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需要不怕犯錯的勇氣
●選擇要謹慎,但不能因患得患失而束縛了手腳。錯了及時改正,汲取教訓努力不貳過,才是人生正確的打開方式
人們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路上,犯錯誤、栽跟頭是常有的事,但人們畢竟對犯錯誤還是常常感到恐懼,因而變得患得患失、束手束腳。而生活中另一些人好像沒怎麼犯過錯,看似每一步都走對了,可到頭來只是四平八穩、得過且過,並沒有比別人強多少。
今天,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給人們帶來越來越多的可能,許多人都渴望人生出彩、渴望更大作為、渴望成就更優秀的自己。因為渴望成功,不願被人落下,有的人就總想通過少犯錯、少走彎路,比別人先一步、快一步;因為害怕犯錯,不願喪失機遇,有的人做事情便「穩」字為先,總想從別人那裡尋找現成答案。誠然,別人的經驗有可取之處,但如果一味奉行「拿來主義」,生搬硬套必然難有作為。「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每個人的情況都會因時因地有所差別,同樣辦法昨天管用今天可能就不管用,別人用可以,你用可能就未必行。要超越自己超越別人,就得有勇於突破成規的氣魄和膽識,走出適合自己的路。
現實中,還有人信奉「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幹不錯」,遇到問題繞開來,碰到矛盾躲著走,以為這樣就可以撿便宜、少走彎路,而實際上卻往往是掩耳盜鈴。人生中有些矛盾無法迴避,有些溝坎必須邁過去,今天躲過了,明天它還會找上你,你以為不做選擇就可以不用為失敗擔責,實際上是自欺欺人。與其躲躲閃閃、被動應付,不如勇敢面對,主動出擊。須知,人生每一處彎道都是一次勇氣耐力和智慧的挑戰,人生每一次戰勝自己,都會使自己變得比以前更強大。
機遇和才華從來都是以勇氣為前提。缺乏承擔失敗的勇氣,也就沒有向勝利衝鋒的動力。當年袁隆平培植的首季雜交水稻稻穀減產15%,稻草反而增長了70%。有人嘲諷,「可惜啊,人不吃草,不然雜交水稻就大有前途。」而袁隆平則堅信通過改變配種,可以讓雜交水稻的優勢發揮在稻穀上,提高水稻產量,第二年雜交水稻果然比常規水稻增產30%。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的過程中,篩選了4萬多種抗瘧疾化合物和中草藥,經歷了190多次失敗,最終用乙醚替代水或酒精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失敗的意義就是告訴人們「此路不通」,失敗經歷得越多,錯誤選項排除得就會越多,正確答案的範圍也就會越小,離成功的距離也就越近。
挫折教育是邁向成熟的必需。有些事情做錯了,正是給了自己一次認識自我,認識世界,調整方向的機會。如果只是後悔自責而不積極應對,只會越陷越深。事實擺在那裡,悔恨、焦慮、苦惱這些情緒的宣洩無益於問題的解決,而立足現有情況,作出理性判斷,爭取最好結果,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選擇要謹慎,但不能因患得患失而束縛了手腳;不犯錯的人是沒有的,但錯了及時改正,汲取教訓努力不貳過,才是人生正確的打開方式。
推薦閱讀:
※上帝一發笑,川普就犯錯,貿易戰實際上是個玄學問題
※106個多音字一句話總結,想犯錯都不容易!
※經典語錄:比起一輩子的碌碌無為,犯錯不僅光榮,而且有益
※參加展會不犯錯,需要知道哪些「套路」?
※工作上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後還 不會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