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都說「隔代親」,那為啥總感覺姥姥對孩子最親?

如今,在養育孩子方面,網上流傳一句口頭禪:

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爸爸回家就上網,姥爺天天菜市場!

各位媽媽們可以對照一下,看自己的情況符不符合這個順口溜。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四個角色當中,姥姥和孩子最親,讀孩子最用心,到底是我們的一種感官印象,還是有真實情況就是這樣呢?

NO1:科學數據說明:所謂的隔代親,姥姥真的是最親!

其實,有關這個問題,還真不是我們中國特色。

話說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約克大學和西安大略大學的研究小組通過對喪子家庭的調查後得出結論:

當一個家庭里的孩子不幸夭折後,最傷心的就是姥姥,其次是姥爺和奶奶,而爺爺在傷心指數上,則排在最後。

所謂「愛之愈深,悲之愈切」,這項研究從一個側面的確反映出在「隔代親」這個範疇里,姥姥的確是和孩子最親。

當然,如果直接去問老人最疼愛哪個孩子,老人是不大可能誠實的回答的。因為哪個老人也不可能明目張胆的表現出來偏愛哪個孩子。

於是,美國盧瑟學院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心理學研究團隊,分別對200名美國大學生和4000名英國青少年做了調查,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年輕人和姥姥交流互動最頻繁,爺爺最少。在彼此親密度上,也是類似於以上情況。

而在老人對孩子的投資上,調查結果也顯示,無論是時間還是物質方面,都是姥姥最多,姥爺次之,奶奶第三,爺爺最少!

這就說明,在育兒方面,姥姥養,爺爺天天菜市場方面,的確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

那麼問題又來了,這是為啥呢?

我們人類碰到問題,總是要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有關這個問題,目前貌似只有「生物進化論」理論可以給出一個全新的解釋角度。

NO2:「進化心理學」到底是個啥?

所謂「進化心理學」,簡單來說就是用進化論的觀點來分析和解釋人類心理和大腦的機制,以及對人類心理的起源、本質和一些社會現象進行的研究。

心理進化學裡有一個核心觀點:心理,是人類為解決生存和繁衍問題的過程中,演化形成的。

生存就不用說了。這裡想強調的是,所謂的繁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按照生物學的觀點,所謂的繁衍,實質上就是基因的傳遞。生物個體,通過自身傳遞自身的基因,或者通過親屬傳遞自身的基因。

按照進化心理學理論,我們一直說的「隔代親」,其實就是祖輩向孫輩投資時間,精力、財富,促成孫輩的成長和繁衍,以保證自己的基因能順利的傳遞下去。

那麼問題就又出現了,同樣是祖輩投資,那為啥還要分個先後彼此呢?

這裡,來自進化心理學的一個全新解釋,勁爆登場!

那就是:父性身份不確定性!

NO3:何為」父性身份不確定性「?

還是簡單來說,媽媽生了孩子,這個事實絕對是無可爭論的。只要是自己生的,那肯定是自己的孩子。

但是站在父親的角度來說,這個事情,恐怕是不一定的哦。

人類社會進化發展,是以萬年來計的。想想看哈,且別說DNA技術,就算是一夫一妻的家庭倫理,也是在農耕社會之後,才慢慢出現的。

在此之前上萬年的時間裡,男性對於伴侶所生的孩子是否是自己的,那可是沒有確定方法證明的。而且人類男性相對於其他哺乳動物,對後代的撫養可是非常慷慨的。但是這個身份的不確定性,始終是影響著父親對新生兒的親密度。

以此再推論一步:姥姥對孫輩,那可是確定性再加上確定性;而爺爺對孫輩,則是不確定性再加上一個不確定性。

好吧,這就是「心理進化論」對問題的解釋。是不是很有趣,或者說是很黑暗呢?

NO4:生物進化理論也有問題

生物進化理論,給我們分析和解釋一些社會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是思路,使人類可以從根源上認識到心理形成機制,促成人們對人性的進一步思考。

但是,生物進化論有遺傳決定傾向的同時,忽略了人類文化對人類進步的影響。

所以說,以上有關「姥姥最親」的解釋,只是一家之言,只是一種解釋和假說,不一定是真理哦。


推薦閱讀:

孤單的感覺
節奏控一聽就喜歡的感覺
男生追女生, 如何讓女生產生喜歡的感覺?
《非常靜距離》的看完之後有什麼感覺?
唇妝決定魅力 10種口紅Style給你新感覺...

TAG:孩子 | 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