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的秘密,可在彝族經典中找到

《土魯竇吉》中的河圖洛書    《土魯竇吉》一書是貴州彝族同胞王子國先生保存並翻譯的。王先生家族為世襲布摩,即彝族中的智者、老師。歷史上的布摩,是彝族文化的傳承者與曆法的解釋者。    「土魯竇吉」,漢語的意思是「宇宙生化」。《土魯竇吉》一書分三卷。卷一介紹了龍書(洛書),卷二介紹了聯姻(河圖)。在《土魯竇吉》一書中,書在先而圖在後。書解釋了從無到有的宇宙演化,圖則解釋了後天從有到無的演化。為方便讀者理解,本文以下稱龍書為洛書,稱聯姻為河圖。    (一)《土魯竇吉》中的洛書    洛書之形。(插複印原件圖)    書中對洛書的解釋有兩種:一是彝族先賢的解釋;二是譯者王子國先生與貴州彝學學會會長祿文斌的解釋。彝族先賢解釋洛書,留下了一篇名為《十生五成》的重要文獻。現將譯文摘錄如下:    陰陽的產生,先是五生成,賢人辨別後,述它有根源;清濁元氣足,充滿天地間,布滿了大地,在那個時期,宇宙大地間,生宇宙九宮,統一歸中央,確實真的啊。    天氣地氣交,不斷地運行,天地旋轉,日月出現,雲星在運行,人亦生成了。這十生五成,不斷地變化,一人一宇宙,掌管天地權,就是天地間,請濁氣運行。    天一地九,宇宙南北,居於兩方位,合二生成十,它立作老陽。天三地七,宇宙東西,居於兩方位,合二生成十,它立作少陽。    地四和地六,宇宙哼哈,[3]居於兩隅位,合二生成十,它立作老陰。    地二和地八,宇宙魯朵,[4]居於兩隅位,合二生成十,它立作少陰。威榮富貴生。    從此以後,天九立作首,天一立作尾,天五置於中,由五行交易。    宇宙八面,所謂天五方,天一五運六,[5]天一五運七,天一五運八,天一五運九,五運不別說,十生就五成。    天數二十五,地數有二十,陰陽四十五。清濁兩方位,老陽老陰辨,少陽少陰別。從此以後,天地亮閃閃,富貴明朗朗,就這樣產生,這樣發展了。我把它寫成,永世流傳了。    從此以後,在各個方位,序干支屬相,運算天地氣,要牢記明白。    還不止這些,這清赤元氣,春夏秋冬易,四季由天定,就是這些了。    有關今人的解釋,先談翻譯者王子國先生的看法。王先生在《土魯竇吉》的前言中首先介紹說,洛書中隱含有十月太陽曆,然後用相當篇幅對洛書進行了解釋:「洛書所揭示的是一分為三,合三為一,統一規律的哲學體系;以老陰老陽為主體,九大黃星輪流值日,六氣變通,三生人道,十生五成的規律和天地人同道,天象同人象,人體同星體,以北極星為主體,以人為準則,三位一體的理論;以天罡定年,以甲干定月,以五行定季,以干支不相應產生三個時空變通六氣後運算出一年365至366日,一個月36日,十個月(一年)360日這一數據的。其餘5至6日不算在月數內,作為陰陽生生不息,周而復始的交替日,定為年終節日。年又分陰陽,陰年重五月,陽年疊六月。天乾的中位是五,地支的中位是六,五十有五,六十有六,天地相合,上下變通,重在午位,疊在子位,子午重疊,日復一日。同理,陰年有5天年節,陽年有6天年節。一年分五季,兩個月為一季。」 一年分為20節氣,18天為一個節氣。一年有60個休息日,其理由是,戊己逢土,逢土不動土,滿五天後休息一日。稱為土矅日。一年分為十個月的基本理論是,建寅為人統,月份從寅算起,順推到戍月只有九個月,亥子丑三個月之數,根據前述一分為三,合三為一,六甲旬中空的理論歸併於中央,定為十個月,戊己逢土,重在中央,重在午位,疊於子月。重月就重季,春夏秋冬,四時變通,生成季夏,即四方退位歸併湊合為中央之數。這就是彝族十月曆的基本原理。」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貴州省彝學會會長祿文斌(彝族)先生,在序言中對洛書進行了精練而清晰的解釋:「據王子國先生介紹:十個月曆為一年的曆法,是根據『魯素』(洛書)十生五成圖,以老陰老陽為主體的八卦,相生相合的統一規律,九黃星輪流值日,六氣變通,三生人道的三六九為數理而擬定的。一年360日,一月36日,余有陰年5日,陽年6日為年節,不計入月數內。晝夜12時,一旬12天,三旬36天為一個月。兩個月為一季,一年有五季。18天為一個節氣,一個月兩個節氣,一年有二十個節氣。十月曆以建寅為人統,月份從寅起點,順推至亥月為一年終止。」(二)《土魯竇吉》一書中的河圖    河圖之形。(插複印原件圖)    彝族同胞對河圖的解釋,一是彝族先賢的原本解釋;二是譯者王子國先生與彝學學會會長祿文斌先生的解釋。    彝族先賢解釋河圖,留下了一篇名為《五生十成》的重要文獻。現將譯文摘錄如下:    五生十成,五行還沒生,甲干未形成,清濁九根本,附哎哺[6]發光,產生了知識。采舍[7]互相應,生天地根本。    五生十成,賢人觀察後,述它有根源。天氣潮翻騰,地氣潮徐徐,在此時此刻,天地輪屬相,金木水火土,一人一宇宙,各立一位主。    天一生了水,洪水泛四方,地六生水道,滔滔江水流;地二生了火,火光亮煌煌,天生大火焰,火星先出現;天三生了木,九山有森林,地八也生木,枝長挺粗壯;地四生了金,九地金銀根,天九生金銀,遍地出金銀。    五行產生山,地根生天上,地十生了山,生了九座山。五生十成後,五行即發光,先人本相,會動有生命,把它寫成後,永世流傳著。    還不止這些,天一地六水,地二天七火,天三地八木,地四天九金,天五地十土,一行主一相。    這五生十成,天地輪屬相,五十五數中,天數二十五,是蒼天之根,地數三十相,是大地之本。其產生之後,水斷絕氣源,渡過大水後,流不完的江,還會漫溢的。    還不止這些,這五生十成,掌管天地權,是人的根本,屬相互相應,宇宙定罡煞,就這樣的。    有關今人的解釋,翻譯者王子國先生首先在前言中介紹,河圖中隱含的是十二月太陽曆。他說:「河圖所揭示的是一分為二,合二為一,對立統一的哲學體系;以少陰少陽為主體,二十八宿星輪流值日,四時變通,天時地利人和的理論規律,運算出一年365又4分……月也有大小之別,根據月分五陰六陽的規律,由四時變通六氣後,再加上5至6日的陰陽日,月大為30日,月小為29日,餘數湊合後定為閏月。一年分四季八節二十四節氣,三個月為一季,15日左右為一個節氣。一個月有4天的休息天還有餘。根據公辰推算,逢破日休息,即月建日的第7天休息。地支相衝,不沖而合,故為日曜日。建子為天統,以子午定為陰陽交界,月份從寅起點,順行流到丑月為一年終結,五年中有兩個閏月。這就是彝族十二月曆的基本原理。」    關於十月、十二月兩種太陽曆,王子國先生之前還有一段精闢的比較,他說:「彝族十月曆和十二月曆兩相比較,其推算的理論依據和哲學體系有所區別:十月曆所依據的一分為三,合三為一,統一哲學體系;就其數理而言,屬合體關係,十進位的退位規律;以五行論之,則為相生相合。十二月曆所依據的一分為二,合二為一,對立統一的哲學體系;就其數理而言,屬並列關係,二進位數的進位規律;以五行論之,則為相逢相剋。」    祿文斌會長的解釋是:「十二個月曆為一年的曆法,是根據『付託』五生十成圖,以少陰少陽為主體的八卦,相逢相剋的對立統一規律,二十八宿星輪流值日,四時變通,天時地利與人和的二四八為數理而擬定的。一年365天又4分,一個月30日,十二個月為360天,所余天數湊合後定為閏月,五年中閏兩個月。三個月為一季,一年有四季。15天為一個節氣,一個月兩個節氣,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十月曆以建子為天統,以子午定陰陽界。月從寅起順推至丑月為一年終止。」    對圖、書,祿先生做出了如下評價:「先人的聰明才智,使人驚嘆。書中的三幅圖:『魯素』(龍書)、『遮佐』(罡煞)、『付託』(聯姻),反覆閱讀後,才深悟有『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時『用圖表釋之』之妙。」祿先生這裡所說的罡煞圖,表達的是以北斗星斗柄循環為依據的曆法。此圖漢族文化中闕如,故本文不再討論。五 簡要述評    陰陽、圖書、八卦、五行、干支,是中國文化源頭的幾大基石,漢族經典里均有涉及,但東鱗西爪,缺乏系統解釋。但在彝族文獻里,卻像一條項鏈一樣完整地出現在了人們面前。    《土魯竇吉》中的圖、書與天文有關,與曆法有關,但與迷信無關,這是圖、書的基本點。從這一基點出發,可以疏通書里書外與圖、書相關的十大問題:    其一,解答了圖書與陰陽的關係。圖書中虛實(黑白)兩點,本身就是一陰一陽。組成圖書的基本成分,這是陰陽在圖書之中的第一層含義。十月曆中一三五七九這五個月為陽,二四六八十這五個月為陰。奇數月為陽,偶數月為陰,數在時間中,這是陰陽在圖書之中的第二層含義。數在中央,數在四方,數在空間中,這是陰陽在圖書之中的第三層含義。    其二,解答了圖書與奇偶之數的關係。圖書中虛實兩點,奇偶之數也。一三五七九,此乃天之數;二四六八十,此乃地之數。陽奇而陰偶,天奇而地偶。奇偶之數,是圖書的基本內容。    其三,解答了圖書與八卦的關係。除了中央之數,圖書外圍的四周之數可以一一對應八卦。書之數合於先天八卦,圖之數合於後天八卦。[8]    其四,解答了圖書與五行的關係。書中有歷,圖中有歷,十月太陽曆分金木水火土五季,五行又分管東西南北中五方。圖書合於五行,在圖書這裡合在了時空之中。    其五,解答了圖書與曆法的關係。洛書表達的是十月太陽曆,河圖表達的是十二月太陽曆。在十月曆中,五月居中,一月與九月、二月與八月、三月與七月、四月與六月,對應的兩端,氣溫有對應對稱性,這是洛書中一九、二八、三七、四六相連、五居中央的基本含義。在十二月曆中,一年分兩截,或陽生陰成或陰生陽成。一月生六月成,二月生七月成,三月生八月成,四月生九月成,五月生十月成。「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河圖中的生成含義就在這裡,其它類推。    十月曆變十二月曆,只是月數的變化, 365.25天的回歸年長度並沒有變。五季變四季,一季72天變為90天,這裡只是季節數的變化與一季天數的變化,太陽運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循環往複的規律沒有變。所以,圖書既可以容納十月曆,也可以容納十二月曆。    其七,解答了「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所以然。《尚書》、《禮記》、《管子》、《鶡冠子》、《屍子》、《呂氏春秋》共同指出,天文曆法為立政之本,圖書表達的是天文曆法,聖人「則」圖書,實際上則的就是天文曆法。《黃帝內經》指出,養生、治病必須遵循四時之序,聖人第一要義就是要懂天文曆法——「年之所加」。醫聖為何要以圖書為法則,於此可以得到答案。    其八,解答了「立天之道曰陰與陽」一說的所以然。圖書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時令——冬至與夏至。十月曆一年兩個年,就是冬至與夏至,以冬至為曆元年,在彝語里有迴轉之義。誰迴轉?太陽!冬至,太陽在南回歸線上;夏至,太陽在北回歸線上。一年之中,太陽運動就在冬至和夏至兩點、實際是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運轉。太陽從南回歸線向北回歸線迴轉,是陽氣一步步上升的半年;太陽從北回歸線向南回歸線迴轉,是陰氣一步步上升的半年。一年之中,陽半年,陰半年。知道了天文曆法,才能真正理解《周易·說卦》中的「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的奧秘。    其九,解答了「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的所以然。《周易·繫辭上》認為,萬物死生的過程是原始反終的過程。原因何在?因為太陽決定著萬物的一生一死。太陽運動在兩回歸線之間的循環是原始反終的過程,所以萬物的一生一死、一死一生也是原始反終的過程。進一步的解釋是,陽氣升萬物生,陰氣升萬物死,一年之中的陰陽轉換,就是萬物「一歲一枯榮」的根源。那麼,陽氣升於何時,陰氣又升於何時?答曰:陽氣升於冬至點,陰氣升於夏至點。冬至時節,中原大地上皚皚白雪一片,可是黃泉之下,一陽開始上舒,種子的胎胚開始萌動。夏至時節,中原大地上萬物鬱鬱蔥蔥、生機盎然,可是黃泉之下,一陰開始上舒,萬物的根部已經開始衰退。陰陽二氣的變化,決定著萬物一歲一枯榮的變化。陰陽二氣的變化,背後的決定性因素是太陽的運動。死生之說,原始反終,所以然的奧秘就在這天道陰陽的規律性轉換。    在《黃帝內經》中,多次出現陰陽關乎生死的論斷,一則曰:「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 再則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三則曰:「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陰陽為何關乎萬物的變化與生死?如果只是在文字中找答案,永遠也找不出令學子明白的結果。如果在源頭天文曆法中找答案,很快就會迎刃而解。    其十,解答了「一條項鏈,幾大基石」的所以然。前面說過,陰陽、圖書、五行、八卦、干支、曆法這幾大基石,在彝族文化中是像一條項鏈一樣完整出現的。彝族文化以清濁二氣為宇宙演化的起點。清濁二氣相互交流變化,產生了整個宇宙,產生了現實世界。陰陽可以表達清濁二氣,陰陽產生於此。    宇宙演化,首先演化出了天地。天地形成之後又形成了時空中的五時與五方(四時與四方)。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每一行分管一時一方,五行即出現於此。    五行中的每一行均可以分陰分陽,如金可以分陽金與陰金,其它類推。五行可以表達十月曆的金、木、水、火、土五季,陽一行與陰一行則可以表達十月曆的奇數月與偶數月。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可以表達十月曆的月之順序。陰陽、五行、十月曆、十天干,均可以容納在圖書之中。圖書、十天干即出現於此。    時間空間可以分為四方四時、五方五時,還可以繼續細分,一分為八,細分為四時八節與四面八方。誰來表達四時八節、四面八方?八卦!八卦既可以表達四時八節,還可以表達四面八方。八卦即出現於此。    時間空間還可以繼續細分,一分為十二,細分為十二月與十二方位。十二月可以用十二屬相(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其中六種家畜,六種野獸)來表達,十二方位可以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戊、未、申、酉、戍、亥)來表達,十二月曆、十二屬相、十二地支即出現於此。    陰陽即奇偶。陰陽在時空、五行、干支中,奇偶兩數隨一陰一陽進入了四時四方、五時五方,進入了干支,也進入了人體與萬物。數配時空、數配一切的奧秘就在於此。    曆法是人類第一法,也是中華民族的第一法。中華大地的曆法應該出現於文字之前。有了文字用文字表達曆法,沒有文字之前用抽象符號的圖書、八卦表達曆法,這是彝、漢兩族的共同點。    源頭清,底氣足。有其源,才有浩浩蕩蕩之長江;有其根,才有鬱郁蒼蒼之參天大樹。自然哲理原本如此,從來如此。那麼,人文哲理呢?筆者真切地希望藉助彝族文化重新認識源頭的中華文化——圖書與八卦。所以然則何?因為源頭的中華文化孕育出了領先於世界的中華文明!失落的文明?-彝族的河圖洛書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閱讀27次  文載:貴州日報 2010年3月12日 2010-06-17     引子    《周易·繫辭上》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周易》中,同樣有這句話。源於《周易》的河圖洛書,因為各種文獻均語焉不詳,所以幾千年來像謎一樣地吸引著後人,也困惑著後人。    河圖洛書究竟是何物?大文豪歐陽修在《葛氏鼎》一詩中明確質疑圖書:「馬圖出河龜負疇,自古怪說何悠悠。」可見歐陽修視「馬出河圖,龜出洛書」之說為奇談怪論。近代徹底否定圖書的是顧頡剛先生,他的《三皇考·河圖洛書的倒墜》,徹底宣判了圖洛的死刑,定圖書為宋人之造偽,這一結論在疑古思潮中,幾乎被學界普遍接受。    對圖書的質疑之聲,消聲於地下兩種文物出土之時:一是馬王堆《帛書周易》的出土,其中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句話;二是安徽阜陽「太乙九宮占盤」的出土,其中有圖書之形與圖書之數。類似「太乙九宮占盤」這樣的盤,在甘肅、山西、朝鮮均有發現,據考證,這些盤均為漢代文物。占盤所表達的是宇宙模型和宇宙秩序,這是學界的共識。占盤所畫就是圖書,這也是學界的共識。至此,以圖書為宋人偽作的結論不攻自破。遺憾的是,這裡只有圖書之形與圖書之數,仍然沒有詳細而明白的文字解釋。    劉明武的老本行是地質研究,2000年進入了中華文化的研究領域。2006年始從世代流傳的彝族文獻中找到了答案:洛書表達的是十月太陽曆,河圖表達的是十二月太陰曆,實即陰陽合曆。        失落的文明?——彝族的河圖洛書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返本開新的文化思考    研究表明,距今14000——10000年前,中國境內的農業已經開始起源,至少距今8000年左右,中國南北方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的種植農業已經成熟了,這意味著古人對天象、氣候、季節、年周期的認識和分割已較為熟知,原始的天象觀測、天文曆法知識應已粗具雛形。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伏羲畫卦、神農作稼而有文明的傳說指的也應該是這一時期。    關於中國古代文化研究,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有兩件事特別值得關註:一是劉堯漢、陳久金、盧央等對彝族十月太陽曆的重新發現和研究以及陳久金對陰陽五行、太極八卦、河圖洛書起源問題的研究,二是龐朴、鄭慧生等對遠古時代火歷的研究。通過對一些典型器物紋飾和遺迹的形態、結構分析並追溯其來源和本義,研究者們發現並認為:中國新石器時代(距今10000年前——4000年前)器物紋飾就其主體而言,它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有效的文化傳播、傳承系統,其性質和功用類似於文字,而不是傳統觀念所認為的它們是原始人類的美術作品或圖騰。就其內涵表達而言,它主要涉及原始人類有關天象觀測、天文曆法的知識、觀念和信仰,而太極八卦、陰陽五行、河圖洛書所結構的易學基本框架與遠古天文曆法正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二者合二而一的關係。這種釋讀大體上印證了伏羲畫卦、《連山》易、《歸藏》易、河圖洛書有關神話傳說及古代文獻中某些記載的真實性,並與傳統考古學研究、易學研究的一些結論相銜接、吻合。  時光流轉30年,2009年11月21日,貴陽花溪。    在彝族同胞歡度傳統彝族年的喜慶日子裡,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整理出版第十三次協作會、全國第八屆彝學學術研討會、貴州省彝學會四屆三次年會召開。這是一個開放的學術盛會,劉明武沒有想到自己作為一個非彝族人、也非彝學專業研究人士,其研究成果《古彝人的河圖洛書》,竟然被放在了此屆全國彝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跨世紀的彝學探索》的首篇。這一研究成果,劉明武去年春天發表在我國學術核心期刊《中國文化研究》上,其大膽地論述和求證了古彝人的河圖洛書,解釋了中華文化的源頭,摘掉的中華文化玄學的帽子,甚至能從中找到後現代化的哲學基礎。    劉明武是由研究漢文化的源頭,一直追溯到了彝族文化。「文化的源頭在天文,天文的第一落腳點在曆法,而曆法在文字產生以前,是以河圖洛書來表達的。」「彝族文化里有圖有書,陰陽、圖書、八卦、五行、干支,是中國文化源頭的幾大基石,漢族經典里均有涉及,但東鱗西爪,缺乏系統解釋。但在彝族文獻里,卻像一條項鏈一樣完整地出現在了人們面前。」劉明武的觀點在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彝族文化中的河圖洛書    2006年,劉明武在書店看到了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彝醫攬要》一書。令他驚奇的是,書的彩頁插圖中有太極圖、八卦圖、五行與五髒的對應圖、八卦與五行的對應圖等,書中還介紹了陰陽、五行、八卦、干支在彝醫中的基礎性作用。更令其驚奇的是,這裡出現了圖書之數,而且圖書之數是與宇宙發生論以及時空一起解釋的。    劉明武當即將書架上的《彝醫攬要》全部購買,並迅速趕往雲南拜訪了《彝醫攬要》的作者、白族學者王正坤先生。在王先生的介紹中,有一個說法非常引人注意:在彝族傳說中,漢族出於伏羲氏這一支,而彝族則出於伏羲氏母親那一支。彝漢兩個民族在遠古時期原本就是親戚,所以在文化本源上有著一致性。    通過王正坤先生的著作與口述,劉明武了解到,改革開放之後,雲南、貴州的彝族同胞已經把歷代口耳相傳的歷史翻譯集結成書。最重要的著作有貴州彝族同胞翻譯出版的《西南彝志》等。劉明武經貴州大學張聞玉教授聯繫,從貴州畢節市彝文翻譯組購得了《西南彝志》、《彝族源流》、《物始紀略》、《土魯竇吉》等多部著作。這些著作記載了彝族先賢對宇宙發生、四時四方和八節八方的解釋。其中有清濁二氣、陰陽、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節氣、十月太陽曆和十二月太陰曆等。在《土魯竇吉》一書中,書先而圖後,既有圖書之形,也有圖書之數。《土魯竇吉》一書是貴州彝族同胞王子國先生保存並翻譯的。王先生家族為世襲布摩,即彝族中的智者、老師。歷史上的布摩,是彝族文化的傳承者與曆法的解釋者。「土魯竇吉」,漢語的意思是「宇宙生化」。《土魯竇吉》一書分三卷。卷一介紹了龍書(洛書),卷二介紹了聯姻(河圖)。在《土魯竇吉》一書中,書在先而圖在後。書解釋了從無到有的宇宙演化,圖則解釋了後天從有到無的演化。    劉明武認為,彝族文化解釋河圖洛書,沒有解釋在神話上,而是解釋在了天文曆法上。河圖洛書,洛書在前,河圖在後。彝族經典《土魯竇吉》告訴世人:十月太陽曆,最早是用洛書、先天八卦表達的。十月太陽曆之後,彝族同胞制出了十二月曆。十二月曆以太陽回歸年為主,兼顧了月亮、北斗星兩大因素。十二月曆最早是用河圖、後天八卦表達的。    彝族文化所保存的圖書,一有圖書之形,二有圖書之數,三有圖書的詳盡解釋。    圖書之形由虛心圓與實心圓所組成。實心圓代表偶數,虛心圓代表奇數。上九下一,左三右七,四二為肩,八六為足,這是洛書(彝族文化稱「魯素」,漢語譯為「龍書」)的圖形。一六北方(下),二七南方(上),三八東方(左),四九西方(右),五十居中心。這是河圖(彝族文化稱「付託」,漢語譯為「陰陽聯姻」)的圖形。圖形問題,彝族文化用奇偶之數做出了解答。    洛書表達的是十月太陽曆,河圖表達的是十二月曆。圖書的內容,彝族文化用曆法做出了解答。    洛書演化出了先天八卦,河圖演化出了後天八卦,圖書與八卦最初的本義都是表達天文曆法的。圖書與八卦的關係,在此得到了解答。    洛書中的十月太陽曆一年分五季,五季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表達。五季始於木而終於水,一行72天。五個季節生生不息,周而復始。一行兩個月,奇數月為陽,偶數月為陰。這是一種陰陽兩分法。一年分暑寒兩截,暑寒兩截暑為陽、寒為陰。這是一種陰陽兩分法。每一行的兩個月都奇偶之分。奇偶即陰陽,陰陽即奇偶。奇偶陰陽之分,劃分出了陽木陰木,陽金陰金,五行依次類推。陰陽與五行的關係,洛書用曆法做出了解答。十月太陽曆,也可以稱之為五行歷。五行屬於曆法,曆法本身由測量定量而來。所以,可以定量的五行,與虛無縹緲的玄學毫無關係。    十月太陽曆一年十個月,月序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表達。一月36天,分三旬每旬12天,日序用子丑寅卯辰巳戊未申酉戍亥來表達。天干地支的「所以然」,洛書用曆法做出了解答。    金木水火土五季,對應於東西南北中五方;五季屬於時間,五方屬於空間;時間是萬物生長的尺度,空間萬物生長的場所;陰陽五行構築起了時空物三位一體的時空觀。    曆法是遠古、中古時期的根本大法,根本大法是生產生活必須遵守的法則,聖人「則」圖書實際上遵循的是曆法。「聖人則之」的問題,在此得到了解答。    河圖洛書、八卦、陰陽五行、天干地支一系列千古難題,彝族文化用最初的十月太陽曆做出了完美完整地解答。     一家之言 信者恆信    劉明武認為,彝族文化自成體系,從古至今一脈相承,遠沒有「焚書」之亂,近沒有「疑古」之爭,所以彝族文化對河洛圖書的解釋,有信史價值。    那麼,漢文化有沒有十月太陽曆?劉明武說,有!在《黃帝內經》《管子》里,還可以看到十月曆的影子。蚩尤、大堯,是苗族尊崇的祖先,先秦與西漢的典籍中,有蚩尤、大堯幫助黃帝制歷的記載。《管子·五行》記「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立五行以正天時……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之說。《尚書·大禹謨》:「時乃天道。」天道即天時,天時即天道。這裡的「五行」,是關乎天時的「五行十月曆」。五行十月曆,將一年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季,一季72天。十月曆不知什麼時候失傳了。失傳了十月太陽曆,漢文化流傳至今的典籍就無法解釋河圖洛書。解釋不了河圖洛書,陰陽五行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四川三星堆曾出土一枚蝌蚪文龍璽,有學者據此大膽提出了一個觀點:既然三星堆玉石有了蝌蚪文,二里頭沒有,龍山也沒有,紅山、齊家、良渚諸文化都沒有,那也就不再避嫌言夏。而另一樽被民間所庋藏的雕塑,戴冠神人,跣足立台上,雙手捧捲軸——也就是神龜負洛書的擬人化表現的明證。因為,在神像背後,鐫刻有神龜的圖像。最直接的說明,是台基兩側對稱性的大魚圖案,印證了《拾遺記》有關夏鯀的描寫:鯀因治水無功,「自沉羽淵,化為玄魚,橫修波之上,見者謂為『河精』」。神龜是河精的使者,以獻含治水秘訣的洛書給禹。由語言傳說凝固為三維空間完美的雕塑,以人為本,這在紅山文化、齊家文化、良渚文化都未發現,彌足珍貴。可以讓人看清雕塑後面悲劇的敘事性來——那就是大膽的史學家所推斷的另一種可能:鯀禹之夏族,也就是蛇圖騰部族,先據中原,亡國後(蚩尤被殺)被 罰苦役,通過治水,混合三苗九黎及蛇、鳥、豬、鱉四部族,終於再次強大。由此推論:彝族是夏代的統治者,夏亡後,彝退入西南大山。若以此說,那麼十月太陽曆詮釋的河圖洛書,或許正是解讀其本源真意的正宗版本。    而正是在貴陽花溪的彝族學會上,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秘書長吳淳也語驚四座,公布了該院古彝文與世界古文字比較研究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中國古彝文可以與中國甲骨文、蘇美爾文、埃及文、瑪雅文、哈拉般文相併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而且可以代表著世界文字一個重要起源。據了解,這個課題從古彝文畢節方言區為出發點,對中國的彝族文字六大方言區均進行了一定的調查比較。    三星堆考古學證據和古彝文字學研究似乎都支持著一個觀點,彝族文化里肯定蘊含著古老的還缺乏認知的人類文明。從彝族文化尋找河圖洛書,劉明武等人的一家之言,當假以時日,以期得到諸多過硬的歷史文獻數據、考古發掘及其它專家既有研究成果作支撐。但他的研究思路,或許為解讀河圖洛書找尋到了一把開門的「金鑰匙」。中國彝族方言區應積極啟動和推動中國古彝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世界記憶工程名錄)工作的建議,以及畢節地區不僅加強了彝族文字文獻收集、文字編譯、雙語應用,而且將古彝文作為打造、傳播彝族文化的重要元素,將在大方古彝文化勝地集中收集展示古彝文獻,利用彝族文字圖畫之美、象形之美、厚實之美、靈變之美、多彩之美,在中國十大避暑名山——烏蒙山韭菜坪創建「天書石林,石頭字典」古彝文化景觀等相關舉措,不僅對於復活「水西文化」,推動當地旅遊經濟發展方面會起到積極作用,對古彝文化的研究、傳承進而對中華文化的研究都極有價值。 好文章,你可看看……      
推薦閱讀:

早晨問候手機簡訊_經典簡訊_愛情簡訊大全
經典新升級,2018巾幗新生申報操作指南來啦
風調雨順年歡樂(經典粵語、國語510首同歡唱)
美國經典英文演講100篇:Vice-Presidential Nomination...
易中天經典語錄

TAG:經典 | 彝族 | 秘密 | 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