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全球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哪家強?14家廠商比拼(圖)
停車即充,無需人工,快速方便……北京市目前正在研究在部分微循環公交車上採用無線充電系統。除北京外,鄭州、雲南等地也即將引入無線充電技術,而成都、襄陽等地已開通無線充電運營線路......無線充電技術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
從國外車企來看,特斯拉、沃爾沃、奧迪、寶馬、賓士等傳統汽車都已經開始研發或測試旗下電動車的無線充電系統。全球通訊以及IT界的新貴們也將「觸角」伸向了電動車無線充電的新領域。
在無線充電的規劃和靜態還是動態充電的選擇上,國內外車企則各有不同。
中興通訊
技術成熟指數:(最高五星)
中興在無線充電領域已經耕耘多年,通過產學研合作,於2013年啟動產品開發,並於2014年9月推出了成熟的產品和方案。中興的無線充電方案實現了從「金屬介質接觸導電」向「電磁感應非接觸無線輸電」轉變,充電過程簡單,可靠性高,維護成本低;充電設施埋於地下,對建設場地要求低,而且不懼水淹、積雪、泥濘、砂石和粉塵等。
中興通訊無線充電技術
目前,中興通訊無線充電技術已在部分城市實現商用。2015年1月,成都1058路微循環無線充電公交正式投運;2014年12月,中興通訊與宇通客車簽署了無線充電技術的戰略合作協議;10月,中興攜手蜀都客車發布全球首個無線充電城市微循環公交解決方案;9月,中興通訊與東風汽車在襄陽啟動全球首條無線充電公交商用示範線。
比亞迪
技術成熟指數:
比亞迪早在2005年12月就申請了非接觸感應式充電器專利。在2014年7月賣給猶他大學一輛40英尺的純電動巴士,這款巴士就裝配著最新的WAVE無線充電墊。
重慶大學
技術成熟指數:
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自2002年開始研究給汽車充電的「大功率無線電能充電傳輸裝置」。目前該項技術已經成熟,但要廣泛推廣運用,還需要等待電動汽車的普及和技術的產業化,這項技術與現在的充電裝置比,價格要略高,但充電快,安全性、靈活性也更高。該技術也為電動汽車的大範圍使用掃清了障礙。
科陸電子
技術成熟指數:
科陸電子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有線充電技術基礎上,正研發類似中興通訊無線充電系統。科陸電子儲能事業部總經理桂國才稱,「目前公司的無線充電系統正處於技術開發階段,未來會根據市場的需要推出相應的產品。」科陸電子目前已與包括一汽在內的多家客戶展開緊密合作,開發差異化產品,滿足客戶需求。
奧迪
技術成熟指數:
針對無線充電中存在的傳輸效率問題,奧迪提出了一個不同的解決方案,他們開發出了一種可升降的無線充電系統,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讓供電線圈更靠近車輛底部的受電線圈,實現了超過90%的電力傳輸效率,這種方式能夠讓一些高底盤的SUV在充電時保證更好的充電效率。
奧迪的無線充電技術僅需要用戶將停車位上安置一塊配置線圈和逆變器(AC/AC)充電板,並連接至電網,當車輛停在電板上時,充電過程會自動開啟。
這種充電的原理是充電板內的交變磁場將3.3千瓦的交變電流感應至集成在車內次級線圈的空氣層中,實現電網電流逆向並輸入到車輛的充電系統中。當電池組充滿電時,充電將自動中止。感應式無線充電所需的充電時間與電纜充電所需的充電時間大致相同,而且用戶可以隨時中斷充電並使用車輛。奧迪的無線充電技術效率超過90%,不受譬如雨雪或結冰等天氣因素的影響。同時,交變磁場只有當車輛在充電板上方時才會產生,並且不對人體或動物構成傷害。未來利用感應線圈的充電原理,奧迪電動汽車不僅可以在駛入車位後自動開始充電,甚至可以在設有感應線圈的公路上,一邊行駛一邊充電。
沃爾沃
技術成熟指數:
沃爾沃公司近日完成了電動車載無線充電系統測試,技術人員成功通過一塊鋪設在地面的無線充電基座為一輛搭載嵌入式感應線圈的C30電動汽車完成了充電,而且速度非常快,整個充電過程僅用時2.5小時。
另外,沃爾沃聯合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和瑞典能源局,正在測試在快速道路上為電動汽車充電的系統。這一項目的主要內容是在道路中鋪設兩條電纜,並允許電動汽車在通過時進行持續充電。沃爾沃集團在去年就在自己位於瑞典Hallered的測試中心建設了一條長約0.25英里的測試道路,該測試道路內部鋪設了電纜。之後,一台擁有集電器(current collector)的測試用卡車在經過這段道路時會同電纜自動展開連接,750V的直流電將對車輛進行充電,並將經過一個車載水冷裝置。沃爾沃集團表示,「電網道路系統」的設計方案將比所謂的「鋪設空中電纜」的方法更為經濟。
已利用EV「LEAF」等車型完成試製
特斯拉
技術成熟指數:
在19世紀90年代,尼古拉˙特斯拉發明了「特斯拉線圈」,能夠通過空氣傳播電力,開啟了無線式電力傳播的時代。在「2011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美國安利公司旗下子公司富爾頓創新公司展示了無線充電技術,並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輛無線充電的特斯拉汽車。目前,特斯拉希望能在各個大城市中建立起一張張相互連接的充電網,以解決電動車很容易出現的電力不足問題。
在19世紀90年代,尼古拉˙特斯拉發明了「特斯拉線圈」,能夠通過空氣傳播電力,開啟了無線式電力傳播的時代。在「2011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美國安利公司旗下子公司富爾頓創新公司展示了無線充電技術,並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輛無線充電的特斯拉汽車。目前,特斯拉希望能在各個大城市中建立起一張張相互連接的充電網,以解決電動車很容易出現的電力不足問題。
日產
技術成熟指數:
日產汽車曾向新聞媒體公開展示了「HYPER mini」和「LEAF(聆風)」的無線供電系統實驗。展示車輛設想採用的系統最大輸出功率為3.3kW。以240V的電壓充滿需要8小時。地麵線圈設置在車主自家的停車場,而非公共場所。
為防止地麵線圈與車輛線圈錯位,車輛配備有基於環視監視器的自動泊車系統,只要在導航儀系統中預留泊車車庫的位置,進入車庫後,自動泊車系統就會自動啟動。
配備無線供電功能的豐田「普銳斯PHV」豐田
技術成熟指數:
豐田為實現電動汽車無線供電的實用化,已於2014年2月開始在愛知縣豐田市開展驗證實驗。該公司以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普銳斯PHV」為原型,開發出了配備磁共振式無線供電系統的汽車。無線供電系統的輸出功率為2kW。使用頻帶是已經基本作為國際標準取得共識的85kHz頻帶。電力傳輸效率約為80%。
豐田表示,「在驗證實驗中,(地面上設置的)供電線圈與(車輛底部設置的)受電線圈的距離(線圈間距)約為375px左右。水平錯位的最大允許範圍是一條輪胎的寬度(500px左右)。前後方向利用車載導航儀的輔助,基本不出現錯位」。
飛度EV測試磁場共振式無線充電技術
本田
技術成熟指數:
本田公司於2014年6月16日公開了配備無線供電系統的「飛度EV」實驗車輛。該車是正在埼玉縣埼玉市實施驗證的智能住宅(新一代節能住宅)項目的一環。實用化將力爭於2016年實現。
飛度EV的特點是結合了自動泊車系統。通過採用基於自動駕駛的精確泊車系統,「可使車輛以縱向±125px,橫向±250px的精度,在供電線圈上方自動泊車」(本田)。能夠使電力傳輸效率保持在80~90%。
寶馬、賓士
技術成熟指數:
寶馬和賓士也宣布開始聯合發展無線充電技術,賓士和寶馬合作研發的無線充電技術包含兩個部分,一個是汽車底盤安裝的線圈,另外一個是內置線圈的地板,當汽車開到充電地板上時,就能實現無線充電。賓士已經在S級上測試這項技術,而寶馬則把這項技術應用到混合動力車i8上。目前的充電時間不到兩個小時,雙方的下一步合作目標是進一步降低充電時間。
高通Halo電動車無線充電技術
高通
技術成熟指數:
高通Halo採用的是磁共振感應技術,地面充電板和電動車充電板之間進行能量傳輸後,轉化為電池電能並儲存起來。這些充電基板可以安裝在車庫、車道上,甚至還能夠掩埋至路面表層,因此,除了充電效率高之外,車主可充分利用停車間隙完成充電。目前高通的Halo無線充電裝置共有三款,其中額定功率分別為3.3kW,6.6kW和20kW。前兩種產品需要整夜充電而後者可以在半小時內將電動車充滿。這有點類似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其中Model S通過線纜連接後可在75分鐘內充滿(或者40分鐘充到80%)。
KAIST於2009年2月發表的、作為第一代OLEV的高爾夫球車
KAIST
技術成熟指數:
韓國政府研究機構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KAIST,正以今後5年內為目標全力開發1MW級別的行駛中充電技術。
KAIST早在6年多以前就已開始開發可在行駛中充電的系統「OLEV:On-Line Electrical Vehicle」。2009年2月在KAIST設施內進行了高爾夫球車的實車行駛實驗,然後同年6月對大型巴士、同年7月對SUV(多功能運動車)進行了實車行駛實驗。同年12月製造了4輛大型巴士,開始在研究所內運行。
在2015年3月20日研討會上,KASIT核能與量子工程學教授ChunT. Rim自信地表示:「目前正在開發第五代OLEV。輸出功率達到100kW。即使道路內配置的送電軌(線圈)與車輛的受電圈離開有500px,也可實現超過80%的電力傳輸效率。」
witricity
技術成熟指數:
witricity公司研發了能夠隔空充電的電動汽車充電器。那是個放置在車庫地上的半米寬的板子—從上面開過去,汽車就開始充電了。而另一家新創公司富爾頓科技公司發明的技術,可以穿透幾厘米厚的大理石或車庫地板給電動車無線充電,這樣在鋪設時更加隱蔽美觀。
從國內企業來看,比亞迪、中興通訊、重慶大學、科陸電子等企業已研發或正在研發無線充電技術,其中中興通訊的無線充電技術已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從國外車企來看,奧迪、沃爾沃、日產、豐田、本田、寶馬、賓士等的充電技術已對車輛完成了試驗,本田的目標是2016年實現實用化。
三種無線充電方式
首先是電磁感應式
電磁感應——初級線圈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在次級線圈鍾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
其次是無線電波式
基本原理——類似於早期使用的礦石收音機,主要有微波發射裝置和微波接收裝置組成,接收電路,可以捕捉到從牆壁彈回的無線電波能量,在隨負載作出調整的同時保持穩定的直流電壓。
最後是磁場共振
原理——由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收裝置組成,當兩個裝置調整到相同頻率,或者說在一個特定的頻率上共振,它們就可以交換彼此的能量。
目前,阻礙無線感應式充電技術大規模運用的瓶頸主要是對於輻射的擔憂,因為無線充電會產生強大的磁場。當人或動物位於電動車和充電裝置之間時,有可能帶來電磁傷害。另外,缺乏統一標準和傳輸效率問題也是阻礙其發展的瓶頸。
但是無線充電市場空間廣闊,普及程度或比肩wifi。雖然如此龐大體量的市場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完全替代的,但是正如同當年無線網路替代有線,手機替代固話,觸屏替代按鍵一樣,科技的進步是無法阻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五年十年,無線充電技術必然會在生活中如影隨形、無處不在。
推薦閱讀:
※研究 | 淺談技術在ABS發展過程的角色
※絕學抱朴: 根據技術指標逃頂的探討 作為一名價值投資者,其實不應該關注市場的頂點...
※不容忽視的技術——拳擊步法
※管你什麼CG、3D技術,改變不了的只有宮崎駿!
※相親是個技術活——相親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