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博物館_中國科普博覽

父子連名制是父名與子名相連的命名方法。源於原始母系制向父系制過渡時期。我國的彝、哈尼、獨龍、佤、景頗、怒、苗、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曾流行或現仍流行此制。  彝族的父子連名制屬於正推順連法,即父名在前,子名在後。父名的一個或兩個音節冠於子名之前,子名的最後一個或兩個音節又冠於孫名之前,依此環環相扣,世代相連,可誦記數十甚至上百代以前的祖先和譜系。如阿普居木—居木登倫—登倫烏烏—烏烏庚茲—庚茲庚研—庚研阿益—阿益阿曲—阿曲裡布┄┄  彝族的父子連名制不僅是一種命名方式,而且與家支制度密切相關,是構成和記憶家支世系的口傳譜牒、明確家族世系血緣紐帶,保障財產的父系繼承原則的重要方式。過去,每個彝族家庭都非常重視自己的家譜,男子須牢記熟背。  家支制度是彝族的一種傳統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新中國成立以前,盛行於涼山彝族地區。家支是父系血緣集團,由家、支和個體家庭組成。每一家支都有世代相傳的父子連名制的譜牒等。一般以共同的男性祖先名字或某一地名命名。每個家支有共同的較固定的聚居範圍,有共同的森林、牧場、荒山和沼澤。家支內所有成員有互相支援和實行血族復仇的義務。每個家支都有數目不等的頭人,家支內外事務由家支頭人和家支議事會研究處理。家支內部嚴禁通婚。由於涼山彝族社會沒有形成過統一的、穩定的政權組織,因此,家支便成為彝族社會的基本社會組織,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地方性政權組織的作用。而且,當時涼山彝族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發展階段。因此,家支制度與奴隸等級制度又緊密聯繫在一起,黑彝家支占統治地位,白彝家支分屬於黑彝家支。  新中國成立以前,家支在彝族社會中佔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涼山彝族諺語說:「魚靠河水活著,蜂靠山岩活著,猴靠樹林活著,人靠家支活著。」「少不得的是牛羊,缺不得的是糧食,離不開的是家支。」1956年至1958年間,涼山地區進行了民主改革運動,徹底消滅了奴隸制度,家支制度也隨之廢除。但至今,人們的家支意識尚未完全消失。
推薦閱讀:

TAG:科普 | 中國 | 民族 | 博物館 | 中國科普博覽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