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改變中國命運之戰:明軍精銳一戰全滅
薩爾滸會戰改變中國歷史進程之戰
1619年,大明萬曆47年,歷史轉折之年,在這一年明軍與努爾哈赤爆發改變中國乃至亞洲歷史進程的戰役-薩爾滸戰役。明朝全國精銳一戰全滅,為挽回敗局,明朝開始增兵增餉、計畝加派,導致農民暴動,朝黨爭權,天不佑明,小冰河期降臨中國,從此天下糜爛,不可收拾。
中國從此以後種種都因薩爾滸戰役引發,如果薩爾滸戰役沒有失敗,那麼中國之後的歷史或許將會改寫。
大明萬曆皇帝20年不上朝,每天沉溺在自己的小天地,邊關奏報一律不理。正是在這20年,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基本完成了對女真各部的統一。俗話說;女真滿萬不可敵。中原王朝要想控制女真,就絕對不能讓女真統一,必須在萌芽狀態即打壓強者,扶植弱者。現在則為時已晚,努爾哈赤現已基本統一滿洲各部,擁有八旗數萬,掌控數千里廣闊空間,實力比當初大金朝創始人阿骨打反遼時還要強大,其勢已難壓制。
1618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實際向明廷宣戰。其後,八旗軍攻城掠地,重創遼東明軍。引發明廷震動,萬曆皇帝破例上朝,徵求平息努爾哈赤策略。最後朝廷定下「務期殲滅,以奠封疆」戰略。投入軍費白銀300萬兩。以在抗日援朝戰爭明軍統帥楊鎬以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略遼東。
圖為網友製作模型,為明軍火槍騎兵在朝鮮與日軍作戰。由於射程有限,裝填緩慢,命中率低,他們完全不是八旗弓騎兵對手。
明廷從天下百萬軍中抽精銳8萬參戰
明廷從明軍最精銳九邊重鎮徵發宿將銳卒。包括宣府,大同,山西三鎮發精兵三萬,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四處發精騎2.5萬,浙江徵發戚繼光系統浙軍4000,四川,廣東,山東,南北直隸,陝西等選精兵2萬。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兵,河東西土兵總約7000人。明軍從天下百萬大軍中抽調8.7萬最精銳者參戰。
另明廷盟友隸屬海西女真之葉赫部出動1萬人,朝鮮出動1.3萬軍隊,總計11萬軍隊,號稱47萬。
從四路明軍陣容看,大明所有戰將都已出動。南路為遼東總兵李如柏,其父親李成梁是與戚繼光並列的兩大名將,對蒙古作戰,號稱幾無敗績,其兄李如松在抗日援朝戰爭中威震日韓。李如柏率領的正是他們兩位所留遼東邊防老部隊及北京御林軍京營部隊合計2萬,其下屬將領諸如尤世功,張應昌,李克泰,戴先裕都系勇將。
明軍大營。
東路為萬曆朝最大猛將劉綎,大刀劉綎15歲即隨父從軍,衝鋒陷陣,無論是在朝鮮戰爭,還是在平息西南少數民族暴動戰爭中,從未遇到過對手,所向無敵。部下祖天定,徐九思,康應乾,姚國輔皆系宿將。
所率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福建等南方官兵1萬餘人,會合朝鮮軍朝鮮軍13000人,部隊合計2.3萬人。
西路為山海關總兵杜松,《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松榆林人守陝西與胡騎大小百餘戰無不克捷,敵人畏之呼為杜太師而不名。
杜松與蒙古交戰大小百餘戰無一敗績,由一個普通士兵升至寧夏守備。萬曆二十年有一次杜松與蒙古人交戰鬥身陷重圍身負重傷士卒死傷過半;恰在此危急時刻援軍趕到他不顧傷痛繼續率軍奮力廝殺最後把蒙古殺得大敗因此而由游擊升至參將不久又升至副總兵後來又以副總兵之職調至寧夏後又因軍功改鎮薊州。
蒙古人稱杜松是杜太師,滿洲人稱他為杜瘋子。杜松不但勇猛且為官清廉耿直有古名將之風。其下屬將領趙夢麟,劉遇節,王宣,桂海龍,王浩等人也多猛人。杜松率領宣府、大同、山東、陝西官兵3萬出戰。
最後一路為開原總兵馬林,其部隊大多為明軍遼東鎮精銳「跳蕩鐵騎」(即火槍騎兵)。另有真定、保定、河北、山東等官兵2萬。
無論從人數數量,將領素質,還是精銳程度上看,參加薩爾滸大戰明軍都遠超朝鮮戰場明軍。甚至可以說為永樂大帝之後,明軍最強出戰陣容。
明軍統帥楊鎬奏上「擒奴賞格」經明神宗批准,頒示天下。賞格規定:擒斬努爾哈赤者賞銀10000兩,升都指揮使;擒斬其八大貝勒者賞銀2000兩,升指揮使。若擒斬其餘努爾哈赤的十二親屬伯叔弟侄,及其中軍、前鋒、領兵大頭目、親信領兵中外用事小頭目等,一律重賞並且封授世職。
圖為明軍在點兵。
八旗軍發動箭陣 瞬滅明軍百戰精兵
四路明軍分進合擊,直驅後金都城赫圖阿拉。西路杜松明軍,不顧一切,快速行進星夜列炬,一日內冒雪急行百餘里,力圖速戰速決。2月29日,杜松已距離赫圖阿拉僅有百里路程,勝利在望。此時他所在的位置叫做薩爾滸。
後金採取了一個非常英明的決策,即「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3月初1日,杜松率領1萬精兵輕裝強渡渾河,準備攻擊在界凡修築工事的1.5萬後金人,打開前進通道。雖八旗軍毀壩放水,河水陡漲,淹死眾多明軍,仍無法阻擋明軍前行。中午起,杜松明軍于吉林崖與後金二貝勒代善發生戰鬥。
下午,努爾哈赤率領4旗八旗軍趕到戰場,努爾哈赤決定首先攻擊駐紮在渾河對岸2萬明軍。明軍槍炮層層排列無隙,八旗軍呼喊著野地衝突,明軍來不及換人裝槍,陣營即被突破,保定總兵王宣,趙夢麟都是陝西榆林人,武將世家出身,此戰皆戰死沙場。
天色黑暗,河對岸杜松明軍點燃火把發起衝擊,我明敵暗,八旗軍佔據山林高地發動箭陣,強弓攢射,如夜間打圍獵一般。杜松也被八旗軍強弓射殺,部下參將柴國棟、游擊王浩、張大紀、游擊楊欽、汪海龍、和管撫順游擊事備御楊汝達俱戰死。監軍張銓被俘,誓死不降,被處死。
明軍並不是不能打,討伐後金的明軍全部是精銳,不僅有漢族,還有西南少數民族,蒙古族甚至是日本人。參戰朝鮮人記載:西路天兵一陣極精勇,胡兵幾不能擋,而爭割首級,無意力戰,一胡之仆,十餘騎皆下馬爭之,故以敗覆。
八旗複合弓無論射速,穿透力,射程都遠勝於英國長弓。本身單體弓就無法與複合弓比較威力,哪怕拉力相等。
八旗強弓力度以「力」計算,一個力是600克,弓分為三等,一等十二力、二等十力、三等八力。強弓有六種,十三力至十八力。普通八旗作戰使用10力強弓者居多,就是132磅硬弓,100米內射穿2名披甲士兵毫無壓力。
在山嶺中行軍的明軍。
明軍槍炮方陣根本無法阻擋八旗衝擊
北路馬林明軍在後急行軍追隨杜松軍,3月初2日,得到杜松全軍一天覆沒消息後,馬林全軍震驚。於慌亂中,馬林軍於薩爾滸西北尚間崖立下三處軍營,明軍布成方陣,每座大營挖掘三道壕溝,壕溝外排列三層槍炮,分別由馬林,潘宗顏和李希泌把守,全軍轉入防守。
很快,八旗軍抵達戰場。首先集中主力攻擊龔念遂明軍,八旗軍下馬發起衝鋒,明軍並不出戰,只是密集施放槍炮。八旗軍推倒掩護明軍的楯車打開突破口,沖入戰陣內部,射殺明軍。明軍參將龔念遂、李希泌、千總張天祚、顏天佑、王弘化和把總雷應龍、丘起鳳、劉友才、於景柱、楊朝武、代運旺等及全營5000人全滅。
攻滅一營後,八旗軍又沖向馬林大營。前陣明軍出戰抵擋,後陣明軍密集發射鳥槍、燃放火炮掩護。1萬八旗軍往返射殺,騎快馬的快跑,騎慢馬的慢跑,如同截擊野獸那樣賓士,一點也不顧明軍槍炮射擊,持續發動進攻。八旗軍一部擊破明軍前陣,另一部又從背後突破明軍鳥槍火炮為主後陣。
明軍陣容開始崩潰,馬林首先向外突圍,匆忙中部隊陷入大片沼澤地,八旗軍就像打圍獵一樣把明軍包圍起來,跟蹤追擊,肆意射擊,幾乎將全部後退明軍全部射死在原野中。其中包括千總杜福、王國印、李日篁、張桂;把總天台、啞汗兔、猛克虎、魏思賢、庫承恩、尚民雄、王應干、單秉德、馬灼、馬熠、楊登科、李毓葯、王懷智、劉尚胤、王效忠。把總打代、趙仲舉、腮介哈監代、李尚仁;督陣應襲:曹秉忠、萬人英、胡國弼、周大受、李天復、孫沖良、伯言兔等等。以及馬林的兩個兒子馬燃、馬熠,皆戰死,「死者彌山谷,血流尚間崖下,水為之赤。」馬林僅帶數人逃出包圍。
現在還有勇冠三軍的潘宗顏明軍在抵抗,八旗軍以重甲兵持大刀,輕甲兵持弓箭發動進攻。明軍「奮呼衝擊,膽氣彌厲」拚命戰鬥。八旗軍越攻越猛,最終衝進明軍陣營。
明軍悍將潘宗顏帶領部隊衝出來反擊八旗軍,持刀要與其白刃血戰,八旗軍並不接戰,只是保持距離使用強弓放箭。潘宗顏全身被無數強弓硬箭射得「骨糜肢爛」,渾身箭洞,骨頭都被射得酥爛。其部下守備江萬春、黃璦及麾下千總陳玉、王學雄;把總常因泰、何印、王琯、陳一元和中軍李維楨、千總刁國瑞、把總康世泰等等皆死於八旗軍箭陣。
早期八旗堪稱騎射無敵,薩爾滸戰後,皇太極僅率領2萬八旗科爾沁軍就擊敗號稱擁有40萬騎的北元蒙古。就更不用說數萬八旗交戰8萬明軍了。
明軍發動衝鋒。
萬曆朝第一勇將手刃數十人戰死沙場
風雪大作,道路艱難,東路明軍劉綎率領戚繼光系統浙軍在內1萬多南方精銳明軍與1萬朝鮮軍還不知道杜松,馬林明軍已經全滅,還在艱苦行軍向赫圖阿拉進軍,此時其已孤軍深入300多里,多次與八旗軍小部隊交戰。
3月初4日,劉綎明軍抵達距赫圖阿拉約70里的阿布達里岡,阿布達里岡重巒疊嶂、隘路險夷,劉綎督令兵馬單列急進。3月初5日,四貝勒皇太極立軍山頂,從上向下打,大貝勒代善攻擊側翼,阿敏從前方進擊。明軍陳列火器,八旗軍數次攻擊未果。劉綎明軍退入至瓦爾喀什曠野時,八旗伏兵四起,萬箭齊射。
劉綎15歲少年從軍,討伐九絲蠻,衝鋒在前,率先登城抓獲蠻人首領阿大,一戰成名。打緬甸,僅率2千明軍對陣5萬緬軍取勝。播州討伐叛亂土司之役勇冠三軍,勢如破竹,立了頭功。援朝之戰大敗小西行長軍,是援朝之戰首功。大小數百戰,威名震海內。
劉綎在薩爾滸之前一生從未打過敗仗,兵士部將最兇猛,全部久經戰陣,結果在薩爾滸全滅。劉綎兩個兒子劉佐、劉結相繼犧牲,劉綎本人也被飛箭射中左臂,繼戰,又被射中右臂,猶奮抗不止。八旗軍一刀劈下劉綎半邊臉,其仍左右衝突,最後手刃數十人後,最後鮮血流盡,力脫虛弱,倒在地下掙扎而死,其義子劉招孫驍勇善戰「負綎屍,手挾刃」與八旗廝殺,最後力竭而死。
八旗軍殺敗明軍前隊後,馬飲水,人吃面,再次出動。看到後隊明軍,全為浙軍,已排列方陣,全使用竹竿長矛,身披硬牛皮木甲,其他朝鮮軍全是紙甲,在富察南野排列層層至少3000支鳥銃。
八旗衝突,前進到近處時,突然大風轉向反吹明軍方向,明軍施放槍炮硝煙,兵馬踏起塵土全部瀰漫在明軍陣營,天昏地暗。八旗軍衝進煙塵中,射箭箭隨大風,越射越遠,越射越勁,數千浙軍全滅。
八旗殲滅明軍後,朝鮮軍派使者請求投降,說;我們不願意參戰,日本曾侵犯我國,明軍曾援救我國,為了報答,我們才不得已前來。現在我們這個部隊全是朝鮮兵,只有1個明軍軍官和他的隨從,我們可以逮捕他們交給你們。
後金大貝勒代善同意朝鮮軍投降,此時在朝鮮軍營內的明軍在得知消息後,已經自殺。李如柏明軍在得到消息後,迅速撤退逃離戰場,而葉赫部隊根本就沒敢進入戰場。
5天時間,八旗軍即擊敗明軍全國精銳,除李如柏明軍逃回外,明軍損失45800人,宿將軍官戰死者310人,丟失騾馬28000匹,火炮鳥銃20000多支。八旗軍戰死者數目輕微。
如果以蘭徹斯特模型計算,這樣的傷亡比並不稀奇。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倘若兩支旗鼓相當的軍隊來火併的話,最終雙方將同歸於盡。但是倘若甲軍去和一支人數是它的兩倍,但每個士兵的實力只有他一半的乙軍交戰,乙軍只損失一半兵力,就可以殲滅對方,在這種情況下甲軍如果想取勝,就必須擁有4倍於乙軍的戰鬥力。按一般估算,八旗軍是明軍戰鬥力的8倍,在薩爾滸戰役又在局部戰場保持2倍數量優勢,最終的結果就是以極少損失取得大勝。
乾隆皇帝評價薩爾滸之戰的意義為:「嗚呼,由是一戰,而明之國勢益削,我之武烈益揚,遊行克遼東,王基開,帝業定,豈易乎?允因我太祖求是於天復仇乎?祖同兄弟子侄之眾,率股肱心膂之臣,親冒石矢,授方略,一時聖嗣賢臣抒勞效悃,用成鴻猷。我大清億萬年丕丕基實肇乎此。」
推薦閱讀:
※他殺了數十萬明軍,卻因為一個美女而投降明朝,最後還為明朝殉職
※袁崇煥血戰寧遠, 9千明軍靠紅夷大炮擊敗13萬後金軍
※闖王李自成打得過明軍,為何戰不過清軍呢?(男人腎不好加rrnn120的回答,51贊)
※明軍與日軍的火炮
※皇太極終於有大炮了,深溝高牆圍困大凌河明軍最精銳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