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姆法之討論——從斗堂信仰開始

來源:道教之音作者:李芝溟時間:2014-12-17 手機訪問道教之音概要:斗堂組織是一個以斗姆為核心信仰的禮斗道會組織,在其宗師譜系中仍列有「月孛星君」、「陳摶祖師」這一系早已失傳的太乙火府派宗師。 按太乙火府派演化為月孛法、斗姆法,早在南宋已經融入神霄派、清微派下。如莫月鼎、白玉蟾、施道淵等神霄高道,均與太乙火府有關聯。 福州斗堂所傳《正一穹窿玉斗全科》,與以月孛法名世之清微高道婁近垣所傳之《梵音斗科》極為類似。如兩者均提及之「景陽遐宣」,便是太乙火府奏告秘旨——《伏魔家書》中之「八字之家書」。現今上海地區之清微亦將之作為至密記錄在《天壇玉格》之中。筆者地處四川,尚行禮斗之風。學道以來亦頗為留心斗姆法。「拜斗」、「供天」亦為廣成之驕傲。早年筆者參學玄皇法時,也多有學及斗姆法。所傳授斗竅亦為「景陽遐宣」,但是對於此法起源則不知從何而來。後至福州,得參斗堂張文政大法師,得窺「景陽遐宣」之秘,大霑時雨之化,進而接續斗堂法脈回蓉。本文乃試圖梳理,太乙火府雷法中較不為人重視之「斗姆法」,與佛教密宗「摩利攴天信仰」之融合。一、從斗堂的宗師說起禮斗是道教祈福禳災的最重要方式,所以大小道觀舉行齋醮「拜斗」是必修法事。雖然全國的「拜斗」類法事的主法多是:先天斗姆元君摩利攴天大聖。而將斗姆作為核心神明,加以崇祀——斗堂是現今僅存的組織。斗堂是福州舊時的一種高端宗教結社組織,以朝真禮斗為務,入會參玄者必須門庭顯要世族。其主神為:先天斗姆元君摩利攴天大聖。現今福州裴仙宮元辰殿供奉之斗堂神系,乃是斗堂傳道台灣後,又將神像重新請回大陸安奉。

此組神像,最高處為斗姆元君,旁邊為玉梵、妙梵二天尊;中為玉皇大帝,旁為天師、真武;下一層為陳摶老祖,在下層為王、馬、溫、趙四大元帥(如圖)。

在舉行拜鬥法會時,陳摶老祖的神像則會供奉在外壇(如圖)。

在福州的部分正一道士則奉「陳盧鍾葛薩」為「五師」,其宗師神譜之主神為「月孛星君」。 (圖中最上之赤裸上身持劍之女神)據現有資料,奉月孛為主神之太乙火府一派早在南宋時期便已經融入神霄、清微之中。後考察斗堂事迹源流,雍正年間,著名神霄高道施道淵曾多次應當時主政福建之「靖南王」耿氏家族之邀請來榕主持法會。《玄妙觀志》更是說其「晚游閩越」。而施道淵之弟子胡德果,亦行月孛法,祈雨多應。與之同時之清微高道婁近垣,亦行月孛法。加之婁所傳之《梵音斗科》,與斗堂所傳之《正一穹窿玉斗全科》(不使用梵音斗科成為其意義即在於區別於婁近垣)頗為相似!故而可以推測,斗堂中多有施道淵之傳承。《正一穹窿玉斗全科》以可能是施道淵流傳,特別標明「穹窿」二字以示傳承。但是因為施本人涉及「三藩」,在有清一代甚為隱晦,傳人多不可考,如施弟子最遠之記載為廣東人。施常年在福州主持法務,並且「晚游閩越」,福建當有施之弟子(手邊沒有福建通志)。加之福州處於三藩之亂的核心,這種隱晦越加明顯。現今只能從這些蛛絲馬跡中窺見當時之流傳概況。這種奇特的宗師組合,在道門傳承中很少見,於是乎產生了對著以特殊現象觀察研究的興趣。二、斗姆法的產生因為斗姆法多用梵語經咒,密教密咒與道教秘咒又頗為相似,加之摩利攴天的名稱也出於密教,相傳為唐代一行禪師所傳。經傳亦記載斗姆為西番之人。但是「斗母」一神確實出自道教無疑,只是後來影響到密教,摩利攴天法門,形成了「斗姆」。(一行等當時採取道教秘法形式改進真言宗,綜合斗母與摩利攴天形成斗姆法,後論)。斗母之最早見於道經,可以推至唐開元天寶年間。或稱「天母」、「斗母」、「天后」或合稱「斗母紫光天后」,稱謂不一,形象不定。如較晚出道書《道法會元·先天雷晶隱書》主法為:梵炁法主斗母紫光天后摩利支天大聖。其中又稱之為「天母」、「天后」。「天母」、「天后」則早見於道經,中國人孝道思想濃重,既有天帝,想必亦有「天母」、「天父」。如《玉音乾元丹天雷法》雖系晚出道法,斗母之前又列「天父天帝」、「天母天帝」則是受這一思想之左右。如《雲笈七籤》便有《紫書存思元父玄母訣》亦是受這一思想形成。回到前面宗師的問題,斗堂作為斗姆信仰的傳承組織,將「陳摶祖師」特殊供奉以彰顯自己的傳承的用意為何,與斗母信仰變為斗姆信仰有有何關係。陳摶是北宋著名高道,起才傳承一直不詳,《太乙火府奏告祈禳儀》將其列為宗師,原文節錄如下: 「具位臣某,恭焚真香,誠惶誠恐,稽首頓首,啟奏供養....昊天至尊玉皇上帝、星主北極紫微大帝、太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神霄真王長生大帝、東極青華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溥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宮太乙大天帝、六天洞淵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韓司丈人真君、九天採訪使真君、.....斗父北極龍漢天君、斗母紫光金真聖德天后、中天北斗九皇道君、斗中帝座星君、北斗九皇夫人內妃、擎羊陀羅二仙使者、斗中神仙靈官將吏、天罡大聖萬真節度星君....北極驅邪使泰玄都三省真君、俞書三省使真君、靈寶五師真君、火府傳教紫府馮真人、祖師希夷陳真人、祖師通玄劉真人、祖師中天樞相伏魔許真人、祖師清隱上仙披雲楊真人、祖師雲庄黃真人、宗師西颱風雨令玉田葉真人、火府演振流芳歷代師真」其中「祖師希夷陳真人」便是斗堂所宗奉的陳摶祖師,可見陳摶祖師是當時北宋時期「太一火府」一派之重要宗師。而此師派前所列:「神霄真王長生大帝、東極青華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溥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宮太乙大天帝、六天洞淵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韓司丈人真君、九天採訪使真君」為神霄神系之「神霄九宸上帝」。「斗父北極龍漢天君、斗母紫光金真聖德天后、中天北斗九皇道君、斗中帝座星君、北斗九皇夫人內妃、擎羊陀羅二仙使者、斗中神仙靈官將吏、天罡大聖萬真節度星君、日宮月府星君」等等則是斗醮崇拜的重要組成。《太乙火府奏告祈禳儀》與《先天斗母奏告玄科》體例、節次、符章,所使用之將帥大部分相同。但是《太乙火府奏告祈禳儀》不用梵咒,《先天斗母奏告玄科》已經使用梵咒。《太乙火府奏告祈禳儀》中師派,純是火府一派宗師,最晚為「宗師西颱風雨令玉田葉真人 」,當還是南宋以前純粹火府派所使用之奏告斗姆,朝禮星斗的科儀。《先天斗母奏告玄科》中師派,已經有正一、靈寶、上清、神霄、密宗之宗師,唯獨不見火府一系祖師。應是早至南宋晚至明朝,火府派併入別派,形成單獨之「斗姆法」後所使用科儀。當知道:現今之斗姆法是從《太乙火府奏告祈禳儀》脫胎,影響融合真言宗之後形成《先天斗母奏告玄科》,進而形成《梵音斗科》與《正一穹窿玉斗全科》。(關於梵咒之使用及斗姆法與真言宗之影響後論。)所以要明了斗姆信仰之產生於演變,不得不將視線移至「太乙火府」與「神霄派」。三、太一火府之斗母信仰太乙火府大法散見於《法海遺珠》、《道法會元》之中。按《太乙火府五雷大法》所載,「太乙火府雷者乃玉清內院之秘法,北斗真炁之化身太乙月孛之主法也。」。。。「自唐天寶元年七月丙申,水旱蟲蝗,毒炁流行,妖邪變現,燃燭弄燈,偷財盜物,攝人淫泆,邀求祭祀。是時綿州太守馮佑,持誠啟奏,夜夢北陰聖母語佑曰:世有不忠不孝,不義不仁,造諸罪惡,好樂邪神,以致魔精克害,邪鬼縈纏。吾今付汝道法,普濟人民。凡有水旱妖孽,立壇呼召,其神即應。」。。。「希夷陳摶先生得其法於石室中」。即說,太乙火府是玉清內院流傳之斬勘秘法,是唐天寶年間四川綿州太守馮佑受「北陰聖母」(北陰乃是北斗,北陰聖母當是斗母)下降所傳,以太乙元君為主法之五雷大法,後來陳摶祖師在華山石室中又習得此法。此法不僅可以劾治妖邪,還可以治理水旱。其宗師譜脈之中亦有「祖師華山處士希夷陳真人搏」。並未提及神霄,但是前文神霄、火府並提,似乎兩者之間有某種關聯。應是當時火府已經融入神霄之中。(按 汪真君、馮真人均是玄宗時人,皆以雷法名世,然汪真君遲至安史之亂方在祝融峰下受紫虛元君傳法,較馮真人為晚。)《法海遺珠》則是南宋南宗神霄集成之作,前列《太乙火府秘法》。白玉蟾雖為神霄,受上清籙,但其所築宮室名為「太乙宮」,當有參學火府無疑。太乙火府大法,又名太一雷法。《永樂大典》解釋說:太乙雷法:道書。此法乃月孛法也。太乙火府一派之主神便是:太乙祖母、太乙元君、斗母天后則是火府派之主法大神。《法海遺珠·太乙火府秘法·劍尖符》:提到:「內書斗母堪合符」。於後出之《道法會元》相同。其所傳三帥秘法也與《道法會元》相近。但是火府一派主要是傳授祈雨之月孛法,對斗姆不甚重視,如《先天斗姆告斗玄科》以及婁近垣《梵音斗科》師派在莫月鼎之前有:西蜀上官真人、太極起雷萬真人則明顯是青城山火府一系,但難以考證。如莫月鼎正是初入四川青城山丈人觀,從徐無極受五雷法。徐無極一樣也難於考證。《道法會元·太乙火府五雷大法》記載:天樞院伏魔樞相許真人告弟子披雲楊真人「祈禱、驅治、奏告斗真,先以家書往來。太乙元君既是祈禱,月孛星君是驅治,斗母則為奏告斗真之主神。《太乙火府奏告祈禳儀》中言道:「著八字之家書,永錫生生世世。」即在奏告之時需要先上許真人之家書。《太乙火府五雷大法行移》中有《家書式》便是。其中言道:「謹為拜奏斗極,祈恩謝過,請福延生。爰有棧奏一通,劍尖勘合符命一半於箋狀前,一半於家書前,隨書上詣罡達。」「劍尖勘合符」,既是《法海遺珠·太乙火府秘法》需要「內書斗母堪合符」之《劍尖符》。《太乙火府奏告祈禳儀》之節次,具有現行梵斗之雛形,應是斗母法之先聲。足見火府一系創自唐天寶年間,斗母作為其朝拜星斗之主神已經具備完整系統,而此時並無摩利攴天信仰之影響。所以斗姆信仰完全是道教本身固有的一種文化信仰,並於唐天寶年間已在道教系統中有完整的神系、大法。四、神霄派與火府之關聯神霄祖師火師汪真君,大體與火府祖師馮佑同時。且火府之斗母秘法諸處皆提及汪真君,如:《先天雷晶隱書》師派則有汪真君。同書又稱:張使者大法「真青城一派作風」,按:太乙火府急捷報應張使者大法。而火府派則是以青城丈人觀為祖庭的青城一派。在斗母法之中,辛鄧張三帥為重要將帥,無論是《法海遺珠》之中還是早期之《太乙火府奏告祈禳儀》,或晚出之《先天斗母奏告玄科》、《玉音乾元丹天大法》、《諸階雷君秘旨》、《斗姆鎮國法寶》、《梵音斗科》、《穹窿玉斗全科》,無論早出晚出,均會使用三帥法,或單獨使用張使者大法。雖未在科本中使用,亦會在符章中使用,起使用最廣泛者為「封章符」。在後期張使者大法脫離火府派,成為諸派皆習之大法後,汪真君常作為主法祖師。可見神霄派對火府一派之吸收、轉化。南宗神霄,更是直接取用火府秘法編纂《法海遺珠》。由此可見神霄與火府之淵源非同一般。斗母一法自從唐代流傳以來,最早的書面資料見於火府派之秘籍,但是不得不提到,所有斗姆法之法竅,均與「飛天捷疾張使者」有莫大關係。《藏外道書。諸品靈章雷君秘旨》則言:「天姥,元始祖劫菩薩,名曰:康旻。至周末西方之教興,以胡語稱摩利攴天。逐日月前一日一夜,行遍周天。故招使者咒曰:如康旻速降臨者此。」又說道斗姆與張使者,互為子母。《梵音斗科》,召張元帥秘咒亦說:「急速奔星如康旻」。清錢謙益有《火府告斗》。可見清初期,玄樞告斗儀仍有濃重火府遺存。是則火府一系法術在火府派融入其他派別後,形成「月孛法」、「三帥法」、「斗姆法」三種單獨之大法,在各派之間傳習。久而久之火府之印記逐漸消失,形成我們今日所見之:「月孛法」、「三帥法」、「斗姆法」。而現今斗姆法雖知道斗姆法竅,則以失去火府之原貌,如不上《伏魔家書》,八字玄奧亦只強調四字。甚至後出之斗姆法則自稱為斗姆之嗣教玄玄孫。完全沒有派別之印記。五、斗姆法與唐密之關係1.斗姆法之淵源斗姆一法總是西番之說,大多數人認為是唐僧一行所傳,因為《酉陽雜俎》有載一行缸藏北斗之事。但是考察道藏之後,發現唐人少稱斗母。《雲笈七籤》是隋、唐、五代、北宋道書集成,沒有提及斗母。而唐代呂洞賓在《呂祖志》中則有稱「九皇真母」者。太乙火府則是「北陰聖母」降授。太乙祖母、太乙元君、斗母天后則是火府派之主法大神。《法海遺珠·太乙火府秘法·劍尖符》:提到:「內書斗母堪合符」。火府派自天寶元年北陰聖母降授,傳至南宋。按僧一行卒於開元十五年,而不空三藏天寶十二年才奉詔譯經,所以斗姆咒至早天寶十二才被翻譯通行。不空三藏與一行禪師為同門,其摩利攴天形象,應為天女,但且不知其是否使用道教法術。火府派開始在蜀中傳播,僧一行教法,理應不會影響到火府派,而火府派言斗姆並不用梵咒,而且火府派行月孛法,稱:太乙祖母乃月孛星君化現,紅髮,獠牙,身出紅火光,騍體,跣足,手執如意。是則僧一行當時並無廣傳摩利攴天法門,雖然摩利攴天體系在金剛乘《成就法曼》中已經有完全體系,但是此書沒有翻譯為漢文,所以世人也不盡知之摩利攴天。火府派創派之時亦無此法,故秘籍中難見斗姆咒。而斗姆天母則是古來禮斗信仰在火府派太乙元君、太乙祖母、斗母天后的神系下的一支秘法。太乙火府雷法與白玉蟾神霄雷法合編為《法海遺珠》,二者當有一定淵源。後世行梵斗宗師,如婁近垣、施道淵,皆以行月孛法名世。當知:斗母實則太乙火府所傳,後來密宗混入火府,乃形成斗姆,至於摩利攴天則是因斗姆本無形象,乃綜合摩利攴天形象而成。按《法海遺珠》為唐五代道法彙編,然成書應在南宋。然諸書並無斗姆之形象。《法海遺珠·告斗求長生法》南宗神霄,追述師派,遠至西城王君、靈寶鄭思遠、鍾離權、張果、呂岩、白玉蟾。後來《梵斗》追述宗師則不及:西城王君、靈寶鄭思遠、鍾離權、張果、呂岩。今本《呂祖全集·參同經下卷》有:瞻禮星斗章,內有斗姆心咒。並言:「太上於蜀都,有五斗真經,並斗姥心經之傳」。並言「禮斗位科者,不啻數十家。」,「釋門禮法,較玄門猶勝,即梵音一道。與予玄位,更為秘密。故禪門路,收束一線針……暗裡謁星君於壇前。」 即說:斗姆之法,本是太上老君所傳。今本道藏有《太上玄靈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 》,不用梵咒,而是「天靈接運 願保長生 太玄真一 守護身形 五臟神君 各保安寧 」咒,佛教則將禮斗作為秘法,隱秘的進行,並將摩利攴天菩薩給予道教的神位,進行崇拜。而且本卷之後還註明所用咒語為:一行子斗姥心咒。但是咒語實際是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佛說摩利攴天經》中所述。而《佛說摩利攴天經》中並無禮鬥成分。而僧一行和不空三藏為同門受業,精通天文,很有可能是僧一行率先將摩利攴天與斗姆的禮斗信仰聯繫在一起。《先天斗姆摩利攴天祈禱奏告大梵雷書》「昔西方古塔寺僧名教化,稟性正直,敬老憐貧,德行昭著。忽一日,有貧女叩其門,衣服襤褸,身體臭穢,大眾皆惡之,逐出。唯有教化憐其凍餒。每供一衣一飯,貧女辭曰:"摩利攴天雷祖斗姆我也,爾有善緣,吾有咒法。是故化凡授汝,若有一切急難,念動吾名及梵音咒。吾即隨聲救護,使冤魔惡獸,悉皆降服。待加工用意,隨念隨成,遠離諸苦,汝當志心奉行吾教。』付以梵書,倏忽不見。教化得之,奉行唯勤,厥後用之,其法大顯,祈晴禱雨,降伏魔怪,其應如響。壽至二(闕)八十。教化傳之阿伽利,阿伽利傳之鐵牛聖者,聖者傳之一行禪師,一行禪師傳之三藏比丘大師,大師傳之白紫清真人,真人傳懶牛和尚,懶牛之後未聞其傳矣!至宋高宗南渡之時,夜半忽聞車轍之聲,震動天地。君臣相視大驚,但見空中光芒燭天。光中車輦上有一神,四頭八臂,托日月,持弓矢,執降魔鈴杵針索,纓絡莊嚴,雷光繚繞下,有七大金豬御輦云云。」《先天斗姆告斗玄科》以及婁近垣《梵音斗科》中亦有此說,列阿伽利大法師、鐵牛聖者、一行禪師、三藏比丘、懶牛和尚等。不空三藏法師譯有《佛說摩利攴天經》,不空三藏於開元八年到長安與僧一行當有重合。但是不空三藏至開元十二年才開始翻譯經書。咒語不說是不空三藏所傳,而說是一行禪師所傳,也出於依託名人的做法。而阿伽利大法師、鐵牛聖者、一行禪師、三藏比丘、懶牛和尚、不空三藏等。應是金剛乘摩利攴天秘法修持的宗師。而非修持斗母法之宗師。列入師派則是摩利攴天法門混入斗母法後,形成斗姆法之印記。《呂祖全書》出世較晚,不可全信,但是書中所講內容,雖然不是斗姆法之傳承,大體也可見斗姆在唐末的一個側影。是則唐末斗姥、斗母、天母信仰雖出於太乙火府派,已經影響到佛教的真言宗修持。而在《先天斗姆告斗玄科》以及婁近垣《梵音斗科》內,將梵音斗科祖師推尊到姚秦三藏鳩摩羅什。其前言仍稱「斗姆乃太白之精」,明顯是火府派遺存。但是《先天斗姆告斗玄科》以及婁近垣《梵音斗科》內宗師卻不列:遠至西城王君、靈寶鄭思遠、鍾離權、張果、呂岩。明顯已是大膽採用佛教密咒後,完全融合佛道的斗姆法。 並且火府一派以傳「月孛法」為主,對斗母不甚重視,如《先天斗姆告斗玄科》以及婁近垣《梵音斗科》師派在莫月鼎之前有:西蜀上官真人、太極起雷萬真人則明顯是青城山火府一系,但難以考證。如莫月鼎正是初入四川青城山丈人觀,從徐無極受五雷法。徐無極一樣也難於考證。2.斗姆之形象前此有述摩利攴天者,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佛說摩利攴天經》,已經言摩利攴天:「刻作摩利攴菩薩像。如天女形可長半寸。或一寸二寸已下。於蓮花上或立或坐。頭冠瓔珞種種莊嚴極令端正。左手把天扇。其扇如維摩詰前天女扇。右手垂下揚掌向外。展五指作與願勢。有二天女各執白拂侍立左右。」。也不稱呼「摩利攴天菩薩」為斗姆,更沒有說她是北斗九皇的母親。是則,摩利攴天在唐密並無三頭六臂,七豬寶輦之事。(不空三藏因知曉《成就法曼》一書,此書有摩利攴天三頭六臂及黑豬之形象,而不空三藏卻不採用,則大抵與中土佛教在玄奘三藏之後「判教」思想有關。)摩利攴天在唐代尚且還是唐密中一位以天女形象示人的菩薩,而斗母之稱呼與形象,則徘徊在「九皇真母」和「北陰聖母」、「天母」之間。總之,南宋以前,談斗姆的寥寥無幾,及至南宋,斗母法則蔚然成風。《呂祖全集》中斗姆形象則為:四頭八臂,中天人相,身披天青雲錦法服。首上寶髻有黃金塔一座,共九層,頂上放曼陀羅尼華,名曰無憂花。……兩手結印,旁六手。一手托日,一手托月,一手執戟,戟上有幡,幡上有金字曰「九天雷祖大帝」,一手持杵,一手把弓,一手捻箭,坐蓮花寶座,座下白玉龜台。台左右有玉梵、妙梵二天尊。此斗姆形象無豬輦,當是唐末斗姆、天母信仰與摩利攴天相融合的一個過程。金元好問《夷堅志》便有記載:忻州劉軍判。貞祐初聞朔方人馬動家誦摩利攴天呪。及州陷二十五口俱免兵禍,獨一奴不信,迫圍城始誦之,被虜四五日亦逃歸南渡。後居永寧即施此呪。可見南宋不僅摩利攴天已經流行,而且斗姆形象與故事也形成自己的體系。逐漸成為一個單獨的神學體系。形象也從「天女」變為三頭六臂。《法海遺珠·九天雷晶使者梵炁隱書機法·黑豬渡河法》也是使者法,後面亦提到「翻四溟」。形式大體也與僧一行故事類似。《法海遺珠》卷六十七有「能符」,其符聚形正為黑豬。並言:「能有九尾,按九州,口吐黑氣。」又祝咒言「能」為:「北方壬癸精,南方木火玲。」又說道「能」可以:「柱河源、翻四溟」。按此符當時求雨時,與「四溟缸」合用。後「玉敕符」,亦言:「投水甕中」。疑即一行缸藏北斗之原型。四溟缸:道教祈雨時設立在法壇之上,象徵四海。同是《法海遺珠》講道:夫登壇時,立四溟缸於壇之四角,以存四溟。設四像,備供義之儀,投符於缸,以存造化。用鞭龍以鼓其威,想四缸為江湖淮海之闊,魚龍聚集,渺無涯際。師以鞭龍法投之,頃刻自然水涌,天地昏黑,雷雨霈然。外象內象,亦皆如此,不出吾之一心也。學者不可泥此,當隨機法施為之。 摩利攴天法中雖有黑豬形象,但故事中缸子的原型卻無疑是四溟缸。小說野史往往道聽途說,難於考證,多是附會名人,然原型必有一定,此則小故事的要素均與《法海遺珠》類似,故可推論既是原型。《宋史·藝文志》著錄《天真皇人九仙經》一卷,唐一行、葉法善、羅公遠三人注。那麼僧一行不僅精通天文歷算,一定也精通道教行持,故能與葉法善天師,羅公遠大法師合注道經。至趙宜真編訂《道法會元》時,斗姆的形象已經被確定為:三頭六臂,兩手捧日月,兩手持弓箭,兩手降魔鈴杵,遍身雷電,下有金色烏豬七個御輦。並加入龐大的神明體系,形成了「玉音乾元丹田大法」。其中《張使者大法》有「天母心章誓符」,先行斗姆法,多將張使者二字玄奧作為斗姆真諱,嚙呢祥一樣多見於現行之斗姆法。《道法會元·先天雷晶隱書》言天母聖象:主法斗母摩利攴天大聖。三頭八臂。手擎日月、弓失、金槍、金鈴、箭牌、寶劍、著青天衣。駕火輦,輦前七白豬引車,使者立前聽令。現大元光。所以至晚,趙宜真時期,斗姆已經完全與摩利攴天融合,並形成大法。《藏外道書·諸品靈章雷君秘旨》則言:天姥,元始祖劫菩薩,名曰:康旻。至周末西方之教興,以胡語稱摩利攴天。逐日月前一日一夜,行遍周天。故招使者咒曰:如康旻速降臨者此。也是與《道法會元》一脈相承。可見斗姆法的流傳已經超出了派別,成為一個普遍修習得法門。而早期道法,天母、斗母則是混成的現象。3.斗姆法之流布《道法會元》(然今本道法會元為明本,如《清微灌都五雷奏告儀》已經將「清微總章上卿浚儀原陽趙先生」列入師派,絕非趙宜真當時面貌)是繼承《法海遺珠》而來,總括唐宋元明,四朝的道法合集。在法海遺珠中尚無摩利攴天咒混入道書的情況,而《玉音乾元丹天大法》則已經大膽使用了摩利攴天咒。《道法會元·先天雷晶隱書》張使者大法說道:張使者大法「真青城一派作風」,故稱為:太乙火府急捷報應張使者大法。而火府派則是以青城丈人觀為祖庭的青城一派。又降魔女宗師一事:火府派祖師劉浩然,字仲方,諱晉。為成都青城大面山丈人觀主持。時有九天魔女化一婦人,人在丈人觀中燒香作孽,道眾盡外散而去。真人遂受太上之命,「收九天魔女,鎖之於八角井,繇是大教愈彰,得其雷祖宗派者,孫太初、趙師古、杜昌宗、呂真人。近有劉虛正、王法進、監軍趙必渥,其徒甚眾,獨許志高真人得法大顯」。後應高宗詔入內,劾治妖怪。「闡教於青城,賜號通玄。後一百五十歲,天書詔侍太清,飛升而去。」許志高(火府疏文多用許真人證盟)自得法之後,出遊西蜀,南巡江南,至京師內院,「有妖作孽,諸法師不能治之,真人以一符馘妖精長丈余。蒙上帝賜號伏魔,以此號為伏魔許真人」婁近垣,梵音斗科稱「宋高宗妃。賜號降魔女」,《先天斗母奏告玄科》亦列有「降魔女宗師」,然史書無載,想必是附會小說,原型應在此。(火府一系之中女性神明為重要角色!)而在向稱「古法」的較早著作,如《上清靈寶大法》、《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太上助國總真秘要》則沒有摩利攴天咒。即至明朝周思德編《上清靈寶大成濟度金書》其《斗府醮都疏》已經有上「北極炁姥紫光金真聖德天后」,此聖號無「大梵」字樣,當在周思德之時還無現今之梵斗,《先天斗姆奏告儀》當更晚出。《張三丰全集》有《先天神後斗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經 》明陶仲文亦有《斗姆鎮國法寶》,所用也是張使者大法。 故可以推論,所謂斗姆法,乃是火府派的遺存。我因為這個話題的討論,專門找了一下「月孛法」的資料,月孛法大概可以用「有損陰功」來評論,所以火府派傳至南宋便也不再見傳,而是隱入他派,如白玉蟾神霄、清微,使月孛法、斗姆法、使者法成為一個個單獨的大法。後世神霄宗師如施道淵,傳弟子亦是月孛法,而其在福州留下斗堂一脈則是傳斗姆法。小結通過本文的一些探討和索引,我們大體可以看出「斗姆法」,由太乙火府派之「斗母」產生,經神霄、清微、佛教真言宗之吸收,並影響諸派之「禮斗」,形成今日之「先天斗姆摩利攴天大聖」之信仰。並組成以至為核心的「大梵斗」之秘法。但是在今日之大梵斗中諸多法竅仍有火府之遺韻,卻缺少火府之關鍵,如《伏魔家書》等。道教秘法修持,向來講究師承。我們今天所習諸階大法,往往有類似情況,希望有心研習道法之同志,一起努力專研,繼承經教。不然始終遺人話柄。感謝恩師張文政大法師 師兄陳郁明大法師之指導 風雷妙濟雷壇 李羅揚法師之協助(風雷院李芝溟供稿)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猜你會喜歡·吉林市玄帝觀招收出家弟子·朝拜祖庭「問道之旅」陝西行公益活動通啟·道教宮觀生態環境保護狀況調查問卷·重陽宮《白雲真人本行碑》撰文者李庭小考·怎樣才能全神呢?上一篇:似樂非樂的道教音樂下一篇:晚唐道教危機探因 ——以宮觀道教世俗化為線索
推薦閱讀:

香港財政預算案繼續討論 成年居民派現金6000元獲通過
討論帖:「女漢子」到底為什麼沒人要?
(3)討論再討論7
對乒乓球拉「下旋弧圈球「之說法討論

TAG:信仰 | 討論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