用清凈念頭,雖分別而不作分別想,名叫做善分別,雖然有分別心,但是他確實是無分別,雖分別而不作分別想,善分別就是妙有現前,一切妙有分別諸法相,但是對中道、理性、第一義諦的中庸,第一義諦就是我們的本性,第一義,就是不可思議的中道,不可思議的明心見性的境界,於第一諦而不動。意思就是說,雖然我們的心分別千萬種諸法,但是諸法當下就是空性的空性的東西是不離一切有,一切有當下就是空,所以是空有圓融的東西,所以不即不離,即心即佛。教授坐禪第四,一般人對坐禪都搞不清楚狀況,認為說,盤起雙腿,老是靜坐著才稱為坐禪。來,我們現在來看六祖教我們如何坐禪!【教授坐禪第四】【師示眾云:】六祖開示大眾:【善知識!何名坐禪?】你若是說,擺得出坐禪姿勢的人,才能開悟、才算是修行,那麼雙腿粗大,體重七、八十公斤的人,雙腿根本盤不起來,那想要明心見性就永遠沒有機會了,像沈殿霞這種體型的人怎麼有機會會開悟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沈殿霞看起來比我還胖,雙腿粗大的人根本無法盤坐,那麼你要叫他如何明心見性呢?所以坐禪的定義不是這樣,下面注意看!【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你看六祖所說的坐禪,根一般所說的盤起雙腿的坐禪完全不同,什麼叫做坐禪?外於一切善境與惡境心不起動念,這才是真正是【坐】,坐者不動,如如不動叫做【坐】,是名真坐,不是盤起雙腿擺好姿勢就稱為坐。心如如不動,不隨一切善惡境界而轉,這才真正稱為坐。內見自性不動,於內看到自己清凈的本性不動,名叫做禪,你若是心動,你就不名坐禪。【善知識!何名禪定?】什麼叫做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這個一針見血!外在一切事相,你眼睛所見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攀緣的境界,完全不被它影響,那麼你就不需要找善知識了,善知識就是你。內不亂,此名為定,內不亂,這就叫做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你執著這個相,當然你的內心就亂。像我們有一次,懺公有個徒弟叫做徹因,騎著機車從水裡到台中,在途中被車子撞死了,出事後被送進了醫院,我趕去看他,我去見他最後一面,我跟體慧師一起去看他,送到醫院時已經裝上助呼器了。這些比丘大家都沒有碰到過這種事,同為比丘,現在他被車子撞死了。那是因為心立法師在路上看到車禍時心想:被撞的這個人很像徹因。結果一看,還真的是徹因。他是坐公路局客運車經過,看到徹因連人帶機車被撞到在路邊,就趕緊把他送醫院,是心立法師在路上看到的。送到醫院時,所以的法師都去看他,結果還是沒有辦法,已經裝上助呼器在急救了。打電話給懺公,希望他趕緊下山來。懺公說:醫生若是宣布沒救才能推出來,不然不能動他,要急救到沒救了為止,否則不能把他推出來,但是現在又急著要助念,懺公不準!一定要急救到沒希望了才允許推出來。他完全如如不動。從晚上就開始打電話給他,接著往生之後,已經搬運到太平間了,我一直為他助念……他的業障也算是很重,被撞得全身血淋淋的,我就幫他擦乾淨,死後開始引來一大堆螞蟻,螞蟻全來了,爬滿了整個身體上,在送進急救室時,身上連一件衣服也沒有穿,我在想,徹因的業障也時很重。聽說他家裡是經營魚場,飼養魚苗的,你們當中,若是有人在飼養魚苗,回去干緊把它結束掉,捕魚的也一樣。我就在醫院為他助念,懺公很沉穩,他也不會緊張,就是這樣慢慢的,人死了就死了嘛,他就慢慢的來,慢慢的來,他照常拜他的佛,修他的行。因為人往生了嘛,緊張也沒有用,他完全不被外境所轉,完全沒有關係。以後我的徒弟死的時候,打電話給我的話,我也是這樣,不要緊,死了就死了嘛,我也不用為他們煩惱了。懺公都這樣如如不動了,我們也要默默的學,打電話來說人死了,死了就死了嘛,我就為他加持,其餘的也沒有辦法。所以禪定的工夫也是要靠長時間修行。不然我們遇到有人死亡時,往往會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怎麼辦?【外若離相,心即不亂。】外若離相,心當然就不亂。【本性自凈自定。】我們的本性本來清凈,本來就是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被境界擾亂即亂。【若見境界心不亂者,是真定也。】所以我告訴諸位,境界沒有好壞,境界本無好壞。為什麼我們見到總統,我們就會拍馬屁呢?或是看到妓女我們就看不起她,看到殘障的人,我們就看不起他,要我都不會這樣。任何人都一樣,男人、女人都一樣,只要你不擾亂我就好了,完全一樣。所以這才真正是定。【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這才是真正的禪定,所以要注意看,六祖所說的禪定是什麼定義。【《凈名經》云:即是豁然,還得本心。】《凈名經》就是《維摩詰經》。即是豁然,豁然就是開通,一下子他就開悟,還得本心,得到他本來得面目。還得本心就是恢復,就是恢復到本來的面目。原來是我們本來具足的東西。【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凈。】我們的本性本來就是清凈。【善知識!於念念重自見本性清凈,】 看到自己的本性清凈。你若是不著一切相,就是你本來的東西,你說來說去,也是不能離開本性。【自修自行,自成佛道。】還是說一個【自】。【然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不著心,【亦不著凈,】也不能執著有一個清凈,因為心跟凈都是一個念頭、一種觀念,【亦不是不動。】也不能說是不動,若是不動,就像死人一樣了。【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是說著清凈的本性,我們的本性本來清凈,不是執著它才產生清凈。意思就是說,你不必造作,【若言著凈,】認為還有一個清凈心可以執著,不必!鏡子本來就會反光,你不必叫它反光,它就會反光。這樣你了解意思了嗎?鏡子本來就有這個能力反光了,不必告訴它:反光吧,反光吧!增加一層力量。所以說,若言著凈就是說,希望加一層力量使它清凈,叫做無明,這就變成無明了。它本來就是清凈的東西,它怎麼需要任你的造作呢?不需要,無功用行嘛,本來就是清凈的東西,不要加一層力量。【人性本凈。】我們人的本性本來清凈,【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凈。】我們的本性自然清凈,【起心著凈,卻生凈妄。】凈妄,【清凈】又變成一個妄的分別心,這個妄就是說,加一層分別心於凈,就變成虛妄的東西。再說一遍,起心著凈,你若是起心動念,說有一個清凈心讓我們執著,那麼就變成凈妄,清凈裡面變成產生一種虛妄的分別,又變成無明,卡死在裡面。【妄無處所,】虛妄是無處所的東西,【著者是妄。】你若是有執著才是虛妄。【凈無形相,卻立凈相,】變成有形相的東西。【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凈縛。】你認為有一個清凈的心可修,你認為有一個清凈的本性可以執著,錯了!但放下。簡單來說,掃除烏雲自然見日,掃除烏雲不必講見日,烏雲就如同我們的妄想,你只要放下這個妄想,不必追求,也不能追求清凈的本性,你若是有求,就變成虛妄的東西。【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什麼叫做如如不動?【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什麼叫做不動?你只要在見一切人時,不會去見一切人的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所以我上次,一開始還為演講《六祖壇經》的時候,我就制定戒律,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聽是非等等,結果有些人說 :那文書講堂的是非是不是很多?不然為什麼要這些戒律呢?你凡夫俗子當然需要這樣,凡夫俗子當然要這樣,你若是悟到本性,當然你就不用制定戒律了,你的自性就是清凈心,你就不會去看他人的 善惡、過失了。對不對?當然你從事相上本來就是要 這樣說,因為大家並不是明心見性的聖者。因此我們若是想了解本性的東西,先保持這個清凈心,不要去看別人的過失。【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迷惑的人身體雖然不動,就是雖然沒有去造業,但是一開口就是說人壞話,這個人是怎麼壞又怎麼壞啦,反正全世界、全台灣省,在他口中沒有一塊好的,沒有一處優點,說得 一無是處,若是讓他形容起來,那真的是壞到極點了,說得一無是處。【與道違背,若著心著凈,卻障道也。】這樣就變成障礙、障道了。【傳香懺悔第五】,【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士庶就是一些紳俗,一切世俗人,【廣】就是廣州,【韶】就是韶州,【洎】就是以及,當時六祖看到廣州還有這個韶州,以及四方來的人士太多了,【駢集山中聽法,】太多人了,應為六祖太偉大了,也可以說是佛了。【於是升座告眾曰:來!善知識!】這件事,參禪這件事,【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凈其心,】每一個時間你都要清凈我們的念頭,所以我才說:保持秒秒安詳,真觀照,你要好好的去觀照,保持每分、每一秒的安詳,【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為什麼見自己的法身?因為法身是無相的,你每一念擺脫這個執著,當然你就見到你自己的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所以六祖的了不起,而六祖字字句句都是由本性出來的東西,這就是他了不起的地方。而其它經典有時候會先從外在要如何修說起,再慢慢引導我們悟入,而六祖所說的是直接道出什麼是我們本性真心的東西,自戒,我們自己就能約束自己,始得不假,到此,這樣才不至白費,【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既然從那麼遠的地方來,【一會於此】也就是才不會可惜,才不會白費心機,從那麼遠的地方來,大家集合在這一處,【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就是長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傳五法分身香。二十八頁,【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大家長跪。【師曰:】現在要告訴我們什麼叫做持戒?在坐諸位,你們這些法師,什麼叫做真正持戒,你注意看下面那一句,真正持戒的人是到什麼境界,不是你現威儀外在,搭衣持缽。走路安詳、舉止,以為這就是持戒,你來看下面六祖所說的,什麼叫做真持戒人?【一戒香。】持戒的名聞就會遍十方,叫做戒香。香就是一種表法的,你持戒,人家就會讚歎。【既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嗔無劫害,】劫害就是殘忍,不殘害眾生,你心中看到一切眾生只有憐憫,你不殘害,不報復,這就是沒有劫害,【名戒香。】你看看!這跟我們所說的持戒實在是完全不一樣,我們所說的持戒:不殺生啦、不偷盜啦、不邪淫啦、不妄語啦、不飲酒,對不對?而六祖在講戒就不是這樣了,都是從本性出來的,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無嗔、無劫害,這才是真正的持戒,徹底的講到我們本性的戒。【二定香。】定,【既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看到善跟惡,自己的心不被惑亂,【名定香。】【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尊重我們的長輩,我們的師父,我們的父母。念下,憐憫下輩之人,矜恤就是憐憫,矜恤就是憐憫孤單的人,【矜恤孤貧】,貧就是貧窮,這句話說得沒有錯,確實如此,我們家也是貧窮得很徹底。【孤【倒是沒有,孤是單獨一個人叫做孤,貧也是很可憐,窮也是很可憐。貧和孤若是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那就很悲慘了!上次電視上有做了一個報導,報導香港有一些可憐的人,都是從越南或是從中國大陸跑過來的,因為沒有房子住,最後沒有辦法就在貧民區搭設一個地方,一個人只有一張床位,一張小小的床位又分上下鋪,男眾睡一間、、女眾睡一間。有一個男眾很可憐,帶有嚴重的咳嗽,身上又沒有錢,也沒有兒孫來看他,整天就是一個人孤單的這樣躺著。身體不舒服時又咳嗽,鄰床的人就抱怨:整晚都在咳嗽,害我睡不著。因為吵到對方睡覺,但是對方沒有想到,他也不想整天咳嗽啊,他也不願意啊。既沒有錢看醫生,也沒有親戚朋友來照顧他,完全沒有錢。你看人生到這種程度。上次我看到香港這個報導,等到他一死之後,鄰床的人就急急忙忙把他抬走,趕緊抬去火化了,死後連一個替他上香的人都沒有,人若是到了這種程度也是很凄慘,生生世世沒有修福,出生在這種環境中,【名慧香,】智慧之香。【四解脫香。】什麼叫做解脫呢?【即自心無所攀緣,】也就是全部放下,【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知見就是一種妙用,妙用、作用。解脫那是指比較消極的方面,知見那是提起來,提起來是比較屬於積極的一個角度,解脫是指比較無礙,但是解脫還要繼續在菩提真性上繼續跟人家作用,待人處事就必須要解脫知見,運用於行住坐卧、生活,就要有解脫知見。【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不可以沉迷在這個空性裡面,守住這個寂靜之處,不行,位什麼?雖然說這樣解脫沒有錯【即須廣學多聞,】還是要學習啊,還是要學習,像師父到現在也仍然在學習啊,也是一樣,不能說,我們已經悟到本性了,我們已經了解這個不生不滅的東西了,就可以不必要學了,世間法就不必學了,不行!不學要如何了解眾生?所以很多人在說:奇怪!師父還沒有結婚,怎麼會樣樣都知道?怎麼可能不知道?有哪一樣我不知道?知道啊怎麼會不知道?不知道要怎麼樣當法師?對不對?一定也是繼續要學。【識自本心,達諸佛理,】了解我們的本性,達諸佛理。【和光接物,】和光接物是出自老子,和光就是和其光,接物就是同其塵,表示說生活共同在一個光線之下,共同在一個境界之下。和光就是和一切的光,譬如說太陽照射下來,共同在一個太陽下生活。接物,同樣在這個五欲六塵裡面打轉,叫做接物,什麼叫做和光接物呢?表示同樣生活在一個時間空間之下,不能離開,不能離開。意思是說,雖然了解空性的東西,但是你要生活,不能離群獨居,你要發出菩提心,要來救度眾生,和光接物就是慈悲心,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塵,名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無我相、無人相,直至菩提真性不易,】沒有改變,【名解脫知見香。善知識!此香各自內熏,莫向外境。】這種香要由我們的內心來觀照, 不能向外在尋找。【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令得三業清凈。善知識!各隨語一時道:】跟隨六祖這樣說:【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前念就是過去,從過去:今念就是現在:以及後念就是未來。這句話可要念對,你不要讀成:從前、念今、念及、後念,這個師父真差勁,怎麼會教你這種念法?不是這樣念的,逗點也是很重要的。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每一個念頭出來,不要被愚痴牽引。所以你看學佛的人有多快樂,他已經定位了,他已經無相了、已經清凈了,就算他走到哪裡,聽到什麼事情,那個地方有人在鬥爭,拼得頭破血流,他完全無礙,所以我才會說,明心見性的好處,就是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會感覺寂寞,你們不認識我是你們的事,我認識我自己,明心見性就是認識自己,沒關係,對不對?有緣的話我就度,無緣的話就退隱下來,隱居深山,采果實充饑,但是現在還算有緣,你看!整屋子還是座無虛席。所以念念不要被愚痴迷惑、污染了。【從前所以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這個很重要!嬌,大家都有憍慢,我常常在說:阿嬌、阿嬌,這就是隱喻這個【嬌】字,【憍】就是把自己提得很高,就是最脆弱、最危險的人。憍的意思就是不平等,就是強化自己的自尊心,而誑,這個誑就是死要面子叫做誑,欺騙眾生,粉刷牆壁氣象新,就一直掩飾、掩飾……明明沒有這種能力,他也要說謊,這種人就很凄慘了!說一句虛妄的話、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你想想看,所以說謊話的人,永遠要編織美麗的謊言,還不如老老實實的說話,沒有就沒有,這也沒有辦法阿!有人說:師父!聽說你會幫人算命?我說,我不會!不會就不會啊,對不對?連懷孕的事也來問我:師父你用神通幫我觀察,我的產期是什麼時候?我說:你還是去問醫生吧,我哪會知道呢?去照掃描。還有人說:師父!人家說你有神通。我說:那是神經病,瘋子!我幾時告訴你我有神通?我口口聲聲都是告訴你,我是凡夫俗子,我一點也不通,只有在拉肚子時才說得上比較暢通,不然有哪一樣能通?早就告訴你了,我是凡夫俗子。對不對?根本沒有這回事,沒有就沒有啊,事實上我也沒有神通,只是說學問還稍微可以,看書體悟到得,我就為你們介紹,這也不是我的境界,是六祖的境界,我也沒什麼境界,也是很慚愧,該誇讚自己的我就會說,可是沒什麼值得誇讚的,我也不能亂說,所以我也算是老實人,憍誑。【從前所作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這個很厲害、很厲害!嫉妒,男眾,我們這些男眾,嫉妒的習氣要改,我們男眾的業障比較重,所以我們的嫉妒要改,這些學佛的女眾,尤其是我們講堂的女眾,很少看到有這種情形,說到嫉妒,女眾是比較少啦,所以男眾說起來業障是比較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永不再起。我很不喜歡嫉妒別人,我要是聽到一些大法師,我就非常讚歎,只要對佛教有貢獻的,我都很讚歎,只要有流通處,我都讚歎,不管他賺多少錢,他錢賺得越多,就代表佛教愈興盛,聽懂了嗎?這是很簡單得道理嘛!聽到流通處賺錢,我就最高興了,賺錢就代表佛教興盛嘛,沒賺錢就很凄慘,代表佛教就要衰微了。最好是賺一億,你想想看。一億的錄音帶有多少卷?對不對?還有念珠啦、其它的,客人買念珠就表示他要念佛啊,所有我常常讚歎流通處,就是這樣,我不會嫉妒,我也沒有抽傭金,我沒有抽這些錢,沒有在抽傭金,完全沒有,我沒有這樣做,真的!我對金錢都是隨緣。【善知識!己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為懺?云何為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的錯誤,前愆就是以前的過失。從前所有惡業愚迷驕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完全懺悔盡了,【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所以簡單來說,懺就是改過,就是說懺悔包括改過。【悔者,悔其後過。】以後不再造作。【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驕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就是說以後不再造作,【以不悔故,】因為他不改過以後的過失,就是說從今以後不犯,【前愆不滅,】因為繼續造作嘛,【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不改過,怎麼叫做懺悔呢?【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自己的自心,這個眾生就是指無量無邊的煩惱,叫做眾生。一直生起來很多:很多的煩惱生起來叫做眾生。是不是很不一樣?第一次聽到這種定義。我們自己的心中,無量無邊的煩惱一直生起來,度,要把它化消,超越它,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願度是第一個過程,斷就是證悟了哦。【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我們的本性有無量的智慧,我們的本性就是無量的法門。【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我們的本性就能成就無上的佛道,【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憑么道,】怎麼說?【且不是惠能度。】憑么道就是說:怎麼說呢?且:並不是我惠能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邪迷心就是知見錯誤啦,【誑妄心,】誑妄就是自己沒有能力,死要面子,講虛妄的話啦,【不善心,】惡業,【嫉妒心,惡毒心,】惡毒心也就是污濁心,【如是心儘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痴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悟則能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要注意聽,正法有兩種,第一、世俗的正法,就是文字三藏。第二、勝義正法,就是無漏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個叫做正法。再說一遍,常行正法,正法有兩種,第一、就是世俗正法,世俗的正法就是文字、三藏十二部經典,這個叫做正法,是因為透過文字,透過文字的正法。第二、勝義正法,就是用無漏的智慧,修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在理上來講,這時勝義正法。所以正法有兩種,世俗正法、勝義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下心就是說,把自己壓得很低。【行於真正,離迷離覺,】離開這個迷,離開這個覺,就是沒有一個覺,因為加上一個覺,就變成妄覺了,本性自有覺性,【常生般若,】常常生這個般若得智慧,【除真除妄,即見佛性,】真也要除,佛性裡面沒有真沒有妄,加一個真就變成妄的東西了,這樣就見到我們本來的本性。【即言下佛道成,】當下佛道就成。 【常念修行是願力法。】常常說修行這是願力法。【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我們現在常說的三歸依、三歸依。【善知識!現在要說真正的三歸依,這一斷要注意聽!我們常說三歸依,或是問:你歸依了嗎?我歸依了。【歸依覺,二足尊。】歸依我們本性的覺性,向我們的覺性歸依。【歸依正,】正,正法,正就是發啦,就是所謂的真理啦。歸依正法的真理,你只要悟到正法,【離欲尊。】你就能離開一切慾望的困擾,因為慾望對你沒有作用了。【歸依凈,】為什麼我們說歸依僧呢?因為凈就是僧,所謂僧的定義,大眾僧是六和合,是清凈嘛,所以歸依凈,你歸依你自己清凈的心,這就稱為【眾中尊。】大眾當中,所有人當中最為尊貴的。而我們現在所歸依的都是歸依外在,外相三寶,事相的三寶,六祖所說的歸依,是歸依我們本性的三寶。所以在此的三寶,六祖所說的是自性三寶,一般世間人所說的,是說有一個外在的佛、佛像;有經典,三藏十二部經典;有出家人、僧,這叫做事相三寶,【從今日去,】從今以後,【稱覺為師,】我們的覺悟就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覺性就是我們的老師。你有沒有覺?你若是沒有覺,你就是沒有老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為什麼不能歸依邪魔外道呢?沒有正知正見啊!【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常常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再來,【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凈也。】【自性歸依覺,】你若是有覺、覺悟,你邪知邪見、無明;迷就是無明,就能去除,【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你就能離開財和女色的誘拐,【名二足尊。】【自性歸依正,念念悟邪見。以無邪見故,】當然就沒有我們人我的鬥爭,人我就是鬥爭。無邪見就會如何呢?沒有這個貪愛、沒有這個執著,【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完全沒有,【名離欲尊。】【自心歸依凈,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眾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這才是真正的自歸依。所以我們大家每天在唱誦:自……每天三歸依時都會念:自啊歸啊依……台灣調都會多一個【啊】字,其實這個【自】一般都解釋為:自從歸依佛,自從歸依法,自從歸依僧,這是不對的,是指要自性歸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你的自性就是有大道,對不對?再來,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深入我們自性的經藏。自歸依僧,統領大眾,一切無礙,我們能統領大眾,就是指我們我們內心所發出來無量無邊惡煩惱,你都能夠將它擺平,自性三寶。下面六祖就要來說凡夫的情形了,【凡夫不會,】不了解,凡夫不了解,【從日至夜,受三歸戒。】每天都在拜佛,【若言歸依佛,】六祖問你,【佛在何處?】佛在哪裡啊?啊?在哪裡?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你根本沒見到佛,你歸依什麼人呢?歸依佛,佛在哪裡?沒有啊!對不對?憑何所歸?歸什麼?歸到哪裡呢?【言卻成妄。】那就表示你這樣是錯誤的。【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就算你念阿彌陀佛,雖然極樂世界有一個阿彌陀佛要接引我們,將來你也是要開發自己本性的佛,也是一樣,你也是要完成佛道,你現在雖然藉著阿彌陀佛的願力,你將來也是要三歸依,自佛不歸依,你無所歸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對內調伏我們的心性,調伏平直。【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善知識!既歸依自性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一體三身,自性就是佛,就是說我們自性的佛,法身、報身、應身同時,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瞭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隨我這樣說:【於自色身,歸依清凈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我們這個色身,即是清凈法身、千百億化身、圓滿報身。下面說:【善知識!色身是舍宅,】就像我們所住的房子,【不可言歸,】我們這個身體就像我們暫時居住的房子,有一天也是會毀壞,不能說是可以歸依,因為歸依這個色身,是無常法的東西。【向者三身再自性中。】三身是在我們本性當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向外求法身、報身、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注意聽,【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從本性生,【不從外得。何名清凈法身?世人性本清凈,萬法從自性生。】萬法由本性產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只是因為被烏雲遮蔽,【為浮雲蓋覆】就是被烏雲遮蔽,【上明下暗。】太陽同樣的普照,上層一片光明,下層因為被烏雲遮蔽,所以就顯得昏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光線就透得出來了,【萬象皆現。】萬象皆能顯現。【世人性常浮游,】浮游就是不定向,我們人就是這樣,早上說好,明天說不好;今天說好,明天又說不好;前一分鐘說要怎樣怎樣,後一分鐘不要了,世間人性常浮游,浮游就是不定。【如彼天雲。】天上的雲。【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要記得,日是普照白天,月是普照夜晚,若是有日、月的日子,表示說路面都能看得很清楚,表示智慧隨時充斥在我們任何一個生命當中,我們就不會走錯路。【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澈,內外都很清楚,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凈法身佛。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心歸依我們的本性,這叫做歸依真佛我們的心若是歸依我們的自性,這才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驕慢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人心、邪見心、貢高心,】一切除去,【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完全除去,因為這個在這個前面都解釋過了,這段文字很簡單,就不再重複解釋。【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六祖光是在這本《六祖壇經》上,說到你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要見自己的過失,就重複說了將近有十次,教你二十四小時當中,都要見自己的過失,不要見他人過失,這就已經說了將近十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低下,低聲下氣,【即是見性通達,】這樣就無障無礙,【更無滯礙,是自歸依。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你若是不思,【萬法性本空。】所以我才告訴諸位,你若是想作佛,很簡單!你從現在開始出了這個門,一踏出去,你一切萬法皆空,無所罣礙,一絲不掛,一塵不染。【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都是我們心的作用,意思都是指我們的心。【智慧化為上界。愚痴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非常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就是轉一念善,【智慧即生。】我們若是轉過來,就在一念之間而已,【次名自性化身佛。】你看!意思都是教我們要轉念頭,轉我們這個念頭,自性即化身佛,千變萬化,只要將念頭轉過來,你就是化身佛了。【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念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不要向過去,【已經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要明心見性,【自見本性。】【善惡隨殊,】善惡雖然不同,【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就是不二。善性跟惡性雖然是不同,善惡的差別當然很大,但是本性無二,善是空性的、惡也是空性的,善的究竟處也是覺、菩提,惡的究竟處也是覺,只是說因為業障的深、淺,迷、悟的差別而已,本性不二,本性不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在我們本性當中不污染善惡,這就稱為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會滅除萬劫之善,【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之間,不失本念,名為報身。善知識!從法身思量,】思量是從智慧心思量,而不是凡夫心的思量,在這裡很重要!從法身思量,既見:既然見到法身,法身是無相的,當然法身的思量是透過智慧的思量。意思就是說,法身的思量,意思就是說從智慧心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色身是暫時借我們居住的,【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散身,】法身、報身、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頌曰:迷人修福不修道,】迷惑的人只想修福,布施金錢而已,不修道,為什麼?不見性嘛,當然沒有道可談,道指解脫嘛,你沒有見性,當然就不能解脫,哪有道可談?只有福啊,只有福而已,你只是布施外在的錢財,這只是福而已。【只言修福便是道,】你若說福就是道,這樣就錯誤了!【只言】就是誤認為,一般人是誤認為,修福就是修道,只言就是一般人認為,認為修福就變成修道,是錯誤的意思。【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布施雖然是福無邊,但是你心中的貪、嗔、痴未除。【擬將修福欲滅罪,】擬就是預備,如果擬拿這個修福要來滅這個罪,這樣就錯誤了!【後世得福罪還在,】你的貪嗔痴並沒有除,後世得福,罪仍然存在,所以說:【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心中真懺悔。】你要從你的心中除罪,貪嗔痴一切,就像剛才所說的:驕慢心、誑妄心、還有輕視心、我慢心、嫉妒心,同時都放下,但向心中除罪,把這些完全放下,各自心中真懺悔,這才是真正的懺悔。
推薦閱讀:
※信願法師: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六)--學佛網
※慧律法師
※定弘法師談「凈宗修學次第」(簡體字版)歡迎轉載流通
※濟群法師《解深密經》五講之二
※大悲法師開示:征服自己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