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拓跋鮮卑:悄然而至的強鄰

十六國風雲系列文章由作者張璟琳(范雎)授權發表於冷熱軍事史,本文是此系列第五篇。

在《劉淵:想做皇帝的匈奴單于》里講到已深度漢化的南匈奴首領劉淵不想再做單于。公元304年8月,劉宣等人請劉淵稱帝。劉淵忸怩了一下,說:「當今天下未定,且可學高祖,先稱漢王。」

▍劉淵稱王

於是劉淵在左國城南郊設壇祭天,即漢王位,大赦境內,改元元熙。新政權一開始並沒有採取胡漢分治的制度,官僚體制仿照西漢,重新設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這是秦朝與西漢初期的「三公」官銜,到西漢中後期已經被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馬取代,劉淵將它們從故紙堆里打撈出來,是想表明他真心要複製出一個西漢王朝。

新政權首組「三公」由兩個匈奴一個漢人組成,分別代表并州三股最大的勢力。丞相劉宣,代表南匈奴王族虛連題氏;太尉劉宏,代表南匈奴屠各氏;被任命為御史大夫的是教授劉淵漢人典籍的大儒崔游,崔游是并州上黨人,當時已經九十多歲,不想污了晚節,堅決推辭,沒多久就病死在家中。這個態度在漢人士族之中是有代表性的,不過也有數萬漢人趕來歸附劉淵,也許對他們來說,晉王朝已經讓人失望到了極點。

劉淵(304-310年在位)

劉淵以漢室後裔的身份發布即位詔書。詔書充滿荒誕感,劉淵完全沒把自己當外人,開口閉口「我太祖高皇帝」、「太宗孝文皇帝」、「世宗孝武皇帝」云云,對於他真正的匈奴祖先則不著一字。這份詔書被完整記載在《晉書》中,很像是著史者在故意噁心他。

因為冒出這麼一個莫名其妙的玄孫,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漢光武帝等人的神位消失了一百多年之後,又出現在人間的太廟裡。劉淵太廟裡供奉的劉姓皇帝是史上最全的,除了兩漢的二祖五宗,還有蜀漢的昭烈帝劉備與後主劉禪。劉禪客死他鄉沒有謚號,劉淵作主追謚他為「孝懷皇帝」。

不知有沒有人提醒劉淵,當時世上還有許多真正的兩漢王室後裔,遠的不說,後主劉禪的兒子劉恂就住在洛陽,漢獻帝劉協的第六代玄孫劉秋就住在冀州高平郡。

這兩位劉氏後裔最後都死於劉淵之手。永嘉二年,石勒攻陷冀州,劉秋組織鄉里抵抗,戰死沙場;永嘉五年,劉曜屠洛陽城,西晉王侯公卿以及普通百姓三萬餘人被殺,屍體積於洛水北岸,築為京觀。劉恂如果沒能及時逃離洛陽,很有可能成為京觀的一部分,即使他僥倖逃離,也不過是增加一具亂世餓殍罷了。

▍拓跋鮮卑的興起

正在這幾年,北方草原上的拓跋鮮卑也將觸手伸展到了并州。

拓跋鮮卑據說是在遙遠的古代從西伯利亞遷徙到大興安嶺的,他們在大興安嶺北段的嘎仙洞里生活了很長時間。這個洞後來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發現,拓跋燾派人在洞內石壁上刻下祭文,祭祀祖先。大約在公元一世紀,拓跋鮮卑離開嘎仙洞,向南遷徙到呼倫湖畔,也就是今天呼倫貝爾草原的西部。

當時正是匈奴離開大草原、向西遷徙,鮮卑崛起的時代。拓跋鮮卑也并吞了周圍的九個部落,當時拓跋鮮卑的酋長拓跋鄰派九個同族管理這九個部落,形成所謂的「帝室十姓」。「帝室十姓」是北魏最古老最尊貴的貴族,十姓之間百世不得通婚,只有十姓成員去世時才有資格享受國喪待遇。

在呼倫湖畔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大約在漢桓帝時期,拓跋鮮卑繼續向南遷徙。此時正是檀石槐被推舉為鮮卑聯盟的盟主,稱雄草原的時代,當時鮮卑分為西、中、東三部,拓跋鮮卑的酋長拓跋推寅是西部鮮卑的首領。檀石槐死後,鮮卑聯盟隨即瓦解,拓跋鮮卑在混亂中佔據了漠南,這是當年匈奴頭曼單于、冒頓單于發跡的地方,所謂「匈奴之故地」也。

不過當時拓跋鮮卑還不強大,與周圍部落的征戰中並不佔優勢,偏在這時,又內部發生了分裂。酋長拓跋詰汾去世之後,長子拓跋匹孤與弟弟拓跋力微爭奪權力,失敗了的拓跋匹孤率領部眾遷徙到河西走廊,漢人為示區別,將拓跋匹孤部落的姓改譯為「禿髮」。禿髮匹孤的第六代子孫禿髮樹機能在西晉初年反叛晉朝,曾經一度佔領整個涼州,後來被名將馬隆剿滅;第八代子孫禿髮烏孤建立了南涼政權,南涼政權存在了十八年,亡於西秦。

禿髮樹機能(?-280年)

這次分裂重創了拓跋鮮卑,使他們在草原混亂的局勢中更加缺乏自衛能力。檀石槐之後,軻比能也曾短暫建立起鮮卑軍事聯盟,但是軻比能始終與曹魏政權為難,最終被護鮮卑校尉王雄派刺客刺殺。軻比能之後,鮮卑各部落又陷入混戰,拓跋鮮卑遭到來自西部的部落的進攻,無法自立,拓跋力微只好率領殘部投奔南方的沒鹿回部大人竇賓,這大約是魏明帝時期的事。

竇賓將拓跋鮮卑安置在長川,為更好的控制拓跋鮮卑,他還將女兒嫁給了拓跋力微。拓跋力微並非久居人下之人,他在長川休養生息,同時在尋找機會壯大勢力。曹魏正始九年(公元248年),竇賓病死,不久後的某一個清晨,拓跋力微親手殺死妻子,派人向竇賓的兩個兒子報喪,兩個兒子急急忙忙趕來看個究竟,隨即被拓跋力微擒獲,殺死。拓跋力微吞併了沒鹿回部,實力大增,據說有「控弦上馬二十餘萬」。

之後的十年,拓跋力微不斷征服草原諸部落,總數達到七十五家,北魏孝文帝改革時,這七十五部落的胡人全都改姓漢人的姓,形成所謂的「七十五姓」,這是北魏僅次於「帝室十姓」的貴族集團。曹魏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四月,拓跋力微在定襄郡的盛樂祭天,各部落君長都來助祭,唯獨白部大人觀望不來。拓跋力微於是攻打白部,處死白部大人,由此確立鮮卑聯盟的盟主地位。

拓跋力微(174-277年)

▍鮮卑結好西晉,開啟漢化進程

甘露三年的祭天大會上,拓跋力微決定改變之前軻比能等人與曹魏為敵的作法,改善與中原王朝的關係。三年之後的景元二年(公元261年),拓跋力微派長子拓跋沙漠汗到洛陽做人質,這個舉動改變了拓跋鮮卑的命運。

沙漠汗在洛陽生活了七年,西晉泰始四年(公元268年),沙漠汗以父親年老為理由,請求返回盛樂,晉武帝同意了。又過了七年,咸寧元年(公元275年),沙漠汗再度出使洛陽,西晉征北將軍、幽州都督衛瓘忌憚拓跋鮮卑過於強大,試圖削弱其勢力,於是他將沙漠汗扣在并州,同時用金錢賄賂鮮卑各部落酋長,離間他們與拓跋鮮卑的關係。沙漠汗在洛陽生活了近十年,深受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衣著談吐接近漢人,恪守鮮卑舊俗的各部落酋長是無法接受這樣的一個人來接任鮮卑聯盟盟主的。

衛瓘(220-291年)

當時拓跋力微年老體弱,正逐漸失去對聯盟的掌控能力,衛瓘將沙漠汗扣在并州兩年,直到離間工作做得七七八八,才准許沙漠汗返回。拓跋力微聽說兒子終於回來了,非常高興,派各部落酋長去迎接,各酋長與沙漠汗在雁門關(當時還不叫雁門關)附近的陰館設宴,酒正喝得高興,天上有鳥飛過,沙漠汗借著酒興,拿出彈弓,說:「諸位看我取這飛鳥。」說完發弓,飛鳥應弦而落。

古代的彈弓外形與弓箭相類似,也是用弓弦發射,只是將弓箭換成了彈丸。彈弓在中原已經風靡數百年,「挾彈出遊」是兩漢魏晉富家子弟標準姿態,但是並沒有傳到鮮卑那兒去。

各酋長只看到沙漠汗拉了個空弓,鳥就掉下來了,震撼之餘,更加驚恐反感,於是竊竊私語:「太子舉止風彩、衣著裝束都跟漢人相同,又學會了這種絕世奇術,如果繼承國統,必定要改變鮮卑舊俗,我輩肯定不得志。不如擁立其他王子,可以保持舊俗不變。」

他們派人秘密返回盛樂,對拓跋力微說:「太子用空弓射落飛鳥,似乎學到了什麼晉人的異法怪術,這是亂國害民的徵兆,請可汗三思!」拓跋力微一代梟雄,看到這場景,明白沙漠汗已不可以做他的繼承人,否則禍亂就在眼前,無奈之下,他說:「既然你們不能容他,不如除去」。眾酋長於是將沙漠汗殺死在陰館。

不久之後,拓跋力微也憂憤而死,他一死,鮮卑聯盟隨即瓦解。衛瓘的計策得逞,他受到晉武帝的嘉獎,侄子衛密因此被封為亭侯。

晉武帝(265-290年在位)

沙漠汗雖死,但他對拓跋鮮卑的影響並沒有結束。沙漠汗在拓跋鮮卑內部感染了一批人,使他們產生了對中原文化的嚮往與南下擴張的野心。正是這份嚮往與野心催生了北魏王朝,後來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追尊二十位祖先為皇帝,沙漠汗雖然沒有做過一天部落首領,也被追謚為「文皇帝」。

但是沙漠汗也種下了日後「新人」、「舊人」之爭的胚芽。新舊之爭是拓跋鮮卑政權的痼疾,多次重大政治變故都是因此而起,新舊之爭困擾拓跋氏近兩百年,只到孝文帝改革才逐漸消弭。

新舊之爭阻礙了拓跋鮮卑快速漢化,拖延了拓跋鮮卑南下中原的步伐。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劉淵是與沙漠汗同時期的人,兩人到洛陽做人質的時間相差不到五年。匈奴漢化程度深,所以劉淵毫無阻力地率領匈奴成立仿製的漢人政權,快速捲入到漢人內戰之中,結果只是曇花一現,匈奴政權很快就滅亡了。而拓跋鮮卑在漢化的道路上走走停停,有時還要退兩步,卻正好避開了中原最混亂殘酷的時期,之後時機成熟,建立起北魏王朝,享國一百七十年。

▍八王之亂期間,拓跋鮮卑壯大

拓跋力微死後,「諸部離叛,國內紛擾」,十六年間拓跋鮮卑三易其主,拓跋力微的兒子拓跋悉鹿、拓跋綽、拓跋沙漠汗的兒子拓跋弗相繼擔任鮮卑聯盟的大酋長,但都在內憂外患之中短命而亡。

直到拓跋力微的兒子拓跋祿官擔任大酋長時,混亂的局勢才得以緩解。不過這十幾年間新舊之爭已經開始發酵,沙漠汗的兩個兒子拓跋猗?、拓跋猗盧麾下都招攬了不少漢人,拓跋猗?的心腹衛操曾經是衛瓘的牙門將。

拓跋祿官雖是名義上的聯盟大酋長,實際上聯盟的西部、南部並不受他控制。為了避免分裂,拓跋祿官索性將聯盟一分為三,自己統領東部;由拓跋猗?統領南部,居住在代郡參合陂;拓跋猗盧統領西部,居住在定襄郡的盛樂。西部、南部是拓跋鮮卑的根據地,盛樂更是當年拓跋力微的王城,由這勢力範圍的劃分,可知拓跋鮮卑的實際領導人是沙漠汗的兩個兒子。

西晉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拓跋猗盧的軍隊南下并州,掠奪人口,又西渡黃河,趕走了當地的匈奴、烏桓部落,他在新佔領的土地上立碑為界,宣布這是拓跋鮮卑的領地。此時衛瓘已在四年前的政變中被殺,西晉朝廷忙於「八王之亂」,無暇外顧,坐視拓跋鮮卑壯大。

八王之亂

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拓跋猗?以為母親封氏改葬為名,招集遠近部落相聚於天淵池。此舉類似於當年拓跋力微的祭天大會,拓跋猗?是想樹立在草原上的權威。他成功了,前來赴會的多達二十餘萬人,這個人數足夠說明拓跋猗?的影響力,為了籠攏這個實力不斷壯大的異族酋長,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嬴公司馬騰都派親信參加了此次大會。事後拓跋猗?刻石銘記此事,立於天淵池畔。

次年,拓跋猗?率領軍隊離開參合陂,開始了向西北方向的遠征。這場遠征長達五年,拓跋猗?收服了西部、北部三十多個部落,後來拓跋鮮卑政權中的「西方十六姓」與「北方十姓」應該就與這次遠征有關。

永寧元年(公元301年),拓跋猗?返回參合陂,他的下一個擴張方向是南方。三年之後,劉淵建國,東嬴公司馬騰與匈奴交戰不利,向拓跋鮮卑借兵。機會來了。


推薦閱讀:

永遠的鮮卑17
草原上推動民族融合的帝國——鮮卑帝國
北部鮮卑
小腳趾蓋分叉的人有鮮卑人的血統
永遠的鮮卑4

TAG:鮮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