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十大民間習俗

清明

在傳統節日中,只有清明是個節氣兼節日的民俗大節,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曆書》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

在古人的觀念里,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中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一、掃墓

掃墓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而據民俗專家介紹,清明節源於寒食節,距今已有2500多年。春秋時晉文公感念介子推 「割股啖君」,論功行賞時,他卻攜母隱居綿山,即使國君以火相逼也不願現身。為紀念這位忠義之士,晉文公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舉國禁火,家家寒食,遂有清明。

清明節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二、盪鞦韆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三、蹴鞠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四、踏青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五、放風箏

放風箏

每逢清明時節,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六、插柳

插柳

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

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清明插柳戴柳的傳說: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七、射柳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八、鬥雞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九、吃雞蛋

吃雞蛋(資料圖 圖源網路)

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

節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俗信吃了這種雞蛋,一年就不會頭疼;後者則僅供玩賞。

探究清明節吃雞蛋的象徵意蘊,其中還寄寓著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

雞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生育與生命的象徵。傳說,開天闢地的盤古在雞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商的始祖契為「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而生。民間習俗,婦女生孩子後,給四鄰八舍報喜訊,送的也是雞蛋。

清明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民間有一種說法,掃墓時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墓上,象徵「脫殼」,預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能出人頭地。

春季是萬物孕育的季節,與雞蛋「孕育生命」之意相合,而雞蛋又含有人體需要的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再加上清明時節,風和日麗,春意盎然,人們紛紛郊遊踏青,煮熟的雞蛋是便於攜帶的理想食品,這些都促使雞蛋成為清明節的節俗食品。

十、拔河

拔河(資料圖 圖源網路)

拔河,又名牽鉤,始自唐代。有一年的清明節,唐中宗令滿朝文武三品以上大員,連同學士等,彙集宮中球場,分隊分批舉行拔河,所用繩索是以大麻繩兩頭系千餘條小繩,數百人分兩隊分別在兩頭抓緊,比賽中力弱者為輸家,中宗攜皇后、妃嬪、公主前往觀戰,一時喊聲震天,地動山搖,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盛況。據說,在時值春耕春種的清明時節舉行拔河,具有祈求豐收的意味,歷代帝王自然非常重視。

返回騰訊網首頁>>
推薦閱讀:

民間小術偷針眼
靈寶民間刺繡
民間彩繪剪紙——十二生肖
不該失傳的民間絕技.
很好記的民間風水順口溜!

TAG:習俗 | 清明 | 民間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