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血循環」
06-26
壹周首頁 > 新聞 > [封面] 城市「血循環」文/壹周記者 盧曉欣 攝影/壹周記者 王雅敏 盧曉欣近期,"血荒"新聞頻現。8月下旬,北京血液告急,稱庫存不到標準的四成,獻血人數下降,部分擇期手術推遲。全國範圍內,深圳、昆明、合肥等地先後出現"血荒"。8月26日,上海媒體報道,本市街頭獻血人群中,外來農民工超過70%,白領、高學歷者僅占極少比例。為什麼會血荒?社會獻血最終去了哪裡?有沒有過期浪費?無償獻血為何有"血價"?上周,帶著種種疑問,壹周記者前去"探血",從獻血者、流動采血車、上海市中心血庫、血液管理部門、三甲醫院到終端的用血者,試圖揭示這座特大型城市"血循環"的內在通路上海"血循環" 根據上海血液管理辦公室的數據,去年本市範圍內共有獻血46萬袋(每袋約200毫升),平均1200袋/天。而上海血液中心的血庫年"吞吐量"達80噸,最大庫存量在5000~10000袋。8月31日記者採訪時,上海中心血庫約有8000袋存貨,按一個交通事故用20個單位(1個單位約200毫升)算,還是足夠的。血管辦質量督導部張統宇部長說。但他又表示,上海的用血形勢依然嚴峻。 9月1日上午9點45分,上海華山醫院輸血科主任方勇在6號樓一樓的辦公室里等著每兩天一次的"補血"。"每周二四六,上午9點30分到10點間,上海血液中心會送血來。"他指指辦公區域那頭見空的冰箱告訴記者。作為上海知名的三甲綜合醫院,華山醫院的用血量一直頗多。9點50分,急診室的一名護士匆匆趕來,透過輸血科的小玻璃窗口朝里喊人,要申領2個單位(1個單位約200毫升)的B型紅細胞。"有個62歲的老先生剛被送來急診,臉色發白,血色素僅三四克。"老人被診斷為貧血,需緊急輸血。值班人員急忙來到內室,打開一個類似便利店冰凍飲料櫃的專用儲血冰箱,從白色條籃中取出2袋猩紅的"血"。檢查、登記、核對、領走……不久後,這兩袋液體就被輸入急診室老人的靜脈。剛忙完這頭,後門的門鈴被按響。"血送來了。"方勇迎出去,一位穿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推進五箱冷凍的成分血。按照上海血液管理處分配的額度,當日共送來紅細胞和血漿各100袋、冷沉澱凝血因子10袋。其中,A型血、B型血、O型血和AB型血的配比為3:3:3:1,和無償獻血採集的血型比例等同。"醫院裡現在幾乎不用全血了,都是成分用血。也就是說,一袋血採回來,要分離出紅細胞、血漿、血小板等,對症使用。"方主任向記者解釋。比如,血漿可用於嚴重燒傷病人,紅細胞用於貧血病人。"這樣的話,一次獻血,能救好幾個人。"這種科技進步的推動力之一,正是全社會用血的緊張。根據方勇計算,華山醫院平均一個月的紅細胞用量在1300個單位左右,血漿的用量也在1000多個單位。"我們這裡有兩個冰箱,一個儲存A型血、O型血,另一個儲存AB型血、B型血,每隔4小時測一次溫度,以防變質。另外有兩個冷凍櫃,專門放血漿。"此時,四袋黃色的冰凍血漿正浸在冰箱左側恆溫37℃的水箱里解凍,"一清早手術室打電話來要的",大約20分鐘後,它們就會被送上手術台。血漿在-30℃冷凍的條件下可保存一年。在2℃~8℃環境下儲存的紅細胞"保鮮期"則為28~35天——比全血的21天"壽命"長,它們經過檢驗、運輸等過程,通常到了醫院必須在14天~20天內用完。方勇指揮同事迅速把箱子里的血轉移至冰箱,見空的白條籃逐漸填滿。隨箱還有一張長長的紅單,列出每一袋血對應的獨立編號,河南人林務生(化名)獻出的血漿也位列其中。→流通、製備:上海市血液中心 今年8月17日下午5點36分,林務生在上海南站北廣場的流動采血車上獻了血,這是這個河南南陽小伙第一次獻血,他選擇獻400毫升2袋的量。當晚9點收工後,采血車開回了上海血液中心。車載冰箱里的血袋和當日在其他路段採集的血一樣,由供血科統一送入地下一層的待檢庫冷藏。8月18日下午,經過白天的兩輪檢驗,林務生的血歸入了正常可用的部分,等著被送到成分科進行分離。"他獻的是全血,經過這輪操作,會分離出紅細胞、血漿,或者血小板等不同成分,供不同病人使用。"血液中心體采科科長黃晨佳告訴記者。而另外一些"可疑"的血液標本將面臨新一輪檢驗,最終在第二天下午判定合格或報廢。8月22日,間隔了一個雙休日後,林務生獻的400毫升全血進入"等待製備"狀態,它們將按需分離成200毫升懸浮紅細胞和200毫升滅活血漿。8月23日,200毫升懸浮紅細胞製成,被放入成品庫。8月29日,200毫升滅活血漿製成,被推入-24℃冷凍庫,等待發貨。"血的配送按照先進先出原則,避免過期。"采供血服務部的馬慶副部長稱,美國"9·11"時,因大量市民獻血造成血庫存量激增,最終過期報廢。"上海目前沒有、也絕對不允許出現血過期報廢的情況。"他特意強調說。9月1日凌晨1點02分和7點11分,原屬林務生的兩袋成分血出庫、待運。當日上午10點左右,那袋紅細胞隨大部隊一起抵達華山醫院方勇主任處,而那袋血漿則躺進了仁濟醫院的冷凍櫃。在血液中心的地下室,記者進入了存放當日上海紅細胞成品(小部分存於郊區血站)的冷藏庫,成千貼有標籤、條形碼的血袋被整齊碼在橘紅色的籃框內,如同林務生的血那樣,通過條形碼可以追蹤到每一袋成分血的軌跡,但這與記者預想的中心血庫"壯觀"場面有點距離。"成品庫的最大庫存量在5000~10000袋。"相關負責人解釋。今年1月~8月,上海血液中心的平均庫存量是9300袋/天,比去年同期的7200袋/天有所增長。令馬慶擔憂的是將來,"預計下個月上海的血庫存量會進入一個低谷。"因為最近,街頭獻血的人數明顯下滑。 9月1日下午2點多,記者找了許久,才看到停在上海南站地下廣場東南出口的流動采血車。幾名中年志願者正站在通道口,揮著宣傳扇招募:"無償獻血嗎?獻一次血能救一條人命。"但應者寥寥。好不容易有年輕人走近,卻是問廁所在哪兒的。"今天人特別少,到現在只有兩個人獻了4個單位的血。"一位志願者說。而一輛采血車,最多能裝50~70袋血。據上海血液管理辦公室的統計,受紅十字會、慈善總會等負面新聞影響,今夏上海街頭的無償獻血量下降了10%,北京更直降20%,加速了城市"貧血"。那段日子,采血車上的護士每天都會被路人反問:"你們和紅十字會什麼關係?"曾四次獻血的25歲攝像師上周態度堅決地對記者表示:"以後不會再獻了。"即使告訴他獻血和紅會其實毫無關係,"那也不獻了"。"中國的采血歸國家管,跟紅十字會不搭界。但WHO、國外紅十字會來交流時不喜歡和政府部門打交道,所以我們冠以紅十字會的頭銜,方便學術溝通。可現在,‘救死扶傷’的紅會精神倒變成了我們的反面宣傳。"馬慶試圖向公眾"正本清源"。而另一方面,隨著上海南站部分動車遷往虹橋樞紐,車次減少、通道被攔,使得這個獻血點的人流量也大幅下降。"春節前的獻血者明顯多多了。"然而每年春節、暑假檔,卻是上海其它流動采血點的獻血低谷。"外來務工者和大學生都返鄉了,沒人獻血了",不得不承認,他們是上海獻血的主要力量。此時車上,一位四川來滬工作的強女士正在朋友的鼓勵下嘗試第一次獻血。"呀,我見針頭就怕,現在掛鹽水還哭呢。"手臂進行消毒時,她別過頭,顯得非常緊張。"一直有獻血的想法,就是怕疼。"她和記者說話間,護士一針插進了血管,約3分鐘後,400毫升全血抽滿。"就這樣好了啊?以後不怕了。"她翻著獻血證又坐了兩分鐘,起身下車。"我們的采血車在外面經常被趕,城管、交警、商家都會來干涉,徐家匯的六百門口就不讓獻血車停。"血液中心的孫小姐抱怨,"相關的電費我們也交啊,大概是妨礙他們做生意吧"。她告訴記者,自2001年3月獻血車大規模上街後,火車站兩個點的獻血量確實比市區的多很多,外來務工者獻血多於白領、公務員。"我們曾在淮海路伊勢丹門口設過點,但一天下來,只有個位數的獻血者。最後被迫取消。"應急:稀有血型志願隊 除了街頭獻血、單位團體獻血,上海還有一批應急獻血志願者散布城市各處,一旦遇到緊急缺血,他們的電話最先會被撥通。據上海血管辦介紹,目前全市約有一萬名應急獻血者,18個區縣各500人。除了O、A、B、AB四種血型,輸血時還需嚴格區分RH陰性或陽性。"歐美人中,RH陰性血佔了10%,而我國僅為2.5‰,非常少。"業內人士介紹。所以,滬上還有一支600人的RH陰性血應急隊,上海人王惠忠是其中之一。在某外企當駕駛員的王惠忠,身上流著罕見的AB型RH陰性血。前年的一次街頭無償獻血,讓他的特殊身份"曝光"。"血液中心打電話問我願不願意當應急志願者,我說好的,只要身體允許。沒有猶豫。"今年4月的一個傍晚,還在上班的王惠忠接到血液中心急Call,稱醫院有人急需輸血,但血庫已無存貨,希望他儘快趕來。"我馬上跟領導彙報,但他不同意,我只能趁空溜過去,幸好還來得及。"匆匆抽完200毫升血,王惠忠又趕回去上班。"當志願者也沒什麼好處,就有時會發點電話費,因為要用手機聯絡嘛,有時獻了血沒吃飯會拿罐牛奶來。我也不大希望帶有目的性做這事。"王惠忠表示自己的工作量大,平均每天要開車300公里,"所以累的時候就獻200毫升,偶爾獻400毫升"。"缺血"的血庫專訪上海市血液管理辦公室主任 朱躍國(上海市血液管理辦公室成立於2001年,專職本市血液獻、采、供、用的管理,也負責向全市174家有用血資格的醫院分配資源,統一管理。)上海會"血荒"嗎?眼下"血荒"出現兩個趨勢:一是從原先暫時、偶發的"缺血"(通常在夏季最熱、冬季最冷的一兩周),變為常年缺血;二是"血荒"以前僅限於大型城市,現在向二三線城市蔓延。今年幾乎每月、每周都有城市缺血,比如深圳,和一些以前從不缺血的北方城市。上海經常會缺A、O型血,B、AB型從來不缺。壹周:為什麼上海會出現這種偏型性缺血?朱躍國:我們可以對比一組數據。華東地區,正常人群的血型分布是:0型34%、A型29%、B型28%、AB型9%。無償 獻血者的血型比例是:0型30%~31%、A型30%~31%、B型28%~29%、AB型10%。而用血者的血型大約是:0型33%~34%、A型34%~35%、B型25%~26%、AB型8%~9%。幾個數值相減就清楚了,A型血獻得正常使用得多,O型血獻得少使用正常,所以上海平均每隔三至六個月,A、O型血就會缺,而AB、B型血會多。壹周:為什麼擔心上海明年的用血會吃緊?朱躍國:明年上海醫改將推行"5+3+1模式",在8個郊區分別成立8家三甲醫院,預計全市會增加床位5000~6000個以上,到時臨床手術增加,年用血量可能會增加六七萬袋。壹周:造成頻頻"血荒"的原因何在?朱躍國:一方面,血是無法人造、不可替代、只能來自健康人體的東西。它不易久存——紅細胞只能保存35天,基本要在兩周內用掉。所以不能說一下子來很多人獻血,在旺季大量儲存著以後用,然後一下子大家都不獻了。前階段紅十字會的負面新聞使街頭獻血量下滑,北京甚至考慮買個大冰箱深度儲血,在-80℃下全血可保存10年,但不到萬不得已總是新鮮的血好。第二是供需不對稱。臨床病人用血是剛性需求,但采血卻根據自願原則,時多時少。過去,我們每年的用血增量在5%~10%,自2005、2006年全國啟動醫改後,用血年增量達30%~40%。有了醫保,很多人(尤其農民)壓抑多年的就醫需求被釋放,用血量激增,小城市無法適應而缺血。但上海用血一向緊張,所以反而沒事。第三個原因是我國的獻血政策過於保守。《獻血法》規定,獻血年齡在18~55歲,全血最多半年獻一次,每次不超過400毫升。而美國是17~76歲,間隔56天,一年可獻6次,單次475毫升。同樣的獻血人口比例,美國就比我們多3~6倍血。另外,政府號召力下降、慈善組織受到質疑等,都是血荒的原因。壹周:我們的獻血人口比例現在是多少?朱躍國:衛生部2011年剛公布,我國的獻血人口比例僅0.87%,美國是4%~5%。按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該比例低於1%的國家,基本不能滿足臨床用血需求。白領、公務員、領導獻血少北京目前的臨床用血92%來自街頭獻血,團體無償獻血佔7%,個人預約無償獻血僅佔1%。而全國範圍內,如今只有上海還有"單位團體無償獻血"的指標。壹周:上海的血庫來源有哪些?朱躍國:全是無償獻血。街頭無償獻血佔50%,單位組織的團體無償獻血(下簡稱"團無") 佔50%。壹周:之前有媒體報道,上海街頭獻血的70%是農民工?朱躍國:這是媒體的誤讀。根據數據,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上海街頭獻血的人70%以上是低學歷——大專以下者,而這其中,確實有70%以上的是外地人。壹周:白領街頭獻血的人很少嗎?朱躍國:是的。這一方面是我們宣傳還不到位,沒能打消高學歷者的質疑和顧慮;一方面也因為城市白領的生存壓力大,身體多處於亞健康,他們自己心情不快樂,怎麼來"快樂獻血"?另外,單位"團無"也一定程度抑制了街頭獻血,前者會有補貼、營養品、公休,誰還去流動車上獻?壹周:全國都取消了"團無",為什麼上海還有?朱躍國:上海的血庫很大程度是靠"團無"撐著。它的好處,一能糾正偏型:比如現在缺A型血,就讓寶鋼集團組織全獻A型血,而街頭獻血是隨機的,無法要求。二是擇期獻血,一般單位獻血都是鬼天氣,大熱或大寒,街頭沒人獻,血庫就靠"團無"補充。三是應急獻血,突發大事件叫得應。但我們也矛盾,"團無"確實會抑制街頭獻血熱情,也會造成獻血者之間的不公平待遇。目前外企、私企是"團無"盲區,沒有黨支部或工會,誰來組織?"卡著"用血 "上海的用血一直緊張,輸人情血、營養血的情況應該沒有。而一旦得血容易,醫院用起來就容易大手大腳,所以要統一分配、管理。"壹周:前不久微博上傳,成都某醫院職工以血澆花。上海的報廢血怎麼處理?朱躍國: 上海(近十幾年來)沒有血過期的情況。那些一開始檢測不合格的獻血,會按"醫療廢棄物"的程序嚴格處理。壹周:怎麼保證大家獻的血不被浪費?朱躍國: 按各醫院的手術量、門診接診量、年出院人數等,有個公式能算出每家醫院的用血額度,由我們統一調配。血庫存量低於5000袋或高於10000袋(可能造成浪費)時都會系統報警。我們現在"卡著"醫院用血,可用可不用的,不用。一旦放開,也許5天內血就用完了。壹周:無償獻血的去向有哪些?會賣給生物公司生產白蛋白之類的血製品嗎?朱躍國: 上海的血,99%以上最終都流向醫院和臨床手術。科研用血(如中科院細胞所、輸血研究所的實驗等)幾乎可忽略不計,一年最多幾百袋。外地有專門的"血漿公司"收購血漿生產血製品,但上海沒有。壹周:上海明年的"貧血"怎麼應對?朱躍國: 呼籲大家每次都捐400毫升,這樣上海的用血問題就解決了。況且病人輸血一般是400毫升/次,來自同一人的血能減少排異反應。一袋血的價格 美國紅十字會被稱為"血頭",有經濟研究者指出,其2007年的30億美元年收入中,一半來自血液部門。不同於人們通常以為的"賑災救援",采血賣血產生的利潤,才是美國紅十字的"主營業務"。那麼中國呢?7月20日,經濟學家郎咸平在微博上質疑中國紅十字會三大問題,其中一條直指紅會"無償接受老百姓的捐獻,血液以每百毫升百元高價賣給醫院"。為此,中國紅十字總會發微博反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中國紅十字會只參與無償獻血的宣傳、動員和表彰工作……在參與無償獻血工作中從不收取任何費用。""醫院用血是要向血液中心買的,這是衛生部規定的全國統一價:紅細胞200毫升220元,單純血小板200毫升1400元。我們賣給病人,紅細胞200毫升加10元,血小板200毫升加50元。"華山醫院輸血科的方勇主任羅列道。而馬部長則在採訪中反擊郎咸平:"他根本不懂。"馬慶稱上海血庫的成本幾乎超過售價。"我們的成本包括:幾十元一個的(血液)採集袋,做成分分離時要用好幾個;化驗費;冷庫維護;每天往返醫院的運輸費;宣傳招募費;質量監督成本(另建實驗室,配專職內審員)等等。其中化驗費是個大頭, 1/2多——現在占上海每份獻血都要做核酸檢測的。"有媒體報道,2009年中國輸血協會對全國93家血站血液成本進行調查,除用於製備血液過程的人工費用外,血液的採集、檢驗、儲存與分離的加工成本為每200毫升全血211.29元。馬慶覺得,每個城市的CPI不同,全國統一定血價不合理。但他不再透露更詳細的成本數字,只說了句,"我們一年虧幾千萬是正常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北京的各個行政區都有什麼特點?
※關於南寧,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上海,中國最洋氣的城市
※約合7萬元起 本田城市小車life海外發布
※嫁人是脫離階層的捷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