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年夜飯的酸甜苦辣(散文)_吊腳樓
X幾十年沒有吃過家鄉的年夜飯了,中途也曾兩次回老家過年,但年夜飯都是在餐館吃的。餐館的圓桌白布鋪面,亮颯颯的,每位面前都有一塊方型的紅布斜搭在桌沿,紅白搭襯,很是養眼。端上桌面的多是上品菜肴,或「霸王別姬」,或「獅子滾繡球」,盤盤碟碟一大摞,眼花繚亂的,熱鬧得很,可就是看不見往日的陳年老貨,舌尖上也自然沒有多少年味。母親說,這世道變了,烏龜王八都能上席了。媳婦攔她,要她不要在過年的時候瞎說一起。她不管,依舊說這菜的味道也怪氣的很,都吃不出名堂了,還是「往回」的年飯好吃些,酸甜苦辣都有。「往回」是方言,就是過去的意思。也難怪老母親有今不如昔的感覺,眼下,是一個大流通、大融合的世界,菜系的風格、團年的方式都在不知不覺中被中和了,驢不像驢,馬不像馬了。早先,家鄉的年夜飯是很講究的,每家每戶的年夜飯都是「十大碗」,不可多,不可少,品種差不多也都是一樣的,俗稱「十碗」,而且所有裝菜的都是大海碗,瓷盤子是不能上桌的。這習慣的來由,據說是碗口的沿子高,留財,盤子在我那地方不管大小,都叫碟子,碟,音同跌。留財與跌財,當是取留了。家鄉人做年夜飯的菜肴,一是味重,講究色氣,二是蒸菜居多。所蒸食材以肉、魚、雞為主。粉蒸魚、粉蒸肉、粉蒸雞、蒸雞蛋糕、肉丸子、魚丸子、豆腐丸子一海碗一海碗的,像山一樣聳在桌上,再實誠不過了。家鄉人口味重,尤以咸、辣為要。過咸是養生之大忌,家鄉人不理會這一套,說,鄉里人做的是力氣活,汗水流的多,不補足鹽分就沒有陽氣了。再說,我那地的發音中沒有前鼻音和後鼻音之分,「咸」和「行」同音,行,就是能幹、有出息,不咸,即不行,不行就是不中用的窩囊廢。在家鄉人的飲食認知里,鹽就是中藥里的甘草,是百味之王,每一味都要依託它。所以,每一道做菜的工序都是要放鹽的,比如粉蒸菜,主食材準備好以後要放鹽,米粉要放鹽、點綴的紅辣椒絲要放鹽,待蒸上半個時辰要端上桌之前,還要澆上一勺由排骨湯、生薑、大醬、蔥花熬制的合成湯。這蒸菜幾乎是鹽制而成的,該是鹹味很重了,可家鄉人一口下肚,覺得是有滋有味的。他們說,這味道就好比農家人的性情
推薦閱讀:
※史鐵生的文章是否有其核心的價值觀在裡面?
※我在急著變老
※《 外國經典散文欣賞專版》
※夜色如水,月色如水 - 散文 - 紅袖添香
※散文精選:夢從詩箋上飛過